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门槛石俗称?

门槛石俗称?

门槛的历史门槛,俗称门坎或门槛儿。最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后兴盛于清末民初,甚至现在很多地方还可以看到。我国最早的门槛实物在元代建筑物上,是古代房屋门下方的一根横木或石条。在古代,豪门大宅门槛儿越高表明房屋主人地位越高。

以北京四合院为例,很多宅院大门口都有门墩石一对。也称之为“门鼓”或“抱鼓石”,门鼓后部是“门臼”,也就是装门轴的部位。位于门鼓和门臼之间的部位刻有一个槽,门槛就装在这个槽子里。这是活动式的门槛必要时可以取下来的。

在闽南,清朝以前的建筑也有很多是这种木质的门槛。例如,南安石井的“中宪第”。但是清末民初以后,很多民居宅院已经改为石质的门框和门槛了。

过门石就是石头门槛---解决内外高差、解决两种材料交接过渡、阻挡水、起美观等作用的一条石板。

因不同房间内材料做法,导致地面厚度不同,产生高差,某些材料也不好“收头”。

例如客厅或走道室内地面铺强化复合地板,大概厚度在12~15左右(8厚地板+5厚地垫),而卫生间地面贴瓷砖,有水泥砂浆厚度+瓷砖厚度+地面流水的找坡厚度等。

石雕门墩石:青石石鼓摆放有什么讲究?

门鼓,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吧。顾名思义就是门口的石鼓。又名石鼓、抱鼓石、圆鼓子、门枕石。通常情况下是成双成对,摆设在大门口。也是一种中华传统民间门第身份象征,只有身份高贵显赫之人家里门口才会有所摆设。在早期,通常摆设在传统四合院宅门入口,上中形态似圆鼓,下有基石托底。形似基石承托抱住圆鼓,所以也就有了抱鼓石之名。

传古代打仗凯旋的将领为了显耀其赫赫战功,就将战鼓放置在自家门口。后来,就慢慢地演变成以石鼓来代替战鼓的做法。石鼓有击鼓、升堂、听政之意,一般只有衙门或宦官之宅门方可放置,还有就是寺庙。现代很多别墅门口也会摆放抱鼓石用于装饰,别具一番风格。

石鼓发展了宅门的功能构件门枕石,其等级是由居家的等级决定的。石鼓是中国宅门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是最能标志屋主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的装悉谨饰艺术小品。石鼓可分为仿孝螺蚌和如意两种形态。门前一对石鼓,是立功名标志。在讲封建等级的年代,无功名者门前是不可立“鼓”的。倘若要装点门脸,显示富有,也可以立把门枕石起得像石鼓那样高,但只是傍于门前的装饰性部分要取方形,区别于“鼓”,再高仍称“墩”。因此,石鼓的意义不在风水,而是身份的象征,封建社会中衙门门口会放置大鼓,权贵门口则有权利放置石鼓,石鼓上的图案又有很多对身份的区分,普通老百姓只能放备陆稿门枕石,所以石鼓代表了非富即贵的意义。

摆放石鼓风水禁忌,普通家庭还是不要摆放石鼓比较好,一般是家庭受不起这种身份的,做得再好也只能叫“墩”。只有身世显赫、立过功名的家庭门前才受得起石鼓这种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