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核雕吊坠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橄榄核雕刻)
1. 普贤菩萨橄榄核雕刻
大足石雕主要以本地出产的砂石、青石,以及贵州、四川等地出产的紫袍玉、汉白玉为材质,雕刻内容以佛像、文殊、普贤、各型观音、罗汉等为主,运用平雕、浮雕、圆雕、镂空雕、阴刻等多种技艺,经采料、构思、制图、泥塑、制模、雕刻、精雕、细磨、抛光等工艺流程制作而成。大足石雕作品玲珑剔透,生动活泼,出神入化,被称为“现代文物”,多次获国家级和市级金奖,是独特的旅游纪念品、珍贵的工艺收藏品、高档的馈赠礼品,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及台湾、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普贤菩萨核雕图片
是的,而且重量达到375千克。
根据寺志记载是一位不愿具名的居士所捐献的,而且采用的是阴沉木镶边,并雕刻十方普贤菩萨。到目前为止是国内是最重的纯金金匾。
3. 普贤菩萨木雕
释伽行师傅所在的南山寺,从台怀中心区沿公路南下至杨柏峪村,转向西过清水河,行数百米,就来到南山寺所坐落的山脚下了。南山寺依山而建,海拔一千七百多米,面积九十多亩,计有殿堂楼房窑三百多间。南山寺整个寺院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上三层名佑国寺,下三层名极乐寺,中间一层名善德堂,南山寺是它们的总称。杜牧《阿房宫赋》中描绘阿房宫时说:“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五台山南山寺,有着同样的气势和风姿。步入寺内,回栏曲径、亭台楼阁,应接不暇,甬道深处、院落门首,多有石刻题词、对联,特别是各类建筑物上的石雕,题材多样,内容纷繁,游历其中,有步移景换、多姿多彩的感觉。在寺庙中,象这样宏观浩大、微观精细的群体建筑是很少见的。
该寺创建于元代,以现存寺内元代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八月所立石碑为证,当时称“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九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代末年,有一个皈依佛门的九宫道首领叫普济,是寺院的住持和尚,他同清政府关系密切,慈禧太后亲笔题写“真如自在”木匾赐普济,普济还将其字刻印在石上,供奉起来。民国初年,由东北信徒捐资,普济和尚将原有的极乐寺、佑国寺、善德堂三处合建在一起,称为南山寺。普济死后,寺院修建未停,建筑工程浩大,规模壮观,连续动工二十三年,后因“七七事变”停工未竣。经过大规模的修建,南山寺建筑样式别具一格,多以青石和汉白玉石构成,石雕内容兼有佛、道、儒三家的色彩。
南山寺建筑依托山势,层次高低分明,错落有致。寺院最下面有一堵大影壁,长十七点三米,高约八米,石彻底座,砖砌壁身,顶部壁檐有砖雕,壁面嵌有汉白玉石,上刻题词和对联。左边的石刻对联是:风化神中梦,迷路天作合。右边的石刻对联是:了道心圆地,真光上明天。中间圆形的石面上也刻有同样内容的字迹。
从影壁旁入寺院,首先登108级石台阶。台阶宽大高长,雄伟壮观,在五台山首屈一指。台阶尽头的高台上,立有二座高大的石牌楼,长十二点八米,宽一点六米,高约九米。牌楼下有三个门洞,上分三层楼头,一层比一层内缩,居中的楼头最高,两侧配以对称的分层次的四个楼头。中门洞额的石面上题有“苍松无毁智转云中飞腾万里山水乎”字样。两个边门的外侧和内侧,都刻有楹联。牌楼的背面也有许多石刻题词和对联。
石牌楼后面的建筑是大钟楼。钟楼分两层,下层是敦实的石建筑,上层是重檐木构建筑。下层门洞的拱券和门框上,刻有“八洞神仙”图,边侧刻一副对联。钟楼背面门洞两旁,又有两个小门洞,内砌二十八层台阶,直通楼上。楼上四周围以石栏,围栏上刻有各种花草树木,很简单的勾勒,就把神韵显示出来,足见其刀法的纯熟。高层的建筑上,涂金着彩,十分华丽。南山寺的大钟楼,石建和木建相结合,石刻人物花卉和石刻题字相结合,石雕和彩绘相结合,很有特点。游人穿过大门洞,登小门洞内的二十八级暗石阶上楼,可凭栏观光。大钟楼左侧是一个院落,东面有一座小殿,上挂“敕建极乐寺”匾额,殿前立元代石碑—通,清代石碑数通。至此,方显出南山寺的古朴气氛。
小径左侧。又有一个门,门旁有砖砌建筑的钟鼓二楼,入内是一个四合大院,大院正西经北向南的就是南山寺现存塑像设置最完整的大雄宝殿。殿内正中为泥塑释迦牟尼佛和阿难、迦叶两个大弟子,再前正中为石雕文殊骑狮像。左侧为石雕送子观音像,观音菩萨慈爱地把小孩放在膝上,一手护抱,一手拉着孩子的小手,观音菩萨的背后,卷起凹石,表示山洞的样子,这座雕像形象十分生动。右侧为木雕普贤菩萨。菩萨伸出的十八臂作出各种姿势,下踩一朵莲蓬,身边眼两头小象,看上去翩翩欲飞。大殿两侧的泥塑十八罗汉,其工艺水平之高,在五台山所有大雄宝殿内同类塑像中首屈一指。罗汉的个性鲜明,有的疾恶如仇,有的泰然自若,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老态龙钟,一个个栩栩如生。十八罗汉所靠的山墙内壁上有壁画,左侧壁画为释迦牟尼佛传记,右侧壁画为唐僧取经。
殿门内额上挂一竖匾,上有慈禧太后题写的“真如自在”四字。 大雄宝殿左侧,有一个窄过道,通人大殿后面的禅堂院,院中立有慈禧太后题写的“真如自在”石刻,字迹与大殿木匾上的一样。
从大殿左侧的石台阶登高低重叠的佑国寺。这是南山寺的高外建筑,这里的石雕内容最丰富。第一进院落和大殿前,有一个汉白玉石砌成的高台建筑,高台建筑的所有边缘,连同大院的前沿,都有石栏杆和石立面围着,上面共雕着三百一十六幅图案。有干枝梅、山菊花、牡丹、风竹;有去中凤凰、空中飞龙、狮子滚绣球,麒麟相逐、鹿登梅山、奔马迎日;有进喜鹊登梅、莲下立仙鹤、丝带束棋、海螺、仙桃,等等。在平台的两侧,有五幅大立面石雕,刻有各种人物。正中的一幅为“福禄寿三星”;左右两侧为“琴棋书画四长者”;北端的边幅为“穆桂英挂帅”;南端的边幅,刻四武士护卫二老者,其中一老者手握宝葫芦。在第二进大殿的正面大雄宝殿左侧,有一个窄过道,通入大殿后面的禅堂院,院中立有慈禧太后题写的“真如自在”石刻,字迹与大殿木匾上的一样。
从大殿左侧的石台阶登高低重叠的佑国寺。这是南山寺的高外建筑,这里的石雕内容最丰富。第一进院落和大殿前,有一个汉白玉石砌成的高台建筑,高台建筑的所有边缘,连同大院的前沿,都有石栏杆和石立面围着,上面共雕着三百一十六幅图案。有干枝梅、山菊花、牡丹、风竹;有去中凤凰、空中飞龙、狮子滚绣球,麒麟相逐、鹿登梅山、奔马迎日;有进喜鹊登梅、莲下立仙鹤、丝带束棋、海螺、仙桃,等等。在平台的两侧,有五幅大立面石雕,刻有各种人物。正中的一幅为“福禄寿三星”;左右两侧为“琴棋书画四长者”;北端的边幅为“穆桂英挂帅”;南端的边幅,刻四武士护卫二老者,其中一老者手握宝葫芦。在第二进大殿的正面,还有20幅石雕,中门的拱券上是鱼跃友门,两个侧门的拱券上都刻着双凤朝阳,左窗墙石面上刻着一幅有树、花、桥、水和人物的风景画。大殿居于院中间,两侧山墙旁有两个侧门,左侧门背面槛两旁的石面上,雕有两幅“天女散花”。松树下,天女脉脉脉含情,体态袅娜,衣带飘卷,手端花盆,倒出各样花来,足称雕刻艺术佳品。右侧门背面门槛两旁的石面上,雕有两幅“高山流水”图。画面上,俞伯牙坐在树下,一手抚琴,一手攀枝,雅兴一浓。后院有坐北向南的房屋六间,在码头墩的石面上,雕着“苏武牧羊”图。
第二进院落和大殿前又有一高台建筑,样式与第一个高台建筑相同,有石雕三百六十幅,内容也与第一进院落略同。北侧台阶左端石栏杆第三个石柱上,有这样一幅雕刻:花瓶中插着柳枝,瓶子有一裂痕,一面钉了三道疙疤,瓶口似乎还打破了些,微妙细致,逼真传神。这座大殿的基座四周,有四十幅浮雕,都是花卉。大殿正面右侧,有一幅“牛角挂书”浮雕,描绘《陈情表》的作者、三国时人李密年省时的读书情景。“牛角挂书”下面,有一幅“孟母择邻”的浮雕:一老人在前面走,身旁跟着一条狗,一中年人挑着担子,拖着孩子随在后面。大殿正面左侧,有一幅“太公钓鱼”浮雕:太公头戴斗笠,下颔长着长须,在垂柳下盘腿而坐,手举钓鱼竿,身后有一樵夫拍打他的肩头,象要询问什么。在大殿背面右侧,有一幅“吹箫引凤”浮雕“箫史教弄玉吹长箫,箫声引来了凤凰,凤凰双脚直立,把头弯到了腿间,构图很美。另外,大殿四壁还有许多其他人物花卉浮雕。
第三进院落开始,还是同一样式的高台建筑,台壁上,有块1米见方的”福禄寿三星“浮雕。福星居中,一手握腰带,一手握羽扇,老寿星在右,拄龙头拐杖,眉须髯髯,额头隆起。他们的神态各异,福星矜持,寿星欣喜。这里高台建筑的石阶,上刻294幅浮雕 ,都是各种花卉和鸟兽。后高殿和两侧配房的石面上,有三国故事”三顾茅庐”还有根据《西游记》故事雕刻的“孙悟空、猪八戒登仙山”。坐南向北的配房石面上,有一幅 “松下问童”的浮雕,画面为唐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中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写意。
南山寺堪称石雕艺术的宝库。游人到此,如同浏览雕刻艺术的画廊,使您的情感尺向天上人间全为一体的浪漫境界,并受到极大的艺术感染和历史文化知识的教益。
慈禧御匾:真如自在
大雄宝殿内悬挂着一块牌匾,上书“真如自在”四个字,上款是“慈禧皇太后御笔恩赐”,下款为“大清光绪十八年谷旦”,中上方有御印“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笔力刚健,颇具功力。五台山各大寺庙之内,历代皇帝所赐牌匾甚多,并不罕见,可慈禧这块牌匾因牵动着一段传奇故事,所以就分外被人看重。 真如自在的牌匾
“真如自在”是慈禧太后赠给南山寺住持普济和尚的题词,以此褒奖他兴建南山寺的功德。 普济和尚,俗名李得胜,生于1850年,卒于1912年,直隶(河北省)宁晋县庞庄村人。清同治年间从军,屡立战功,被敕封为蓝翎守备。因不忍见血肉横飞,生灵涂炭,他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以回家赡养双亲为名,离开军营。回到故乡。父母去世后,他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至五台山遁入空门,皈依圣福和尚,法名教化,号普济。他认真修持,废寝忘食,熟读经书,倒背如流。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到北京受县足戒,之后,又返回五台山发心重修寺院。在往后十几年的岁月中,他为化缘,足迹遍及直、鲁、晋、豫及北京、天津、东北三省等地,“补旧增新,广筑舍宇”,立下院18处,广度徒弟,普结善士,功德卓著,声名远播。加之,他又曾被清廷敕封官吏,故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被诏入京,慈禧太后在普济寺接见了他,并为其亲书“真如自在”四字,以示嘉奖。“真如”意为佛的本来面貌;“自在”,意即人在消除烦恼、彻底了悟之后的仪态。合起来为:这就是佛的本来面貌和仪态。
可有关“真如自在”由来的另一个版本却是这样的:普济和尚到达五台山南山寺时,该寺已破败不堪。当时庙院里只留下了一位老僧,因寺里没有吃的,故不能收留他。普济和尚说:“你只要留下我,我保证你不愁穿吃。”于是,老僧就将其收留下来。果然,第二天就有人给驮来一驮子米面。普济对老僧说:“你给咱刨院,我给咱到钟楼上敲钟。”老僧问他:“因何如此?”他跟老僧谈了他的想法。菩萨顶的大喇嘛听到一直打钟,很心烦,便派人到南山寺查看缘由。结果见老僧在挥动镢头刨院,便问:“刨院干什么?”老僧回答:“想修寺庙,可既没钱,又没粮,一时无奈,想感动天神……”菩萨顶的大喇嘛听到禀告后,忙派人给南山寺送去一些钱粮。此后,普济和尚为了修庙,又历尽艰辛,从河北、山西、山东等八个省募化来好多金银,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把破败的南山寺又大修了一番。有关他的一些说法越说越玄,越传越远,据说,他能七七四十九天不吃结果就传到了慈禧太后耳中。慈禧将普济诏于京城,将其关在一间屋子里整整饿了七七四十九天,到五十天头上开门一看,他一点没变,安然无恙。慈禧大惊,忙问手下人该咋办?有人就跟慈禧耳语了一番,便又每天让普济和尚吃四顿,每顿6碗。一连吃了七天,他既不大便,也不小便,就像什么东西也没吃一样。后见软禁普济的小屋顶上一圈一圈地放射金光,慈禧万分惊讶,忙说:“莫道真佛无可见,而今朝中真佛来!”遂欣然命笔,为普济题写了“真如自在”四个大字,并亲赐一幅銮驾、绸缎千匹、白银万两。普济和尚想到作为一个出家人,名利其实没有什么用处,他提出只要半副銮驾,并利用慈禧给的钱在北京修了七座寺院。
4. 普贤菩萨背面雕刻什么好
奉先寺中的最为精美的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尊佛像——卢舍那佛。奉先寺中的佛像每个佛像都有自己的特点,佛像的神态动作赋予其独特的个性。
据说卢舍那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体态丰满,两耳下垂,身穿通肩袈裟,形象端正文雅,双眼凝视着下方,像一位充满智慧与慈爱的女性,左侧的迦叶是一.位看似经历许多世事的老者,脸上写满了沧桑,右侧阿难是一位年轻僧人, 眉清目芳看似聪明伶俐、自信大方:弟子两侧的文殊、普贤菩萨各头戴宝冠胸挂理珞,表情柔和,姿态端庄大方:天王则手托宝塔,表倩严肃、气势威武,力士右手叉腰, 左手合十,面目狰狞,性格暴躁。
每一个佛像造型都塑造得很生动,整个画面既圣神又亲和,突显出当时工匠的高超水平,表现出自然浑成的大巧之美。
5. 普贤菩萨雕刻设计图
了解红木家具的人可能知道,红木家具,尤以清式家具为主,经常融合“象”元素,进而催生了红木家具的“象”文化。主要是指红木家具与大象形象的结合,比如最常见的象头沙发十三件套,象头餐台七件套。那么,什么红木家具喜欢用“大象”?又有何寓意?一、大象是祥瑞之兽在神话传说中,大象则为摇光之星生成,能兆灵瑞,古佛就是乘象从天而降;还有一说,大象是普贤菩萨的坐骑,相传能预兆灵瑞。在古代,大象作为“珍奇异兽”,跻身于祥瑞动物的行列,与龙、虎、熊、翼兽、嘉禾、祥云等处于同一画面,出现于画像石、墓室壁画、器物装饰中。
6. 普贤菩萨翡翠雕刻
翡翠经过正确的抛光才能有镜面效果,抛光通常要经过:过油石、上绿丝、上铁钉、上砂纸、上毛刷、清洗、上蜡这七个步骤。
1、 过油石,用小的油石先打磨翡翠一遍
就是用小的油石先打磨翡翠一遍,如果上道雕刻做的比较粗,还要用粗细不同的油石依次过一遍。
2、上绿丝,用砂轮磨表面,反复推磨
就是用砂轮磨表面,反复推磨。一、二首工序时往往先涂上染料,水洗不掉,作用就是知道哪磨了哪没磨到,抛光粉也是不能少的。
3、上铁钉,用铁钉沾上金刚粉把翡翠的细节部分做好
就是用铁钉沾上金刚粉把翡翠的细节部分做好。也叫钻磨,依需求更换各式的磨头。
4、 上砂纸,用粗细不同的砂纸依次把翡翠大面积的地方打磨好
用粗细不同的砂纸依次把翡翠大面积的地方打磨好,为下一道工序做好准备;这步通常先用低目到高目砂纸各磨一遍。
3
/3
5、上毛刷,用毛刷沾上钻石粉高速抽打翡翠表面
用毛刷沾上钻石粉高速抽打翡翠表面。这一步做完基本就完成80%了,所以这步也是比较关键和需要耐心。在打磨过程中(不固定某个工序),有时会先用一种咖啡色的凝固胶体在酒精灯火上考,将其烧化,滴在翡翠的细位上。
6、 清洗,抛光好的翡翠上面残留的抛光粉、残渍清洗干净
目的是将抛光好的翡翠上面残留的抛光粉、残渍清洗干净;主要用超声波机来清洗,清洗不到的地方再用酒精来擦。
7、上蜡,上蜡是对翡翠表面一的种保护
不要一看到这个词就以为是做B货,上蜡,是对翡翠表面一的种保护。它跟注胶、酸洗完全是两码事;上蜡完成就是吹干,一件精美的翡翠抛光基本上完成了,经过抛光的翡翠可以呈现出镜面的效果。
7. 普贤菩萨雕刻件
马尔康观音寺,又称稻城观音寺,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境内的稻城县。以下是该寺的介绍:
1. 简介:马尔康观音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主要供奉观音菩萨。该寺建于1704年,是稻城地区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也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特色:马尔康观音寺的建筑风格兼具藏、汉、羌等多种民族的特色,主体建筑包括大殿、转经楼、经堂等,其中大殿是寺庙的核心。寺内还设有八角亭、钟楼、鼓楼等附属建筑。
3. 观音像:观音寺内有一尊高达24米的观音像,是马尔康观音寺的标志性建筑。该观音像是由金属结构和水泥雕塑制成的,外表涂有金色,非常壮观。
4. 祭典:每年农历正月十九日,马尔康观音寺会举办盛大的藏传佛教祭典,吸引了大量信徒和游客前来参加。
5. 交通:从成都到稻城可以乘坐飞机、汽车或火车,然后转乘当地的观光巴士前往观音寺。路程较远,需要提前规划好行程。
总之,马尔康观音寺是一座历史悠久、建筑精美、富有特色的藏传佛教寺庙,是四川省的重要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值得一游。
8. 雕刻普贤菩萨的寓意
鬼国神宫建成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传说鬼王曾经下界游历时在这里逗留,并决定将这里建造成自己的神殿。因为鬼王手下的鬼怪们都非常崇拜他,所以这座神殿很快成为了鬼族最重要的宗教场所。然而,在历史上的某个时刻,鬼国神宫不幸被一场大火摧毁了。仅存的残骸令人伤心欲绝,但鬼族人并没有放弃它。他们决定重新建造这座神殿,并在建成后将其命名为新的鬼国神宫。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维护,新的鬼国神宫终于在某一天面向世人。它拥有庞大的面积,豪华的装饰和宏伟的建筑风格。
不断的扩建和修缮也使它成为了今天的壮丽景观,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鬼族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窗口。
9. 玉雕普贤菩萨
一、普贤菩萨的六牙白象
普贤菩萨是和田玉雕中很常见的菩萨,他的坐骑是截教八仙中的灵牙仙,在西游记中白象和青狮在狮驼岭占山为王,一招擒住猪八戒很是厉害,普贤菩萨的坐骑名为“六牙白象”,其中“白象”代表的是辛勤不倦,六牙讲的是“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慧智。现在的和田玉题材中,六牙白象也经常和猴子雕琢在一起,寓意“向上封侯”。
二、观音菩萨的金毛犼
许多玉友都以为观音没有坐骑是坐在莲花上,其实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坐骑非常凶狠,是龙生九子中的“犼”,在封神榜中位列截教随侍七仙中的金光仙,与女娲、伏羲、昊天并列为上古四神,民间又叫“朝天犼”,就是上传天意,下达民情的意思,天安门城楼的华表顶柱上蹲坐着一只石刻怪兽,那其实就是朝天犼。
10. 普贤菩萨橄榄核雕刻图片大全
《寒山拾得图》是元代颜辉所作。
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是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二人其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清朝雍正年间,寒山、拾得被追封为“和合二圣”,与丰干合称为“国清三隐”。寒山子,又名贫子,经常栖身在天台山始丰县西的寒岩幽窟中,因此被称为寒山子。由于身居寒岩,饮食无着落,所以常到国清寺,向厨房中洗碗筷的拾得要饭吃。
寒山,唐代高僧,居天台寒岩,好吟词偈,状似疯狂,后因避访谒者,遁入石穴。本幅画寒山手执柺杖。用线属钉头鼠尾描,转折刚正,且著墨凝重,眼珠两侧、指端、柺杖皆填粉。与拾得幅皆未具名款,风格颇类颜辉一系,因以之。
拾得为唐贞观时天台国清寺役僧,由其师丰干禅师拾而养之,故名。与当世高僧寒山友善,俱以癫狂,好吟词偈。传台州守备欲亲谒之,二人乃连臂孝傲而去。图中拾得赤足而衣着褴褛,腰繫二葫芦、手执扫帚,口张目扬,似是若有所悟。本幅画中拾得之指尖及根部为填粉法,并传闻中颜辉的橄榄描,起讫较轻,中段沉重,由本幅衣纹处或可观其大略。
颜辉,人称老画师,知为宋末元初时人。擅画道释人物,元大德年间(1297-1307)曾在辅顺宫画壁画。所作笔法粗厚,勾勒粗细咸宜,起伏有致,渲染精到,以水墨烘晕,使画面衬托出阴暗凹凸,富立体感,有“笔法奇绝,八面生意”之称,这是一种前无古人之创新画法,柳贯赞之为“收揽奇怪一笔摸”,与梁楷、法常一脉相承。所画铁拐李目光咄咄逼人,形貌粗陋却一身正气,反映出仇视当权者之强烈情绪。亦善画猿,曾作《百猿图》,时人戴良释解其画意为褒扬“猿之仁也”。
间作山水,得北宋李成、郭熙法。所作人物,造型奇特,性格突出,形象生动,当时人称之为“八面生意”。
在画法上,能作细致的工笔描绘,但大多喜作水墨粗笔,用笔劲健豪放。笔法粗犷,有梁楷遗法,以水墨画居多。颜辉的作品流传日本较多,对日本室町时代的绘画有较大影响。
11. 玉雕普贤菩萨寓意是什么
不需要门票。
观音寺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年),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是呼和浩特市内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座清代的汉川佛教寺院。昔日的观音寺居于“汉佛庙之首”,曾是呼和浩特地区史上汉传佛教的中心,在呼和浩特市汉传佛教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寺院坐南向北,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原建筑除钟、鼓楼早已拆除外,尚存山门、正殿、东西配殿、禅房等。山门为木结构的牌楼式建筑,三门四柱,重檐屋顶,其建筑工艺极为精巧。正殿为寺院的主体建筑,均为硬山式。正殿内气氛庄严,罄、鼓,木鱼等法器陈设井然,幡、幢、幔等排列有序。殿内供奉有贴金塑像和缅甸玉雕佛像,塑像中为观音菩萨,两边为文殊、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座前有龙女和善财童子侍立左右。东西墙壁上分别绘有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和三十三化身像。东、西配殿分别为地藏殿和文殊殿。殿外檐枋上绘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十殿阎君等佛教故事图。人物形象生动传情,栩栩如生,绘画极为精美,堪称一绝。寺内现存石碑六通。整个寺院结构严谨、古朴幽雅,是呼和浩特市唯一一座保存至今的清代汉庙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