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核雕(三星堆 纹饰)
1. 三星堆 纹饰
第一组 天降斯神-戴冠纵目面具
完美的造型设计及制作,使它显得威凌四面,气盛八方,凛凛然有天神突降人间的感觉。在史书中,有蜀人始祖蚕丛“纵目”的记载,又有所谓天神烛龙 “直目正乘”的记载等。很早以前,就有人解释“直目正乘”为“纵目”和“直目”。是否就是指的这种眼睛呢? 一般人都认为这就是蚕丛及其蚕丛部族“纵目”、“其目纵”的形象化的实际写照。我们认为:它们与古蜀先民的太阳及太阳神崇拜有关。同时,也反映了古蜀先民渴望认识人间世界、认识宇宙的精神需求。
第二组 山陵之祭-玉石边璋
这件边璋,通长54.5厘米,是三星堆全部玉石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极品文物,珍贵之处在于它满身都是图案,其中有云气纹、太阳符号、山形物及人像等。这幅极为罕见、弥足珍贵的图案,总体内容表现什么呢?我们只能大体推测它与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有关。从每幅图案上各有四座山,山侧有主要用于祭山的璋,以及人像作拜祭状等情况来综合分析,大概正是“山陵之祭”吧。
第三组 日照中天-太阳轮
这种青铜太阳轮在出土时,与其它文物的命运一样,被砸碎并经过火烧过,根据残片可大致识别出六件。有关太阳的图案或纹饰,在我国早期岩画和各类文物中,多得不胜枚举。但青铜的太阳轮,目前只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这几件,所以极其珍贵。
第四组 群巫之长器
在三星堆的人物雕像群中,如果要找一个领袖人物的话,该是本组陈列的“群巫之长”-青铜立人像了。立人像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通高达2.62 米。其中底座高0.9米,人像高1.72米。人像头戴冠,身着三层衣服,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人像的双手极为夸张,呈抱握状,似乎拿有什么东西。整座塑像构思奇特,精美无比,俨然如天神下凡,神威无穷。我们大致推测:大立人像代表的是国王兼大巫师一类人物。在下民眼中,它同时也是“神”。它是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的、最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它是神权与王权最高权力的象征。
第五组 登天之梯
这一组展品是被称作“登天之梯”的大型铜神树。三星堆已出土了八棵神树,但均曾被砸烂并经火烧。大多残缺不全。这棵约四米高的是最大型的一棵,经修复后,也是最完整的一棵。有关神树,我们在前面已谈了许多,这里不再重复,请细细欣赏这珍品文物。
第六组 凤鸟翔云
这是第六组,展出青铜鸟及饰件等。
在三星堆全部青铜文物中,首屈一指的当然是雕像群。其次,作为集群展现的动物造型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阵容强大的凤鸟一族了。
或许,有观众要问,三星堆何以有如此庞大的鸟群?简单的回答是:它反映了古蜀族的鸟崇拜。鸟崇拜也是古蜀族诸神崇拜中的主神崇拜,而鸟崇拜的实质是太阳及太阳神崇拜。
第七组 龙蛇腾飞
先请看这条蛇,残长55厘米。蛇体形硕大,被刻画得栩栩如生,颇具写实风格,令人叹为观止。如果说三星堆的蛇是具形象化表现的话,那么,这些龙就极富抽象色彩了。当然,谁也没见过龙,在塑造它时,自然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
本组陈列设置这个龙、蛇组合,意在使观众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蛇本来是众人皆知的最常见动物之一,但经过人们的想象发挥,它逐渐从蛇(包括蜥蜴、鳄鱼)演变为一种神物了。自从有了所谓“龙”之后,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断升高。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它渐成最高权威的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今天,它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正如我们常说的“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第八组 青铜神坛
这件空前绝后的稀世之宝,我们在前面已较为详细的介绍过,这里不再多说。它的文物价值极高,内涵深不可测,我们只能大致推测,它是三星堆古蜀国某代王朝神庙中的国家祭祀重器,似乎有点“社稷坛”的意味。总体来讲,或者可以认为,这件神坛反映了古蜀先民的一种宇宙观,一种包罗万象的,对天地、自然、神祗、人世的认识体系。
第九组 雄杰灵怪
这一组陈列是三件精品文物的组合。这件顶尊跪坐人像,人像下面有一山形座,座腰上饰扉棱,座上有镂空花纹。人像上身赤裸,下身着裙,腰间系带,头顶一带盖的尊,双手上举护尊,通高15厘米。从造型上看,古代匠师的艺术夸张手法运用得极高明,使整个造像显得结构完整,比例匀称,美观耐看。
请看这件大象头冠人像,人像下部残断,仅存上半身。称它为“大象头冠”,是说这人像的冠饰很像大象的头部。这尊人像被刻画得仪态威严、盛气凌人,颇为生动传神,当是古蜀先民眼中的一位神像。
再请观众特别留意这鸟脚人像,通高81.2厘米。其中鸟高50厘米,人像残高31.2厘米。如果人像是完整的,估计至少有一米二三高吧。出土时,发现这人像遍体涂有朱砂和黑彩,原来又是一个彩色的怪物。人像的脚演化成鸟爪,强劲有力,紧紧钳住下面的鸟头。三星堆的文物千奇百怪,这件文物大概要算是怪得最出奇的一件。
第十组 精气长存
此组展示三星堆的众鸟之王-青铜大鸟头。说它是鸟,其实它更像鹰。请凝视这神鹰,它紧闭勾喙、圆睁大眼、精神抖擞、魄力万钧,充溢
2. 三星堆出土浮雕
综合馆分为6个单元:第一单元为“雄踞西南——古蜀2000年的沧桑史”;第二单元为“物华天府——三星堆的农业与商贸”;第三单元为“化土成器——三星堆陶器”;第四单元为“以玉通神——三星堆玉石器”;第五单元为“烈火熔金——三星堆冶炼”;第六单元为“通天神树——古蜀人智慧与精神的象征”。
《三星永耀——神秘的青铜王国》青铜器馆
青铜器馆以青铜人首鸟身像为主体标志性雕塑,辅以大型铜质浮雕背屏,通过连续递进的场景组合,全面系统地展示三星堆的青铜雕像群及一批古蜀青铜神品重器。青铜器馆分六个展厅,分别为:一展厅为“铜铸幻面,寄载魂灵——奇秘面具”;二展厅为“赫赫诸神,森森群巫——神巫群像”;三展厅为“皇天后土,人神共舞——祭祀大典”;四展厅为“矗立凡间,沟通天地——群巫之长”;五展厅为“千载蜀魂——奇绝的宗庙神器”;六展厅为“心路历程——三星堆考古录”。
3. 三星堆的雕像
三星堆大立人是中国三星堆文化时期的一种神秘的陶器,它的制作技术至今仍不为人所知。目前所了解到的,一种流行的制作方法是采用陶泥和其他辅助材料,通过手工捏塑而成。以下是简单的手工捏制步骤:
1. 准备陶泥和捏塑工具。陶泥可以购买或者自制,捏塑工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自行制作或购买。
2. 选择一个适合的工作台面。可以选择一个平坦、光滑、清洁的工作台面来开始制作过程。
3. 按照设计打造塑像的基本形状。可以用手掌或者手指压平陶泥,并开始捏塑、拉伸陶泥,逐渐将其打造成自己想要的陶塑形状。需要注意不要把陶泥压得太细或太厚,以免将来处理不好。
4. 细节修整部分。每个部位都应该平衡和协调,比如调整肢体的长度、粗细、身体的姿态、面部特征等。
5. 浮雕和文字雕刻。可以使用陶刀或工具细节雕刻,以使像更加自然逼真。
6. 制作陶器皿表面处理。可以擦拭、打磨和上色等处理。
以上是简单的手工捏制三星堆大立人的步骤,需要注意的是,制作过程需要耐心和技巧,如果是初学者,可以多尝试联系,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制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
4. 三星堆雕刻技术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这件国宝级文物高达3米,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青铜文物,它由范铸技术制造,整体有九个分叉,每个分叉的顶端都安装着一只青铜鸟,另外在一些树枝上还悬挂着青铜铃,雕刻着青铜龙的纹饰。
而它的这些特征,很像山海经中记载的一种神树建木,还有昆仑台、青铜神坛、贴金青铜面具、青铜大力人像,纵目面具等等,这些东西在山海经中,都能找到相关的记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山海中的记载都是真实存在的原因。
可能有人会说,山海经会不会是当时热门的IP,而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就是这个IP衍生出的周边产品,这样一来就能解释清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为什么与山海经中的记载那么像,这个猜测当然有可能。
5. 三星堆雕像图片
三星堆博物馆有两个展馆,其展示面积近12000平方米。
《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综合馆
综合馆陈展金、铜、玉、石、陶等各类文物,以类设题,因题见意,纵向贯通、横向展开,介绍古蜀历史及三星堆古蜀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该馆以三星堆遗址全景挂屏为主体展品,以神坛底部一对造型奇特的神兽为原型制作主体雕塑,辅之以大型壁画“长江文明之源”。
综合馆分为6个单元:第一单元为“雄踞西南——古蜀2000年的沧桑史”;第二单元为“物华天府——三星堆的农业与商贸”;第三单元为“化土成器——三星堆陶器”;第四单元为“以玉通神——三星堆玉石器”;第五单元为“烈火熔金——三星堆冶炼”;第六单元为“通天神树——古蜀人智慧与精神的象征”。
《三星永耀——神秘的青铜王国》青铜器馆
青铜器馆以青铜人首鸟身像为主体标志性雕塑,辅以大型铜质浮雕背屏,通过连续递进的场景组合,全面系统地展示三星堆的青铜雕像群及一批古蜀青铜神品重器。青铜器馆分六个展厅,分别为:一展厅为“铜铸幻面,寄载魂灵——奇秘面具”;二展厅为“赫赫诸神,森森群巫——神巫群像”;三展厅为“皇天后土,人神共舞——祭祀大典”;四展厅为“矗立凡间,沟通天地——群巫之长”;五展厅为“千载蜀魂——奇绝的宗庙神器”;六展厅为“心路历程——三星堆考古录”。
6. 三星堆 玉雕
1、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2、司母戊大方鼎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因体积过大,为防日军抢走,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至今。
经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经测定,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
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名单。
3、清明上河图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原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该画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及优美的自然风光。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4、“大禹治水”大玉山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玉山置于嵌金丝褐色铜铸座上。
系用呈青白二色的最为名贵的密勒塔山和田玉雕成,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35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国之瑰宝。
5、越王勾践剑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自作用剑”。
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铸工精湛,被称为“天下第一剑”,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就算是两千多年后的现在都无法制作出这么精美的剑,中国古人的智慧超出常人想象。
6、曾侯乙编钟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编钟是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7、马踏飞燕
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8、镶金兽首玛瑙杯
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
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9、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藏于河北省博物馆,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它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片大小不等的玉片,金丝重1100克。其妻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是旷世难得的艺术魁宝。
10、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高18.5厘米,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链连结着壶盖与提梁。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
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是壶的重量。壶腹两侧用模具冲压舞马图,马肥臀体健,长鬃披垂,颈系花结,绶带飘逸。只见它口衔酒杯,前腿斜撑,后腿蹲曲,马尾上摆,好像正合着音乐节拍,以优美的舞蹈为饮酒者伴饮助兴。
以上全部列入禁止出国名单。
7. 三星堆木
三星堆镇馆之宝有5个。
1.祭山图玉璋
时间约为公元前1600-前1200年。
玉璋两面阴刻相同图案,每组纹饰包含山陵、牙璋、云雷纹和两排做祭拜状的人像,推测该图像表现的是隆重的祭祀场景。
2.青铜“大立人
时间为公元前1600-前1200年,身高1.72米,加上台座,总高2.6米。
铜像基本采用写实手法,按真人的高矮、比例、动作塑造,同时对眼、耳和双手进行了较大的夸张,以强化人像超凡的一面。目前学者比较倾向于认为大立人的身份是三星堆古蜀国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zui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是神权与王权zui高权力的象征。
3. 金杖
时间为公元前1600-前1200年。
它是夏商周时期全中国zui大的一件黄金制品,长142厘米,直径2.3厘米,重量接近500克,含金量高达90%以上。它是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出土时木芯已经炭化,仅存金皮。金杖的一端有长约46厘米的三组平雕图案,学者认为金杖标志着王权、神权和财富垄断权。
4.青铜神树
公元前1200-前1000年,大神树通高3.96米,是全世界同时期体型zui高大的青铜器。
大神树顶上还有一些残缺,推算完整的神树高为5米左右,被誉为“通天神树”。神树由底座、树干、树枝和盘龙四个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造。树干有九个枝杈,每个枝杈都有一朵花,上面站着一只神鸟,一共九只。一般认为神树与十个太阳的神话有关,与上古传说中的“扶桑”、“建木”和“若木”等通天神树有关。古人认为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神灵藉此降世,巫师藉此登天,树间攀援之龙就是巫师的驾乘,总之相当的神秘,大家可以脑洞大开。
5.纵目人面具
青铜纵目面具,宽1.38米,高0.645米,眼睛呈柱状向外凸。一双雕有纹饰的耳朵向两侧充分展开,造型雄奇,威严四仪,为世界上年代zui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