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核雕上手效果(四大天王木雕)
1. 四大天王木雕
大召寺是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部的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大召寺其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因为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区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区有大范围的影响。
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创建的。公元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
大召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辉煌的召庙建筑、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乐,构成了大召独特的“召庙文化”。
2. 四大天王雕件寓意
绿松石雕刻四大天王珠子就一种文玩,用于把玩。
3. 四大天王木雕是哪四个
绿松石雕刻四大天王珠子就一种文玩,用于把玩。
4. 四大天王木雕图片文殊普贤站木雕
是名家
李统出身于1982年,家族祖传木雕佛像,2011年开始接触核雕,从此对核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好,融入自己雕刻佛像心得,开始了自己的核雕生涯,代表作,金陵十二钗,八宝观音,四大美女,四大金刚,十八罗汉,八仙,关公,文殊普贤,嫦娥,自在观音等,
5. 四大天王雕刻
是的,山丹大佛是大规模修缮过的。
山丹大佛寺坐西面东,背依嘹高山,前迎龙首山,北有湖泊水库,南连广阔圃田,环境极为幽雅清丽。寺院分前庭、后院,有百余间古朴房屋散布其间,错落有致。在山门的门庭过道里,有造型逼真的哼哈二将和四大天王,使游人一进门就仿佛进入了神佛的境界。再往里,佛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高达39米,重楼七层,飞檐凌空,金碧辉煌。寺院的主角——高大雄奇的坐佛就端坐于殿中,大佛金装彩绘,威严、慈祥而庄重,线条流畅,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为世界室内坐佛之最,被海内外佛教界高层人士誉为“天下第一佛”。
6. 木雕四大天王佛像
1、桂林市栖霞禅寺
桂林栖霞禅寺始建于唐代,历经沧桑,几度重建,是桂林古名寺之一,也是中国目前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所唐式风格寺庙,寺内精美的唐式佛像、名贵的东阳木雕、国内最高的立式汉白玉观音,再现“栖霞真境”胜景。新栖霞禅寺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建有天王殿、大雄殿、观音殿、藏经阁,中轴北翼借用江南造园手法,设曲廊、白莲池、素食斋、方丈院、听月亭,被称之为“中国最完整、最精致的唐代风格寺庙”。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七星公园内
2、全州县湘山寺
位于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城内西隅湘山之麓,素有“兴唐显宋”之美誉,“楚南第一名刹”之雅称,系公元756年唐代高僧无量寿佛创建。宋朝4位皇帝先后5次加封,宋徽宗亲临膜拜;清初著名画家石涛曾住寺为僧21年,留有石刻花图;清朝康熙皇帝御笔亲题崖刻“寿世慈荫”。寺中还有飞来石,洗钵泉、妙明塔、寿佛殿、圆通宝殿、放生池动物石雕群等景观。鼎盛时期寺内建筑面积达18000平方米。湘山寺作为广西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膜拜、游览,特别是三大佛教节日、更是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
3、阳朔县鉴山寺
鉴山寺的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总建筑面积5589平方米;鉴山寺属仿唐佛教建筑,其规模之大,堪称广西最大寺院。寺名由中国著名书法家、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鉴山寺位于阳朔县月亮山旅游风景区的云集山下。始建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桂林市最早的古寺之一,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其香火旺达1200余年。据史料记载,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大师第五次东渡日本未果,由海南岛返回扬州途中,乘水路从梧州抵达桂林,在桂林休整一年,期间鉴真大师常在鉴山寺讲学授戒。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
4、桂林市能仁禅寺
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距今已1400多年。唐代兴盛佛教,德宗时翰林学士陆贽舍宅筑基,名福业院,后改称报国院。能仁寺殿宇宏伟,气势雄浑,四周环水,占地70余亩。寺院座北朝南,略显长方形,主要建筑物分布于一条南北轴线及其东西两侧,山门直对天仙桥。山门往北为金则殿、大雄宝殿、华严阁。金刚殿前有参天银杏两株及砖塔一对。大殿东偏为纪念陆贽建有宣公祠,西偏为鲁班殿、功德林。大殿前为钟楼和鼓楼。寺院周围僧房棋布,禅室罗列。共有十二禅房,僧众百余人,为远近闻名的大寺院。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丽君路6号能仁禅寺
5、桂林市法藏禅寺
隐山法藏寺是桂林西山公园景点之一,该寺在1986年由海峡两岸的居士、信士们捐资恢复原貌,住持必成法师将其更名为“法藏禅寺”。在隐山东麓老君洞前,有一座华盖庵(即今法藏寺),原为三清殿。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李宜民建佛堂,取名华盖庵。李宜民重修华盖庵后,命人将钱塘圣因寺五代名僧贯休和尚所绘的十六尊者像摹刻{六块碑碣,置于庵内,并把十数块共万余字的《金刚经》碑嵌在庵堂外墙上,华盖庵自此名声大噪。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西山路2号(西山公园内)
6、灵川县青狮潭金山禅院
金山禅院景区位于桂林灵川青狮潭水库大坝以东约1.5华里,整个景区由龙岩洞和金山禅院两部分组成,总面积250亩。是集浅水娱乐、登山探险、宗教文化于一体的旅游区。龙岩洞洞长200米,宽50米,高20米。青狮潭——甘沉棠江穿岩而过,岩顶如盖,内壁有宋朝以来壁刻“龙岩”二字,各高七尺,苍劲雄浑,旁有诗序千言,详记当时游岩之盛,昔有龙母祠于岩前。宋以下龙舟竟渡相沿成习。古诗有:“村鼓声声竟渡来”之句。龙岩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山禅院是桂林境内佛教名刹。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金山禅院
7、灵川县海洋龙母山明心寺
明心寺位于海洋山西麓,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今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古有海洋庙,祀湘漓二水神,唐、李商隐《祭水源神文》:“惟神虽灵,南服实号北源。湘浦降神,近惊于骚客;彪池侵稻,远叶于诗人”“……”。宋乾道九年(1174)广西经略使范成大请敕封灵泽候,孝宗帝御赐灵泽庙额,清雍正九年(1732),广西巡抚金铨奉旨修陡河并请重修灵泽庙,十年二月落成,久圯。后经修葺,名明心寺。“文革”中遭破坏。1992年留寺神职人员主持集资修葺并举行佛像开光大会。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明心寺
8、桂林市祝圣寺
祝圣寺位于桂林七星公园普陀山东北麓省春岩,创建于明代,后废。民国初年,西安老和尚来此结茅庐修炼参禅。随后由律师许衍等人资助重建。抗日战争期间寺院全部被毁,僧家流落他方!1969年修复了一座大殿,但因长期无人住持,仍处于荒废之中。1991年暮春,释自空和尚出任住持,在多方努力下重建古刹。现已初具规模!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朝阳西路80号
9、阳朔县紫竹林庵
紫竹林庵是阳朔县又一个佛教胜地,位于金宝乡长乐村龙珠寨,因古时此处紫竹成林,又取观音菩萨在普陀山修行处紫竹林之意而得名。于清朝光绪二十年建庵,民国十九年兴建大雄宝殿。相传到该庵参拜观音菩萨祈福许愿,每有灵验,故常有各地香客游人慕名而来吃斋念经,烧香拜佛。该庵还有一奇事,2000年该庵僧人在修缮禅房时,从地下掘出一块雕龙青石,此物虽年代久远,但石上龙雕手法古朴精妙,行云浮水,栩栩如生,据有识者推测,该石雕起源可溯至唐宋时期,是否属实,尚待有关专家考证。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长乐村委龙珠寨村
10、灌阳县云台寺
云台寺,广西灌阳黄关镇云台寺是岭南三大名刹之一,与全州湘山寺、桂平西山寺齐名。云台寺始建于盛唐晚期,距今约一千三百多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云台寺历经沧桑。据灌阳县宗教局提供的史料记载,云台寺是一座庞大的寺院。该寺院占地面积约三万平米,建筑面积约六千平米。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寿佛殿、藏经殿、诵经堂、禅堂、念佛堂、罗汉殿等四十八座。供奉着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无量寿佛爷等一百多个佛陀菩萨。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黄关镇中秀村
7. 四大天王木雕图片
在已发掘的地宫中四壁满布佛教内容雕刻的是清朝乾隆帝陵-裕陵。(河北唐山遵化东陵)地宫内布满了精美的佛教题材的雕刻:三世佛、五方佛、八大菩萨、四大天王、二十四佛、五欲供、狮子、八宝、法器、佛花以及三万多字的藏文、梵文经咒,雕法娴熟精湛,线条流畅细腻,造型生动传神,布局严谨有序,堪称“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和“石雕艺术宝库”。
8. 四大天王木雕是谁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创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统称为“禅宗祖庭”,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特别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现在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驰名中外,“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这里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武术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武术正宗流派。
少林寺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十方禅院、武术馆等主要建筑群。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执事僧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为七进建筑。
山门:山门就是少林寺的大门,这是清代建筑,一九七五年翻修,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亲书,上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
山门殿台阶下两侧的石狮是明代刻立的,即显示了佛门的气派,又象征着镇邪与吉祥,山门外两侧还有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东西石坊各一座。
山门殿佛龛中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又称迎宾佛,我们把弥勒佛称为“端庄庄重山门喜看世间光辉照,笑哈哈迎来人祝福极乐无穷”。
山门殿佛龛后面供奉的是韦驮菩萨,人称护法金刚,它手持金刚宝杵,保护寺院佛、法、僧三宝的安全。
山门甬道两侧有多品碑刻,人称少林寺碑林,这些都是唐宋以来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东侧是慈云堂旧址,现为少林寺碑廊,它不仅记载着寺院的兴衰状况,而且在历史、雕刻、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计有碑刻108通。
碑林的西面是锤谱堂,这里回廊一周42间,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地展示了少林寺武术的缘起、发展、练功、精华套路、国防功能、僧兵战迹、武术活动等内容,共陈展14组216个锤谱像。有坐禅、跑经绕佛、八段锦、小红拳、大红拳、六合拳、通臂拳、罗汉拳、昭阳拳、练基本功、十三棍僧救秦王、小山和尚持帅出征、月空法师平倭寇以及俗家弟子习拳练武等。俗话称:锤谱堂里五分钟,出来一身少林功,大家比照这些塑像姿势就可以练习少林功。
天王殿 我们现在看到是第二进建筑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8年被石友三烧毁。这是1982年重修的,殿门外的两大金刚,传为“哼”、“哈”二将,职责是守护佛法。大殿内侧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它们的职责是视察众生的善恶行为,扶危济困、降福人间。人们根据四大天王的组合特点,寓意“风调雨顺”。
大雄宝殿 是全寺的中心建筑,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该殿和天王殿一样在1928年被军阀石友三烧毁。这是1985年重建的。该殿是面阔五间的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供奉的为现世佛----释迦牟尼如来佛,左为过去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未来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殿内东西山墙悬塑的是十八罗汉,屏墙后壁悬塑的是观世音。少林寺大雄宝殿与其它寺院大雄宝殿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达摩祖师和被称为少林寺棍术创始人的紧那罗王。另外,在该殿中间有两根大柱下还有麒麟雕像,预示了禅宗佛教是完全汉化的中国式的佛教。
大雄宝殿前两侧的建筑为钟、鼓二楼,东南为钟楼,西南为鼓楼,原建筑毁于1928年的兵火,1994年进行了重修,它们是寺院的固定建筑。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
钟楼前这块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它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
《李世民碑》的北边是《小山禅师行实碑》,记述了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传法禅师的经历和重振少林禅宗的功德。它的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此碑反映了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体现了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再往北我们看到的是清乾隆15年(公元1750年)刻立的《乾隆御碑》。碑文是一首五言诗: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大雄宝殿东侧的殿宇是紧那罗殿,重建于1982年,内塑的紧那罗王是少林寺特有的护法神。这里展示了紧那罗王的报身、法身、应身三种不同的形象。
大雄宝殿西侧与紧那罗殿相对的是六祖堂。是1982年重建的,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两侧供奉的是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称六祖拜观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达摩只履西归图”。
藏经阁 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1928年,1994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内供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国弟子于1996年揖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在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大铁锅,是明代万历年铸造的,据说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小锅,从这口锅内可以想象到少林寺复当时的昌盛与繁荣。
藏经阁东西两厢分别是东禅堂、西客堂,东禅堂是供僧人坐禅的地方,西客堂现为接待宾客的场所。
方丈室是少林寺住持僧(也就是方丈)起居、生活、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游历嵩山时曾在此住宿。方丈室门口东侧的钟为元代铸造,此钟只能在遇到紧急情况下方可击之,起报警作用。
达摩亭 又称立雪亭。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铜质达摩坐像,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内悬挂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皇帝御题。说起达摩亭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据佛教经典记载:达摩来到少林寺后,有一中国高僧神光也追随而来,虚心向达摩求教,被达摩拒绝,神光并不灰心。达摩到石洞面壁坐禅,神光侍立其后,达摩回寺院料理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对达摩精心照料,形影不离。对禅师的一举一动,心悦口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公元53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达摩在达摩亭坐禅入定,神光依旧侍立在亭外,这时天上下起了大雪,大雪淹没了神光的双膝,神光仍双手合十,一动也不动,第二天早上达摩开定后,见神光站在雪地里,就问他:“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回答说:“求师傅传授真法。”达摩说:“要我传法给你,除非天隆红雪。”
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鲜血顿时柒红了白雪,达摩心动,遂把衣钵法器传给了神光,作为传法的凭证,并为其取名为“慧可”。我们现在所说的“衣钵真传”的成语故事即源于此。“断臂求法”的故事也一直为禅家所传诵。同时,为纪念二祖慧可立雪断臂求得佛法,人们又称“达摩亭”为“立雪亭”。
达摩亭东侧的为文殊殿,殿内供奉的是文殊菩萨,下面请大家跟随我去参观少林寺最高的大殿,当然也是最珍贵的殿堂。
千佛殿 千佛殿是明朝建造的,是少林寺院的最后一座建筑,又名毗卢阁,殿高20余米,面积300余平方米,是寺内的最大佛殿,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毗卢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龛上悬挂的“法印高提”匾额是清乾隆皇帝御书,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是明代绘制的500罗汉朝毗卢大型彩画,出自明代无名画家之手画意精美,设计大胆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我们往地上看,殿内砖铺底面上有4排48个站桩坑,他们是历年少林寺僧练拳习武的脚坑遗址,从这些脚坑我们可见少林功夫非同一般。
千佛殿东面是观音殿又名锤谱殿,殿内供奉白衣大士,即观音菩萨。殿内墙壁上是清中晚期绘制的少林寺拳谱。
千佛殿西面是地藏殿,殿中间供奉的是地藏王,站在地藏王南侧的为答辩长老,北侧的为道明和尚,殿内南北两面墙壁绘制的是“十殿阎君”,西面墙壁绘制的是“二十四孝图”。
少林寺塔林是历代少林寺高僧的坟茔,总面积14000余平方米,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林现存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240余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 座,其余为清塔和宋代不详的塔。少林寺塔林是我国现存古塔群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群,这里的塔高一般在15米以下,由一级到七级不等,明塔的高低、大小、层级、形制是根据和尚生前在佛教的地位、佛学造诣、佛徒数量、威望高低、经济状况及历史条件而定的。
少林寺塔林中的名塔有: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的法玩禅师塔,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的普通塔,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的西唐塔,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的坦然石塔,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彼岸塔,元代(后)至元五年(1339年)修造的菊庵长老塔等。塔林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雕刻、书法、艺术史和宗教文化的珍贵宝藏。
初祖庵,初祖庵位于少林寺五乳峰下,在少林寺寺院的后面山坡上,是达摩的后代弟子为纪念达摩面壁所建。面积7760平方米,其中初祖庵大殿为宋代典型的木结构建筑。
二祖庵位于少林寺钵玉峰上,它是少林寺最高建筑,是二祖慧可所建,因其和初祖庵南北对望所以又叫南庵。传说二祖慧可立雪断壁后曾在此静养。
达摩洞位于少林寺西北的五乳峰上 ,石洞深约7米,高3 米,宽3.5米,从公元527年到536年,达摩在此面壁九年,终成正果,首传禅宗,成为佛教史上的伟大创举。这里有明代修建的十方一座,洞两旁山岩上有历代名人留下的多处石刻。
少林寺对面少溪河南岸就是石方禅院,建于正德七年(1512年),清顺治十年重修,为寺院邮亭,是行脚僧人住宿的地方,1958年倒塌,1993年重修。新建的十方禅院与过去不同,是一组新的佛教禅景-----五百罗汉堂。
十方乃正四隅上下十个方位。
四正:建有东、西、南、北四座单檐歇山式殿宇。
四隅:建有春、夏、秋、冬四座各具特色的景圆。
9. 四大天王木雕佛像产地
灵隐寺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是杭州建寺最早的古代名刹. 东晋初建时,此寺佛法未盛.至五代吴越国王崇信佛教,广建寺宇,才逐渐有了灵隐的规模宏大.再到北宋灵隐寺方被列为禅院五山之首.灵隐寺隐藏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之间,确有仙灵隐居深山之趣---两峰挟持,林木葱茏,云烟袅袅,寺隐其间.当年康熙南巡曾赐寺名"云林禅寺",传说中的赐名过程颇为搞笑.那日康熙登上寺后的北高峰顶揽胜之余,兴之所致,提笔欲为灵隐题御匾一幅, 繁体的"灵"字分上中下三部分.上半部为一"雨"字,中为三个口并排,下边是一个"巫"字。
可康熙题匾时情绪亢奋,下笔冲动,一下把上面的"雨"字写大了,下边两部分眼看就排不开了,众目睽睽啊,这让堂堂皇帝怎么下得了台呢? 皇帝到底是皇帝,他想起在北高峰顶曾看到山下云林漠漠,灵隐仙寺被笼罩在一片淡淡的薄雾之中,好一派云林禅境啊! 于是他灵机一动,提笔在写大了的雨字下面加了个云字,赐寺名为"云林禅寺",而众人除了叫好称颂,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后来寺里将康熙御笔题写的"云林禅寺"制成巨匾一幅,至今还悬挂在灵隐寺天王殿前.
我们今天看到的灵隐寺是在清末基础上两次修复过的。
灵隐寺三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背对山门的佛龛灵隐寺供奉的是佛教护法神韦驮雕像,像高二米半,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已有700多年历史,很具观赏价值。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和善,俗称四大金刚。
大雄宝殿原称觉皇殿,单层三叠重檐,气势嵯峨,重檐高33.6米,十分雄伟。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颔首俯视,令人景仰,这是中国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作品。正殿两边是二十诸天立像,殿后两边为十二圆觉坐 像。大殿后壁有“慈航渡”、“五十三参”海岛立体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为鳌鱼观音立像,手执净水瓶,普渡众生,下塑善财童子及其参拜观音故事,善财童子参拜名师53位,第27参拜见观音得道成佛。观音两侧为弟子善财与龙女,上有地藏菩萨,再上面是释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场景:白猿献果、麋鹿献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动,很有艺术价值。
灵隐寺的原释迦牟尼佛像,于1949年大雄宝殿正梁因白蚁蛀空倒塌时被毁。现在这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时,由中国浙江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和民间艺人们采用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共同精心设计的。佛像高十九点六米,比原先的释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块香樟木雕成。佛像造型端庄凝重,气宇轩昂,低眉细目,极具风采。
药师殿为近年重建,殿中供奉药师佛像及日光天子、月光天子。殿左,有重建的罗汉堂,陈列五百罗汉线刻石像。
巍巍殿宇,森森古木,伴随着一批珍贵文物古迹。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经幢一座。两经幢都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建,时大宋开宝二年己巳岁闰五月》题记。大雄宝殿前月台两侧各有一座八角九层仿木结构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刻精美,经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生前考定,两石塔亦雕造于吴越末年。据说建于公元969年。灵隐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贝叶写经、东魏镏金佛像、明董其昌写本《金刚经》、清雍正木刻本龙藏等等,都是弥足珍贵的宝物。
10. 四大天王木雕图片大全
寺庙――我国的艺术瑰宝库,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在上古时代,几乎每个城市都会有一座寺庙来供奉他们的守护神而多数的城市都会有多座寺庙古建来供奉其他申明,而到了现代,寺庙古建变成一个礼拜的地方。
寺庙既是人们宗教信仰的皈依之地,又是历史文化的汇聚之所。寺庙古建的建造常常用到石材石雕作为装饰,现在就来看下寺庙古建中常用到的石雕产品。
【山门】用各种石料来进行塑造,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建筑装饰物,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意义。
石雕牌坊不仅建筑结构自成一格,别具风采,而且集雕刻、绘画、匾联文辞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熔古人的社会生活理念、封建礼教、封建传统道德观念、古代的民风民俗于一炉,具有瑰丽的艺术魅力、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每一座石雕牌坊都是一件石雕工艺品。中国传统的石雕技法圆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平浮雕、阴线刻等,在石牌牌坊的雕刻中都广为应用。
【龙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物,有着悠久的历史。圆柱通身塑有缠柱云龙,柱上横贯一块美丽的云板,好似行云插入云际。顶端承露盘上的蹲兽,栩栩如生。【石狮子】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石狮子威风凛凛,威猛霸气,镇魔驱煞,祁佑生财。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石狮子是常见的辟邪物品之一。【香炉】对华人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了。它不但是佛寺中的佛门法物,也是华人家庭中必备的供具。中华民族文化开发得很早,古时候的人,就常以焚香木熏居室以除臭秽,所以古人读书弹琴,喜欢先焚一炉香,可以净杂念而使精神集中。
重视饮水思源,慎终追远是中国人的美德,所以自古以来,华人都拜天地神祗,祭祖先;上香表示敬意,是祭拜仪式中的一个主要项目,香炉就派上用场了。
【供桌】常见置于厅堂上天然几前的一种长方形桌子,高度约与方桌相等。祭祀时常供设香炉、蜡竿和摆放供品,故名供桌。
常与天然几、八仙桌和两只“独座”,或一对扶手椅构成一组家具。在寺庙佛堂里供桌更是必不可少的。在供桌的制作材料里,石雕供桌更是以其典雅造型,质朴自然,美观大方,精美的雕刻深得人心,而且石雕供桌也更经久耐用。
【石灯笼】也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用各种石材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品。
石灯笼是一种东亚传统照明用具,源自中国,最早雏形是中国供佛时点的灯。
【石栏杆】在中国古称阑干,也称勾阑,是桥梁和建筑上的安全设施。
石栏杆常安装在台基四周、桥的两侧、楼梯两侧、廊柱两侧、亭榭周边等处,起到防护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用来分割空间。
尤其在园林建筑中,石栏杆是最不可少的,既可以拦隔围护,将不同的区域分隔开来;又不会割断各区域之间的联系,石栏杆上雕刻的图案还起点缀环境的作用。
【石鼓】大部分都不是单独存在,常与门簪、门槛、门扇、门框、栏杆一起产生整体的石雕雕刻装饰效果,和石狮子摆放在一起以增强美感,有祈福、吉祥、辟邪等装饰作用。【石塔】又称为佛塔,在古代用于供奉和安置高僧的舍利,如今依然成为寺庙古建中的一种装饰性作用。【佛像】以佛为像,采用石头雕刻塑像,是人们的信仰寄托,用于供奉与参拜。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理想特征,各尊佛像的形体、容貌和姿仪皆祥和、宁静、端祥、庄严。
塑像多以释迦摩尼、观音、弥勒佛为主。
【浮雕】是雕刻的一种,雕刻者在一块平板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使它脱离原来材料的平面。浮雕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既可以依附于某种载体,又可相对独立地存在。寺庙古建中常用在佛殿大门的墙壁之上,有极高的装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