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橄榄核雕上色和包浆的原理(橄榄核雕包浆形成的几个阶段)

1. 橄榄核雕包浆形成的几个阶段

关于橄榄核盘玩过程介绍如下:

首次给橄榄核2上油。 先上油。上油要少量,往手上滴一滴,然后在手上揉搓,再盘橄榄核。

刷刷挂瓷。首次上油后,要刷3天,这时候是为了“打地基”,对橄榄核表面进行清理。

盘刷包浆。 这个步骤是橄榄核盘玩保养的主体部分,变红包浆就在这个阶段完成,密封。将橄榄核放入密封袋完全密封。

2. 橄榄核包浆什么意思

意思是通过高压使油浸到橄榄核里,看上去更好看更油润,而不是通过盘玩出来的。

橄榄核,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果核,植物形态像“橄榄”条,果核呈梭形,两头钝尖,红棕色,上有6条棱线,质坚硬,不易碎。橄榄核除了有药用价值以外,还有种艺术品,名叫核舟,是专门用橄榄果核雕刻成画船和小舟的民间工艺品。

3. 橄榄核雕刻包浆

橄榄核是可以机刷快速出包浆的。但是真心不建议大家机刷。我们玩橄榄核雕的目的,就是为了盘出包浆,想要包浆漂亮、通透,没有足够的耐心是不行的。

干刷和油刷,虽然上色比较慢,但是可以照顾到核雕的每个角落,刷出来的效果也是机刷远远不能及的。

而且盘玩核雕,享受的就是盘刷的过程,这种乐趣是机刷替代不了的。

4. 橄榄核包浆前后对比照片

橄榄核在盘玩的过程中出现包浆以后仍然需要精心呵护。首先要注意不能沾水;其次,要定期用软毛刷清理表面灰尘;

第三,最好每次盘玩都要戴手套;

第四,盘玩时间不可过长,要盘放结合。此外,不玩时一定要放的密封袋里保存。

5. 橄榄核雕包浆形成的几个阶段图片

包浆效果是晶莹剔透,温润如玉

橄榄核雕又称榄雕,是广东地区传统雕刻艺术之一,2008年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榄雕工艺秉承了岭南文化的风格特征,造型秀丽、雅致,线条流畅、动静结合、细腻精微。

6. 橄榄核包浆只要注意一个重点就行!

橄榄核光珠包浆呈紫红色。橄榄核能做成光珠的要求特别高,稍微差点的橄榄核做成光珠,就会有漏或补。

橄榄核光珠还是比较好上色的,橄榄核喜油,但是不要沾水,保养好了包浆也是很快的。橄榄核光珠上包浆了,呈紫红色,颜色光泽特别透亮的。

7. 橄榄核雕包浆形成的几个阶段特征

1、变亮

就是所谓的手指盘玩产生的浅显挂瓷包浆,在盘玩过程中,使核雕皮壳发亮,从核雕的本色到渐亮,再到亮,因人而异,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两个月时间。

2、变红

既是上色的过程,主要取决与盘,使核雕颜色逐步发生变化。不停的把玩,手上的汗液和油脂能渗透到核雕的内里,经过一段时间的盘玩,你会发现,核雕的外观正悄悄的发生变化。

逐渐的变红,这就是要开始上包浆变色的表现,手上的汗液多少,温度的高低,都会对色泽的演变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异,汗多加上温度高,上色就快,色泽也会越厚重。有时亮和红的现象可以同时体现,上色的阶段就是由上浆到产生包浆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约最少需要三到六个月的时间。

3、变滑

这是个盘红变色过程的延续,是核雕包浆升华的一个重要过程,长时间的把玩,核雕的包浆会越来越厚,由红到深红,再到紫红。

这个阶段核雕的包浆已经基本定性了,棱角平滑,不再咬手,也不必太担心它有开裂的现象,因为核雕已经穿上了一件厚厚的浆衣,并且外观有油质感。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4、变透

既是核雕包浆渐变为透明的阶段,有红中透紫,产生玉化效果,质感细腻,有一种瓷器的釉感,从一个普通的核雕,到把玩成一件玲珑剔透的艺术品,这个阶段时间是最长的,一般至少需要五年以上。

8. 橄榄核包浆是怎么形成的

新橄榄核上手后先打一遍油用于防裂,刷完油后放置1分钟尽快擦干,这是防花点,不管身上还是手里有汗赶紧搓在橄榄核上,搓一段时间停一段时间,让汗液能够在橄榄核上干透形成薄膜,一天保证盘玩3小时以上不出一星期就可使上包浆了,不搓时就戴在手上或者脖子上,推荐脖子,因为那里汗腺最发达,夏天脖子上带挂橄榄核出色是最快的(胖子和爱出汗者是玩橄榄核的最佳人选啊),实际上脸上的汗和油是橄榄核最爱的。

至于保养新籽买来后要定期刷油经常盘玩,一般新籽盘到表面光滑稍微有点沾手颜色也加深时也就是俗称的上了包浆后就比较皮实了,上包浆后只要注意别掉进水里别被硬物磕碰一般是不爱开裂的了,但是也最好还是按照以前的流程保养,毕竟盘出来要不少的时间和经历,一个不注意前功尽弃哭都没处哭去。

a、防晒。太阳光或高温灯光长时间直晒将导致开裂。

b、防水。橄榄核作品掉进水里或用水刷洗清洁,空囊进水后蒸发很慢,外表蒸发很快,导致由内向外膨胀而开裂。如果着水,可放在食品保鲜袋中打一松结,让水份慢慢蒸发,切忌速干。

c、风吹。风吹是导致开裂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北方地区,短时间的风吹就容易将橄榄核吹裂。因此风力稍大,就应妥善收藏起来,以防不测。

d、放置在有暖空调的环境中,冬季使用暖气(或暖空调),室内(车内)很干燥,橄榄核长时间放置在这种环境中肯定开裂。如果在暖气环境中使用加湿器加湿,那就不会开裂。

e、冬季不能放在内衣口袋。人们在冬季穿的衣服较多,有很多收藏者往往将橄榄核作品放入内衣口袋“珍藏”,这就容易开裂。原因在于人的体温起了一个“烘烤”作用,内衣口袋非常干燥。在冬季放在外衣口袋就不易开裂。

f、每天盘玩和定期刷油,防止橄榄核脱油。

橄榄核玩的就是耐心和时间,你对他付出多少他就会用漂亮的颜色回报你多少,玩橄榄核就一个诀窍:多用心多盘玩

9. 橄榄核雕包浆图

橄榄核雕作品包浆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有时几年甚至更长。但是你们知道吗?关于盘玩说得再复杂,其实也脱离不了这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盘亮

在我看来盘亮就是一种抛光、打磨的过程。我们的手指都有指纹,而这种指纹就相当于上千目的砂纸,我们每天的盘玩就相当于在给它抛光,只不过过程过于缓慢,我们很难直观的感觉出来。

另外很多人忽略了刷的重要性,刷橄榄核可不仅仅只是把脏东西刷出来这么简单。刷的过程其实更是在抛光,让汗液、水分分布更加均匀 ,外层的氧化更加充足。而刷的程度越频繁,其实对盘玩效果越好,抛光的质感更细腻。

之后就有那种挂瓷的感觉了。形成了一种玻璃状光滑的质感,尤其是雕刻面突起的部分更为强烈。看起来也是非常莹润的效果。

第二阶段,盘红

橄榄核经过长时间的把玩,核雕本身的质地会发生变化,水分蒸发、重量变轻、木质也逐渐的坚硬起来。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它的颜色也慢慢的变得红润起来!这个就是挂瓷之后慢慢的向包浆做转化,同时手里的作品所有棱棱角角都基本把玩的润了,玩起来也越来越顺手!

第三阶段,盘透

橄榄核把玩到红润包浆这个过程是一个简单而漫长的过程,一般要在3年甚至以上才会晶莹剔透。一般颜色呈黄里透红或者红里透黑,颜色的不同是因为个人体质和把玩方法的不同造成的。

其实后期盘玩,往往干手更占优势。因为到了后期橄榄核的红度已经够了,已经不再需要那么多的汗液了,而手汗过多反而容易使橄榄核发黑。而到了这地步,谁是高手,谁的盘工如何就有体现了。

10. 橄榄核雕包浆后脏了怎么清理

吃完橄榄后,核不要扔,你扔掉的可能是宝贝,在文玩界,橄榄核可是很多人的心头宠,也算是文玩手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了,经过精雕细作后,就变成了一件精美艺术品。而这种核雕的工艺复杂性决定了最终市场的价格,有的大师的工作品几千到大几万不等。

橄榄核分为铁核、水晶核、油核等几个常见的材质,一般市场价格,同尺寸的情况下,铁核最贵,水晶核居中,最后就是油核。

铁核:属于橄榄核里的一个品种,只是树不同,铁橄榄树结果的果子称为铁核。之所以叫铁核,因为它雕刻起来相对来说会累一些,密度高,所以雕刻师在雕刻时候比较费劲。

水晶核:水晶核,是梅林生产的一种橄榄核,近年来用梅林核和铁核嫁接后衍生出的新品种。它的密度比较细密,油性很高,盘后表面会形成一层包浆,所以叫水晶核。

油核:并非指一个橄榄核品种,而是对颜色红润、容易上色挂瓷的橄榄核原料的一种称呼。油核上色快,性价比较高,现在已成为现在最常用于雕刻橄榄核雕的材料了。

橄榄核也分为机雕和纯手工雕刻,两者不同的工艺使价格差距很大。机雕,机器雕刻的橄榄核,用3D扫描仪设定出橄榄核的三维模型,再调整所需数值,用机器打胚出来,就是简单的机雕过程。

纯手工雕刻的会有刀痕,机雕的圆滑、较浅、且生硬,多为浮雕技法。并且纯手工雕刻的有的是细且薄,这就要求雕刻老师轻重结合,这些是机器做不到的!

橄榄核雕刻因为其材料优秀、雕工精湛随之名声大噪,值得一提的是,橄榄核雕刻也于2008年被收录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雕刻后的文玩核桃在盘玩上难度增加了许多,雕刻后的文玩核桃一般不能武盘,核桃的相互摩擦会毁坏雕刻的纹路,文玩核桃雕刻在艺术造诣上确实很高。

文玩核桃本身自带纹路,其雕刻作品主要是按照其自身纹路特点然后再进行构思,在雕刻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题材也较为单一!而橄榄核就使得雕刻工匠拥有更高的发挥空间!题材也多种多样!遇到皮薄的情况,皮薄就意味着雕刻需要细心,因为一不小心就刻穿了。皮薄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雕刻的立体感要差一点,同时这也就意味着文玩核桃雕刻下刀更谨慎,难度要更高一些!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橄榄核的保养方法:橄榄核保养可以上油,滋养橄榄核上色和预防开裂,多刷可以让橄榄核更加亮,更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