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宫廷的佛造像有什么特点?
一下举几个例子:
铜镀金贡噶宁波像
铜镀金贡噶宁波像头部硕大,头顶蓄发,以阴刻线刻出细密的发丝。额前刻出一道弧线的发际线,与两鬓向下垂直的发际线形成明显的锐角。长方脸,额部高广,平滑光洁;眼窝深陷,双目睁视,眼眸嵌珠,目光如炬,突出了上师凝神静气的禅定状态;眉弓隆起如峰,与鼻梁紧密相连;隆准阔嘴,双唇抿起;面颊尖削,颧骨高凸;嘴边、两鬓及下颌布满浓密的胡须,突出了上师年高德寿的长者风范;双耳齐垂,耳轮分明,耳垂处开有用于佩戴耳环的小孔。所有面部特征的表现皆一丝不苟,就连眼线、眼袋、唇线、鼻翼、须发等细节也都清晰地刻画出来,极尽写实之能事。
贡噶宁波像背面
上身内着僧坎,外披袒右肩袈裟,下身着僧裙。衣纹采取古印度萨尔纳特式表现手法,仅在领口、袖口和袈裟下摆处刻出衣边,衣服薄透贴体,显露上师躯体的自然起伏和变化。衣边宽大,刻画十分讲究,皆以连珠纹镶边,上面刻画精美的纹饰。僧坎和袈裟上刻画的纹饰各不相同,袈裟衣边上刻画缠枝莲,莲枝蜿蜒伸展,遒劲有力;僧坎衣边上刻画稻粒纹,稻粒首尾相连,呈八字形分布。跏趺端坐于半月形束腰式莲花宝座上,身姿挺拔,双手置脐下结禅定印。莲座造型周正,上下边缘各饰一周粗大的连珠纹,莲瓣上下对称分布,环绕莲座一周;莲瓣宽大饱满,头部略有卷曲,形制美观大方。整体造型大方,形象生动,躯体健硕,气势雄浑,胎体厚重,工艺讲究,生动表现了一位藏传佛教大师的慈容德范和超凡气质,堪称一尊高度写实的上师肖像。
铜镀金文殊菩萨像
此像造型风格非常独特,猛然一看像13世纪西藏地区的造像。但仔细观察,它与西藏造像存在明显区别,带有中原地区的审美和工艺特点。我们判定其为元代宫廷造像,依据有五点:其一,面形方正,额部高广,此为元代宫廷造像面部的统一特征;其二,造型挺拔,躯体硬朗,大腿粗壮,双腿盘曲紧促。整体比例看似有些失调,实则与雕造工匠未能完全掌握藏传造像仪轨和造像材质特性有关,恰好体现了元代宫廷造像承上启下的过度性特点;其三,僧坎的衣边上刻画的缠枝莲和后背的八瓣莲花纹,明显为内地艺术的传统母题;其四,莲座及莲瓣的形制特别而突出,不仅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元大德九年(1305年)铜镀金文殊菩萨像完全一致,亦与其他元代宫廷造像无二无别,实为元代宫廷造像最为显著的特征;其五,造像材质为合金铜,这是判定宫廷造像最为关键的因素。
所谓合金铜,简单地讲就是含有锌成分的铜,铜质细密,用手指弹击声音清脆,并伴有回音,表面色泽偏黄,所以过去人们习惯称之为黄铜。这种合金铜与西藏地区早期造像采用的合金铜不同,西藏早期合金铜含锌量较高,一般在百分之十以上,是一种自然含锌的铜;而元代宫廷造像所用合金铜是人工合成的,在铜里加入了内地发现的锌(一般称为炉甘石),在视觉和手感上也显示了与西藏合金铜的明显差别。
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像
值得注意的是,此像同现知的所有元代宫廷造像一样,不仅体现出鲜明的元代宫廷造像风格特点,而且还体现了不同于一般元代宫廷造像的特别之处,透露出造像时间和风格来源上的一些重要信息。其中最为显著的不同就是袈裟衣边上刻画的稻粒纹。这种稻粒纹在13世纪的西藏中部地区佛装造像上十分流行,同样都是出现于佛身的衣边上,分布形式亦与此尊完全相同。溯其源头,它又与尼泊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13~14世纪尼泊尔迦什末罗佛像上颇为流行。此像保留了如此鲜明突出的流行于尼泊尔和西藏的艺术特征,而这一特征又罕见于其他元代宫廷佛像上,似乎向我们透露了关涉尊像铸造时间与背景的重要信息:那就是此像铸造时间稍早于一般宫廷造像,处于尼藏风格与中原艺术交融的初期阶段,故而保留了明显的尼藏风格元素。
我这是元代的吗?以前应包有黑漆,磨损残留黑漆,实心的袖佛!弥勒佛。做工精细。请各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