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骏马核雕的故事(雕刻骏马)
1. 雕刻骏马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墓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石刻就列置其中。
石刻中的“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它们既象征唐太宗所经历的最主要六大战役,同时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六匹骏马的名称:一是飒露紫,二是拳毛騧,三是青骓,四是什伐赤,五是特勒骠,六是白蹄乌。石刻所表现的六匹骏马三作奔驰状,三匹为站立状。六骏均为三花马鬃,束尾。这是唐代战马的特征,其鞍、鞯、镫、缰绳等,都逼真地再现了唐代战马的装饰。据传说“昭陵六骏”石刻是依据当时绘画大师阎立本的手稿雕刻而成。
昭陵六骏是原置于昭陵唐太宗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
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情景。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昭陵六骏”雕刻在高二点五米,宽三米的石板上,分两组东西排列。
东面的第一骏名叫——“特勒骠”,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故称"骠","特勒"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赠。
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马与宋金刚作战,史载:唐初天下未定,宋金刚陷浍州(在今山西境内),兵锋甚锐,"特勤骠"在这一战役中载着李世民勇猛冲入敌阵,一昼夜接战数十回合,连打了八个硬仗,建立了功绩。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为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时所乘。
东面第二骏名叫——“青骓”,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
窦建德原系隋军麾下将领,据说还是李世民的母舅,乘乱自称夏国王。当时,唐军扼守虎牢关,占据有利地形。李世民趁敌方列阵已久,饥饿疲倦之机,下令全面反攻,亲率劲骑,突入敌阵,一举擒获窦建德。
石刻中的青骓作奔驰状,马身中了五箭,均在冲锋时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马身后部,由此可见骏马飞奔的速度之快。
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马的矫捷轻快,后一句道出这一战役的关键性意义。
东面第三骏名叫——“什伐赤”.
什伐赤 "什伐"是波斯语"马"的音译,这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纯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 王世充祖上西域人,隋末唐初自称郑王,据洛阳,与窦建德结好。当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时,王向窦求救,但都被李世民击败。
石刻上的骏马凌空飞奔,身上中了五箭,都在马的臀部,其中一箭从后面射来,可以看出是在冲锋陷阵中受伤的。唐太宗赞语"涧末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在这一重大战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伤亡三匹战马,基本完成统一大业,"青旌凯归"流露出他的兴奋。
西面的第一骏名叫——“飒露紫”,色紫燕,前胸中一箭,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牵着战马正在拨箭的人叫丘行恭,六骏中惟这件作品附刻人物,还有其事迹。
据《新唐书•丘行恭传》记载,公元621年,唐军和王世充军在洛阳决战,李世民的侍臣猛将丘行恭,骁勇善骑射,在取洛阳的邙山一战中,李世民有一次乘着飒露紫,亲自试探对方的虚实,偕同数十骑冲出阵地与敌交锋,随从的诸骑均失散,只有丘行恭跟从。年少气盛的李世民杀得性起,与后方失去联系,被敌人团团包围。突然间,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飒露紫”前胸,危急关头,幸好丘行恭赶来营救,他回身张弓四射,箭不虚发,敌不敢前进。然后, 丘行恭立刻跳下马来,给御骑飒露紫拨箭,并且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然后又执刀徒步冲杀,斩数人,突阵而归。为此,唐太宗才特别将他的英雄形像雕刻在昭陵上。
丘行恭卷须,相貌英俊威武,身穿战袍,头戴兜鍪,腰 佩刀及箭囊,作出俯首为马拨箭的姿势, 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原物
太宗给飒露紫的赞语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愚三川,威凌八阵”。
西面第二骏名叫——“拳毛騧”, 这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
刘黑闼本来是隋末瓦岗寨李密的裨将,窦建德失败后,他占据了夏国的旧州县,并勾结突厥人,自称汉东王,后来也被李世民击溃败走。
公元622年,李世民率领唐军与刘黑闼在今河北曲周一带作战。刘军主力渡河时,唐军从上游决坝,趁机掩杀,夺得胜利。石刻上的拳毛袼身中9箭,说明这场战斗之激烈。
唐太宗为之题赞:“月精按辔,天马横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自这场战争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了。
西面第三骏名叫——“白蹄乌”,纯黑色,四蹄俱白,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
薛仁杲是唐初盘踞在今兰州自称秦帝的薛举之子。薛举曾率兵攻唐,谋取长安,事未成病死。其子继续在甘肃以东屯兵威胁唐朝,后来被李世民击败而投降。
公元618年,唐军初占关中,立足不稳。割据兰州、天水一带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便大举进攻,与唐军争夺关中。相峙两月之后,李世民看准战机,以少量兵力正面牵制诱敌,亲率主力直捣敌后,使薛军阵容大乱溃退。李世民趁机追击,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猛追,一昼夜奔驰200余里,迫使薛仁杲投降。
石刻“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俨然当年在黄土高原上逐风奔驰之状.唐太宗给它的赞诗为:“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昭陵六骏,姿态神情各异,线条简洁有力,造型栩栩如生,像这样的艺术作品,不只是造型上的成功,雕刻技巧的精绝,而且还寓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显示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成就,是极为珍贵的文物。
2. 雕刻骏马图片
寓意着忠诚的、忠贞不渝。
3. 骏马雕塑怎么摆放好
客厅挂画适宜挂一些寓意美好吉祥的字画,比如说骏马图,富贵花开,旭日东升或者一些山水画,山水画的选择一定要避免那些高耸之物,以光明正大内容为宜。
那客厅骏马图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这也是指现代风水而言,将客厅装扮的更加轻松、自然,而且看上去更加的有内涵,有品质,有吉祥气氛,但这其实只局限于心里暗示,所以很多人在家貌似搞了风水布局,却并没有起到实际效果。枉生出风水就是骗人的结论。真正的风水要讲峦头理气,以骏马图论,客厅是否真实可挂呢,这要看居家之宅卦。客厅座宫。出入动线。内外局煞,主卦(居家命卦)。骏马图势。设局之法,等等,都需综合考量。所以真正的风水调理,都宜现场实际堪舆。需仔细考量定局。
4. 雕塑骏马
马受到特别的重视,也直接影响到雕刻艺术,使得在马的造型和塑作技术上,唐代较之前代要进步很多。
秦和西汉时代墓葬中常见的四平八稳、呆板站立姿势的马,到了唐代,虽然仍多是四腿着地,但所表现出的神态已不是静止的,而是静中有动的剽悍形象,并且多是背负鞍鞯的乘马或奔驰的马。
只是这里有个地区之别,即西安唐墓出土的马多为四腿着地,抬起一腿的较为少见;而洛阳唐墓出土的,不仅有抬腿马、咬腿马,而且很多是跳跃奔驰的。这可能与洛阳比西安更为唐贵族游乐之地有关系。
5. 雕刻骏马图片大全
答:红木雕刻的马如何保养:
一,一定要放置稳固的位置,不能轻易磕碰。
二,不能晒太阳。以防开裂。
三,经常用干抹布擦拭干净上面的尘土。
四,不能受潮,淋雨。
五,防虫防蛀,防蚂蚁。
6. 木雕骏马
八骏马是指龙驹、赤兔、乌兔、飞兔、飞黄、银褐、枣骝、黄马。
八骏是汉族传统寓意纹样,是传说中周穆王驾车用的八匹骏马,能日行万里,木雕、砖刻上常见有八骏图案。
这幅画中的八匹骏马,在许多个朝代都有记载,但是书中描述的内容有些许不同,例如:晋国时期的王嘉在《拾遗记》中记载到:“八骏之名、一曰绝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晖、六曰超光、七曰腾雾、八曰挟翼”,这里面形容的气势磅礴。
7. 石雕骏马
最具代表性的“马踏匈奴”是一件纪念碑式的雕塑,一匹骏马神态岿然,蹄下踩着一持弓握箭的匈奴人物形象,作挣扎状。骏马威武雄劲,匈奴卑琐丑陋,形象地表现了墓主人抗击外来侵扰,保卫国家安宁的英雄气概,所以这被视为中国古代第一个主题明确的纪念碑式雕塑。
霍去病墓石刻,是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少府属官“左司空”署内的石匠所雕造。作者运用循石造型方法,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于一体,使作品兼有写实与写意的风格。
8. 骏马雕塑的寓意
象征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意思。腾飞的骏马被人们用来做为一种进取向上的精神象征,尤其雕塑中多选这类题材。骏马本身就善于奔跑,古代没有比骏马再快的代步工具,于是就有了“风驰电掣”“白驹过隙”等等的比喻飞奔向前的成语来来表达马的耐力和速度,所以马儿历来就被人们比做具有积极意义的象征。
9. 雕刻骏马奔驰图
【基本资料】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墓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石刻就列置其中。 石刻中的“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它们既象征唐太宗所经历的最主要六大战役,同时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六匹骏马的名称:一是飒露紫,二是拳毛騧,三是青骓,四是什伐赤,五是特勒骠,六是白蹄乌。石刻所表现的六匹骏马三作奔驰状,三匹为站立状。六骏均为三花马鬃,束尾。这是唐代战马的特征,其鞍、鞯、镫、缰绳等,都逼真地再现了唐代战马的装饰。据传说“昭陵六骏”石刻是依据当时绘画大师阎立本的手稿雕刻而成。 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于1914年被国人盗卖到国外,现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石现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昭陵”简介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墓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石刻就列置其中。 “六骏”简介 昭陵六骏是原置于昭陵唐太宗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 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情景。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昭陵六骏”雕刻在高二点五米,宽三米的石板上,分两组东西排列。 东面的第一骏名叫——“特勒骠”,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故称"骠","特勒"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赠。 特勒(勤)骠 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马与宋金刚作战,史载:唐初天下未定,宋金刚陷浍州(在今山西境内),兵锋甚锐,"特勤骠"在这一战役中载着李世民勇猛冲入敌阵,一昼夜接战数十回合,连打了八个硬仗,建立了功绩。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为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时所乘。 东面第二骏名叫——“青骓”,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 窦建德原系隋军麾下将领,据说还是李世民的母舅,乘乱自称夏国王。当时,唐军扼守虎牢关,占据有利地形。李世民趁敌方列阵已久,饥饿疲倦之机,下令全面反攻,亲率劲骑,突入敌阵,一举擒获窦建德。 青骓 石刻中的青骓作奔驰状,马身中了五箭,均在冲锋时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马身后部,由此可见骏马飞奔的速度之快。 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马的矫捷轻快,后一句道出这一战役的关键性意义。 东面第三骏名叫——“什伐赤”.什伐赤 "什伐"是波斯语"马"的音译,这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纯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 王世充祖上西域人,隋末唐初自称郑王,据洛阳,与窦建德结好。当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时,王向窦求救,但都被李世民击败。 什伐赤 石刻上的骏马凌空飞奔,身上中了五箭,都在马的臀部,其中一箭从后面射来,可以看出是在冲锋陷阵中受伤的。唐太宗赞语"涧末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在这一重大战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伤亡三匹战马,基本完成统一大业,"青旌凯归"流露出他的兴奋。 西面的第一骏名叫——“飒露紫”,色紫燕,前胸中一箭,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牵着战马正在拨箭的人叫丘行恭,六骏中惟这件作品附刻人物,还有其事迹。 据《新唐书??丘行恭传》记载,公元621年,唐军和王世充军在洛阳决战,李世民的侍臣猛将丘行恭,骁勇善骑射,在取洛阳的邙山一战中,李世民有一次乘着飒露紫,亲自试探对方的虚实,偕同数十骑冲出阵地与敌交锋,随从的诸骑均失散,只有丘行恭跟从。年少气盛的李世民杀得性起,与后方失去联系,被敌人团团包围。突然间,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飒露紫”前胸,危急关头,幸好丘行恭赶来营救,他回身张弓四射,箭不虚发,敌不敢前进。然后, 丘行恭立刻跳下马来,给御骑飒露紫拨箭,并且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然后又执刀徒步冲杀,斩数人,突阵而归。为此,唐太宗纔特别将他的英雄形像雕刻在昭陵上。 丘行恭卷须,相貌英俊威武,身穿战袍,头戴兜鍪,腰 佩刀及箭囊,作出俯首为马拨箭的姿势, 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原物 太宗给飒露紫的赞语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愚三川,威凌八阵”。 西面第二骏名叫——“拳毛騧”, 这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 刘黑闼本来是隋末瓦岗寨李密的裨将,窦建德失败后,他占据了夏国的旧州县,并勾结突厥人,自称汉东王,后来也被李世民击溃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