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精美的犀牛角
一、如何鉴别精美的犀牛角
其实犀角的特征比较明显,首先是它的造型:犀角底盘的造型为马蹄形,角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有一条浅浅的纵向凹槽和一楞凸起的筋脉称之“天沟地岗”。故明清间的犀角雕造型多马蹄形杯,利用天沟作杯的流口,地岗作杯的把柄。其次犀角有纹理,即纵向的直丝纹,犹如甘蔗的丝纹,其横向的断面上有一点点的粟米纹,和毛竹节的断面纹一般。第三,犀角有腥味,尽管明清犀角雕至今已有三五百年的历史,其表皮上的腥味已经挥发,但再将角雕放在毛皮上磨擦仍能闻到一阵类似麻油的香味(腥味),在鉴定分辨犀角时必须将这三条综合有机地联系起来
二、怎么鉴别真假犀牛角
从犀角的成分分析,犀角不是凝结的头发,它实际上是由纵向的角朊纤维所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目前现存的犀角的共有鉴别特征是犀角表面有国外行内人士所称的“发丝纹”或国内所称的“竹丝纹”。无论犀角做成何种艺术品,只要用放大镜去看它的低截面,就能看见很多细小的蜂窝状的网眼,这是由于大型野生动物的角部血液循环快,一旦被猎杀,角被扳下后,角内的血液还未完全凝固,等到它慢慢凝固时,就在犀角断面粗大的犀角毛孔内形成一张收缩的网。其它仿造犀角制品的截面都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此外,色泽也是区别犀角雕和其它仿造品(如最常见的牛角雕)的重要特征,牛角和其它合成品制成的雕刻品往往有桔红的上色。而犀角雕中有蜜色的、毛栗子色和深红色的,但无桔红色的。凡桔红色的“犀角制品”必是伪品。
三、如何识别真假犀牛角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和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刑事物证鉴定中心,公布的关于《如何识别真假犀牛角》中,明确了犀牛角制品的识别方法一共有4条,凡不具备这4条件的,均为假犀牛角。
1.角短粗且底盘很大,角壳内充满毛发孔均匀分布的物质。
2.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横截面出现“鱼卵纹”纹理,为犀牛角(独有特征)。
3.用热水烫泡会闻到特殊的清香味。
4.角的外皮折皱,无光泽。内部组织具有半透明度,纵向具有牵长的纤维丝状线条。
四、如何辨别犀角真伪
那么如何识别真假犀牛角呢?有人把有竹丝纹的角当作犀牛角,其实这是个误区,牦牛、水牛角也同样有竹丝纹,而网络纹和鱼子纹才是犀牛角所独有的特征。有的造假者将黄牛角、水牛角、牦牛角剖开,一层层烫压,再煮熟后制作雕刻成假犀角杯,由于看起来也有成片成片的竹丝纹,而且价钱不贵,令很多收藏者上了当。至于市场上存在的合成犀角做成的赝品,成分为树脂胶、石蜡等化学物质,没有任何收藏价值。
另外要注意的是,有的虽然是犀牛角,但不是明清雕刻,而是现代仿品,价值就相去甚远。那么如何判断犀角杯的新旧呢?就要看雕工,看作品属于哪个时代的风格。可以多研究一下博物馆里的藏品,像明代犀角杯风格大气、庄严高贵,而清代犀角雕刻雕工繁杂,刻意显示刻工技巧,这是两个朝代的犀角雕刻在风格上的区别。此外,像明代时朱元璋实施海禁,多数犀角都是从非洲、爪哇、印度走私来的,材料稀少珍贵,所以雕刻家采用磨工浅浮雕;而清代海运进一步发展,进口材料增多,更有官员直接从国外购买,雕刻家得以在犀角上用高浮雕、镂雕刻意展现刻工。
不过,清朝传世的犀角杯中也有很多刻意模仿明代风格的仿古杯,尤其以乾隆时期最为突出。因乾隆好古,当时宫廷造办处制作了大量的仿古杯。而且清代很多犀角杯是染色的,犀角本身的天然蜂蜜色,经过工匠染色变成古铜色,就会有古色古香的感觉。但乾隆时期的犀角杯并不是最好的,犀角雕精品多出在明代中后期到清代前期,大都采用浅浮雕的精湛技艺,只在犀角上雕1毫米的深度,却能展现七八个层次,比深浮雕、镂雕难度更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有的造假者为了让赝品看来像老杯,会按照清代的雕刻风格仿制新杯,经过化学染色并抹上土做旧,伪装成出土器物。而事实上,犀牛角主要是碳酸成分,埋在地下极容易腐蚀。所以所谓出土的犀角物品,基本上都是赝品。
本文来自:福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