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蒋的核雕师父有哪几位(姓蒋的艺术家)
1. 姓蒋的艺术家
一、陈丹青、祖籍广东台山人(1953年生于上海)著名油画大师、艺术家、作家、评论家。
二、黄永玉,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1924年7月9日出生)湖南常德人、土家族人,著名囯画大师、书法家、当代大儒、诗人。
三、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著名国画大家、书法家、文学家、诗人。
四、韩美林,(生于1936年12月26日)山东济南人,国画大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大师。
五、崔如琢(1944年生于北京)著名国画大家、书法家、指墨画艺术大师、鉴赏家、收藏家、美藉华人!
六、杨明义 (1943年生)江苏苏州人,著名囯画家、版画艺术家!
七、乐震文 (1956年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浙江镇海人。
八、朱祖国(1964年生于温州)著名国画家、指墨画大家、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浙江温州人!
九、邱汉桥,号抱扑子,觉悟明山,(1958年出生)湖北孝感人、著名国画家、书法家!
十、沈向然(1958年)号:墨驹、上海人、著名国画家、书法家!
2. 姓蒋的作家
1、蒋琬:三国时蜀汉著名大将军。初随刘备入蜀,后为诸葛亮所重,任丞相长史。诸葛亮攻魏时,他主持兵源粮饷的供应。诸葛亮称他为“社稷之器”,诸葛亮死后,他曾代诸葛亮执政,任大将军、录尚书事等职。
2、蒋介卿:蒋介卿(1875-1936),名瑞生,字介卿,号锡侯,别号前安,谱名周康,是蒋介石的同父异母兄长,生于1875年,比蒋介石整整大了12岁。生母乃蒋介石父亲原配。西安事变时,由于蒋介卿担心蒋介石被抓后好日子不长,突发心脏病而死。
3、蒋百里:蒋百里(1882年—1938年11月4日),名方震,字百里,以字行,浙江杭州府海宁州硖石镇(今嘉兴市海宁市硖石镇)人。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3. 姓蒋的艺术家有哪些?
蒋琬:三国时蜀汉著名大将军。
蒋显:三国时蜀汉着名大将军蒋琬之子,蒋斌之弟。
蒋干:字子翼,九江人,早年效力于曹操手下。
蒋防:义兴(今江苏省宜兴)人,唐代文学家、翰林学士。
蒋植:清代戏曲作家、文学家,曾任翰林院编。
蒋伊:江苏省常熟人,清代书画家、诗人。
蒋仁:清代篆刻、书法家。
蒋士行:明代画家,浙江省长兴县人。
蒋翊武:湖南省澧县人,近代民主革命者。
蒋先云:湖南省新田人,早期共产党员,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
蒋百里:名方震,号澹宁,浙江省宁海人,军事理论家,陆军上将。
蒋介石:名中正。中国国民党总裁。
4. 蒋姓艺人
蒋廷锡: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工诗善画,尤精花卉,多用逸笔写生,点缀坡石,无不超绝。曾奉雍正皇帝命核定"古今图书集成"共一万卷。
蒋植:戏曲作家、文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作有杂剧、传奇16种。诗文负盛名,与袁枚、袁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蒋琬:三国时蜀汉著名大将军。诸葛亮称他为"社稷之器",诸葛亮死后,他曾代诸葛亮执政,任大将军、录尚书事等职。
蒋时行:明代画家。善图绘,新画的真武像尤为独绝,与《上庵图像》、《瀑布龙口圣像》合称三绝。
蒋介石:黄埔军校校长,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国民党政府,任军委会委员长、中央政治局会议主席,掌握了军政大权。1948年他召开国大会议,通过宪法他被推选为总统。1949年冬,他率领国民挡部分高级官员和残余部队退至台湾。
蒋经国:蒋介石之长子,在“行政院长”任职内推动十大建设,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蒋干:汉末三国时期的人物,是当时的名士。
蒋勤勤、蒋雯丽:娱乐明星。
5. 姓蒋的艺术家有哪些人
侬智高(1025-1055),反宋起义将领,“大南国”皇帝。
瓦氏夫人(1498~1557), 明代抗倭英雄。
蒋 冕(1462~1532),明朝大学士、内阁首辅
石涛(1641~约1718),清初著名画家。
陈宏谋(1696~1771),清朝大学士、理学家
郑献甫(1801-1872),清代著名学者。
6. 蒋姓画家
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大将军 蒋琬唐朝宰相 蒋伸明代画家 蒋时行清代文学家 蒋士铨蒋廷锡:江苏常熟人,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进士出身,工诗善画,曾奉钦命核定“古今图书集成”共一万卷,还撰有《青桐轩》、《秋风》、《片云》等。蒋伊:江苏常熟人,清代书画家、诗人,性孝友,负才略,工诗文,善绘事,康熙十二年进士及第,有《莘田诗文集》传世。
蒋植:江西铅山人,清戏曲作家、文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著作甚丰,诗文负盛名,与袁枚、袁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蒋仁: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善书法,为“西泠八家”之一西汉兖州刺史蒋诩、交州刺史蒋晋,三国东吴名将蒋钦、蜀汉丞相蒋琬,南北朝北魏书画家兼雕刻家蒋少游,唐朝宰相蒋伸、魏州刺史蒋钦绪、文学家蒋防,北宋书法家蒋璨、大臣蒋岘,南朝诗人蒋捷,清朝文华殿大学士蒋廷锡、戏曲作家兼文学家蒋士铨、篆刻蒋仁、文学家蒋敦复、词人蒋春霖,民国政府总统蒋中正、蒋经国,当代历史学家蒋廷黻、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家蒋明谦、植物学家蒋英、语言文字学家蒋礼鸿、作家蒋冰之(丁玲)、图书馆学家蒋复璁、教育家蒋梦麟、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专家蒋新松、气象台学家蒋丙然。书画家蒋万绥(兆和)
7. 姓蒋的艺名
奖(蒋)学金,讲(蒋)故事,江(蒋)湖,讲(蒋)良心,降(蒋)落伞,奖(蒋)惩分明,酱(蒋)油拌饭,将(蒋)军,长江(蒋)后浪,荡起双桨(蒋),蒋可爱,蛮不讲(蒋)理
8. 姓蒋的文人
出自姬姓,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之后,以国名命氏。据《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载,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后来蒋国被楚国所灭,伯龄的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命姓,称蒋姓。《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13公里得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时楚灭蒋后所置,属于汝南郡,魏、晋时改属弋阳郡。因此,蒋姓祖根在今河南省淮滨。
2、出自其他少数民族中有蒋姓。如满、蒙古、回、拉祜、保安、布朗、苗、瑶、傣、土家、壮、羌及苦聪人有此姓。
二、蒋姓起源地:
河南为蒋姓的最初发祥地,楚灭蒋后,蒋姓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外迁。秦汉之际,有蒋姓西迁入陕西,东迁入山东,其中在山东博兴、寿光的蒋姓繁衍的最为旺盛,故蒋姓世代有以“乐安”为堂号的习俗。蒋姓南迁较一般姓氏都早,始于汉代,东汉建武年间,逡道侯蒋横遭谗害,其九子避难四方,光武帝醒悟后,九子皆随地封侯,即:公华侯颍、会稽侯郑、临苏侯浙、临湖侯曜、浦亭侯巡、临江(今重庆忠县)侯川、九江(今属江西省)侯稔、云阳(今陕西省淳化)侯默、函亭(今江苏省宜兴)侯澄。
三、蒋姓起源及简介:
1、据《元和姓纂》中记载,将氏出自姬姓,乃周公旦第三子伯龄之后,以国名为氏。周武王姬发灭掉荒淫无道的商纣王之后,建立周王朝,在位不久即撒手人寰,由周成王继位,因成王年幼,便由周公旦摄政,周公旦助成王平息了商纣王之子武庚和东方夷族的叛乱,确定宗法制,创立了典章制度,并不断分封同姓诸侯,其中将自己第三子伯龄封于蒋地,世称蒋伯。公元前617年,蒋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为蒋氏,并尊蒋伯龄为蒋姓的得姓始祖。
2、自蒋横以后,其子孙多数散居于我国南方的江苏、江西、浙江、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并且成为当地的开基始祖。如此反而使蒋姓活动范围大大增加。东汉末年,有一支从河南迁往山东东莱郡,三国时曹魏的蒋济即其后裔。此期有蒋休(西汉名臣蒋翊之十世孙)自乐安迁义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其子孙有迁浙江奉化之三岭。
3、据考证,天下无二蒋,蒋姓中国人本出自于一家。汉代以后的蒋姓,大都出自江苏的宜兴,其始祖为函亭侯蒋澄,后来中国的蒋姓人家,绝大部分都是从宜兴繁衍出来的。唐初,陈元光入闽开漳,有蒋姓将佐随往,此期有浙江天台之蒋姓移居浙江奉化。
4、五代时,蒋翊的后人蒋显,出任四明监盐官,住在宁波城内的采莲桥,其后代文人蔚起,成为甬上望族。宋以后,福建、广东蒋姓已盛,元季,仕杰公(宋神宗金紫光禄大夫蒋浚明之裔)始迁奉化武岭禽孝乡(即今溪口镇),此即蒋介石之先祖。
5、明清之季,有闽粤蒋姓移居海外。一九四九年,蒋介石败居台湾,蒋姓族人大批随往。如今,蒋姓已广布天下,尤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蒋姓约占全国汉族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七。
9. 姓蒋的艺术家名字
1.祖籍天津市和平区
2.蒋大为,1947年1月22日生于天津市和平区,中国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3.1978年,蒋大为去军队慰问演出,演唱了自创的《骏马奔驰保边疆》。1980年,蒋大为凭一曲《红牡丹》成名。1986年,春节联欢晚会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被观众熟视。1989年,获得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2009年,“2009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上获得"中非艺术家"称号,被授与民委突出贡献专家。
4.入选人民网评选的“人民喜爱的60位艺术家”,由他作曲并演唱的《说中国》 《和谐家园》两首歌入选中宣部100首爱国歌曲大家唱曲目。
10. 姓蒋的画家有哪些
蒋正志的祖籍是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原因是,蒋正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早期家庭环境受到政治和经济原因的影响,导致他的简历和历史不太清晰,但是通过相关资料可以得知,他的祖籍是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蒋正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初代领导人之一,他的领导才能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任中共中央主席、军委主席等职务。他对推进军事革命、发展人民战争、加强共产党纪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同时,他在政治和经济观念上也有着自己的理论和思想,这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和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