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核雕作品图片高清壁纸(飞天雕刻图片)
1. 飞天雕刻图片
敦煌飞天菩提子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品,它是由人工雕刻而成的,不是天然形成的。飞天菩提子是敦煌壁画中常见的一种形象,它通常被描绘成一个身披袈裟、头戴宝冠、手持花束的飞翔人形。在敦煌壁画中,飞天菩提子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存在,象征着超凡脱俗和智慧的境界。
为了将这种形象呈现出来,艺术家们使用石膏、木材或其他材料进行雕刻,并经过精细的加工和装饰。他们通过巧妙的手法和技艺,使得飞天菩提子具有逼真的外观和精湛的工艺。因此,敦煌飞天菩提子是一种人工制作的艺术品,而不是天然形成的。
2. 飞天雕刻图片欣赏
航天飞天宝玺青白玉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60周年,航天博物馆首次公开发布航天发行纪念品——航天宝玺,这也是建国以来发行的唯一航天宝玺!
航天宝玺以故宫典藏清二十五宝玺之首的“奉天宝玺”为原型基础,以“国玉”和田玉为原材料,特别融入了航天元素,以龙为玺钮,彰显我国的威严,在龙的两侧微雕双翼, 寓意“飞天之龙”,使其具备独特性、唯一性,契合了中国航天60周年的题材概念。玉玺正面刻有“航天宝玺”字样。“凤玺”,以“凤舞九天”之凤为原型,寓意探索宇宙,飞向九天之外。在雕刻工艺上,更力求“凤之精致”,不惜成本,大胆采用镂空微雕,破损率极高,稍不留心,就会前功尽弃。龙凤双玺,寓意龙凤呈祥,祥瑞不断。
3. 飞天雕刻寓意
云冈石窟第12酷云冈石窟第12窟雕刻的乐器一共有14种,49剑大致分为弹拨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在千年岁月里鼓乐齐鸣,琴瑟相和的北魏翻生彩带飘飞,舞姿曼妙的歌舞飞天无不体现着东西方文化艺术交融及北魏社会业务发展的时代特征,是中国音乐史上弥足珍贵的绝版纯。
4. 飞天石雕图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现存敦煌飞天的形态】莫高窟现存北凉石窟只有三个。最具有北凉风格特点的飞天,是第275窟北壁本微故事画主体人物上方的几身飞天灾几身飞天,头有圆光,戴印度五珠宝冠,或头束圆髻,上体半裸,身体呈“u”字形,双脚上翘,或分手,或合手,有凌空飞行的姿势,但这种飞行的姿势显得十分笨拙,有下落之感。“u”字型的身躯也显得直硬,尚不圆润,微弯,还有印度石雕飞天姿态的遗迹。莫高窟北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范围扩大了。不仅画在窟顶平棋、窟顶藻井、故事画、佛龛上面,还画在说法图、佛龛内两侧。北魏的飞天形象,有的洞窟大体上还保留着西域式飞天的特点,但有一些洞窟里的飞天形象,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步向中国化转变。飞天的脸形已由丰圆变得修长,眉清目艉,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谐调。头有圆光,或戴五珠宝冠,或束圆髻。身材比例逐渐修长,有的腿部相当于腰身的两倍。飞翔姿态也多种多样了。有的横游太空,有的振臂腾飞,有的合手下飞,气度豪迈大方。势如翔云飞鹤。飞天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
洛阳龙门石窟的飞天。龙门石窟坐落在河南洛阳市龙门口。是继云岗之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继续修建的石窟。刀法由平刀转为圆刀,所以过渡更加圆润有层次。由云冈的浑厚粗犷转为优雅端庄清秀俊逸的风格。当然,龙门也有很多的飞天造像,但是很多都已经模糊了。我们所能看清的飞天都是中原女子的造型,体形修长,神态端庄,四肢舒展自如。圆刀雕刻出来的飞天线条流畅,衣纹简洁,疏密有致,井然有序。龙门石窟的飞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火焰纹”的出现,交织出热烈灵动的气氛,使佛像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5. 飞天雕刻图片 仙女
石窟中还雕刻了不同风格的舞蹈伎,可分为“装饰性的舞蹈造型”和“写实性的舞蹈造型”。它们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不同民族地区的乐舞文化差异,在互相交流中彼此影响着,风格各异的舞蹈伎被雕刻于同一藻井,隐喻了民族团结、文化融合、共扬佛法的思想。云冈石窟中另有今新疆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斯坦族民间舞蹈中的弹指,抃和吹指造型雕刻,他们与乐队组合,渲染了气氛。
云冈石窟第38窟北壁的幢倒伎乐是表现俗界场面的雕刻,它是百戏杂技项目中的一种爬杆活动。本窟现存两幅百戏图像,一是伎人在竿巅作俯卧状,竿旁叠罗汉式雕刻三层伴奏乐队,乐人持横笛、排箫和琵琶;一是伎人仰于竿巅作旋转之姿,竿旁有筚篥、腰鼓、排箫各乐伎伴奏。据此可探究北魏时期百戏的音乐要素、舞蹈形态,石窟中的百戏雕刻意义重大,对其后的戏曲艺术影响深远。
北魏宫廷乐署机构效仿南朝,乐官重用南朝降臣,宫廷音乐“戎华兼采”以及统治阶级信仰佛教等共同促成北魏音乐不断发展起来。所以,北魏多元的音乐文化是在民族融合、汉化改革的背景下,在胡汉文化此消彼长、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建立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云冈石窟中的乐舞雕刻便清晰记录了各民族音乐融合的景象
6. 飞天雕刻图片大全
最有名的三幅壁画
1、第十二窟的云冈石窟中最典型的飞天乐伎壁画。由于比较难保养,不常对外开放,窟内正壁上端刻有众多的乐伎天人,她们手执各种乐器,活灵活现,神情各不相同,看起来就如同在身临其境地欣赏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一样。
2、第七窟窟顶浮雕飞天壁画。该壁画生动活泼,而且各以莲花为中心,盘旋飞舞,优雅动人。
3、第二十窟露天大佛头顶上雕刻的飞天壁画。该壁画就如同佛冠上的明珠,凌空飞舞,姿态端庄。
7. 飞天雕刻图片高清
1. 首先需要准备好橡皮泥和一些基本的工具,如刀子、剪刀、模具等。2. 可以先根据敦煌飞天的形状和特征,用橡皮泥塑出基本的轮廓和比例。3. 在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可以用刀子和剪刀等工具进行细节的雕刻和修整,使其更加精细和逼真。4. 如果需要添加颜色,可以使用颜料或者彩笔等工具进行上色,使其更加生动。5. 最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添加一些装饰和细节,使其更加独特和富有个性。橡皮泥是一种非常灵活和易于操作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和模型。除了敦煌飞天,还可以用橡皮泥制作其他的文化艺术品或者动物、植物等模型,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8. 飞天雕刻图片大全大图
神鹿飞天意思是福禄相连。玉雕雕刻时,会出现多个题材造型结合的情况。鹿与蝙蝠联系在一起,“蝠”谐音为“福”,所以二者雕刻在一起,形成完美的挂件图像,寓意福禄双全。
9. 飞天浮雕图片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概况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最大者达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现存大小石窟252个,石造像51000余尊,石雕面积18000多平方米。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由此而形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云冈石窟详细介绍
第一窟、第二窟位于石窟群东端,两窟同期开凿,窟内布局大致相同。
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崖高25米,中上部凿有12个方形石孔。窟分前后两室,后室雕一佛二菩萨像,两颊腴润,体态丰满,形态自然,衣纹流畅,此窟从雕造手法判断,应为隋唐时期的作品。
第四窟,平面呈矩形,中央雕方形立柱,东壁交脚弥勒像保存较完整。
第五窟,窟前是五间四层木构楼阁。清代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建造。窟内,中央端座佛像一尊,佛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雕像。这尊佛像,膝上可站立120人,一只脚上站立12人。大佛周围,小佛围绕、互相映衬。
第六窟,中央是连接窟顶的两层高达15米的塔柱。每层四面有雕像,周壁雕有佛、菩萨、罗汉、飞天的造像。窟顶有33天神像和各种骑乘。壁上,塔柱上面,雕刻有释迦牟尼佛传教事。是云冈中具有代表性洞窟。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 盘旋飞舞,舞姿动人。
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第九窟,分前后两室,前室门拱两柱为八角形,室壁上刻有佛龛、乐伎、舞伎,造像生动,动感强。
第十窟,与九窟同期开凿,分前后两室。前室有飞天,体态优美,比例协调。明窗上部,石雕群佛构图繁杂,玲珑精巧,引人注目。
第十一窟,窟中共有直达窟顶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正面,菩萨像保存完好。窟周壁上佛龛上满刻造像和小佛。
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十分珍贵,是研究我国音乐的重要资料。
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脚弥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与腿之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这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南壁门拱上部的七佛雕像,雕饰精美,姿态飘逸。
第十四窟,雕像多分化,西壁上部,尚存部分造像东侧存有方形佛柱。
第十五窟,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人称万佛洞。
第十六窟,与后面三窟是云冈最早开凿的“昙曜五窟”,窟形椭园,中间主佛立于莲座上,周壁雕有千佛与佛龛。
第十七窟,正中有交脚弥勒佛倚于须弥座上,东西两壁有佛龛,东边是座像,西边是座像。
第十八窟,正中立像高达15米多,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刻画细腻,生动感人。
第十九窟,正中雕有一尊巨佛坐像。
第二十窟,露天造像,主佛胸以上部位保存较完整,脸型丰满圆润,双耳垂肩,双目有神,面目慈祥,雕饰精美,刚健雄浑,是云冈石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纵观群佛,在这绵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公分的石雕,巨石横亘,石雕满目,蔚为大观。他们的形态,神彩动人。有的居中正坐,栩栩如生,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载歌载舞,或怀抱琵琶,面向游人。这些佛像,飞天,供养人面目、身上、衣纹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这些佛像与乐伎刻像,还明显地流露着波斯色彩。这是我国古代人民与其它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云冈石窟,是在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和融合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所进行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10. 石雕浮雕飞天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南郊,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参观云冈石窟时,一般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1. 首先进入第一窟,这里是云冈石窟中最大的一个洞窟,内部有精美的佛像和壁画,是整个石窟群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2. 接着前往第二窟,这里是一个规模较小的洞窟,但是内部的佛像和壁画也非常精美。
3. 然后进入第三窟,这里有一些比较早期的作品,包括一些简单的浮雕和线刻,但是也有一些非常精美的佛像和壁画。
4. 接着前往第五窟,这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洞窟,内部有大量的佛像和壁画,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窟中的“千手观音”和第七窟中的“五百罗汉”。
5. 最后可以前往第十窟和第十一窟,这两个洞窟也是比较早的作品,但是仍然有一些非常精美的佛像和壁画。
需要注意的是,在参观云冈石窟时一定要注意保护文物,不要触摸或损坏任何展品。同时,也要注意安全,遵守景区的规定和提示。
11. 飞天雕塑系列
合适的
21个小时的壮美夺目的太空之旅,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使者”,也成了中国人的骄傲。 如潮的鲜花正涌向横空出世的英雄,笔者认为,当我们在为杨利伟自豪和骄傲的同时,同样也应把崇敬的目光投向那些在幕后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在“载人航天”这份壮丽的事业中,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倾洒了多少科学家的青春和汗水,也许我们已经难以求证了。但是,当我们为英雄唱起赞歌的时候,决不能忘记那些无名英雄们,“载人航天”的成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杨利伟本人也是科学家们多年培养的结果。 载人航天不仅是我国航天科学技术的历史性跨越,更是当前国民教育的一笔巨大财富,让杨利伟成为国人的榜样是好事, 在举国上下因“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而激情燃烧的今天,笔者认为,学习载人航天精神,贵在实实在在地挖掘载人航天精神这一题材的丰富内涵。
从“嫦娥奔月”神话到莫高窟壁画的“飞天”,从“两弹一星”奇迹到“神舟”系列飞船的功勋,向大家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讲述宇宙的奥秘,讲述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丰富瑰丽的想像,讲述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继承“两弹一星”前辈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光荣传统,讲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的实质,激发大家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意识,激发大家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热情,激发大家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塑造出一批批像航天英雄杨利伟那样的民族脊梁,才是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