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情访友核雕视频在线观看(携情访友图)
1. 携情访友图
圆明园流落在外的文物有:玉猪龙、青铜壶、铸金青铜剑柄、青花如意抱月瓶、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摹本、李思训《青绿山水图》、范宽《携琴访友图》、苏轼《墨竹图》、马远《山水再游图》等。
2. 携琴访友人物画
山水画。全幅用郭河阳画法,写寒林清泉,溪山迷远,得宋人平远寒林之趣,而用笔更趋书写性。
罗稚川 江西临川人。元代著名画家。能诗文,精鉴赏,擅长山水。
3. 携琴访友典故
唐伯虎有一天出门去田埂上赏景,见到一个农夫挑着担泥迎面走来,由于田埂窄,只有一人让开路,另一人才能通过。那么谁来让路呢?农夫就说,你要是能对出我的上联,我就给你让路,不然就你给我让路。上联是“一担重泥拦子路”,意思极为明白,我担了一担泥拦住了您的去路,然而“重泥”谐音“仲尼”,即孔子,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因子路性情鲁莽,孔子经常提点敲打他,可见上联中还暗含这一层意思。唐伯虎一时对不上,只好让路。后来唐伯虎外出访友,遇见一群纤夫说说笑笑回家,突发灵感,遂对出下联“两岸夫子笑颜回”。仍用谐音双关,夫子可指纤夫,因此表面说纤夫们笑逐颜开回家,但夫子也可指孔子,颜回亦是孔子弟子,孔子对颜回多有称赞,下联还隐含这一意思。这一副对联中,既有同音同形谐音的“子路”“颜回”“夫子”,也有同音(或近音)异形谐音的“重泥”。含义双关,颇有乐趣。谐音在汉语言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艺术,谐音对只是其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谐音看似简单,实际并不简单。要理解汉语中的谐音,不仅需要对汉语词义有所了解并掌握,更需要透彻地了解中华文化,包括历史地理、文学传统、民族风俗。
严肃 准确 及时 权威
4. 携琴访友诗
独木孤单难成行,滴水集成汇海洋。
众人捧才火焰高,群心荟萃定辉煌。
5. 携琴访友图可以挂客厅吗?
明画家传:浙派开山鼻祖戴进,一代圣手写天下美景
浙派开山鼻祖:戴进(1388-1462)
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早年为制作金银首饰工匠,制作出的钗花、人物、花鸟,技艺精湛,很有名气。后改工书画,以卖画为生,年轻时就很有影响。宣德间(1426-1435)被推荐进入宫廷画院,官直仁殿待诏,当时画院画家如谢廷循、李在、倪端、石锐等,画技都远逊于戴进,因而遭妒忌排挤。
戴进像
戴进被放归故里后,回到杭州有人说穷困落魄而死,却缺乏实证支持。按说他当时名声在外,声名远播是不可能困死、穷死的。可以断定这是后人又无端生出许多新说法,然后说他“困死”、“穷死”、“死后人始重之”。
受荐入京成为宫廷画师任职时间虽短,但拥有很多追随者。晚年重返杭州后,艺术和声名都达到巅峰境地。戴进虽不得志,却并未离京,而是到处结交大臣名流,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他和宣宗画院的同乡石锐、倪端,福建的李在以及江苏的夏昶往来较多。他的画名也正是在北京奠定下的。既仕途无望,则戴进只能选择归杭,“晚之归杭,名声益重”,老来蛰居杭浙达二十年之久。戴进家居钱塘,有西湖之秀,天目之奇,一代圣手写天下美景,自不同于凡手。
戴进《达摩六代祖师像》辽宁博物馆
02
戴进师法马远、夏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工多种绘画。
山水师法马远、夏圭,中年犹守陈法,晚年纵逸出蹊径,卓然一家。所作雄俊高爽,苍郁浑厚,用笔劲挺方硬;画人物笔法娴熟,顿挫间风度益著;所作花鸟、虫草亦饶有生意。
戴进的画风融合承袭了南宋马夏等人,除了在后来形成自己风格外,还树立起明代浙派山水的风格典范,所以被后世视之为浙派的开创者。陆深评戴进为“本朝画手,当以钱塘戴文进为第一”,郎瑛直推为“画中之圣”,李开先说“戴文进之画如玉斗,精理佳妙,复为巨器”,推崇备至。
明 戴进 《溪堂诗思图轴》 辽宁博物馆
有关戴进的传记资料,多语焉不详,只有入京的一段时间最详备,且大多数都是明末清初的著作,久经传抄,鲁鱼亥豕。这其中,嘉靖年间的郎瑛《七修续稿》最为完备。《续稿》中说,戴进两度入京,三次欲进画院,一次在永乐末,一次在宣德初,一次在正统初年。在宣德初年的时候,宣德帝召谢廷循评戴进之画,谢氏则肆放谗言,恶意附会,致宣德帝勃然恼怒。因此也绝了戴进进宫廷的机会。
明 戴进 仿燕文贵山水图轴 上海博物馆
戴进在广泛的社交活动中,又受到更多传统艺术的影响,画风与早期有显著变化。同时代宫廷画家分别宗法的北宋李郭、南宋马夏、元代盛懋等作风,在其作品中也都有所反映;文士所喜爱的宋元文人水墨画风,也较多地在这一时期出现。
约在正统七年(1442)前后,戴进离京返回杭州后,定居课徒,专心作画,交友广泛,创作甚多,声誉随年事俱增,时人推崇他为“良画史”。
明 戴进 灵谷春云图 柏林东亚美术馆藏
他晚年的创作进入鼎盛期,所绘作品有:正统九年(1444)的《雪溪行旅图》、十一年的《携琴访友图》、十二年的《雪山高士图》和《大禹治水图》、景泰三年(1452)的《雪景山水图》等。
明 戴进 携琴访友图 拍卖行 存疑
03
作品艺术特点
戴进中年画风,从早年主宗南宋“院体”转为博采诸家,呈现出多种面貌和格调,技艺趋于全面、精熟,但尚未形成鲜明的个人风貌。
其风格:一是从南宋“院体”演化而成雄劲简逸貌;一是融诸家之长而成行列兼具的集大成面貌。
明 戴进 北宗山水 拍卖行 存疑
戴进所创画风,影响后世遂成“浙派”。当时追随者甚多,如其子泉、女戴氏、婿王世详,均得家传;门生有方钺、夏芷、葵、仲昂等;私淑弟子有陈景初、陈玑、吴珵、宋臣、汪贤、谢宾举、何适、释朴中等。
他画人物远师吴道子、李龙眠,创蚕头鼠尾描,行笔顿挫,笔法豪放。其画风风靡于当时吴伟、张路、王世祥、方钺、戴泉、夏芷、何适、谢宾举、谢时臣、汪肇、蒋嵩、夏蔡等多人,皆承其画风,而形成“浙派”。
明 戴进 临溪濯足图 拍卖行 存疑
山水师马远、夏圭,并取法郭熙、李唐,俱遒劲苍润;人物佛像能变通运笔;顿挫有力;所作葡萄配以勾勒竹、蟹爪草,别具格调。
从构图上讲,戴进的山水画都采用了按对角线分景的布局方式。 戴进虽然汲取了多种画风,但没有完全消化,只是集大成而已。自己的创新处究竟不突出,偶有新意,也仅仅是在古代的画法中融合翻变,由画家人格的流露而形成的独特的风格并不多。然而这在明代的画家中已经是优秀的了。沈周、文徽明等大家走的也是这条道路,不过他们是以师法“元四家”为主罢了。
明 戴进 灵山行旅图 拍卖行 存疑
戴进的笔墨描写技法大致有墨晕与斧劈两类。 除了《冬景山水图》之外的其他作品,山峰明暗对比都很强烈。暗部使用刷笔,笔迹粗放,墨晕浓润;而亮部不施墨色,通过两者的对比,表现明确的界线。他还常在亮部绘上清晰而有特色的墨线,沿着明暗分界线用小斧劈皴和苔点来表现阴影。只是墨线的具体表现略有不同,如春景、冬景山水图中没有采用连续的弧线,故而界线的粗细变化较小;而在《松亭宴寿图》、《雪岩栈道图》中,则采用了连续的小弧线,使轮廓起伏,粗细有致。
除了山水画,戴进还是明代出色的道释画、肖像画家,在南京的报恩寺,杭州的华藏寺、潮鸣寺都有他的手迹,所作宗教人物画卷轴,文献记载中就有相当数量,据说“神像之威仪,鬼怪之勇猛,衣纹设色,重轻纯熟,亦不下于唐宋先贤”。
戴进 钟馗与魔鬼隧道的桥梁 美国弗利尔
04
后世评价
戴进死后约过了八十余年,陆深在《春风堂随笔》中说:“本朝画手当以钱塘戴文进为第一。”比陆深稍迟的郎瑛则对戴进给予了更高的评价,他记道:“先生殁后,显显以画名世者无虑数十,若李在、周臣之山水,林良、吕纪之翎毛,杜堇、吴伟之人物,上官伯达之神像,夏少卿之竹石,高南山之花木,各得其一支之妙。如先生之兼美兼善,又何人欤?诚画中之圣,今得其片纸者,如拱璧焉,去后又何如哉。”郎瑛的说法固然有溢美之间,但也说明了戴进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戴进 达摩至慧能六代祖世图 台北故宫
不只限于北宗画派的马远、夏圭、李唐,甚至可追溯自范宽、米芾、关仝、赵千里、刘松年,以及元朝的高房山、赵孟俯、盛子昭、黄么望等人。 就“南北宗论”看,上述画家则横跨了南、北两宗;就这些画家的身份看,他们中有职业画家也有士大夫画家。
明 戴进 鹿洞仙真 拍卖行 存疑
然而,在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吴门画派的兴起,浙派和吴派对抗的天平渐渐倾斜,在文人评画者中,出现了按画家身份,地位来评价其作品的恶劣倾向。但是吴门画派的几大名家同样也是兼学宋代院体画的,始作俑者还是董其昌,而且戴进的画作也被文徵明正面评价过。
文人画备受推崇,浙派则日益受到排斥,地位一落干丈。被奉为浙派鼻祖的戴进,也因其出身职业画家,被贬为“气格卑下”,其作品也被横加指责。
对于浙派的贬斥与攻击,可以说是宗派的门户之见在作怪,同时也同董其昌利用其影响力(非艺术影响力)来抬高自己打击别人有很大的关系,不愧为画家中的小人。
明 戴进 月夜访友图 拍卖行 存疑
05
戴进和浙派的历史地位
我们要给予民间画工能正确和公平的评价,不能受董其昌之流所影响。
浙派画家大多为非文人士大夫出身的职业画家。若以文人富于文学修养,更注重诗文题跋,书法意趣而言,自然有所不足,但也决不能因而抹杀浙派绘画之长,在艺术史上给予这一画派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显得十分必要。艺术不能以某些文人的好恶来做评判标准。
但浙派绘画继承的是宋代绘画的优良传统,更注重题材的生活意义,侧重全局结构,画风豪迈。
明初的山水画还带有元代余习,“元四家”中如黄公望、王蒙、倪瓒等人明时都尚在,流风余韵广被天下。一时间,徐幼文、马琬,王绂、赵原等人的作品,皆纯然元风(此数人或作元人)。元代的统治者是不太过问绘画活动的,一任其自由发展,画家多能直抒胸臆,表现自我,传达一种冷逸寂静的气氛,所以元画重逸趣,重文人隐士所尚的荒率趣味,这是文人自己喜尚的画风。到了明代,画院制度恢复,画家有了进身之阶,于是非专门的士大夫画衰退,专门的院体画则复兴起来。
戴进 溪边隐士图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南宋的院体画风,在经历了元代的沉寂后,又在明代宫廷重新兴起,其中政治原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戴进随父亲在宫廷作画,受宫廷影响颇大,同时他家在浙江杭州,接受南宋院体传统较多。这就使他能够成为一位成就卓著的大画家,又反过来影响宫廷绘画。
按明末画论的立场,所谓“浙派”,是指以浙江出身的画家戴进为首的画派。当时人们称其为“浙派”,这无疑是为了与“吴派”绘画相区别。 作为浙派的领袖,戴进生前和死后的一段日寸间,人们对他的评价一般都很高。翻检与戴进同时代的文人的诗文,会发现时人眼中的戴进不仅画艺精绝,而且气格高雅,无一丝画工之俗气,似乎与后来的吴伟、张路以及那些被称作“狂态邪学”的浙派画家有着不同的气质。
明 戴进 耄耋图 拍卖行 存疑
而且浙派画家多兼擅山水、人物,所画题材广泛。他们中一些人与民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少画家更是直接出身于民间画工。浙派绘画自盛极而衰,数百年来一直被冠以“格调不高”的恶名,这固然和浙派的后人只重形式,笔墨粗劣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文人画家的偏见以及复杂的历史影响。
作为一代宗师,浙派的开创者戴进,在艺术史上前绪唐宋、后接明清这样一个桥梁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戴进 涉水返家图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06
戴进代表作品集
注:同样只着重介绍博物馆收藏的作品,对于拍卖行流出的作品,因为众所周知原因是无法判定真伪的,只做上传参考,不做详细解说。
01、【明 戴进 归田祝寿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请翻转手机欣赏)
画面中一所宽敞的厅堂坐落于苍松翠竹之间,主人居中而坐,祝寿者纷纷而至。院落之后有高岭飞瀑,远山隐现。画中景物集中于一侧,明显延续南宋“马、夏”一角半边式的构图。笔墨写意,皴笔简短劲健。人物勾画简括,略具形态而已。
作此图时戴进年仅20岁,这是其已知创作年代的作品中最早的一件,对于了解戴进早年的经历、交际及其早期的绘画风格颇有意义。
画幅引首刘素题:“寿奉训大夫兵部员外郎端木孝思先生诗叙”,由此得知此图是为明初书法家端木智祝寿所画。诗叙款署“丁亥”,为明永乐五年(1407年),端木智时值60岁。后纸有曾棨、许翰等诸人题诗。
02、【明 戴进 三顾草庐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描绘的是家喻户晓的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的故事。人物的描绘生动而细致,例如刘备恭敬的神态、张飞的深色面庞及武夫样的站姿都描绘得十分传神。人物的动态掌握得非常准确。画山石用大斧劈皴法,松枝颀长,明显继承了南宋马远的画风,用笔简劲。整体画面墨色清雅。
在明代宫廷画中以“招贤纳士”为题材的历史故事画为数不少,反映了当政皇帝求贤的迫切心情。
03、【明 戴进 海水旭日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翻转手机欣赏)
图绘海上日出的景象,茫茫海水一望无涯,一轮旭日在天边冉冉升起,云蒸霞蔚。整幅画面虽景物简洁,却具气象万千的气势。
戴进的籍贯为浙江钱塘,濒临东海,他对海边的景色有真切的感受。此图带有写生的意味,并不强调笔墨的特色。
明 戴进 海水旭日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
04、【明 戴进 山水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采用高远构图表现蜿蜒危耸的峰峦间陡壑飞瀑,巉岩高阁,山脚溪桥上二人相语而过,茅舍掩映在长松秋树之中。
此作以浓重的墨色和刚健的用笔注重表现山水宏伟的气势以及人物与自然景物的和谐,发展了南宋马远、夏圭山水画的创作技法,呈现出戴进晚年沉雄清劲的典型的个人风貌。
【明 戴进 山水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05、【明 戴进 雪景山水轴】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延续了北宋李成、郭熙等人创立的“雪景寒林”以及“行旅”的主题,布景险峻,构图紧密。用笔粗犷纵逸,笔法多变,皴擦点染不拘形式,笔划具有强烈的动感,山形皆有动势,表现了北国山林风雪凛冽的豪迈气势。
【明 戴进 雪景山水轴】北京故宫博物院
06、【明 戴进 关山行旅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所取题材和布局均源自北宋李成、郭熙派系。图绘高远、深远的全景山水,主山居中,巍然屹立,高峻雄伟,左右诸景相衬,呈金字塔形的稳定构图,气势宏阔。诸景系连紧密自然,高远和深远感主要依仗景色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体现,如中景布置村落,有坡堤、土路与前景的垒石、松树、河面、板桥相连,丛林、山道又与远景的峻岭、城阙相接,由此可由近及远,从下至上。布景已克服了画家中年时期欠成熟的痕迹,即藉不自然的树石堆砌或人为的烟云安插来制造高和远,表明戴进晚年已较好地领悟了北宋山水的优长,重视天然布势,力求真实自然。
画面展现的生活场景真实生动,富有生机。近处板桥上三驴踯躅而行,两位行旅者挑担、背筐后随,显出长途跋涉后即将歇息的放松状态。中景村落中几间简陋茅屋,诸多人物活动其间,有卸担询问的行旅人,有招待客人的店家,有闲坐嬉玩的稚童,还有小狗守立村头,这些情节真实地传达出僻远山村简朴、平和的生活气氛。远景山道上又有拉驴上山者,躬腰挑担下山者,另显一番艰辛情状。环境可居可游,观者如身临其境,如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倡导的:“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
此图画法呈集大成面貌。山川体势取诸家之长,高峻主山近李唐,近处垒石如郭熙,劲直松干仿刘松年,繁密苔点和树丛又取自盛懋,而且结合得妥帖自然,少中年时的拼凑、失真痕迹,整体气势既雄伟又浑厚,既郁茂又清朗,体现出画家力图融南北山水特色于一体,集阳刚阴柔于一身的追求。笔墨方面亦不拘一格,根据物象灵活运用。勾皴点染结合,干湿浓淡交融,中锋侧笔并用,圆润劲健交替,皴法多样,有斧劈、披麻、点子诸皴,点叶丰富,有夹叶、点叶、攒针诸法,显示出富有变化又十分纯熟的技艺。此图堪称戴进晚年精品。
07、【明 戴进 墨松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翻转手机欣赏)
此图应为戴进在京期间所作。此图承续宋元文人水墨画的传统,用较放逸的水墨笔法画具体真实的物象,墨色浓淡层次丰富,干湿对比鲜明,松枝草叶笔画凌厉,显示出戴进吸收文人画营养又不失个人笔墨风格的绘画面貌。
此图与朱孔旸《湘江烟雨图》同装一卷。
【明 戴进 墨松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
08、【明 戴进 钟馗夜游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钟馗在众小鬼的拥抬下雪夜巡游的情景,四周山石披雪,草木萧瑟,透出阵阵寒意。神仙鬼怪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独立的一科,与人物鸟兽的生动写实不同,神鬼的形象来自人们的想象,画家则赋予这种本不存在的事物以可信的图形。
此图运用“钉头鼠尾”描法,线条劲健,顿挫有力。众鬼面目狰狞,形容猥琐,而钟馗目光犀利,有威严镇慑之态。背景大面积以淡墨渲染,突出夜色,并且衬托出山石积雪的状态。
钟馗是民间传说中镇鬼辟邪的象征,钟馗像最初在过年时作为节令画张贴悬挂。明末清初,贴挂钟馗像的风俗逐渐移到了端午时节。
【戴进 钟馗夜游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
09、【明 戴进 葵石蛱蝶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幅画盛开的蜀葵一株,两只蝴蝶翩翩飞舞。
在戴进的作品中,工笔设色花鸟并不多见,此图用笔细润,色彩清丽,既保留了宋代院体花鸟的工致,又吸收了元代钱选没骨设色的文雅之气。画面下端的湖石纹理粗糙,凹凸有致,与花卉草虫形成鲜明的对比。
【戴进 葵石蛱蝶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
07
其它博物馆藏品
01、【明 戴进 春山积翠图】上海博物馆藏
戴进 春山积翠图 上海博物馆藏
02、【明 戴进 风雨归舟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戴进 风雨归舟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03、【明 戴进 长江万里图】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竖版(手机翻转欣赏,超长版)
戴进 长江万里图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08
拍卖行作品集,仅上传供欣赏,对作品真伪持存疑态度。
【明 戴进 岩壑孤舟图】 拍卖行 存疑
戴进 观日图(登高远眺图 ) 拍卖行存
明 戴进 归钓图 拍卖行 存疑
明 戴进 踏雪寻梅图 立轴,(美)私人
明 戴进 溪桥访友图 拍卖行 存疑
明 戴进 仙云博弈图 拍卖行 存疑
明 戴进 雪夜访戴图 拍卖行 存疑
明 戴进 月下舟中眠 拍卖行 存疑
明 戴进 云林仙馆 拍卖行 存疑
明 戴进 钟馗赏梅图 拍卖行 存疑
明 戴进 竹石菊图 拍卖行 存疑
6. 携琴访友山水画
北宋时期山水画代表作品
李成:擅长画寒林平远之景,《读碑窠石图(窠kē)》、《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岫xiù)》、《小寒林图》。
范宽:《溪山行旅图》、《临流独坐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
燕文贵:《溪山楼观图》、《江山楼观图》、《烟岚水殿图》、《溪谷图》。相传其曾绘《七夕夜市图》 ,摹写汴京繁华景象,颇为精备。又有《舶船渡海图》。
许道宁:有《秋江渔艇图(渔父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高克明:《雪意图》,见于著录的还有《夏山飞瀑》、《窠石野渡图(窠kē)》,《烟岚窠石图》各二幅。
燕肃:《春山图》、《寒林岩雪图》、《山居图》。
宋道:善画山水,闲淡简远,取重于时。但乘兴即寓意,非求售也。故传世绝少。
宋迪:创作了富有诗意的“潇湘八景”。
郭熙:《窠石平远图(窠kē)》、《幽谷图》、《溪山访友图》、《树色平远图》、《早春图》、《关山春雪图》 。记载中的作品有《奇石寒林图》、《古木遥山图》、《烟雨图》、《晴峦图》、《幽谷图》、《平远图》等30件。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惠崇:《湖山春晓图卷》。
赵令穰:《湖庄清夏图》卷、《江村秋晓图》、《橙黄橘绿图》。
梁师闵:《芦汀密雪图(汀tīng)》卷。记载中的作品有《柳溪新霁图》。
赵士雷:《湘乡小景图》。记载中的作品有《春岸初花图》、《桃溪鸥鹭图》等51件。
王诜(shēn):《渔村小雪图》卷、《烟江叠嶂图》、《瀛山图(瀛yíng)》。记载中的作品有《幽谷春归图》、《晴岚晓景图》、《烟岚晴晓图》等35件。
7. 携琴访友寓意
这座保存完好的清末民间建筑,极具岭南特色,在陈家祠各厅堂、廊、院、门、窗、栏杆、屋脊、砖墙、梁架、神龛等处,随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装饰工艺。
聚贤堂是整个陈家祠的建筑中心,是当年陈家人举行春秋祭祀,聚会议事的场所,屋顶装饰着琉璃瓦陶塑,描绘亭台楼阁、古典戏剧人物等。
屋脊两端,塑造的是飞向云端的鳌鱼造型。鳌鱼的两根长须伸向天空,表达人们期望子孙独占鳌头,高官显贵的祝愿。后面的十二扇双面镂雕庭门,装饰华丽,雕刻题材包括六国封相、韩信点兵、携琴访友、荣归故里等,充满文化气息。
陈家祠的陶塑题材包括龙凤花鸟、瑞兽山水、历史故事、人物群像等,逐个环视欣赏下来,犹如看了一场戏剧。
8. 携琴访友图
这座保存完好的清末民间建筑,极具岭南特色,在陈家祠各厅堂、廊、院、门、窗、栏杆、屋脊、砖墙、梁架、神龛等处,随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装饰工艺。聚贤堂是整个陈家祠的建筑中心,是当年陈家人举行春秋祭祀,聚会议事的场所,屋顶装饰着琉璃瓦陶塑,描绘亭台楼阁、古典戏剧人物等。屋脊两端,塑造的是飞向云端的鳌鱼造型。鳌鱼的两根长须伸向天空,表达人们期望子孙独占鳌头,高官显贵的祝愿。后面的十二扇双面镂雕庭门,装饰华丽,雕刻题材包括六国封相、韩信点兵、携琴访友、荣归故里等,充满文化气息。陈家祠的陶塑题材包括龙凤花鸟、瑞兽山水、历史故事、人物群像等,逐个环视欣赏下来,犹如看了一场戏剧。陈氏家族,远源流长,人才辈出,五湖四海,陈家辉煌,前赴后继,发扬光大,繁荣昌盛,我辈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