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核雕社团申请书(雕刻社团心得体会)
1. 雕刻社团心得体会
其实大学里面每个社团的职能不一样,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下面介绍下大学社团的分布是怎样的。
一、大学里面社团比较多,按分类可以分为:兴趣类、行政类、技术类。
兴趣类也就是吉他社、羽毛球协会、网球协会、跆拳道等协会,里面主要汇集了志同道合的同学相互交涉,这类社团只要交入社费就可以了,平时也比较轻松、自由。
行政类社团就是学生会、团委、义工联这类社团啦。行政类社团管理与学校关系较大,该类社团往往是由学校或学院官方组织管理。学校和学院关于学生工作的部分事务基本都由该社团负责,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发挥服务学生的功能,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这些社团比较受学校官方的认可,在管理上也会比其它社团严格。如果你是希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并且有意增强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可以尝试进入这类社团。
技术类社团包括:科学与技术协会、模拟联合国协会。技术类社团往往与科研、竞赛有关。同时会定期举办一些培训为参与者提供学习新知识技术的平台。参加这种社团能收获很多经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也能对各大竞赛、科研项目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这对有意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益处很大。另外,因承接各种活动、讲座,在技术类社团工作事务较多,时间耗费也比较多。
所以,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计划以及学习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哦。
2. 雕刻艺术心得体会
万事开头难
雕刻技法浅析
所谓技法,就是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的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作品在“脱壳而出”的快慰,而且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产生的特殊韵昧,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产生新的意韵。因此,在木雕艺术创作中,最有意义的探索是运用各种刀法,恰到好处的体现我们的创作意图。
刀法好比书法、绘画中的笔触,它能起到加强、丰富作品艺术效果的作用。优美的笔触之所以形成是技术达到了纯熟的表现。时常有人在临摹一张好画时,感到最难的莫过于笔触,因为笔触是作者的心灵与技巧相结合的产物,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东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用圆刀排列,平刀切削……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它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
总之,刀法就是雕刻家用来体现自己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也是形象地揭示艺术内容的手段。运刀的转折、顿挫、凹凸、起伏,都是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以充分体现木雕的材质美,体现丰富的雕琢美。不明木雕艺术真意的人,在用刀时不是以刀代笔,而是描画做作,再加胆子小怕刻坏,结果刀法死板匠气,刻不出木雕的趣味来。因此要多刻多练多琢磨,熟而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
一般来讲,搞木雕的人,除执刀法基本相同外,都各有自己擅长的刀法,初学者只要熟悉平刀、圆刀二种不同的用途,很快就能掌握刀法技巧。先强调一下执刀姿势的重要性,其正确与否不仅影响雕刻操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引起安全方面的问题。那么,在大量切削木料的粗坯阶段,我们主要是用敲锤配合刀具进行工作,执刀姿势呈握拳状,当雕刻向外推进或深挖时,可作拳心向下状;当雕刻向内推进时可作拳心向上状,当雕刻轮廓欲切断木纹丝缕时又可作拳心向内或向外状,三种方法灵活掌握。如刀具刻入过深,切勿摇动刀柄急以抽出,否则会引起锋口开裂或剥落,应使用另一刀具并轻微削去该刀具周围的木料,直至其可摇动为止。在雕刻进行到细坯和修光阶段,我们主要运用刀具从事刻削工作,一种是双手握捏刀具,如:右手握紧刀柄上端,左手捏住刀杆上部,慢慢向右手方向推进。另一种是右手执刀呈握笔状,但要将无名指和小指紧抵在雕刻物上向前运刀,以控制尖刀。要注意左手的位置,做小件圆雕时,握住作品的左手应放在右手的后下方,作品一端可顶靠在工作台上;做浮雕时,为了按住木板,左手应远离右手的刀具,或者放在右手的后方。温州那边的黄杨木雕,因木质坚硬,人们时常要用肩胛来抵住刀柄向前运刀。对付木质细软的,可用右手掌心轻拍刀具即足以削去少量木料。
平刀块面法:主要是在凿坯时用平刀大块面的切削出作品的轮廓和结构部分,使其产生粗犷有力的斧劈刀削感,所以运刀必须稳、准、狠,要肯定有力、刀刀相符、爽气不腻,要使每一刀都说明问题并达到作品的最后效果。平刀块面法的运用过程实际上也是用简单抽象的几何形体概括各种复杂形体的造型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将每一个形体、每一块骨路,肌肉减化成大大小小的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因此,要求作者有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和慨括自然形体的能力。平刀块面法可以结合一些圆刀贯穿于雕刻的全部过程以形成最后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只运用在雕刻的初级阶段作大形处理,然后再用其它刀法做由方到圆的更丰富细腻的刻画。
圆刀雕琢法与排列法:由于圆刀刀法不肯定,刻出的形体轮廓比较含糊,产生的凹凸感又比较清晰,所以很适合探索表现各种物体的质感和肌理效果,作为浮雕的底面处理,俗称“麻底子”,也是一种极好的起衬托作用的表现手法。圆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凹凸形成体积,并在表面造成自然、浑厚、拙朴的美感。倘若与平刀结合起来,一方面是光滑细腻,如人的皮肤;一方面是粗糙毛涩,如人的发鬓、衣饰等,那么两者会形成强烈的质感对比,使作品产生丰富有趣的表现力。圆刀排列法与雕琢法的意义相同,只是作者要有意识的排列刀法,使其产生一定的装饰性和肌理效果。
木雕工艺的技术要求和基本要领
凿粗坯:粗坯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它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中的造型细节,要求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轮廓与内轮廓。
凿粗坯的基本要领是,从上到下,从前至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上到下,就是从头部开始做到脚跟;从前至后,就是先凿前身,再凿后背;由表及里,就是从木料表面开始,一层层向内剥进;由浅入深,就是先凿好浅的地方,再凿深的地方。凿粗坯时还需注意留有余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适当的放宽。民间行话说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减法”。
掘细坯:先从整体着眼,调整比例和各种布局,然后将人物等具体形态及五官、四肢、服饰、道具等逐步落实并形成,要为修光留有余地。这个阶段,作品的体积和线条己趋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圆熟流畅,要有充分的表现力。掘细坯中的镂空技巧,要求以纵纤维组合镂空,镂去多余的部分。要运用带筋法,即在作品的擎空易断的部位留下一小块料使其与临近的部位牵附,待作品完成后再用薄刀密片法把牵附之筋去掉。
修光: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密片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是修光的目的。要求刀迹清楚细密,或是圆转,或是板直,力求把各部分的细微末节及其质感表现出来。
打磨:根据有些作品需要,将白坯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成细润光滑。要求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要顺着木纤维方向反复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显示美丽的木纹,要注意保持作品轮廓清晰、线条流畅。
刻毛发、饰纹:用三角刀刻画毛发、饰纹,要求运刀爽快、肯定,粗细均匀,一丝不苟。
着色上光:着色不仅仅是为了弥补某些材料的不足或缺陷,而且还能起到加强丰富材料质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着色上要酌情而定,要求尽量体现出木纹的美。色泽要深沉明快,符合天然木质的种种美感。
上光的目的是滋润木质,使作品锦上生辉,同时也起到防污作用以便长期保存,因此要求均匀渗透,亮而不俗。
配置底座:底座不仅是主体的依托,也是雕刻造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底座的形状尺度要与作品的内容形式相辅相成。充满曲线与生动活泼的作品,可借简洁朴素的底座衬托,而造型简洁或肃穆的作品则可以在底座上稍事雕饰。总之要注意互相之间的比例协调,注意色调上的相互烘托,切勿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事在人为,加油~~~
3. 雕刻活动心得
一、雕塑的形体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觉,首先来自它的形体,形体美是雕塑形式美的灵魂。雕塑的形体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
二、雕塑的“影像”效果,就是作品形体大的起伏呈现的总体轮廓。这个“影像”可能给人以或是宏伟崇高,或是宁静沉重,或是升腾飞跃,或是一种形体结构的美,这是形体“影像”传达出的作品内容信息之一,也给人们带来各种感受。
三、雕塑在各方面的表现力,通过强调主观精神,审美理想等方面的表现意向,使雕塑形体更具表现力。
四、雕塑的体积有一种量感。它直接影响着观赏效果与主题的表达。
4. 食品雕刻社团简介
食品雕刻的学习内容:讲授食雕原料知识、食雕工具知识、食雕美术、全面系统传授花、鸟、鱼、虫、吉祥物、瓜盅、人物的设计制作及琼脂、泡沫等特殊材料的雕刻工艺技法;教授席面设计与制作、镂空雕、创意雕、大型展台雕塑、盘头装饰等食雕的设计制作及运用等。
果蔬雕刻,又称餐桌上的艺术。以常见的蔬菜、瓜、果为原料,通过切、旋、削、戳、刻等手法,把它变成玲珑剔透、 栩栩如生的花卉、走兽、人物、风景,化平凡为神奇,使得大宴小酌面目一新,给人一种充满情趣的餐饮气氛。
5. 雕刻心得体会500字
我作为一个学习了翡翠雕刻10年的人对雕刻的体会。
第一(学习成本) 这里所说的成本有学费,时间,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时间成本,在有一个厉害而且对学生很耐心的师傅带领下,自己天赋不错,且努力学习。3年左右算是入门了。这其中就淘汰了一部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坚持下来的。5年左右算是小成了,可以有一些收入了。(这里指的是玉雕。)但是不高,勉强有个生活费。8年到10年左右算是出师了。可以独立制作且收益不错了。只这个时间成本就限制了很多人。而且你还得对美术,审美,结构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不是决心入行,且有极大的热爱是无法坚持的。
第二(收入问题) 在学习出师后,面临着如何就业,两种选择,要么自己独立开店,要么就是找大的工作室打工。第一种的难度非常大,很多雕刻师,除了手艺别的都不擅长,经营大多不善容易倒闭,第二种也不会有太多的上升空间,所以除了大师,其他的雕刻师收入其实不高。 第三(机械冲击) 随着科技发展,传统的手艺受到很大的打击,很多老一辈的手艺人,因为没有受到专业的训练,基本被机雕取代。学艺不精的。跟不上时代审美的也很容易被淘汰。
综合几个原因,雕刻行业门槛很高,新鲜血液不足,收入不稳定,所以不是特别热爱,很难坚持。但是不管什么时候顶尖的那一小批人对于雕刻都是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的。收入也是非常高的。(最后是我的几个作品。)
6. 大学雕刻社团
学校要求做手工可以有很多选择,具体取决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内容和要求。一般来说,学校要求做手工可能是因为需要进行创意、设计、实践等方面的训练,也可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工作业类型:
艺术创作:老师可能会要求学生进行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创作,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手工制作:老师可能会要求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如织毛衣、做风筝、制作陶艺等,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老师可能会要求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如设计电路、制作机器人、发明小发明等,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环保创意:老师可能会要求学生进行环保创意,如制作环保袋、手工织布等,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科拓展:老师可能会要求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如用废旧材料制作饰品、进行产品设计等,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总之,学校要求做手工可以有很多选择,具体取决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内容和要求。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手工作业,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素质。
7. 雕刻社团名称大全
张充和(1914年--2015年6月18日),女,出生于上海,祖籍合肥,为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的曾孙女,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张充和在1949年随夫君赴美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被誉为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
2015年6月18日凌晨,张充和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张充和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14年
逝世日期
2015年6月18日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代表作品
《浪花集》、《多情人不老》等多部作品
祖籍
安徽合肥
目录
1人物经历
2家庭生活
3人物事迹
4主要成就
5人物评价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经历
张充和的曾祖是晚清名臣张树声,曾任两广总督。乃父是民国教育家张冀牖(吉友),曾以毁家创办苏州乐益女校,提倡新式教育而名噪一时。张充和与三个姐姐所不同的是,在她只有11个月时便过继给二房的奶奶当孙女。养祖母对小充和溺爱有加,自任启蒙老师,言传身教大家闺秀的风范。稍后,养祖母花重金延请吴昌硕的高足、考古学家朱谟钦为塾师,悉心栽培她,还另请举人左先生专教她吟诗填词。张充和天资聪颖,悟性甚高,4岁会背诗,6岁识字,能诵《三字经》、《千字文》。充和如是10年,闭门苦读《史记》、《汉书》、《左传》、《诗经》等典籍。充和晚年一直铭感这两位恩师为她奠定了国学的功底。受佛教徒养祖母的影响,充和幼时极富同情心。
1930年养祖母告别人世后,16岁的充和"归宗"回到苏州,承欢在父亲的膝下,在父亲创办的乐益女校上学,与姐妹们共同生活。四姐妹自办起文学社团水社,弟弟们和邻居小朋友办了个九如社(家住九如巷)。姐弟们结伴郊游、骑自行车、赛球。充和长期生活在闭塞的合肥,不懂玩球规则,只能当个守门员。父亲是位昆曲迷,常请曲家到家中教女儿们拍曲,四姐妹成立了幔亭曲社。充和也渐渐爱上并痴迷起昆曲来,还常与大姐元和在《惊梦》中唱对手戏。
1933年,沈从文与三姐兆和在北京结婚,张充和去参加婚礼,随后就一直居京。
张充和虽"数学零分",仍被破格录取为北大学生。
那年代北大中文系名师济济,主任胡适,教授有钱穆、冯友兰、闻一多、刘文典等张充和。名师亲授,使张充和受益良多。即令在北大学习期间,张充和仍不舍对昆曲的追求。三年级时张充和患肺结核,不得不休学,她无缘得到北大的学位。康复后,《中央日报》的储安平留英,正缺人手,张充和就到副刊《贡献》当编辑,写散文、小品和诗词,初露才华。
抗战爆发,张充和随同沈从文一家流寓西南。在昆明,沈从文帮她在教育部属下教科书编选委员会谋得一份工作。沈从文选小说,朱自清选散文,张充和选散曲。一年后该单位解散,她又在重庆教育部下属礼乐馆工作,整理礼乐。她将整理出来的24篇礼乐用毛笔书写,首次展示了她的书法艺术。梅贻琦的清华日记里对此多有记载。
张充和端庄、大方又热情,很有人缘,在人才云集的西南科教界,她广结师友。在重庆她结识了知名人士章士钊和沈尹默等,相互诗词唱和,不乏风雅。张充和正式拜大张充和书家沈尹默为老师,常乘送煤油的卡车到歌乐山沈宅求教。第一次到沈家,沈让张充和写几个字给他看看,沈阅后,以 "明人学晋人书"评之。得力于这些名流的亲炙,张充和的诗词创作亦更上层楼。
章士钊爱才,赠诗给张充和,把她誉为才女蔡文姬;而戏剧家焦菊隐称她为当代的李清照。张充和还会丹青,一次画了幅《仕女图》。
宣传昆曲
张充和与汉思先居加州柏克莱,后移居康涅狄格州的北港,傅汉思在耶鲁大学教中国诗词,张充和在该校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和昆曲。张充和戏说她的美国学生把学中国书法当画画,但在"画"中加深了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张充和还先后在加拿大、法国和港台的23所大学以及各学术所讲授、示范演出昆曲。
为了让昆曲在美国传下去,她还心传口授,精心培养自己的幼女傅爱玛学习昆曲。一开始,小爱玛对昆曲没兴趣,不想学。女儿爱吃陈皮梅,她就用陈皮梅作"诱饵",唱一支曲子,给一个陈皮梅,还真的"立竿见影"。充和还教女儿吹笛子。经她的调教,傅爱玛9岁便登台演出。有时母女俩同时登台演"双簧",或你唱我吹,或我吹你唱,向美国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趣味无穷。
张充和的昆曲演出,使美国人对昆曲的优美感到震撼。尤令张充和感到欣慰的是,她有四个高足,在促成昆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事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返回故土
1979年她回到阔别30年的故土,之后不间断地回国访亲问友。在苏州九如巷老宅的小院中,面对参天的老树和沉沉的古井寻觅她年少时的梦。
1981年4月13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部在即将落成的仿苏州园林"明轩",举行盛大的《金瓶梅》唱曲会--雅集缘起于普林斯顿大学的《金瓶梅》课程,邀请张充和根据古谱,以笛子伴奏的南曲方式,演唱《金瓶梅》各回里的曲辞小令。
1986年,北京举行纪念汤显祖逝世370周年演出活动,她与大姐同被政府邀请。她与时龄80的元和同演对手戏《游园惊梦》,还邀诗人卞之琳观赏。俞平伯先生看了她的演出剧照,说这是"最蕴藉的一张"。
2004年金秋,张充和在北京举办旅美60年来的第一次书画展。她那信手点染的仿古山水和自做诗,令人反复玩味,那隽秀的隶书对联,质朴中透出娴雅和大气,那昆曲工尺谱朱黑相间,饶有意趣,尤其是84岁高龄时临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第一百通长卷,形神兼备,令人叹止。
张充和特别爱穿旗袍,家中衣橱里挂得最多的是色彩、长短各异的旗袍。2004年10月与苏州曲社的曲友们欢聚时,90岁的她面容清秀,举止优雅,身着一袭绛红色的丝绒旗袍,肩披一方黑色的披肩,仪态万方地依在雕花栏杆旁,一亮嗓子,博得台下掌声一片。有人惊叹:这是活脱脱的最后的大家闺秀。
2015年6月17日下午一时,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张充和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合肥四姐妹成为绝响。[1]
折叠编辑本段家庭生活折叠成家赴美
1947年,张充和已经是位大龄女青年了,在北大教昆曲,寄寓在三姐兆张充和和家。是年9月,缘沈从文介绍与北大西语系外籍教授傅汉思相识。傅氏是世居德国的犹太人,他精通德、法、英、意文学,在加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中国学习中文,从事中国历史、文学的研究和教学,成了名副其实的汉学家。1948 年11月,张充和与汉思喜结秦晋,次年1月双双赴美定居。
充和的丈夫傅汉思,原译为"汉斯",经充和提议易为"汉思"。虽是洋人但思汉也。他们夫妇志趣相投,对中国诗词、历史都有浓厚兴趣,且有造诣。汉思为德国出版的《世界历史》一书撰写中国中古史。他还参加中国的《二十四史》的英译工作。1980年沈从文访美讲学,就由汉思当翻译,深受听众的欢迎。充和夫妇合作完成了《书谱》、《续书谱》的英译本工作。这对中西合璧的夫妇为中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折叠晚年生活自30年代张充和就读北大,到抗战后流寓西南,至回北大执教,张充和有相当一段时间与三姐兆和一家生活在一起。张充和小时候是与弟弟们一道听沈二哥讲故事长大的。沈从文像对待小妹妹一样,呵护着张充和。充和对沈从文尊崇、感戴,有时还"倚小卖小"地撒娇。1980年沈从文赴美讲学,在旧金山握别时,充和以西洋礼节亲了一下三姐,随即又亲了一下沈从文。充和笑话他:"他硬挺挺的毫无反应,像个木雕的大阿福。"
2004年8月26日,老伴傅汉思也别她而去。年逾九旬的充和在全心整理汉思遗著的同时,坚持在砚田边耕耘。她的另一门功课是经营她寓所门前的小院。院内花木扶疏,除育观赏的牡丹玫瑰外,还植一些食用的葱蒜时蔬。侍弄花草,栽瓜种豆。劳作之余,依在竹林旁的长木椅上吟诗或听曲,颐养天年。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事迹折叠考入北大
家里人劝她考大学,她也想不妨一试,于是就到北大旁听。当时北大入学考试要考国文、史地、数学和英文。充和见到数学就头大,她在16岁前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几何、代数。她干脆放弃,把复习的精力全用在其他三科上。第二年临考的那天,家人为她备好圆规、三角尺等作图工具。她说"没用",因为她连题目都看不懂。数学当然得了零分。但她的国文考了满分,尤其是作文《我的中学生活》写得文采飞扬,受到阅卷老师的激赏(充和后来说,作文是她面壁虚构的)。试务委员会资深评委(有人指为胡适,他时为中文系主任--笔者注)希望录取这名优异生。然录取规则明文规定,凡有一科为零分者不予录取。试务委员会向阅数学卷老师施压,希望网开一面(通融一下)给几分。那阅卷先生不吃硬,复判后,仍给零分。试务委员会爱才心切,不得已"破格录取"了她。当时北京报纸在大学新闻栏报道此事,不过说该生名"张旋"--那是充和有意用的假名,连她的中学文凭也是假的,是弟弟宗和托在宁夏当中学校长的朋友帮忙出具的。充和此举一是怕用真名考不取,给张家人丢脸,二是不想让北大方面知道她与兆和是姐妹,从而联想到沈从文。沈从文那时已是名作家,她不想沾光,避嫌。
折叠悲喜仕女1944年6月4日,张充和到歌乐山拜访沈尹默,偶得他七绝:"曲弦拨尽情难尽,意足无声胜有声。今古悲欢终了了,为谁合眼想平生。"之后,她到上清寺看望战时水利工程实验处负责人郑肇径(1894-1989,字权伯)先生。他们亦师亦友,都爱好书画。郑先生是我国第一个留仕女图德学水利的,是著名的水利专家。张充和去时,郑先生不在办公室,她便捉摸沈尹默的那首诗,忽来灵感,便借桌上的纸墨欲以此诗意画一位仕女。她先画仕女的眼线,再加眉、鼻、口。此时郑权伯进来,张充和从没画过人物,害羞,欲把画作扔进纸篓。郑权伯忙止住,展读诗、画后,既赞誉沈尹默的诗,又欣赏张充和未完成的《仕女图》。郑权伯摊开画稿,让充和补画仕女的身体和琵琶,又"强迫"张充和抄上沈尹默的诗及上下款才作罢。过了些时日,张充和再去玩时,郑权伯已将画裱好,把她过去写的牡丹亭中《拾画》一段文字也裱上,并请沈尹默、汪东、乔大壮、潘伯鹰题词。次年,又在画的绫边上加上章士钊等人的题词。郑权伯将此画翻拍成照片回赠张充和作纪念。
抗战胜利后,郑权伯回南京,将此画挂在书房中。因张充和于1949年去美,直到1981年他们才开始通信。郑权伯痛心地告诉张充和,他的《仕女图》等一大批字画在"十年动乱"中遭劫,同时希望张充和能将当年他翻拍的《仕女图》照片,复制一份并在复制的照片上题词留念。
张充和恋旧,特作小令三首与复制的《仕女图》一并回赠郑权伯。
1983年张充和到南京,特地拜访郑权伯,郑取出《仕女图》照片把玩,慨叹人是物非。1990年左右,《仕女图》突然出现在苏州的一次艺术品拍卖会上,恰被充和的侄孙张致元见到,在征得姑奶奶张充和的同意后,不惜重金将此画竞拍到手。
折叠诗人痴情重庆岁月,才貌双全的张充和尚待字闺中,追求者甚多。用情最专最深的当数诗人卞之琳。张充和待人之诚,让卞之琳误读。可张充和无意于他。她感到卞氏人是好人,但"不够深沉",故对其总是冷淡、疏远。
1936年,张充和因病辍学回苏州休养,卞之琳回故乡海门奔丧后去苏州探视张充和,在张家还住了几天。
1937年,他还把自己的诗作编成《装饰集》,手抄一册,题献给张充和……充和也用银粉为诗人抄录《断章》等七首诗作。卞之琳痴情,直到1955年才成家。80代诗人赴美探亲,还专程到充和府上拜访,将他偶然得到的40 年前沈尹默为张充和圈改的诗作手稿送上,还写了篇深情款款的散文《合璧记趣》。
卞之琳虽未能得到充和的爱情,但他们的友谊长存。张家姐弟对诗人都很尊重。诗人曾多次到张家老宅做客,受到热情款待。2000年,卞之琳过世,张家自办的小杂志《水》上,还专发悼念文字,称他是张家所有人的朋友。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她在书法、昆曲、诗词方面的造诣,早在三十年代就曾在北大开班讲授,书画&amp享誉一时。她的书法各体皆备,一笔娟秀端凝的小楷,结体沉熟,骨力深蕴,尤为世人所重,被誉为"当代小楷第一人"。在各种出版的昆曲图录里,她的名字是和俞振飞、梅兰芳这些一代大师的名字连在一起的。1943年在重庆粉墨登台的一曲昆曲《游园惊梦》,曾轰动大后方的杏坛文苑,章士钊、沈尹默等人纷纷赋诗唱和,成为抗战年间一件文化盛事。
张充和时在盛年,一袭暗色旗袍,"素雅玲珑,并无半点浓妆,说笑自如",以九十六回的《懒画眉》开篇,《双令江儿水》、《朝元令》、《梁州新郎》,一直唱到《罗江怨》的"四梦八空"而欲罢不能,最后以一曲《孽海记》中的《山坡羊》张充和与盖茨女士收篇。
中英文诗集《桃花鱼》是代表作,其诗词由丈夫傅汉思亲译,堪称伉俪合作的佳构。
《桃花鱼》:
记取武陵溪畔路,春风何限根芽,人间装点自由他,愿为波底蝶,随意到天涯。描就春痕无著处,最怜泡影身家。试将飞盖约残花,轻绡都是泪,和雾落平沙。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张充和一生低调,为人谦和,淡泊名利。 出于敬重,大家都唤张充和为"张先生"。她是已故耶鲁东亚系名教授傅汉斯(HansH.Frankel)的夫人,当今世界硕果仅存的书法、昆曲、诗词大家。自张爱玲、冰心相继凋零、宋美龄随之辞世以后,人们最常冠于她头上的称谓是--"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因为大作家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是她的亲姐姐,她的名字常常会跟沈从文联系在一起--今天湘西凤凰沈从文墓地的墓志题铭,就是出自她的手笔。
她是民国时代重庆、昆明著名的"张家四姐妹"之一,集聪慧、秀美、才识于一身,是陈寅恪、金岳霖、胡适之、张大千、沈尹默、章士钊、卞之琳等等一代宗师的同时代好友兼诗友。
对张充和的才学,梁实秋说她"多才多艺";
沈尹默说她的书法是"明人学晋人字";
波士顿大学白谦慎教授说:"她的书法,一如其为人与修养,清淡之中,还有一种高雅气质。
中国书协主席欧阳中石认为:"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家,而是一位学者。无论字、画、诗以及昆曲,都是上乘,很难得。她一贯保持原有的风范,格调极高。像昆曲,她唱的都是真正的、没有改动过的。书法上的行书、章草非常精到,尤其章草极雅,在那个时代已是佼佼者。"
8. 雕刻社团活动教案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十一册(全册) 目录: 1、远近的奥秘 2、 风景写生 3、心中的风景 4、会动的剪影 5 、 水墨画—动物 6、 形体切挖 7、我们做乐器 8、宇宙之旅 9、保护文物 缺 10、爱护古建筑 缺 11、 电脑美术 12、中国画和油画 远近的奥秘 课时:2-3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第1节课 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一、组织教学: 二、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2、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作业展示 第2-3 节课 体验透视(课堂实践) 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2、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 (2)、老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风景写生 课时: 3-4 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第1 课时) 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 (第2-4 课时)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作业点评。 《心中的风景》 课时:2-3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和掌握色彩风景画的一般特点和基本画法,提高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色彩画风景的作画要求和一般方法(通过教师讲授指导与学生练习来解决)。 难点:色彩的调配和着色运笔(通过示范和学生实践来突破)。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教材,大挂历风景挂图,示范用水彩画具材料等。 学具:教材,水粉画工具材料和8开作业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画具准备情况,安定好学生精神,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观赏导人,板书课题。 1.出示观赏风景画作品。(可用优秀学生作业) 2.简析画面色彩与构图特点。 3.提出并板书课题:用色彩画风景。 (三)讲授新课。(边讲边示范) 1.选景构图。 可用较大的彩色风景照片挂历作为实景,也可将学生带到室外,视具体情况来确定。用挂历是方便易行且有效的办法。告诉学生选景不可贪多,应简单、有重点,主次得当,切不可将所见之景都画上去。当选择好景物之后开始勾画草图。可用铅笔轻轻画出,不要太详细,应大方饱满,注意取舍,可以挪动搬迁有些景物,符合自己的审美需要。主要的景物应安排在画面视觉中心,占据较大空间。 2.从远到近或从近至远铺画景物色彩。以教材上的示范步骤为例。 (1)用蓝色加少许紫色大笔触画天空大体色彩;黄色画地面,接画少许蓝色,使地面有草地之感,也宜用大笔触概括。(见步骤图) (2)用橘黄色画秋树,随意点画,与未干之天空蓝色相交处变黄绿,自然呈现树叶之色 (见步骤图)。 (3)用赭褐色加少许蓝色画树干、树枝和房子,房子阴暗处用浅蓝色稍画,整个画面既有冷暖色对比,又是统一协调的,非常好看。 (4)可点画出人物、门窗等细节,直至完成。 3.教师小结:刚才老师所画的景物步骤是由远至近画出的,实际上是先画远景再画中景后画近景,同学们画时也可由近到远去画。即近景一中景一远景(天空、远山等物)。 (四)布置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 1.或参照挂历照片(若干幅任选其一),或参照书上临画,或自行想象设计。 2.画时应考虑画面总的色彩倾向和冷暖对比,使之既生动又和谐。 3.由近至远或由远到近灵活进行。 4.构图饱满单纯、主次有别,不要贪多。 (五)学生自行作业,教师指导完成。 (六)简评作业,布置学生收拾好工具材料。宣布下课。 会动的剪影 (设计、应用) 课时:3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第1-2 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第3 课时 (剪影表演) 课前准备:布置环境 一、 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水墨画——动物 (第1-2 课时) 目标:复习、巩固水墨画的基础知识。即,工具材料,用笔用墨。学习几种动物的画法。 重难点:训练学生的用笔、用墨。用笔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动物的造型。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几张小动物的照片。准备好笔、墨、宣纸等。教师准备几幅小动物的图片。教师准备范图。 教学过程: 简要地复习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用笔用墨等作画技巧。 教师出示几幅动物的水墨画,并结合课本的范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a.欣赏灵活多变的用笔,加深中锋、侧锋以及点笔的了解。 b.欣赏用墨焦、浓、重、淡、轻五色,加深学生对墨色的了解。 c.构图以及动物的造型。 d.欣赏名家名作,了解名家的风格及其代表性作品。了解几位画坛大师,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3.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作画的全过程,并归纳出步骤: 讲解归纳动物的大形体。 讲述调墨、调色。 分步作画,讲解画动物的先后顺序。 修改调整完成。 4.布置作业,画两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麻雀、虾。 5.老师巡回指导,主要是用笔、用墨以及动物的造型。 6.征集作业、讲评,提高审美能力。 (三)课后拓展 收集徐悲鸿、齐白石等画家的资料,了解马和虾的画法。 水墨画——动物 (第3-4 课时) 目标:复习前一课时所学画的小动物。学习螃蟹和松鼠的画法。 重难点:笔墨的掌握和使用小动物的造型。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松鼠和螃蟹的图片。准备作画用的工具和材料。教师准备好范图以及工具材料。 课堂教学: 请两位学生上台画麻雀和虾,老师进行讲解,指出优缺点及应改正的地方。 老师现场示范讲解松鼠及螃蟹的画法,并归纳出作画的步骤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让学生直观感受作画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布置作业,画松鼠和螃蟹。 教师巡回指导,主要是动物的造型及笔墨的处理。 征集作品并讲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后拓展 要求学生画一幅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水墨画。 形体切挖 课时:2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我们做乐器 课时:2-3 课时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乐器 难点:设计乐器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 有关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制作乐器的竹筒、铁管、铁盒、陶泥…… 。 教学过程: 第1-2 课时 (一)、引导阶段 1、 教师播放几段乐曲让学生欣赏。 2、 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发出的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不同音效。 3、 请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乐器的资料。 4、 教师出示图片并简要介绍乐器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并让学生欣赏不同的乐器发出的不同的音效。 5、 原始社会(用兽骨、陶泥等制作乐器)-----奴隶社会(青铜制作精美的乐器)-----封建社会(乐器的用料、工艺更为讲究,多样如:青铜编钟、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至今(居住在我国西南(云南、贵州、四川)和西北(青海、宁夏、甘肃、新疆、西藏)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仍旧是用手工来制作乐器。如 :藏族大鼓,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韵味。 (二)、 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乐器的形状及特征。 2、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教师讲解乐器的制作方法。 3、学生思考先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并进行小组交流。 4、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构思进行启发性的讲评。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利用竹筒、铁管、铁盒、陶土等材料制作乐器。 交流与评价: 1、 展示学生制作的乐器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构思及制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自己是怎样解决的。 2、 师生交流评价。 3、 布置下节课工具。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1、 教师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从形和声方面继续加工乐器,让自己的乐器更好。 2、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3、 学生展示乐器 ①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吹一吹自己的乐器。 ② 师生交流----比一比,谁的乐器造型好,谁的乐器能发出优美的声音。 ③教师评价,小结。 4、 课后拓展 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制作乐器。 宇宙之旅 课时:2 -3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 2.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养成收集有关宇宙飞船的信息与资料习惯。 2.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各种宇宙飞船。 教学难点: 了解和掌握飞船的主要结构。 教学用具: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天的影片,自制宇宙飞船的教具模型、挂图等。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相关载人飞船与宇航员的知识。 2.同时并准备一些废弃材料(塑料瓶、纸盒、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组织教学。 2.欣赏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中国首位宇宙员杨利送上了太空后的一段影片,并讲解有关“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让学生通过直观的了解,亲身感受中国人民实现了千年来的飞天梦。 3.导入课题。 4.引导学生欣赏宇宙飞船图片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宇宙飞船的形状特征”。 5.鼓励学生说说形状特征是如何的?除了影片的宇宙飞船,你们是否还知道有关其他宇宙飞船的知识吗? 6.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 二.发展阶段 1.各组学生把各自搜集相关宇宙的各种资料及图片进行展示然后回答。 2.师生共同找出飞船的主要结构,师边讲边演示各种各样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造型。 3.师总结学生们搜集到有关宇宙飞船的相关知识,讲述宇宙的多种造型特征与设计原理,以及有关载人飞船、载人航天器组成的知识。 4.师重点边讲边演示自做的教具模型一一分解几种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结构部件。 5.分组欣赏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组成部分。 6.启发每个小组应积极动脑,有创意地并要符合宇宙飞船的基本造型特点制作一艘宇宙飞船。 7.学生分组进行绘制草图。 8.师到各小组给予指导。 9.各组学生开始制作活动。 三、展示评价阶段 1.组织学生欣赏各小组展示自己组的作品,由各组组长阐释本组所制作宇宙飞船模型的特点与优点。 2.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 3.收拾与整理:学生整理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有机会制作卫星城,有一定的场景,有多种形状的卫星,并配以一定的交通工具与自然景物。 附: 认识太空 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比如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郭守敬、祖冲之、张衡……。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取得了很多成果。人类是怎样从地面上到太空,在太空又是怎样探测太空世界的呢? (首先,要有航天发射中心,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 1、了解航天发射中心 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主要发射人造卫星。现在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卫星,如: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外国的新闻,这些新闻内容就是通过卫星传播过来的。天气变化情况是通过卫星来观察云层而得知的。 (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是靠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 2、了解长征系列火箭。(出示长征系列火箭) 火箭是用来发射卫星、飞船的。“长征”系列火箭是世界有名的火箭,它为我国发射了许多卫星、飞船。99年11月20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州”号航天仓,里面装载了一些种子、纪念品、还有五星红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围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第二天凌晨3时30分回到地面,后来,“神州”号上的五星红旗作为最特别的礼物送给了澳门特别行政区,这次航行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很骄傲。 9 10 电脑美术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 时:1 课时 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图程序的界面。 2 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3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组合新颖的画面。 作业设计:利用复制、粘贴的功能组合画面。并且可以用改变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 引导阶段: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电脑绘画,并且用画图软件画了很多漂亮的画,那么你们用画图软件画过那些画?都用到了画图软件中的那些工具? 生:铅笔工具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同学的电脑作品,是一只小鸟,可是它很孤单,它想让同学们为它找一个同样的伙伴,可以用什么办法去找呢? (二)新授阶段 生:用手来画,画一个和它一样的。 生:用电脑绘画。 师:用那一种方法更简单? 生:电脑绘画 讨论:从画图软件中的那里可以找到?去找找看! (让学生上讲台来找给大家看。)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一起来制作更多的。 生: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电脑绘画有趣吧!老师也非常喜欢用电脑绘画。 想不想和老师共同完成一张电脑画? 生:想。 师:我来操作,你们帮我思考。(讲解绘画过程) (三)学生创作 教师辅导 (四)互评 中国画和油画 课时:2 课时 教材分析 1 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 。唐朝的《五牛图》也是最早的纸本作品,到张大千的墨山水也经历了由古典到现代由工笔到重彩写意人物都经历了几个阶段。 2.油画由西方传入我国,但是我国近现代的油画作品也有了长逐的进展,由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到装饰味十足的戏剧人物,也是写实与抽象相互穿插。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都有着那些的表现技法。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创新目标:让学生主体参与,在绘画作品中找到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在哪儿里。 德育目标:在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都有一种喻意在里面。让同学们知道我们学习了这一课不但提高了我们的审美意识,也让同学们明白了一种新的创作思路。 重 点:首先,我们在接触中国绘画的时候就应该明确它的绘画工具都有哪些?各种不同的画法都能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其次,每幅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喻意,它的涵义是什么? 难 点:通同学们看作的同时要想,安表现的是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创新点:让同学们去发现,去想去激发他们潜在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发掘艺术的真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空白点:通过讲解让学生们自己理解。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把自己的国画作品带入课堂,让同学们能更进一步更真实的看到国画作品让学生们有信心相信自己也会做的更好。 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 一、 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首先,把自己准备好的国画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过来。接下来看过作品后大家都知道那些是国画哪些是油画,问一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 二、 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把画面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呀?你都想在画面上画什么呀? 例:如果我是作者,我就要把天空画成红色的,因为它向征着热情等等。 三.组织教学。体验发现。 大家可以看一下罗中立的<父亲>>这幅作品,我们通过这幅作品能想到什么呀?他的手里拿着饭要什么呀?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相互的交换一下意见。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通过今天的美术课大家都掌握了什么知识,要想表现作者不同和心里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向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我要画一幅作品,我应该怎样去体现。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让同学们自己去总结作品用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同时在掌握了最基本的中国绘画的工具和分类外我们更应该进一步的去挖掘更加深刻的东西。 六、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在了解中国绘画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去书店或家里找一些有关中国绘画的书籍,去总结其创作意图。
9. 雕刻社团心得体会怎么写
1、摩西会堂旧址位于长阳路62号。又称华德路会堂。俄罗斯犹太人集资兴建,1927年竣工。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建筑面积1074平方米,砖木结构三层,坐南朝北,晚期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二战期间,大量犹太人逃到上海,逃到上海的犹太难民大多居住在虹口区,而摩西会堂也就成为了当时上海犹太人举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推行排犹、灭犹政策,大批欧洲犹太人被迫背井离乡,寻求栖身之地。当时上海是世界上唯一不需要入境签证和财产担保的都市,因而上海就成了大批犹太人的定居地。
3、1938、1939年,约1.8万犹太难民抵达上海,他们多数聚居在长阳路、舟山路、东长治路、唐山路、霍山路、高阳路、平凉路等一带的里弄街坊。其间,为安置犹太人,建立了华德路138号(今长阳路138弄)、爱尔考克路(今安国路)、兆丰路(今高阳路)、汇山路(今霍山路)等难民中心和收容所。
4、至1940年12月登记的犹太难民达2万余人,其中居住在虹口提篮桥地区的人数约1.4~1.5万人。逃难的犹太人为了相互间沟通与联络,兴建了一些教堂,当时的摩西会堂作为希伯来语学校及祈祷场所,是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所犹太人教堂。
该处为一所正统的供俄罗斯和中欧犹太人使用的会堂,也是犹太人在上海历史的重要见证。希特勒疯狂排犹、灭犹时,逃亡上海的欧洲犹太难民大多都居住在虹口,摩西会堂成为当时上海犹太人举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上海最大的犹太人社团——上海犹太宗教公会长期设在堂内(1941年迁至拉都路会堂)。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60年代,犹太难民陆续离境,移居世界各地。但他们对上海这段生活难以忘怀,常常称自己为“上海犹太人”,视上海为“第二故乡”。
5、1993年10月14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到摩西会堂参观,并在留言簿上写道:“在犹太人被纳粹屠杀、驱赶,而流浪于世界之时,犹太人得到了上海人民的庇护,我和犹太人民及以色列政府从内心深处感谢你们的帮助!”
6、1992年,摩西会堂获批为“犹太难民在上海纪念馆”后,接待过众多贵宾的访问。2004年1月13日,摩西会堂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虹口区人民政府公布摩西会堂旧址为虹口区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升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
10. 雕刻社团心得体会总结
1.拥有自己的雕刻刀想要雕刻精美的木雕品前,必须先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雕刻刀。其中要包括有各种大小的圆刀、平刀、斜刀、玉婉刀、中钢刀、三角刀等。其中圆刀:用于雕刻中圆形和圆凹痕处; 平刀:用于劈削铲平木料表面的凹凸;斜刀:用于雕刻中关节角落和镂空狭缝处作剔角修光;玉婉刀:用于在雕刻中平刀与圆刀无法施展时可以代替完成;中钢刀:用于在打坯中可保持锋正直往;三角刀:用于雕刻毛发装饰线纹等细小线条。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自己的专属雕刻刀后,还要学会如何磨好维护好她。要求每把刻刀刀口平整锋利,有了好用顺手的刻具后,才能再之后的雕刻中灵活制作。磨刀是一项非常考验人耐心细心的过程,经历过后在接下来的创作过程中会更加心平气和,不急不燥。
3.选择合适的木材木头是有软硬之分的,一般较软的木头容易雕刻(如:椴木、银杏木、樟木、松木等适合初学者),而较硬粗的难雕(如红木、黄杨木、花梨木、扁桃木、榔木等,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适合雕刻结构复杂的、造型细密的作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木材。
4.构图绘画根据木料的形状质地,构思出想要制作的造型图案。这是和木材彼此沟通交流的一步,也是整个雕刻过程中最关键的。在充分完美展示你的作品同时,又能极大的彰显了木头本身的魅力。是一次心灵的交流。
05
5.开始制作已经有了自己的构思后,就可以开始雕刻了。这是最有趣的一个过程了,你将赋予这木头全新的生命力。合理运用搭配木雕工具,让作品更美妙。因为每个的雕刻手法各有不同,所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雕刻自己喜欢的木雕作品就行了。当然如果想真正的掌握这门古老的传统技术,还是需要请教资深木雕师父或者拜师学艺,提高自我的审美和艺术观。以上仅是个人经验。
11. 雕刻社团心得体会范文
饭圈产出找工厂定制的方法如下:
寻找可靠的工厂:在开始寻找定制工厂之前,你需要确保找到了一个可靠的制造商。你可以通过向其他饭圈产出的成员、社团或者组织寻求建议,或者通过互联网搜索来找到合适的工厂。
与工厂沟通:在找到几个潜在的制造商之后,你需要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你可以询问他们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材料使用和价格等方面的问题,以确定他们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定制方案:一旦你确定了制造商,你需要与他们一起制定定制方案。这可能包括设计、材料选择、生产周期和价格等方面的问题。你需要与制造商紧密合作,确保最终的产品符合你的期望。
合同签订:在你确定了制造商和定制方案之后,你需要与制造商签订合同。合同应详细说明产品规格、交货时间、付款方式和其他细节。在签署合同之前,确保你已经完全理解了合同条款,并且没有额外的隐藏费用。
监督生产:一旦生产开始,你需要监督生产过程。这可能包括检查成品、确保生产符合你的要求,以及对任何问题进行沟通和解决。
交付和验收:在生产完成后,你需要检查和验收成品。确保产品符合你的要求,并且没有瑕疵或问题。如果你发现任何问题,及时与制造商沟通并解决它们。
维护和改进:一旦你验收了成品,你需要进行维护和改进。这可能包括定期检查、维修或更换部件,以及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定制。与制造商保持良好的关系,以确保他们能够为你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