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清代几品官戴核雕朝珠(清代的官员佩戴的串珠)

1. 清代的官员佩戴的串珠

1、点翠

点翠不是一种头饰形制,而是一种装饰技艺。“翠”是指翠鸟的羽毛。点翠工艺十分复杂,先以金属制成底托,将银子拉成银丝,用银丝捻成绳纹花丝,勾勒出图案纹样,经过鎏金处理后,将翠鸟的羽毛修剪成相吻合的外形,粘贴在线条间的凹陷处。翠鸟非常稀有,体型又娇小,所以制一朵小小的头花需要许多只翠鸟。

2、金约

这款有点“紧箍咒”的既视感,这是清代后妃穿朝服时佩戴的头饰,在戴朝冠时需先戴金约来束发。金约由金箍和后部垂缀的串珠两部分组成,金箍的节数和串珠的行数多少,反映了后妃等级地位的高低。

3、扁方

满族妇女颇具特色的发式为两把头和大拉翅,梳这两种发式的时候要用一种横簪来贯连固定,即为扁方。扁方更像一把尺子,造型扁而长,一端卷起另一端呈半圆形。宫廷中所用扁方多为玉制,也有珊瑚、翡翠、金镶玉和玉嵌宝石等制品。

参考资料:

4、流苏

现在女生的包包也流行这种流苏,在清代宫廷头饰中则是一种近似簪子,下垂珠穗的饰物。而古代首饰中的“步摇”一词更形象地定义了此种饰物——随着佩戴者行动,走一步摇一下,充满了动感。

5、钿子

这是一种用金嵌成花状的美饰。这种头饰实际上是皇后、妃嫔们在穿吉服时所戴的便帽,一般用藤丝或细铁丝编成帽架,上面缠绕黑色丝线,再用各种宝石、珠翠嵌于帽架上。组成各种吉祥图案。同时钿子分为凤钿、满钿、半钿三种。

2. 清代的官员佩戴的串珠是什么

清初时期,大典礼时后妃戴朝冠外,喜庆节日后妃要戴钿子。

随着满族妇女发式的不断复杂化,其头式也逐渐的多了起来。钿子头发式便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来,因在髻中衬有架子取其形似,故称“钿子头”。

“钿子头”是满族妇女出席隆重场合时的盛装,摘下钿子,便是平时的打扮。但戴荆子的抓髻式发式是用本人的头发梳理而成,分量重的首饰根本戴不上去,只能插几朵鲜花、绒花等分量较轻的装饰性物品戴,限制了头饰的大量使用。

扩展资料:

钿子头的梳妆方法:梳妆时先将头发梳成两个横长髻,即将整个头发平分为左、右各一把,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再以铁丝或藤条做成骨架,外边缠上青绸、缎绒,形似簸箕的钿子戴在头上,再用两条黑缎带系于颌下,使钿子可以十分稳固的戴在头上。

钿子是清代后妃戴用的冠帽,按功能分凤钿和花钿,吉服戴凤钿,常服戴花钿。凤钿主要用于吉庆场合,如上元、端午等传统节日御彩服时。钿子就其形状可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

3. 清代官员顶戴上的宝珠展示

顶戴”是对清代官吏帽顶及其珠饰的统称,又称为“顶带”。帽子顶上的装饰物通常以玉、金、银等制成托座,上面镶嵌珍珠宝石等,并以丝质帽缨或帽纬装饰托座低端。帽顶之制始于元代,明清时更为流行,并以帽顶和顶珠的不同质料、色彩来标志穿戴者的官职尊卑。“翎”是清代特有的冠饰,也称“翎子”或“翎枝”,有“花翎”和“蓝翎”之分。花翎以孔雀的尾羽制成,因此也称“孔雀翎”;蓝翎通常用染成蓝色的鹖鸟羽毛制作,又称“染蓝翎”。顶戴和翎子与穿着者的官阶等级一一对应,共同构成清代服饰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顶戴花翎制度。

依照清代冠制,礼帽分为“暖帽”和“凉帽”两种。暖帽为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质料以官阶而各不相同。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和顶珠。顶珠是区别官员品级的重要标志,分为朝冠用和吉服冠用两种。

朝冠顶子共有三层:上为尖形宝石,中为球形宝珠,下为金属底座。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只有球形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着不同官员的品级,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用“阳文镂花金”。顶无珠者,即无品级。如果清朝官员犯法,在革去官职的同时,必须将帽上的顶珠取下,表示已不带官职。

在顶珠下有翎管,质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花翎在当时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清代各朝皇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随意不戴,如有违反则严行参处。一般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仍可按其本任品级穿朝服,而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重处罚。

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为尊贵。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眼状的圆形图案,一个圆圈算做一眼。蓝翎的性质与花翎相同,但是无眼,通常赐予六品以下、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享戴,也可以赏赐建有军功的低级军官。据说鹖鸟生性好勇斗狠,至死不屈,侍卫冠上插鹖翎,寓意英勇善战。

4. 清朝官员佩戴的珠子

纯粹后做

“顶子”也是区别清朝官员品级的重要标识。“顶戴”分朝冠用及吉服冠用两种。朝冠顶子共有三层:上为尖形宝石,中为球形宝珠,下为金属底座。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只有球形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无珠者,即无品级。如果清朝官员犯法,就要把顶戴花翎拿下,表示解除他的一切职务。“在现在的许多电视剧里,看着扮演清朝官员们戴的‘顶戴’,其实有许多错误的地方。”何志华说,“他们戴的顶戴上面的翎子只有一根孔雀毛,这样的翎子在清朝是不会出现的。当时的翎子是蓝翎里面加上孔雀毛,分出单眼花翎、双眼花翎、三眼花翎几个档次,按照立功的大小来赏赐几眼翎子,所谓眼就是孔雀毛上的彩晕,而且孔雀毛也不是一根,是厚厚的一把。

清代补服、补子 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圆形补子有以下几种:皇子,龙褂为石青色,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团,间以五彩云纹。亲王,绣五爪龙四团,前后为正龙,两肩为行龙。郡王,绣有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贝勒,绣四爪正蟒二团(前后各一)。贝子,绣五爪行蟒二团,(前后各一)。

朝珠似是有清一代帝后、官员、命妇正式朝服中特有的饰物。《大清会典》便有,“凡朝珠,王公以下,文职五品、武职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侍卫、公主、福晋以下,五品官命妇以上均得用。”但礼仪完毕即不准佩戴,庶民百姓则是完全不能挂朝珠。满清诸帝笃信佛教,这朝珠许是从佛教的“念珠”衍化而来的,108珠与佛门敲响108下佛钟,象征佛家“醒百八烦恼”盖有相同的意义

5. 清朝官员戴的那串珠子啥意思

最开始那个珠子还是非常值钱的,因为他们真的是用真金白银所打造出来的。但是到了清朝雍正时期,为了节约朝廷开支都换成了琉璃珠子,然后就不那么值钱了。

不过呢,你如果家里有一顶雍正时期的帽子,就凭它的历史价值,还是能值挺多钱的,就算是琉璃珠子。但如果你有清代雍正之前的朝帽,那么,你可要发财了。毕竟真金白银再加上它所包含的历史价值,应该是非常值钱的。

而且每一阶层的官员头上所带的珠子都有所不同。反正总的来说这顶帽子是他们身份的象征。我们可以想象到,在雍正前期的时候,清朝的一个财务状况。

应该还是比较有钱的,不然的话,谁敢带一个真金白银的珠子在头顶上。放现代的话,稍稍不注意就要被抢劫了。更何况是治安不如现在的古代社会。

清朝是一个等级制度划分得非常清楚的朝代,也就是在这个朝代。男女不平等,以及地位不平等,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制度达到了一个顶峰状态。

而从用帽子来划分官员等级,我们就可以看到,从分级制度上的压制。我们可以凭借一个人的衣着打扮以及他的帽子判断出他是一个怎么样的身份地位。

其实这一点也和现代的一些观点非常的相似,现代的人总会认为穿着奢侈品牌的人家庭肯定是非常有钱的,而那些穿得很普通的人,肯定是家境比较平庸的。虽然说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但也总有例外的产生。

6. 清代的官员佩戴的串珠叫什么

  朝珠是清代朝服上佩戴的珠串,形状,另外侍卫和京官一串在左朝珠由108颗珠子贯穿而成,挂于颈上,垂在可有东珠、串在左一串在右为男,两串在右随意佩带。对于佩带何种质地的朝珠,也有严格的区分和佩挂朝珠,并且可作为皇帝所赏赐的物品。胸前。朝珠的质料等级规定,从官员胸前所佩带朝珠质地的好坏,可以看出官员的品级高低来外有一串珠垂於背翡示身份和地饰品,但一般官员和百姓不能等,均为女。另珠两旁共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另一边两串,名为“纪念”;戴法男女有别,两,称背云.  朝位的标志之一,平民百姓在任何时候都不许佩挂。品。由于清朝皇帝笃信藏传佛教,凡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记捻”。按清《会典》规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配挂朝珠,朝珠虽然是装以上的,本人及妻室或儿女和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大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员穿着朝服时,才得挂用。  朝珠 据说象征著四季,而朝珠的质料也不翠、玛瑙、蓝晶石、珊瑚等。每盘朝珠有四个大珠,垂在胸前的叫“佛头”,在背后还有一个下垂的“背云”,在朝珠两侧,有三串小珠,左二右一,各10粒,名为“如同和尚胸前挂的念珠。朝臣,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同  清代朝珠拍卖纪录排行榜:  1.清十八世纪 御制东珠朝珠 估价800-1200万 成交价6786万 2010-04-08  2.清 御制翡翠朝珠项链(“黄仲涵项链”) 估价1600-2600万 成交价2300万 2011-06-05  3.清乾隆 御制东珠朝珠 估价600-800万 成交价1322.5万 2011-06-06  4.清中期 伽南香朝珠串 估价50-70万 成交价316.25万 2013-06-02  5.清乾隆 伽楠香朝珠串 估价60-100万 成交价230万 2013-12-06  6.一品朝珠 估价100-100万 成交价220万 2007-12-01  朝珠中以东珠最为珍贵,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能佩戴。所谓东珠,是产自中国东北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等流域的野生河珠,质地圆润,色泽晶莹,极为稀罕。清太祖努尔哈赤曾说:“鸭绿江自山南西流入辽东之南海,混同江(松花江东北是满族的发祥地,其特产东珠受到格外珍视钟爱,将其用于朝珠,是清朝统治者籍此以表示对发祥地和祖先的尊崇及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秉支流)自山北流入北海,爱滹江东流入东海,三江孕奇毓异,所产承。珠玑为世宝重。”可见东珠何其珍贵。

7. 清代的官员佩戴的串珠图片

“钿子头”是满族妇女出席隆重场合时的盛装,摘下钿子,便是平时的打扮。但戴荆子的抓髻式发式是用本人的头发梳理而成,分量重的首饰根本戴不上去,只能插几朵鲜花、绒花等分量较轻的装饰性物品戴,限制了头饰的大量使用。

钿子头的梳妆方法:梳妆时先将头发梳成两个横长髻,即将整个头发平分为左、右各一把,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再以铁丝或藤条做成骨架,外边缠上青绸、缎绒,形似簸箕的钿子戴在头上,再用两条黑缎带系于颌下,使钿子可以十分稳固的戴在头上。

钿子是清代后妃戴用的冠帽,按功能分凤钿和花钿,吉服戴凤钿,常服戴花钿。凤钿主要用于吉庆场合,如上元、端午等传统节日御彩服时。钿子就其形状可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

8. 清代官员佩戴的朝珠

二品以上的官员

琥珀朝珠,是清王朝高官贵族才有权利使用的一种装饰物, 清朝皇帝每年在祭祀土地之时,必须要佩戴琥珀朝珠,以示对大地之母的尊敬,而众大臣也要一同参与祭祀大典。

按照清王朝的规制,只有二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权佩戴琥珀朝珠。该串朝珠配有老琉璃、天然珊瑚等配饰,珠形圆满、丰润,品相完好,是非常难得的古代的文物级琥珀制品。此件藏品据说曾被高级官员佩戴着,一同参加过多次在北京地坛举办的皇家祭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