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手工核雕活动的感悟(对核雕的感叹)

1. 对核雕的感叹

★最好的礼物作文

手中雕刻生花,刀锋千转蜿蜒成画,素昧平生的木匠,用他的人生哲学,影响了年少轻狂的我,于是,这变成了他赠与我的最好的礼物。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午后,我在街头偶然踏入一个暗红的木门,像武林人偶入桃花源一般,我走进了一家木雕小店。

慢慢踱步,游历在这灯光交织的世界,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木雕,想象着它繁琐的制作过程,心中不免感慨万分。

转过一个弯,就到了老人的工作室。可这哪里是工作室,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地面无一丝木屑,干净得如同过水明月一般,无一丝瑕疵。只见老人俯首于灯下,正雕刻着一个在我看来近乎完美的木雕。他不时地用小刀刻一刻,刮一刮,木屑此时也乖巧极了,不恣意飞扬,只在灯光的照射下慢慢落下,静静地飘落在盒子里。如此几番,他终于像是满意了,小心地放下木雕,脱下手套,站起身来,伸了伸懒腰。我突然注意到桌旁的一碗鸡蛋面:他不会没吃早饭吧,现在可都快中午了呀!

他转过身,疲惫的目光对上了我惊诧的眼神,“老人家,你这么干不累吗?”我给他打了个招呼。他略有些惊讶,但是随即又回过神来,回答道:“小朋友,干自己喜欢的事,你会疲倦吗?只要静下心来,哪有什么累不累呢?”他微叹一口气,又继续对我说,“这世界呀,功利心太重了,我只想窝在这儿,哪怕一天两天甚至是一个月两个月。我不想强求别人来买我的产品,只想遇见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只要他们喜欢木雕,热爱艺术,与我有共同语言聊上几句,我就满足了。现在这种人越来越少了,大家都忙得很,没时间到我这来,看我做木雕了。”他嘿嘿一笑,笑意盈满眼眶,显示着满足与释怀。

我不由得吃惊了。在这个人人都往“钱”看的年代,在这个行色匆匆的年代,竟还有他这样的人,一心沉醉在自己喜欢的小事中,不图名,不图利,只求内心的喜悦与满足。

那天,我跟老人聊了很多。临走时,他把那件刚做好的木雕送给了我。

如今,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我再次想起了那位老人,那个木雕。我把小巧的木雕放在手中,慢慢端详,心中的烦闷竟然一下子就不见了,心儿变得越来越宁静。此时,我才明白了老人赠送这件礼物的苦心——他是在告诉我,不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一颗安宁不浮躁的心,如此,才能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的起伏成败,才能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获得最后的成功。

想到这,我的心更加沉静、安宁了,我第一次抓到了我扑腾乱飞的心,将它安放在我的胸膛,而不是放在天上。

谢谢您,老人,在我青春躁动的时期,赠予我一份最好的礼物,从此让我明白,只有安心静气,背负工匠精神,才能成就美好的自己。

2. 对核雕的赞美

精雕细刻,栩栩如生,无懈可击,生动活泼、活灵活现、技艺精湛,技法娴熟,炉火纯青、登峰造极。

3. 核雕的意义

恶僧核雕属于佛教题材,佩戴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禁忌,不论男女老少,都是可以佩戴的,有驱邪、保平安的寓意。

不过从保养的角度来说,恶僧橄榄核还是有一些讲究的,比如忌讳风吹日晒,用力磕碰等,另外,洗澡,如厕,以及睡觉的时候,也尽量不要佩戴恶僧橄榄核,容易影响到核雕作品的灵性。

4. 对核雕的感叹句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两句话来自于增广贤文的话语。告诫人们。玉石本是石头如果是不经过精碉细刻。精心打磨,就不可能成为人们喜欢的玉器。而人如果是不经过学习知识,了解做人的道理。就很难成为一个有品德高尚。懂礼数。

知耻辱,的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启示

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感言

一、”玉不雕不成器“,意思: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西汉 戴圣《礼记·学记》。 意思: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二、“树不修不成材,儿不育不成人。”是一句俗语。 意思;儿女不严加教育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就像树木不经过修剪就不能成为有用木材一样。 

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感言

玉不琢不成器例子

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 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不琢不成器其中气的意思

玉不琢不成器,,意思是,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其中的器指的是器物,此句出自《礼记·学记》,完整的句子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后一句意思是,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全句用前一分句来比喻后一分句,通俗易懂,明白如话。

不务正业不成器前后句

回答你的这个问题之前,我想纠正一下这提问。有这样一句名言叫作:"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明理"。你所说的“不务正业"不成器,这样的话好像很少有人这样说,我常听到有人说:你这个不务正业的东西。对于不务正业与不成器应该是不能划等号的。这山不转那山转,也有人歪打正着能成器!

不经打磨不成器

 器的意思:玉器。”

玉不琢,不成器“意思: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 出自《三字经》。原文节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译文: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所以不经打磨不成器的意思就是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树不修不成材出自哪里

出自《礼记.学记》。

一、”玉不雕不成器“,意思: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西汉 戴圣《礼记·学记》。意思: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二、“树不修不成材,儿不育不成人。”是一句俗语。意思;儿女不严加教育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就像树木不经过修剪就不能成为有用木材一样。

一、玉与人的“关系"共同之处:两者都要“加工”,否则不成大器不同之处:玉不雕琢,不会失去本性;而人则不然。琢:雕。道:道理 常德:固有的特点,本性。 害:妨碍;影响 念:思考 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经历磨难,难以成才。

二、意思相近的俗语:树不砍不成材意思:树不修剪不能成为栋梁之材;人不培养教育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材。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十八回:“古人说:树不砍不成材,逆子不教难成器。让政府的王法好好教育教育他们才对!”

5. 核雕的魅力

1、 星月菩提:星月菩提在玩友圈中的普及率相当高,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据说,每一个与佛结缘的人心中都留有星月菩提的一席之地。星月菩提表面光滑,斑点密布,盘玩过程中经常乐趣横生,位居首席当然无可厚非。

2、 金刚菩提:金刚菩提是佛家之物,一直以来都受到文玩界的追崇,虽然在盘玩之前菩提褶皱丛生,手感生涩,但在经过细心“料理”之后,金刚菩提表面变得色泽通透且油润,让人爱不释手。

3、 小叶紫檀:第一眼看上去小叶紫檀颜色极深,透露出一种沉稳老成的气度,是低调、深沉男士极为青睐的手串,又因为价格低廉的缘故,在文玩圈的受欢迎程度相当高,排名第三。

4、 南红玛瑙的颜色娇嫩鲜丽,令人惊艳,透光看时会有明显的天然纹路可,可爱之极。藏品送拍《一叁叁》《叁零一六》《八零八二》郭。戴上南红玛瑙手串后,人的皮肤会变得更加白皙细嫩,在女性消费群体中深受欢迎。

5、 蜜蜡琥珀:蜜蜡琥珀的外表光洁度尤其高,外形莹润剔透,散发独一无二的典雅 美观。盘玩中,蜜蜡琥珀的油脂如同润滑剂,使手掌肌肤也变得光滑细腻,因此深受女性同胞喜爱,排名居五理所当然。

6、 千眼菩提:千眼菩提的体积大,色泽莹润光滑,其身体内部排列有很多纹理,这无疑为手串的把玩带来更多新奇,成为人们盘玩的一个亮点。

7、 沉香:很多人对沉香的了解是从中国古典文化得来的,沉香在古代用作驱虫消暑的香料,沉香香气夹杂木材的天然味道,作为手串佩戴时,人也会受到感染变得典雅温柔。

8、 黄花梨:黄花梨手串质地坚硬,触感光滑,收藏价值高,是市面上较为常见的文玩手串之一。黄花梨除了具有观赏价值,同时还具有药用价值,长期佩戴可以帮助人体活血舒筋,有益健康。

9、 凤眼菩提:凤眼菩提个头小,“眼”呈椭圆形。凤眼菩提是所有菩提中的智者,持戴凤眼,可增长人的智慧,盘玩时间稍久的凤眼菩提看上去很“脏”,这也是它的特色所在。

10、 崖柏:崖柏手串散发醇厚的柏木馨香,佩戴和把玩时显得优雅得体,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因崖柏木内部容易产生裂痕,市场要求苛刻,故暂排在第十的位置。

6. 对核雕的感叹词

是藏语中的感叹词,一般单独用于句前或句后,类似汉语普通话里的“啊、哎、哎嗨”等。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是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中国境内有人口约640万余人(2013年)。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分布。藏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7世纪初期吐蕃建政之后,吐蕃与唐朝的接触日益频繁。10世纪到16世纪,是古代藏族文化兴盛时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方、安多三种方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藏族信仰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藏族人民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藏族雕刻技艺高超。此外藏戏独具特色,藏医药学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7. 核雕说说

包浆,是岁月的痕迹,是盘玩的甜美果实!

玩核包浆要有好心态:

一,玩之前问问自己是真心喜欢,还是跟风追时髦。

二,不要有投机心态,不要听有的核雕商人忽悠,记住变现时理想与现实有很大差距。

三,问问自己有没有恒心,核雕去火气容易,但要揉红,揉透是一个漫长过程。

8. 关于核雕

橄榄核经过盘玩颜色变红与里面含的花青素和空气中的氧有关。橄榄核属果核类文玩,籽形饱满,骨质坚硬,内含花青素,适合雕刻把玩。

橄榄核入手后需用猪鬃刷打底子,打好底子再手盘,通过盘刷橄榄核分泌出花青素与空气中的氧起化学反应,颜色慢慢变红。

经汗手盘玩变色较快,由于汗液的浸入,挤出了更多的花青素,颜色越来越深。

随着不断的盘玩,颜色变化到一定程度,橄榄核开始饱浆逐渐走向玉化,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9. 对核雕的感叹语

珊瑚之美

珊瑚的美有四个层次:文雅之美,爱情之美,慈悲之美,神秘之美。我们喜爱珊瑚,既是因为她璀璨莹润的质地、绚丽动人的色泽,也是因为她承载着说之不尽、源远流长的文化。

文雅之美

自古来珊瑚和文房最为相宜,文人雅士喜欢珊瑚,胜过一切金银珠玉。因为珊瑚在中国文化里,是文学和书法、绘画艺术的象征。杜甫有诗写道:“飘飘青琐郎,文采珊瑚钩。”珊瑚钩用来比喻文章的贵重,它那种温柔、润泽的气质像极了中国诗的风韵。为什么单单是珊瑚钩,而不是其它珊瑚器件?这要归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神仙传》记载,周穆王在瑶池与西王母相会,美人用珊瑚钩敲着玉盘为君王唱了一支婉转的歌曲。《花间集序》说:“唱云谣而金母词清,挹霞醴则穆王心醉。”传说里的西王母美丽而雍容,他们的相会倘恍迷离,引人遐想。

民国作家范烟桥说:“从来把文字比珊瑚,收罗文字的比结网者。”而用珊瑚比喻绘画也是常见的做法,元代诗人虞集夸奖柯九思的画作,写过“百花潭深濯新锦,持报以比珊瑚钩”的名句;明朝还有《珊瑚网》和《铁网珊瑚》两部著名的画谱。

作为文艺的象征,珊瑚用来制作文房雅玩,是一种传统的文人趣味。盘玩珊瑚要比其他宝玉石更有高级文人气质。大书法家和大收藏家米芾曾经购得一只珊瑚笔架,为此欣喜地画图赋诗,留下了书法史上的不朽丰碑《珊瑚帖》。其诗曰:

三枝朱草出金沙,来自天支节相家。当日蒙恩预名表,愧无五色笔头花。笔架是珊瑚把件的典型代表。《珊瑚帖》描画的这支笔架,以分叉的珊瑚小枝直立于金质底座之上,巧妙借用了材料的原形,风格雅致而华贵,无怪米芾珍赏有加。

说起珊瑚笔架的发明者,却是鼎鼎有名:南朝著名宫体诗人、《玉台新咏》的编辑者徐陵创造了这种精美的文玩,所以它一直带着来自宫廷的奢华、精致品味。历史上知名的珊瑚笔架爱好者,全都是出身极高的贵族文人。比如宋朝宰相钱惟演就对珊瑚笔架爱不释手,以致他的子侄喜欢藏起笔架和他玩笑。他还写过一首《珊瑚笔格》诗来赞美爱物:

蕴粹沧波远,搜奇铁网劳。柔条鑚火树,丽景夺星旄。丛倚栖油几,枝疎荐兔毫。宝跗光互映,翠匣价相高。钩谩标祥谍,人须咏楚骚。休将铁如意,碎击为争豪。

钱惟演是欧阳修的老师,其父就是修建雷峰塔的吴越王钱俶。还有,宋高宗最宠爱的弟弟仪王赵仲湜,也是一位狂热的珊瑚收藏家。史书记载,这位喜欢读书的亲王,“性酷嗜珊瑚,每把玩不去手”。

文人喜爱珊瑚,想出了各种各样独出心裁的玩器。比如明末清初小说家董说有一句诗:“好奇多被儿童笑,寻得珊瑚压砚池。”原来他把珊瑚屑铺在砚台储水的池底,让珊瑚映着霞光,滟滟生辉。古代书画大家往往对文房用具非常讲究,比如钤章的印泥,最讲究的作法是用珊瑚调出红色。这样既高雅别致,又富贵奢华,还可以给书画防伪。珊瑚印泥最早出自北宋的宫廷画院。清康熙年间,漳州魏氏“丽华斋”创制出漳州三宝之一“八宝印泥”,同样是进贡宫廷的名品。当然,更讲究的文人喜欢亲自调制珊瑚印泥,以追求极致的色彩,迮朗《绘事琐言》、孔继浩《篆镂心得》等古书都载有调制配方。

爱情之美

珊瑚不仅是文人的雅癖,还是爱情的象征。前面说到穆天子和西王母的故事,就带有某种未曾言明的情愫,用珊瑚钩敲击玉盘作歌是一个富于暗示的情节。李商隐曾经替王母感叹:“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珊瑚经常出现在一些爱情诗里。唐传奇和宋词营造的爱情故事,往往以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开场:女儿娟娟静好地缓行、俏立,不知不觉吸引了高头健马上英武的少年。少年催马驰至女儿视线前,卖弄着矫捷的身手和身上光鲜的锦衣,并且故意把手中华贵的马鞭遗落在地,引女儿回头去看。唐代诗人崔国辅《长乐少年行》写的就是上述的场景:“遗却珊瑚鞭,白马骄不行。章台折杨柳,春日路旁情。”杨维桢更直接以《珊瑚鞭》为题:“侬岀青叶下,郎来绿水边。相看成自语,马脱珊瑚鞭。”

最难得的是,珊瑚既能衬托男子的阳刚,又能表现女儿之娇美。珊瑚制作发簪、步摇等等,是一种相沿已久的传统。在北京、台北两故宫的收藏中,不乏清代妃嫔的珊瑚头饰。女子乌黑油亮的秀发常被称为青丝、绿发,而珊瑚制成的嫣红发饰轻轻缀在鬓间,随着女儿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而微微摆动,就像一朵红花在绿叶枝头轻颤,相得益彰,娇艳动人。

让我们想象一个生机萌动的春夜,酒过三巡,宴会的气氛达到高潮,男女交舃,肴核纵横,酒客陶醉地曼声歌唱,顺手抽下少女的簪钗,在桌上击打节拍,不知不觉中竟将昂贵的珊瑚簪击碎。这是唐代阎朝隐的《公主宅夜宴》:“凤凰鸣舞乐昌年,蜡烛花开夜管弦。半醉徐击珊瑚树,已闻钟漏晓声传。”也是权德舆的《建除诗》:“平明跃騕褭,淸夜击珊瑚。”在这里,珊瑚化身为女性魅力的象征。

慈悲之美

世人对珊瑚的向往,不止于物质,更祈向精神。珊瑚与寻常珠宝最大的不同,是它带有慈悲的灵性。我们佩戴珊瑚,也是为了沾染这份慈悲,求得圆满的福缘。润石有两大事业:珊瑚和善行。这两件事业相得益彰,珊瑚是一种慈悲的珍宝,而行善之人更和珊瑚有缘。

藏传佛教最重视珊瑚,当年活佛进献宫廷的贡品里面,最珍贵、最重要的就是珊瑚数珠。崇奉佛教的清代帝王,也把珊瑚数珠看得无比贵重。整个清朝,只有收复台湾的福康安、海兰察,平定准噶尔之乱的洪俄尔带青,因为建立大功而得到这种赏赐。直至今日,还常有善信不惜重金购求珊瑚念珠,供奉智慧圆融、佛法精深的上师。藏族、蒙古族等信奉藏传佛教的民族都很喜爱珊瑚,他们用珊瑚制成璎珞,缀满姑娘美丽的青丝。有些蒙古部族还相信,珊瑚可以带来好运。

一幅唐卡就是一座穿越时空的佛殿,表达了雪域圣地独特而深刻的生命感悟。在唐卡里,凡是红色的圣像和陀罗尼,都须以珊瑚粉绘制。这是为了表达对三宝的礼敬,因为珊瑚可以庄严佛地,可以供仰佛像。人们常说“西天极乐”,那是佛经描绘的美妙世界。《无量寿经》卷上曾云,阿弥陀佛的伟大佛国没有丝毫污泥尘滓,大地是由珊瑚等七宝合成,还生长着“玛瑙为叶,华、果亦然”的珊瑚树。人间君王礼敬佛祖,往往想要重现佛经里的描写。当年亦怜真大师为忽必烈建造白塔时,曾取释迦牟尼成道处塔下之土、东西五台山、泰山之土,和“龙脑、沉笺、紫白旃檀、苏和、郁金等香,金银、珠玑、珊瑚七宝,共捣香泥造小香塔一千八个”。忽必烈还创下定制,规定蒙元君王即位时赐给西藏的诏书,用珍珠缀成文字,珊瑚络成印玺。

神秘之美

说起来,珊瑚似乎天生带有一种神秘的美感。它适合在幽暗的殿堂中闪耀红色的光芒,适合缥缈的炉烟和低沉的梵呗,也适合庄严的布道、和谐的圣歌。在中国和欧洲文化里,它都被认为拥有某种神秘力量。

珊瑚的神秘力量,包括生命、财富和性能力——欧洲“魔法”的一大目的是壮阳,大英博物馆的图录中展示过一只珊瑚雕刻的护身符,雕作公牛的形状,佩戴者希望获得公牛一样强壮不竭的精力。异教传说里,珊瑚是美杜莎之血流入大海,使海藻变成血色的宝石;基督教则把它看做圣子之血的象征。欧洲的宗教画中,圣母和基督常常身佩艳红的珊瑚。

古代西方炼金术的最高目标,是所谓“贤者之石”,此物可以把贱金属变成黄金,也可以制作长生不老药——没错,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就是基于这一传说而创作。“贤者之石”的形态,在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早期,被反复描述为精美而沉重的红色粉末——也就是珊瑚粉的形象。现代医学先驱之一,性格古怪的帕拉切尔苏斯在旅行中永远佩戴一把来自东方的宝剑,夜里甚至枕它入睡。当时人们相信,在那剑柄中,藏着一种长生不老的秘药。“秘药”的配方偶然被公开,其中就包括碾碎的珊瑚粉。

东方西方,心理殊同。炼金家和炼丹道士,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努力——他们耗尽心思地利用硫化汞和珊瑚粉这两种物理特征相似的材料,进行神秘的实验。道教祖师仙翁葛洪,曾为了炼丹的朱砂而来到南海,海神却献给他比朱砂更有神效的珊瑚。诗人因此吟咏:“可怪仙翁亦世情,珊瑚还许致殷勤。波神不是赵陀客,即是前身石季伦。”

珊瑚是如此美丽,人人都想拥有它。唐代诗人韦应物有一首《咏珊瑚》说得很好: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世人何处得,蓬莱石上生。

蓬莱终究寻不到,珊瑚也实难采撷。偏是得不到的东西,才最诱人。

10. 核雕感悟

生命之源橄榄核手串,它的寓意是什么呢?估计可能有很多朋友们都会有这个疑问。生命之源橄榄核又被称为升职器,寓意是升职的意思。

橄榄核

我们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待,用纯洁的心灵来感悟。橄榄核手串是富有艺术感的,经常盘玩橄榄核手串的话,可以使我们心灵得到升华,境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橄榄核

生命之源橄榄核手串还有一个寓意,那就是祈求子嗣,追求幸福,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幸福。同时,生命之源橄榄核它也是原始民族对父亲,母亲的尊崇和敬仰。

橄榄核

文玩手串,它作为一件玩物来说,更体现了文化之美,闲暇之余,让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一些。

11. 对核雕艺术的感受

《古代英雄的石像》主要讲述了一块普通的大石头被雕刻家雕刻成了一个古代英雄的石像,凿下来的小石头砌成了一个台子。这座雕像矗立在市中心广场的正中央,来往的人们都要对石像恭恭敬敬地鞠躬,石像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便骄傲起来,瞧不起垫在下面的小石头。一天晚上,石像轰然倒塌,连同下面的台子摔成了千块万块小石头。最后,这些石头被人们铺成了一条新路,块块石头都露出了笑脸。

  读后感:一个骄傲自满的人,有些人就像那座石像一样,成了“功成名就”的人,于是就沾沾自喜,看不起别人,甚至嘲笑自己的同伴。其实,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忙、协助,自己是不会成功的,也许很快就会失去所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