青铜器的种类和形制特点(青铜器的种类和形制特点有哪些)
一、夏青铜器的形制和纹饰特点?
商周青铜器之所以神秘,在于它们的纹饰大多反映着古先民的自然崇拜和宗教信仰。
无论是是具象的动物纹样或者根据想象重新集合的神兽纹样,以夸张的形态表达对神明的追崇、对丰收的祈祷、对力量和勇敢的向往……商周青铜器的每一个纹饰,都和我们先民的农业生活息息相关。同样,在这这段时期的青铜器上,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原始居民的精神风貌,继承了原始艺术的精髓,是无尽的艺术宝库。
二、先秦时期青铜器形制?
夏代青铜器
夏代(公元前2l世纪至前16世纪)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期,也是青铜器时代初期,据《越绝书》卷十一“记宝剑”所载:“禹穴之时,以铜为兵”。又据《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年代约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之间,与《史记》的夏代纪年相当,这里出土的青铜器有戈、戚、爵、铃、嵌绿松石的兽面纹饰牌等,种类不多,器形较小,质地单薄,纹饰尚不发达。
商代青铜器
公元前16世纪前11纪的商代,是奴隶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除铸造工具、武器外,还制造大量青铜礼乐器。
商代前期的青铜器,以河南郑州二里岗与杜岭、湖北黄陂盘龙城出土为代表,器形有鼎、觚、簋、钺等;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造型规整庄重,器壁较薄,纹饰简洁疏朗,为商代前期青铜器的代表作。 商代后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更加精湛,器形丰富,流行饕餮纹(或称兽面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通常在云雷纹地纹上再加浮雕式的主题纹样,铭文简短,多系几个字的族徽图像。
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皆具型制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的特征。
西周青铜器
公元前11世纪?前8世纪的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青铜工艺沿袭商代后期凝重典雅的风格,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
陕西临潼零口乡出土的武王征商簋,铭文记载了武王伐商的重大历史事件;淳化史家塬出土的兽首大鼎,通高117厘米,重226公斤,形制庄重,纹饰清新,堪称西周早期青铜器之杰作。 西周中、后期,奴隶制趋向停滞衰落,青铜器出现、钟、等新品种,形制与纹饰日趋简率,饕餮纹已不多见,带状花纹增加,流行顾首的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大克鼎及史墙盘,县出土的方彝及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四虎?等,皆属西周中、后期的典型器。
春秋青铜器
公元前8世纪前476年的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制逐渐瓦解,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
青铜冶铸业不再为周王室所垄断,各诸侯国的铸器增多,形成不同的地区风格。春秋中期,出现模印法与失蜡铸造法等新工艺,流行繁缛的蟠虺纹与蟠螭纹;燕、赵、蔡等国兴起在青铜器上镶嵌红铜及错金新工艺;吴、越、楚等国出现鸟篆铭文。
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晚期墓出土的蟠螭纹大铜禁及“王子午”列鼎,花纹繁密而剔透,器形奇巧而富丽,标志着失蜡法铸器的卓越成就。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盖顶莲瓣丛中企立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鹅,壶身攀拊着龙虎,气势升腾,结构不凡,具有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艺术特色。
战国青铜器
公元前475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物质文化已进入铁器时代。 战国青铜冶铸业,以制造精致灵巧的日用器为主;鎏金、镶嵌、镂刻、金银错等装饰技法的广泛运用,使青铜器具有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的格调。
生活气息浓郁的狩猎、习射、采桑,宴乐、攻战、台榭等图案纹饰的广泛流行,是各国新兴的封建统治者推行奖励耕战政策在青铜艺术上的反映。河北唐山贾各庄出土战国早期的狩猎纹壶,传出洛阳金村、今藏日本永青文库的错金银骑土刺虎纹铜镜,表现了人们战胜猛兽的大无畏精神,体现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铜鉴,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是时代特色最鲜明的战国青铜器。此外,湖北随县曾侯墓出土的蟠虺纹铜尊盘,表现了失蜡法铸造工艺的继续发展;同墓出土的大型铜编钟,音调洪亮悦耳,造型恢宏庄严,堪称战国青铜器的杰作。
三、夏朝时期青铜器种类特点?
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多方面,功能也有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四、先秦时期青铜器形制的发展?
夏代青铜器
夏代(公元前2l世纪至前16世纪)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期,也是青铜器时代初期,据《越绝书》卷十一“记宝剑”所载:“禹穴之时,以铜为兵”。又据《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年代约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之间,与《史记》的夏代纪年相当,这里出土的青铜器有戈、戚、爵、铃、嵌绿松石的兽面纹饰牌等,种类不多,器形较小,质地单薄,纹饰尚不发达。
商代青铜器
公元前16世纪前11纪的商代,是奴隶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除铸造工具、武器外,还制造大量青铜礼乐器。
商代前期的青铜器,以河南郑州二里岗与杜岭、湖北黄陂盘龙城出土为代表,器形有鼎、觚、簋、钺等;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造型规整庄重,器壁较薄,纹饰简洁疏朗,为商代前期青铜器的代表作。 商代后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更加精湛,器形丰富,流行饕餮纹(或称兽面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通常在云雷纹地纹上再加浮雕式的主题纹样,铭文简短,多系几个字的族徽图像。
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皆具型制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的特征。
西周青铜器
公元前11世纪?前8世纪的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青铜工艺沿袭商代后期凝重典雅的风格,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
陕西临潼零口乡出土的武王征商簋,铭文记载了武王伐商的重大历史事件;淳化史家塬出土的兽首大鼎,通高117厘米,重226公斤,形制庄重,纹饰清新,堪称西周早期青铜器之杰作。 西周中、后期,奴隶制趋向停滞衰落,青铜器出现、钟、等新品种,形制与纹饰日趋简率,饕餮纹已不多见,带状花纹增加,流行顾首的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大克鼎及史墙盘,县出土的方彝及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四虎?等,皆属西周中、后期的典型器。
春秋青铜器
公元前8世纪前476年的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制逐渐瓦解,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
青铜冶铸业不再为周王室所垄断,各诸侯国的铸器增多,形成不同的地区风格。春秋中期,出现模印法与失蜡铸造法等新工艺,流行繁缛的蟠虺纹与蟠螭纹;燕、赵、蔡等国兴起在青铜器上镶嵌红铜及错金新工艺;吴、越、楚等国出现鸟篆铭文。
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晚期墓出土的蟠螭纹大铜禁及“王子午”列鼎,花纹繁密而剔透,器形奇巧而富丽,标志着失蜡法铸器的卓越成就。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盖顶莲瓣丛中企立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鹅,壶身攀拊着龙虎,气势升腾,结构不凡,具有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艺术特色。
战国青铜器
公元前475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物质文化已进入铁器时代。 战国青铜冶铸业,以制造精致灵巧的日用器为主;鎏金、镶嵌、镂刻、金银错等装饰技法的广泛运用,使青铜器具有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的格调。
生活气息浓郁的狩猎、习射、采桑,宴乐、攻战、台榭等图案纹饰的广泛流行,是各国新兴的封建统治者推行奖励耕战政策在青铜艺术上的反映。河北唐山贾各庄出土战国早期的狩猎纹壶,传出洛阳金村、今藏日本永青文库的错金银骑土刺虎纹铜镜,表现了人们战胜猛兽的大无畏精神,体现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铜鉴,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是时代特色最鲜明的战国青铜器。此外,湖北随县曾侯墓出土的蟠虺纹铜尊盘,表现了失蜡法铸造工艺的继续发展;同墓出土的大型铜编钟,音调洪亮悦耳,造型恢宏庄严,堪称战国青铜器的杰作。
五、宋女褙子的形制和特点?
是宋朝到明朝时期女子的常用服饰,样式以直领对襟为主,腋下开胯,腰间用勒帛系束,下长过膝,逐渐成为后世女子的一种常礼服。宋代的褙子为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
六、青铜器的种类?
青铜器种类通常分为饪食器、水器、酒器、兵器、乐器、工具、杂器等七大门类。
我国青铜器发源于黄河流域,至少可上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国青铜艺术在世界艺术领域中独具特色,尤其是商周青铜器,以其雄伟的造型、古朴的纹饰、丰富的铭文著称于世。历代青铜器只有少数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绝大多数是地下发掘出土的。
七、炕桌的形制有何特点?
答:炕桌是在火炕上、榻上使用的矮型家具。为使用方便,炕桌的纵、横长度比约为3: 2,用时放在炕、榻上的中间,用于摆放茶具。炕桌的形制较多,有的采用案式结构,有的采用桌式结构。较典型坑桌有彭牙鼓腿式炕桌、三弯腿炕桌等。彭牙鼓腿炕桌:腿部在束腰下向外伸出,然后又向里弯曲,形成内翻马蹄,四腿呈弧形。边牙因不是垂直向下而是随着四腿的弧度向外张出。三弯腿炕桌:上部与彭牙麵结构相同,惟足端向里弯曲后又来个急转弯向外翻出,做成外翻马蹄。这种炕桌一般都带托泥。明清炕桌式样较多,有些还装有小抽屉,还有采用折叠腿、活腿结构的小炕桌子,摆在地下、炕上均能使用。
八、躺椅的形制有哪些特点?
躺椅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古时候一些达官贵人都非常喜欢,而现在普通家庭都会拥有躺椅。累了之后躺在躺椅上能够很好的放松身心
1、看重量
躺椅的质量核心在于主框架结构,这结构通常为钢管制造,购买躺椅可以看钢管的质量,钢管质量好了,躺椅的结构才会牢固,最简单的认定方法就是看躺椅的重量,比较重的,说明钢管是实心的,质量较好。
2、看材料
有些商家为了让躺椅达到足够多的重量,会在使用一些废脚料或小段的管子塞入钢管内,以此达到增加躺椅的重量,而这种情况就需要购买者多留心眼,看看躺椅的链接处,能够看到这些残次品。
3、看工艺
为了躺椅的工艺看起来更加好,商家会使用喷塑工艺处理的钢管表面,这种工艺能够使钢管表面硬度高,更耐磨,更有光泽。采用烤漆的工艺钢管表面容易产生划痕导致氧化生锈,并且没有光泽。
4、看细节
不同品牌的躺椅,其注重的细节位置不同,设备和技术配备也会有所差别,这主要看躺椅的一些细节处,如看钢管是否毛糙有毛刺,“钢管的活动关节”是否有圆弧处理等。
小结:躺椅能够提供人们一个舒适的休息氛围,所以在购买躺椅之前要多加注意躺椅的质量,不可因为质量问题而影响自己的休息。
九、传统服装的形制特点?
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人的传统服饰,被誉为中国国粹和中国服饰之代表,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传统服装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十、旗袍的历史及形制特点?
一、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是民国20年代之后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二、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大会礼仪服装。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三、它的形制特点丰富多彩:旗袍历经百年的演进,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变化,演绎出多姿多彩的样式,让人目不暇接。20世纪30、40年代旗袍发展的黄金时代,样式变化多且非常丰富。旗袍的襟、领、袖、裙摆等部位风格别样:襟有圆襟、方襟、长襟等;领有上海领、元宝领、低领等;袖子有长袖、短袖,有挽大袖、套花袖,还有喇叭形的倒大袖,在袖口镶、绣、滚、荡各种纹样,十分别致;裙摆除了长短变化,还增加了鱼尾形、波浪形等裙摆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