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司马光核雕作品价格表(司马光真迹)

1. 司马光真迹

  梁章钜祖籍福建长乐县,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中举人,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成进士,授庶吉士。曾任礼部主事,充军机章京,升用员外郎,授湖北荆州府知府。道光年间,历官江苏、山东、江西按察使,江苏、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前后五任江苏巡抚,并曾一度兼署两江总督,后以疾病告归。75岁那年——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8年)逝世。  “贪官之道”与“清客之道”  梁章钜《归田琐记》曾写过二首《十字令》,分录如下:  “贪官”《十字令》:红,圆通,路路通,认识古董,不怕大亏空,围棋马钓中中,梨园子弟殷勤奉,衣服整齐言语从容,主恩宠德满口好称颂,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清客十字令》:一笔好字不错;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吐;四季衣服不当;五子围棋不悔;六出昆曲不推;七字歪诗不迟;八字马吊不查;九品头衔不选;十分和气不俗。  两首《十字令》,刻画出两种决然不同的为官之道,真可谓形象逼真、入木三分。  “贪官”《十字令》将贪官从官职升迁的秘诀到官场处世的原则,从组织程序的黑幕到活动范围的肮脏,从行贿方式的龌龊到贪赃手段的卑鄙,从公众形象的虚伪到舆论导向的控制,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刻画得淋漓尽致,讥讽了当时的官场恶习,刻画出了投机钻营者的嘴脸,揭开了贪官的“隐私”。  身为省部级干部的梁章钜是一位政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戴的人民公仆,对贪官的“为官之道”是深恶痛绝的。在数十年的官宦生涯中,梁章钜一直努力当一位“清客”。《清客十字令》是他自己拟就的“为清客之道”,以此来应对贪官的“为官之道”,“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则是他在湖北江陵官署门上自题的一副楹联。  梁章钜以此联昭示了除弊兴利,造福人民,使百姓安居乐业;心地纯正,襟怀坦白,诚恳老实,光明磊落,才会“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司马光语)。“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这是一位好友升官赴任告别时梁章钜书赠的楹联。上联是苏轼贺刘发得官时的告诫之诗,下联是苏轼唱和张近之句。从中也可看出梁章钜对当官的态度。  梁章钜喜欢看大戏,戏棚台柱两侧的佳联他都抄下写入《楹联丛话》。其中有两副:“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做戏何如看戏乐,下场更比上场难”。梁章钜作的点评是:“几于格言矣!”梁章钜把“为官”当成了唱戏的“上台”“下台”, 淡泊心态可见一斑。  楹联学开山始祖  梁章钜一生显要,著作等身,其中最为突出的成就当在楹联创作、研究方面。楹联发端于五代,普及于明,兴盛于清。梁章钜目光如炬,炯炯然注意到楹联为举世所喜闻乐见,遂仿效古已有之的文话、诗话、词话,首创“联话”。自1838年起,他穷多年心力,复经儿子肩接,写成《楹联丛话》系列6部30余卷,收录自宋至清的佳联千副以上。  他开创了联话体例,确立了分类原则,总结了对联创作成果,保存了珍贵史料,是名副其实的楹联学开山始祖。  《楹联丛话》共十二卷,分别为故事,应制、庙祀、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集字、杂缀、谐语等,收入联话600多则。在广西巡抚兼署学政任上时,梁章钜花两年公余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此后,远近有相同兴趣的朋友先后寄来不少对联佳作,遂又着手编撰《楹联续话》。此书一出,各省纷纷翻刻出版。  梁章钜本想把《续活》之后收集的联话 附到笔记《浪迹丛谈》里去,做个交代,不再编联话了。但在友人的鼓励支持下,他又收集资料,编出了《楹联三话》。这时他已73岁了,还想继续出《四话》、《五话》。但两年后,这位楹联大师就逝世了。他的儿子梁恭辰曾随父游学二十年,官至温州知府,后继承父业,编撰了《楹联四话》和《巧对续录》。  梁章钜精于对联创作,有数十副题署、酬赠、庆挽联传世。如兰州五泉山楹联:“佛地本无边,看排闼层层,紫塞千峰 平槛立;清泉不能浊,笑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城来”;赠林则徐联;“帝倚以为股肱耳目,民望之若父母神明”;苏州沧浪亭集句联:“清风明月本无价(欧阳修),近水遥山皆有情(苏舜钦)”等,皆蕴意深远,脍炙人口。  从道光十六年(1836年)任广西巡抚兼学政,梁章钜在桂林6年。他严于吏治。采取10家连保的严厉政策,保证了禁毒令的施行。广西考选文武拔贡舞弊十分严重,毎试他亲临考场监考,制止了不正之风。  他还在风景名胜建设上,题刻、撰联多处,如独秀峰读书岩的“诗境”、“峨峨郛邑间”,叠彩山的“矍张二公成仁处”,都是他的手迹。最可贵的是将自己珍藏的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山谷真迹《五君咏》献出,镌之于碑,供广大游人玩赏,为名山增色。道光二十年(1840年),藤县知县建“访苏亭”,亭中镶《东坡笠屐图》石刻,同时立有梁章钜对联石刻两副。一副是:“万里赴琼儋,夜起江心弄明月;一亭抚笠屐,我以画里拜先生。”另一副是:“欢迎学士南来,夏日有荔枝三百;笑送寻江东去,春来采红豆几枝。”  在梁章钜的楹联著述中同时收有多则十分有趣的楹联,使人读后忍俊不禁。例如《巧对录》一书有一则《医生对》。据该文记述:“有个医生,自夸很善于对句。有一次,他到一个达官家里去,主人正用绸缎裁衣,便指着缎料出句说:‘一匹天青缎。’医生对道:‘六味地黄丸。’主人很高兴,把医生请进内院款待,并出‘避暑最宜深竹院’七字让他对。医生立刻对道:‘伤寒莫妙小柴胡。’正应对之间,忽然闻到微风吹来的一阵花香,主人便出句说:‘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医生对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梁章钜的楹联著述对后世影响甚大,如传统相声《主客问答》(又名《巧联句》)就是20世纪30年代的相声名家张寿臣取材于梁章钜的《浪迹丛谈》,后经改编演出,流传至今。  力奏“收复香港为首务”  梁章钜是一位政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戴的官员。他是林则徐的好友、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道光十八年(1838年)闰四月,黄爵滋提出重治吸食的禁烟主张,道光帝旻宁将他的奏折交各省总督、巡抚商议。梁章钜虽然肯定黄爵滋“其情甚切,其论亦甚畅”,但对其具体主张则认为只“治其流”而未“清其源”,因而提出:“鸦片之源,不在吸食之人,而在囤贩之地”。他分析当时与英国鸦片商交易烟土,“皆不在内洋而在窑口”,而窑口处所,又往往“衙门书役以及土豪地棍皆沾其利,为之护持”。所以,正本清源的关键,是“将死罪施之开窑口之人”,而“行法必自官始,行法于庶官,又必自大吏始”,此为“源中之源”。  梁章钜的禁烟主张对道光帝查禁海口的果断决策有一定影响,而且,也为林则徐在广东严厉禁烟和整顿吏治提供了策略依据。  道光十九年(1839年),梁章钜在广西巡抚任上,认真配合林则徐查禁鸦片。当时,来自广东的鸦片,都集中在梧州和浔州(今桂平市)两地。浔州地方官吏禁烟较出力,“查拿认真”“获犯已多”,而梧州官吏却很不得力,查拿烟犯“甚属寥寥”,梁章钜立即处分梧州知府刘锡方,“请旨摘去顶戴,仍责令拿获大起烟犯自赎”。对原先栽种鸦片的云、贵交界地区,“严饬遍禁,随地铲除”,而且,专门订立《查禁章程》,仿照保甲制,“取具十家连环保结”,查拿罂粟栽种犯,杜绝将来复种罂粟,使“莠民不无侧目,而良民无不欢欣。”  林则徐受贬革职后,梁章钜坚持林则徐的坚决抗英路线。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英军攻破虎门,进逼广州,局势危急。他亲自督兵镇守与广州相接壤的梧州,并相度南宁、浔州、平乐、玉林三府一州山势地形,“择其要隘,添拨官兵驻守,严密巡查”,还晓谕各属居民“团练壮丁,自相保聚,水路则临流设险,陆路则筑卡挖壕”,使广西境内,帖然无事。而且,力排当时筹造高大船舰的议论,主张依照林则徐在总督任内造轧船办法,“以收火攻围攻之效。”  他抨击广东投降派琦善“专以钳制人口为能”“开门揖盗”,歌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指出:“此次广州省城幸保无虞者,实藉乡民之力,乡民熟睹官兵之不可恃,激于义愤,竭力抵御,一呼四起,遂使英夷胆落魂飞,骤解围困。”他是当时督抚中,第一个将广东义民抗英说帖上奏清朝朝廷的人,也是第一个向朝廷提出以“收复香港为首务”的人。同年,调任江苏巡抚,带兵到上海会同江南提督陈化成部署抗英,组织宝山、上海、川沙、太仓、南汇、嘉定等地兴办团练,严密设防,使英军未敢妄动。  在梁章钜70寿辰时,他的好朋友王叔兰为他撰写了一副长联表示祝贺,联语曰:“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高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  此联言简意赅地概述了梁章钜的一生著述和功业:上联赞梁仕途一帆风顺,“二十、三十”都是约数,并非确切年龄。“举乡”,中举人;“登第”,中进士;“还朝”,在朝为官;“出守”,出任知府;“开府”,出任巡抚、两江总督等;“归田”,告老还乡。上联说梁章钜仕途一直顺利,从此归田,可逍遥自在,享受晚年的清福。下联颂梁著作广博精深,如《古格言》之简,《退庵随笔》之详,《三国志》之博,《文选旁证》之精,《楹联丛话》之巧,《退庵诗存》之富,说他的这些著作可藏之名山,千秋不朽。  梁章钜虽然做了一辈子的官,但在案牍之余却勤于著述。他平生纵览群籍,能诗善书,学识渊博,精鉴赏,富收藏,好金石。谙于掌故,善作笔记小品,共著诗文近75种。其好友林则徐说:在官场上的人,没人比章钜著作更丰富了。人们盛赞他是名副其实的“著述等身”。

2.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3. 司马光书法家

1、李衎

李衎(1245-1320年),字仲宾,号息斋道人,晚年号醉车先生,元朝蓟丘(今北京市)人。

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任吏部尚书,拜集贤殿大学士、荣禄大夫。晚年以疾辞官,寓居维扬(今江苏扬州),卒年七十五,追封蓟国公,谥文简。

李衎尤善画枯木竹石,善画墨竹,双钩竹尤佳,和赵孟頫、高克恭并称为元初画竹三大家,著有《竹谱详录》,对于竹子的形态、性质、画法有详细的论述。

代表作有《竹谱》《四清图》《沐雨图轴》。

2、郑板桥

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世籍苏州,明洪武间,迁居兴化,遂为江苏兴化人。少孤贫,天资奇纵,慷慨啸傲,超越流辈。应科举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潍县令因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遭罢官。

作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擅画兰竹,擅诗文,诗意新奇。

传世画迹有《竹石图》、《芝兰全性图》、《兰石图》等。

3、文同/文与可(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

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代表作有《墨竹图》。

4、高克恭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色目人,占籍大同(今属山西),其父徙居燕京(今北京),祖籍西域(今新疆)。

克恭生性坦荡平易,与世落落寡合,遇知己则倾心相交,终身不疑。房山有田二顷,此外身无余资。他身为色目世家,但汉文化修养极高,去世前还特命丧葬“用朱文公法”,无疑是一位汉化代表性人物。

仕于南方时,他酷爱钱塘山水,余暇则呼僮携酒,杖履登山,留连尽日。画以山水、墨竹著称,兼及兰惠梅菊。

代表作有《墨竹坡石》。

5、柯九思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县)人。其父柯谦,曾任翰林国史检阅、江浙儒学提举,是元朝仙居较为显扬的一个官宦。大德元年(1297),随父迁居钱塘(今杭州)。

柯九思博学能诗文;善书,四体八法俱能起雅去俗。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他的绘画以“神似”著称,擅画竹,并受赵孟頫影响,主张以书入画,曾自云:“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

柯九思多藏魏晋人书法,如晋人书《曹娥诗》,也有部分宋人的精品,如苏轼《天际乌云帖》、黄庭坚《动静帖》等,经他鉴定的书画名迹流传至今者颇多。

代表作有《竹石图》。

4. 司马光真迹在哪些博物馆

      莆田历史名人,包括林默、黄文江、林兰英、林兆恩、江采萍、戴大宾等莆田历代名人等等

      1.戴大宾

      戴大宾是我国明代的一位官员,其从小就是非常聪明有才的。他的许多诗情妙对睿智幽默、贴近生活,读来朗朗上口,成为千古绝句,一直流传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其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才情能与三国的曹植并驾齐驱。

      2.林默

      林默在当地被人叫做妈祖,是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20世纪80年代以来,默娘被崇奉为海上和平女神,对妈祖的信仰遍布世界各地。湄洲岛被开辟为旅游区,世界各地人士前来朝圣妈祖的络绎不绝。

      3.林兰英

      林兰英出生于1918年,是福建莆田人士,有着《林兰英论文选》代表作品。其长期从事半导体材料科研工作,是中国半导体科学事业开拓者之一,曾获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

      4.黄文江

      黄文江出生于840年,是我国晚唐五代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其出身贫寒,志向远大,却仕途不顺,黄滔故居蕃衍出的后裔人才辈出,著有《泉山秀句集》,成为福建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他有着多方面的文学才能,辞赋等方面都是很不错的。

      5.蔡襄

      蔡襄出生于1012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等,他对于茶也很有研究。从蔡襄传世作品《蒙惠帖》《山堂帖》《持书帖》《谢赐御书诗》《跋颜真卿自书告身帖》等真迹中可以看出,他的书法楷中带行,端庄典雅,笔意醇美,笔力遒劲,既有虞世南的儒雅,又有颜真卿的浑厚。

      6.黄中庸

      黄中庸出生于1030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其主要成就就是协助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他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是一位坚定的主战派。他坚决支持加强边防、收复失地的政策,推荐精兵良将为主力边帅,果然大败夏兵于平夏城。

      7.林藻

      林藻是一位唐代的书法家,是福建莆田人士。他以《珠还合浦赋》一文传世,但真正使他名留青史的,是他的书法。其书法结构持正中显得疏朗,用笔有筋骨而自然轻松,直追晋人意韵。《深慰帖》更是流传下来的传世之宝。

      8.江采萍

      江采萍出生于公元710年,是唐玄宗早期宠妃。她多才多艺的江采萍,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另外其还有着《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的诗赋作品。

      9.林兆恩

      林兆恩出生于1517年,是三一教的创立者,有着《三教正统宗论》、《九序图》等代表作品。三教合一是唐宋以后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旋律,到明代已达极盛时期。明太祖朱元璋首先倡导三教在调和、统一。

      10.林环

       林环出生于1376年,是福建莆田的一位诗人,也是一名进士。他曾两次任礼部会试官,他举贤荐能,在朝中很有声望,同时负有才学,晓畅世务,很受明成祖的器重,每次出巡都让他随从,故而其时的儒硕也对他刮目相看。

5. 司马光咋写

笔画顺序: 竖钩、横撇/横钩、撇、捺

详细释义

shuǐ

名词

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water

水铫、水头儿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特指河流

river

水口、水汊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白居易《琵琶行》

泛指一切水域

waters

水陆、水泊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汁、液的通称

liquid

大水;水灾

flood

水备、水墉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6. 司马光作品集

【先秦】

  曹刿论战

  宫之奇谏假道

  子鱼论战

  烛之武退秦师

  邵工谏厉王弭谤

  赵宣子论比与党

  吴子使札来聘

  虞师晋师灭夏阳

  晋献文子室成

  苛政猛于虎

  苏秦以连横说秦

  范雎说秦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冯谖客孟尝君

  触龙说赵太后

  乐毅报燕王书

  逍遥游[战国]庄周

  庖丁解牛[战国]庄周

  秋水节选[战国]庄周

  劝学节选[战国]荀况

  谏逐客书[战国]李斯

  会稽刻石[秦]李斯【两汉时期】

  狱中上梁王书[西汉]邹阳

  过秦论上[西汉]贾谊

  治安策节选[西汉]贾谊

  论贵粟疏[西汉]晁错

  上书谏猎[西汉]司马相如

  项羽本纪节选[西汉]司马迁

  周亚夫军细柳[西汉]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西汉]司马迁

  屈原列传[西汉]司马迁

  滑稽列传节选[西汉]司马迁

  太史公自序节选[西汉]司马迁

  报任安书[西汉]司马迁

  答苏武书[西汉]李陵

  报孙会宗书[西汉]杨恽

  苏武传[东汉]班固

  霍光传节选[东汉]班固

  论盛孝章书[魏晋南北朝】

  让县自明本志令[三国·魏]曹操

  前出师表[三国·蜀]诸葛亮

  后出师表[三国·蜀]诸葛亮

  洛神赋[三国·魏]曹植

  与山巨源绝交书[三国·魏]嵇康

  陈情表[西晋]李密

  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东晋]陶渊明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东晋]陶渊明

  班超传节选[南朝·宋]范晔

  狱中与诸甥侄书[南朝·宋]范晔

  芜城赋[南朝·宋]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南朝·宋]鲍照

  别赋[南朝·梁]江淹

  北山移文[南朝·梁]孔稚珪

  答谢中书书[南朝·梁]陶弘景

  与陈伯之书[南朝·梁]丘迟

  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

  三峡[北朝·魏]郦道元

  哀江南赋序[北朝·周]庾信

  【唐代时期】

  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唐]骆宾王

  滕王阁序[唐]王勃

  与韩荆州书[唐]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唐]李白

  吊古战场文[唐]李华

  右溪记[唐]元结

  原道[唐]韩愈

  原毁[唐]韩愈

  杂说四[唐]韩愈

  师说[唐]韩愈

  进学解[唐]韩愈

  讳辩[唐]韩愈

  送孟东野序[唐]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唐]韩愈

  送董邵南序[唐]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唐]韩愈

  蓝田县丞厅壁记[唐]韩愈

  祭十二郎文[唐]韩愈

  祭鳄鱼文[唐]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唐]韩愈

  陋室铭[唐]刘禹锡

  驳复仇议[唐]柳宗元

  桐叶封弟辨[唐]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唐]柳宗元

  捕蛇者说[唐]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唐]柳宗元

  憎王孙文[唐]柳宗元

  三戒并序[唐]柳宗元

  愚溪诗序[唐]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丘记[唐]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唐]柳宗元

  阿房宫赋[唐]杜牧

  书褒城驿壁[唐]孙樵

  英雄之言[唐]罗隐东汉]孔融

  登楼赋[东汉]王粲【宋代时期】

  朋党论[宋]欧阳修

  释秘演诗集序[宋]欧阳修

  梅圣俞诗集序[宋]欧阳修

  五代史伶官传序[宋]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宋]欧阳修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

  秋声赋[宋]欧阳修

  与高司谏书[宋]欧阳修

  袁州州学记[宋]李觏

  辨奸论[宋]苏洵

  心术[宋]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宋]苏洵

  爱莲说[宋]周敦颐

  寄欧阳舍人叔[宋]曾巩

  墨池记[宋]曾巩

  谏院题名记[宋]司马光

  读孟尝君传[宋]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宋]王安石

  同学一首别子固[宋]王安石

  伤仲永[宋]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宋]王安石

  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宋]王安石

  留侯论[宋]苏轼

  贾谊论[宋]苏轼

  超然台记[宋]苏轼

  喜雨亭记[宋]苏轼

  石钟山记[宋]苏轼

  方山子传[宋]苏轼

  日喻说[宋]苏轼

  答谢民师书[宋]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宋]苏轼

  前赤壁赋[宋]苏轼

  后赤壁赋[宋]苏轼

  上枢密韩太尉书[宋]苏辙

  六国论[宋]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宋]苏辙

  书洛阳名园记后[宋]李格非

  金石录后序[宋]李清照

  指南录后序[宋]文天祥

  登西台恸哭记[宋]谢翱

  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待漏院记[宋]王禹偁

  黄冈竹楼记[宋]王禹偁

  【金元时期】

  送秦中诸人引[金]元好问

  送何太虚北游序[元]吴澄

  大龙湫记[元]李孝光

  【明朝时期】

  卖柑者言[明]刘基

  书博鸡者事[明]高启

  司马季主论卜[明]刘基

  越巫[明]方孝孺

  吴士[明]方孝孺

  移树说[明]李东阳

  医戒[明]李东阳

  里妇寓言[明]马中锡

  稽山书院尊经阁记[明]王守仁

  瘗旅文[明]王守仁

  送宗伯乔白岩序[明]王守仁

  大言又名《尊卢沙》[明]宋濂

  沧浪亭记[明]归有光

  项脊轩志[明]归有光

  寒花葬志[明]归有光

  答茅鹿门知县二[明]唐顺之

  任光禄竹溪记[明]唐顺之

  朱碧潭诗序[明]王慎中

  青霞先生文集序[明]茅坤

  叶子肃诗序[明]徐渭

  豁然堂记[明]徐渭

  报刘一丈书[明]宗臣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明]王世贞

  又与焦弱侯[明]李贽

  赞刘谐[明]李贽

  牡丹亭记题词[明]汤显祖

  可楼记[明]高攀龙

  徐文长传[明]袁宏道

  虎丘记[明]袁宏道

  浣花溪记[明]钟惺

  游黄山日记后[明]徐弘祖

  核舟记[明]魏学洢

  陶庵梦忆序[明]张岱

  西湖七月半[明]张岱

  柳麻子说书[明]张岱

  五人墓碑记[明]张溥

  阅江楼记[明]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

  说琴[明]何景明

  琴赋[明]李贽

  【清朝时期】

  与友人论门人书[清]顾炎武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清]侯方域

  李姬传[清]侯方域

  吾庐记[清]魏禧

  大铁椎传[清]魏禧

  廉耻[清]顾炎武

  张南垣传[清]吴伟业

  九牛坝观觝戏记[清]彭士望

  原君[清]黄宗羲

  传是楼记[清]汪琬

  江天一传[清]汪琬

  口技[清]林嗣环

  阎典史传[清]邵长蘅

  书左忠毅公逸事[清]方苞

  狱中杂记[清]方苞

  游万柳堂记[清]刘大櫆

  梅花岭记[清]全祖望

  祭妹文[清]袁枚

  书鲁亮侪[清]袁枚

  万斯同先生传[清]钱大昕

  登泰山记[清]姚鼐

  袁随园君墓志铭[清]姚鼐

  哀盐船文[清]汪中

  出关与毕侍郎笺[清]洪亮吉

  游庐山记[清]恽敬

  谢南冈小传[清]恽敬

  闲情记趣节选[清]沈复

  记棚民事[清]梅曾亮

  游小盘谷记[清]梅曾亮

  病梅馆记[清]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清]龚自珍

  观巴黎油画记[清]薛福成

  记超山梅花[清]林纾

  湖之鱼[清]林纾

  邹容传[清]章炳麟

  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清]徐珂

  【现代】

  蓬莱阁赋[现代]王继东

  书法赋[现代]王继东

  古筝制做记[现代]王继东

  茶道[现代]王继东

  茉莉赋[现代]王继东

  新春团拜[现代]王继东

  友聚[现代]王继东

7. 司马光真迹多少钱

《大宋遗事》(上中下)的设计主要特点是:选取具有浓郁历史特色的文化符号(人物图像、书法、名画等)来表现作品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达到封面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一、《大宋遗事》故事背景发生在北宋中晚期,主要人物是:改革派的范仲淹、王安石、宋神宗等人和保守派的司马光、苏东坡等人。主要事件是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全书肯定了改革派的历史功绩,因此在设计上也突出这个主题,把改革家的画像放在二封,通过突出改革人物来点明改革的主题。上册是范仲淹、中册是王安石、下册是宋神宗。这样符合历史的实际和改革的进程。

二、书名的“大宋遗事”四个字,是集苏东坡的书法,浑厚有力,有北宋的气派。右边的竖排书法是比较罕见的范仲淹真迹,瘦硬规整,凛凛正气,契合人物的风貌。两个书法之间的人物画像是北宋仁宗的皇后(曹皇后),她是很重要的历史人物,影响着改革的进程。封面左边撷取了清明上河图的小人,是当时的普通市民,表现乡野人物。封底依然是撷取清明上河图的画面,以动态的形式表现官员坐在轿子里,寓意改革家们风尘仆仆奔走的样子。

这些图像组合在一起,相互映衬,烘托了书的主题和当时的社会风貌。封面端庄大气,蕴涵了丰厚的历史韵味。

三、书内的版式疏朗文气,天头留白较多,有书卷气,也便于读者作眉批。书中的插图是著名画家韩亚洲先生所绘,以线条的形式表现人物和事件,有欣赏的价值,也有小说味道。

8. 司马光书法真迹

三国演义的周瑜,被刻画成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人物。

更有甚者,三国演义里周瑜的结局,是被气死,死前还发出“既生瑜,何生亮”那句感慨,更把自己钉在耻辱柱上。

但历史正史里的周瑜,却并非如此。

周瑜(公元175年-公元210年),字公瑾,庐江人 。

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美玉的意思,象征俊美的外表和高尚的品德。周瑜是洛阳令周异之子,周瑜家是官宦世家,周瑜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均官至太尉。

周瑜人长的好,而且多才多艺,精通兵法和音律,他对音律的精通 已经到了专业地步, 以至于当时有个说法:“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少年时就与江东世家,孙策交好,成年后跟随孙策,在乱世小红平定江东,为东吴打下日后的基础 ,此时的周瑜,不亚于刘备的诸葛亮。

更可贵的是周瑜文武全才 ,既有谋略,也有武功。

孙策遇袭击身故后,孙策弟弟孙权继位,周瑜主掌兵权,拜中护军,和长史张昭共同辅佐孙权。公元208年,孙吴和刘备结盟,周瑜率孙刘联军,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

其后,周瑜又率军击败曹仁,被孙权拜偏将军,南郡太守。

公元210年,周瑜在巴丘病逝,时年仅仅三十六岁。

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这与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形象,截然相反。

对周瑜,当时称赞他的人很多。

《三国志》说周瑜:“瑜长壮有姿貌”。《吴地记》记载周瑜 是 “美姿貌”,连贬低周瑜的罗贯中也说他:“资质风流,仪容秀丽”

周瑜的主公孙权说周瑜有:“王佐之资"

刘备夸赞周瑜是:“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后世范成大称誉周瑜:“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苏轼在赤壁时写下那首有名“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说的是周瑜。

凭吊的主要人物就是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年仅三十四岁建功立业,达到了人生的顶峰。

孙权说起周瑜:“若无公瑾,孤岂能为帝?”

宋徽宗追尊周瑜为平虏伯。

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另外,西取益州,攻占巴蜀,也是周瑜的谋略,而且周瑜正是在攻伐巴蜀的路上病逝。

如果周瑜在,后来三国,是不是三国就很难说了。

但历史不能假设,对东吴孙权 周瑜的病逝是个巨大的损失。

而对刘备方面,则是一个巨大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