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竹林七贤核雕鉴赏视频全集(竹林七贤雕刻)

1. 竹林七贤雕刻

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分别是玉串饰、战国错金银重络铜壶、郢爰、春秋金兽、东汉广陵王玺金印、错银饰青铜牛灯、东汉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青瓷神兽尊、南京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明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明代金蝉玉叶、银缕玉衣、透雕人鸟兽玉饰、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清代的金观音菩萨立像、明代的明鎏金喇嘛塔、明代的《坤舆万国全图》、明代的明青花寿山福海纹炉、明代的徐渭《杂花图卷》和民国沈寿绣品《耶稣像》 。这20件分别从石器、陶器、玉器、书画、瓷器、艺术品等多个种类中,由专家选择和市民进行投票选择出来。

这20件镇馆之宝中玉串饰、战国错金银重络铜壶、郢爰、春秋金兽、东汉广陵王玺金印、错银饰青铜牛灯、东汉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青瓷神兽尊、南京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明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都是国宝级文物。这些镇馆之宝有新石器时代、西汉、战国、东汉、西晋、明、清等各个时期的藏品。每个镇馆之宝都有他们独特的意义,比如战国时期的郢爰,郢爰是一种货币,它特别的意义在于他是我国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郢爰这个名词的由来是以当时楚国的都城为名。

2. 竹林七贤雕刻图片

王朝阳,。当代著名翡翠雕刻大师,国家高级工艺师,云南十佳玉雕名师

主要成就

云南十佳玉雕名师

代表作品

《长征组歌》《红色经典》

被誉为

中国玉雕界的“齐白石”

2 宋世义,字欣然,号痴人,1942年生于北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雕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全国轻工劳动模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传承人。

代表作品

《白玉花丝镶嵌普度众生》《香山九老图山子》《珊瑚丝路花雨》《翡翠竹林七贤》

3 刘东

学贯中西,诗书画篆等技法全能。刘东,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当代玉雕艺术家,现为中国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协会理事,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理事,集天工奖、百花奖、神工奖等众多奖项的金奖得主。多次应邀赴海外办个人作品展,作品多入选海内外博物馆收藏。近年来国内主流媒体竞相关注、采访及专题播报。个人专著有《枕石悟语》、《刘东雕塑艺术》。从事玉石雕刻艺术创作近三十年,其作品极具思想内涵与哲学深意

4 邱启敬

邱启敬,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中国当代玉雕革新代表人物。1979年出生于福建福州,1999年毕业于福州市工艺美术学院,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5 王俊懿

主要成就

天工奖金奖、最佳创意奖

神工奖最高创新大奖

代表作品

仙螺王 ,化蝶,冰蝴蝶,药师琉璃光如来

3. 竹林七贤雕刻作品图片

又名《竹林七贤图》,是唐末书画家孙位(别名孙遇、会稽山人)的作品。顾名思义,《竹林七贤图》应该有七贤,但可惜的是,现存版本是《竹林七贤图》的残卷(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只能看到阮籍(最左边)、刘伶(左起第二个)、王戎(右起第二个)、山涛(最右边)等四贤。

4. 竹林七贤雕刻作者是谁

是碑帖

王宠小楷书法真迹《竹林七贤》取法高古,王宠在对前人书法的临摹、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将传统的东西转变成自己独特的创作语言。

5. 竹林七贤雕刻图片大全

1.

《题竹林七贤图》

作者: 钱选

昔人好沈酣,人事不复理。

但进杯中物,应世聊尔尔。

悠悠天地间,媮乐本无愧。

诸贤各有心,流俗毋轻议。

2.

《偶观竹林七贤画像》

作者: 宋庠

七子高风拂混茫,丹青遗影尚琳琅。

山王偶尔兼荣遇,不得延年赠短章。

3.

《武林书事九首》

作者: 方回

竹林七贤六有子,何独无闻刘伯伦。

梦想先师授书处,城东风雨卧荒坟

4.

《咏怀》

作者: 喻良能

一夔方佐舜,二公还相周。

三杰从高祖,四皓屈留侯。

五龙翔日边,六逸啸溪头。

七贤傲竹林,八仙隐糟丘。

九老山中卧,十友方外游。

百炼竟不变,千载存风流。

名节良足贵,万事真悠悠。

6. 竹林七贤雕刻作品取名

有很多熊猫诗意网名熊猫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为熊猫不仅是可爱的动物,而且还象征着和平、友谊和福气等美好寓意。因此,很多人喜欢用熊猫作为他们的网名,这种名字既具有诗意,又能体现他们对熊猫的喜爱和崇敬。除了熊猫,很多动物都会被人们用作网名。比如,猫、狗、熊、鹰、老虎等,这些动物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很适合用来表示人们的性格、爱好、特点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具有诗意的网名,比如花、月、风、雨等,这些名字既简洁明了,又能体现出人们的浪漫情怀。

7. 竹林七贤雕塑

南京博物院八大镇馆之宝

金兽

所处时代:西汉

器物规格:纵16厘米,横10.2厘米

出土时间:1982年

出土地点:江苏盱眙县南窑庄窖藏

金兽,1982年被江苏盱眙县马湖店村农民万以全挖水渠时发现,重达18.2斤,是迄今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被誉为“国之瑰宝”。

西汉金兽呈趴伏状,外形像一只豹子,头大尾长,眼睛迥然有神,颈部戴三轮项圈,头顶还有一环纽。其全身遍布不规则圆形斑纹,可见是器物整体铸成之后,特意用工具锤击上去的。金兽将古代金属铸造工艺和金器锤击工艺两种技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实属罕见,弥足珍贵。

明洪武釉里红三友带盖瓷梅瓶

所处时代:明

器物规格:口径6.4厘米,足径13.5厘米,瓶高35.8厘米,腹深35.3厘米,通高41.6厘米,最大腹径68.4 厘米

出土时间:1957年

出土地点:江苏南京江宁区东善桥响龙山明代墓葬

明洪武釉里红三友带盖瓷梅瓶,江苏南京东善桥响龙山明代墓葬出土,系永乐帝女安成公主之陪葬品,是现存唯一一件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

此梅瓶为官窑出品,为皇家御用瓷,整体造型优美,图案是古代文人喜欢的松树、绿竹和梅花三种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再配以湖石、芭蕉、山茶为衬托,辅以精致的纹饰,整个器物精美繁杂而不繁琐,十分素雅。它的白釉微青,釉质细腻滋润,美中不足的是釉色欠佳,釉里红发色略黑,但瑕不掩瑜。

金蝉玉叶饰件

所处时代:明

器物规格:长5.3厘米,重4.65克

出土时间:1954年

出土地点:江苏苏州五峰山博士坞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张安晚家族墓地14号墓

金蝉玉叶饰件,1954年出土于江苏苏州五峰山博士坞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张安晚家族墓地14号墓。出土时位置在墓主人的头部,同时出土的还有银笄二件、金银嵌宝玉插花四件,证明这件物品是贵族女子头上的发簪。

仔细看这件饰物,一只栩栩如生的金蝉栖息在晶莹润泽的玉叶之上,侧身翘足,双翼略张,嘴巴微开,好像正在鸣叫;羊脂白玉琢磨而成的玉叶则玉脉分明,洁白无瑕,将金蝉微微托起。整个画面构思奇巧,动静结合,妙趣横生,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金蝉采用了压模铸范、錾刻、焊接等工艺,玉叶汲取传统的阳线、阴线、平凸等多种琢玉工艺,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这件金蝉玉叶可谓是明代中期的杰出之作,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件。

青瓷神兽尊

所处时代:西晋

器物规格:高27.9厘米,口径13.2厘米,底径16厘米

出土时间:1976年

出土地点:江苏宜兴周墓墩4号墓

青瓷神兽尊,1976年出土于江苏宜兴周墓墩4号墓。其器形虽较小,却蕴含着极大的历史价值,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青瓷神兽尊造型略呈梨形,器身堆塑一神兽,双目突出,张牙咧嘴,口含圆珠,前肢上举,后肢作伏地状。整件器物最大的妙处在于“尊”与“兽”浑然一体,匠师以盘口作兽的头顶,以器腹为兽腹,以器耳为兽耳,兽爪兽脊等皆有序地分布在器物的各个部位,“尊”“兽”难辨,彰显了高超的雕塑技艺及丰富的想象力,确是独具一格的青瓷精品。

银缕玉衣

所处时代:东汉

器物规格:全长170厘米

出土时间:1970年

出土地点:江苏徐州土山一号汉墓

银缕玉衣,1970年出土于江苏徐州土山一号汉墓,出土时已经散乱,后经南京博物院专家成功修复,是我国第一件经考古发掘、科学复原且品相完好的汉代银缕玉衣。

银缕玉衣从外观上看,形状几乎和人体一模一样。玉衣全长170厘米,由头罩、上衣、裤子、手套和鞋五部分组成,共用玉片2600余片。它的每一个部件都是彼此分离的个体,每个部件由银线编缀而成,所用银丝重约800克。玉衣的制作是一个十分繁杂的过程,制作一套银缕玉衣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惊人的,目前全国出土的文物中,超过2000片玉片的玉衣不超过8件。

“广陵王玺”金印

所处时代:东汉

器物规格:印面长2.372厘米,宽2.375厘米,通高2.121厘米,重122.87克

出土时间:1981年

出土地点:江苏邗江甘泉山二号东汉广陵王墓

“广陵王玺”金印,江苏邗江甘泉山二号东汉广陵王墓出土,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迄今为止出土的唯一一枚汉朝刘姓王族的玺印。它的发现印证了典籍的记载,可被视作文物断代的标准器物。

“广陵王玺”金印由高纯度黄金制成,全印设计精妙,制作工整,印体方形,上立一枚精致、纹饰优美的龟钮。金印印面阴刻篆文“广陵王玺”四字,字体端庄凝重、坚挺饱满,刀法遒劲老道。从艺术价值来说,广陵王玺是汉印精品中的精品。

明鎏金铜喇嘛塔

所处时代:明

器物规格:通高32.7厘米,宽19.3 厘米

出土时间:1956年

出土地点:江苏南京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

鎏金铜喇嘛塔,是一件1956年出土于南京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的鎏金藏式佛塔。这是明代佛教工艺绝品,是国内出土的唯一一件“迷你型”鎏金喇嘛塔,弥足珍贵。

鎏金铜喇嘛塔庄重典雅,外形像一个宝瓶,通体鎏金,光泽耀眼。塔身开有四个壶门,里面装有佛像,塔刹下有宝盖和相轮,相轮四周装饰垂幔,塔身两侧的祥云,托载着两尊造型庄重的菩萨。该文物出土时实际上是由鎏金塔和砂石岩塔基及四个瓷罐合成的金刚宝座塔,金刚宝座塔属于佛教密宗的塔式,在我国主要是明朝以后修建,鎏金铜喇嘛塔的出土,体现出中国明代工匠高超的手工技艺,同时也成为专家学者研究中国明代历史和宗教的珍贵器物。

错金银铜壶

所处时代:战国

器物规格:口径12.8厘米,腹径22.2厘米,底径13.8厘米,高23.6厘米

出土时间:1982年

出土地点:江苏盱眙县南窑庄

错金银铜壶是一件战国时期的镂空纹饰青铜器,已长埋地下约2000年,由于壶内装了20千克的黄金,壶身在长期受到重压和金属腐蚀下,腹下部镂空纹饰有残缺,但仍不失为中国青铜时代泥范铸造工艺技术最完美的产物。

错金银铜壶制作精巧,分身、座、镂孔装饰三部分。壶身有多重璎珞和错金银丝装饰,纹饰华丽,壶体除了颈部与腹部的错金银斜方格云纹外,还各有48条蟠龙和48行梅花,壶身网格套外还有四只伏兽和四个衔环兽首,工艺极其繁复精致。错金银铜壶是唯一一件能集先秦金属工艺之大成于一身,并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体现泥范铸造工艺最高水平的现存青铜器。

8. 竹林七贤石雕

它建于清代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 此地居民大都姓徐,徐亨之为先祖,清朝同治年间,三华徐族同姓堂兄弟徐方正、徐表正共同任职兵部,深得朝廷赏识,同治皇帝把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父亲徐殿魁封为“资政大夫”,把徐表正的父亲徐爵魁封为“奉直大夫”。

基于在传统上要建祠堂纪念,徐方正建造了资政大夫祠,徐表正则建造了南山书院,为赞先哲盛德,徐氏后代又续建了亨之徐公祠。资政大夫祠建筑群,资政大夫祠、南山书院、亨之徐公祠和国碧公祠连建在一起的群体建筑。南山书院是兵部主事徐表正为其父徐时亮(前文中有徐表正之父为徐爵魁)被赠奉直大夫而建的生祠;国碧公祠和亨之徐公祠则是徐姓的祠堂。资政大夫祠观后感;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坐南朝北,整体建筑为砖木结构,陶塑瓦脊,五彩斑斓,两边采用线条优美的锅耳山墙,墙脊上盖陶瓦,两座造型各异的牌坊,分别矗立在资政大夫祠和南山书院的前院天井,牌坊通体采用花岗岩条石砌成,坊上雕刻的人物、宫殿和各式花卉纹样、文字记载均用镂雕、浮雕、圆雕和阴刻等,手法夸张,工艺精细。

厅堂内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砖雕、石雕、木雕、灰雕、陶雕、彩画,活灵活现,细致玲珑。

上上下下,随处可见一些民间艺术大师的艺术杰作。有以各朝代的历史故事为内容的墙上壁画,如:竹林七贤、太白醉酒等;有民间神话传说的九老图、醉乐瑶池等;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福禄报喜、松旨益寿、福白天来等,还有形色多样风格别致的各种图案花纹,花鸟书法等,充满了浓厚的民间艺术气息,美不胜收。在水仙古庙,塑有真金镶身的木雕神像,被视作神灵,远近焚香求卦者络绎不绝,香火甚旺。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以其规模之大、建筑之美、保存之好,在花都、广州乃至广东全省都是极为罕有的,可以说是我国岭南民间艺术建筑的又一典型。因此已被定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使这处岭南民间艺术瑰宝焕发光彩,今天,资政大夫祠的工作人员不断努力搜集、收藏传世的历代文物和民间、民俗工艺精品。同时加以整理、研究,不断丰富充实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的艺术品味和文化内涵。

9. 竹林七贤浮雕图案

名画赏析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由200 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4 人占一幅,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4 人占一幅。人物之间以银杏、槐树、青松、垂柳、阔叶竹相隔。

8 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 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砖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现。我们来结合“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的个性特征来看砖画中的人物。嵇康为“七贤”之首,是一个豁达而有文采的人物。

据文献记载,嵇康“博综伎艺,于丝竹特妙”,且常“弹琴咏诗,自足于怀”。砖画中的嵇康正在抚琴,微微扬头举眉,有“手挥五弦,目送归鸿”的神情,给人一种旁若无人之感。

阮籍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喜好饮酒,且“嗜酒能啸”,就像我们今天所说的把手指放在嘴里吹口哨一样。

在“七贤”中,有“嵇琴阮啸”之说。这块砖画中的阮籍侧身用口作长啸之状,很显然一幅嗫嚅忘形的样子。

《山涛传》中对山涛有“饮酒至八斗方醉”的记录,可见山涛也是一个酒鬼。在这幅砖画中,山涛手执一酒碗,典型一个嗜酒如命的文士。

王戎为人直率,不修威仪。此砖画中的王戎手舞如意,并配以钱箱、赤腿,姿态懒散悠闲,自得其乐。据文献记载,向秀“雅好老庄之学,庄周著内外数十篇……秀乃为之隐解,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也”,可见他是一个十足的道学家。

砖画中的向秀闭目倚树,似乎在对玄理深思。刘伶嗜酒如命,“止则操卮执觚,动则契盍提壶”,大杯小盅,来者不辞。砖画中的他手持耳杯斟酒,一副醉意朦胧之态。阮咸通音律,擅弹琵琶,当然,这里的“琵琶”与现在的琵琶不同,它是一种被为“阮”的弹拨乐器,相传这种乐器就是由阮咸发明的,有人把这种乐器叫做月琴。画中阮咸挽袖拨阮,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

除了绘画构图上对称的需要外,更有以荣启期为“七贤”之楷模的寓意。画中的荣启期,端坐向前,鼓琴而歌,似乎在向学生们讲学,神态威严,的确有点楷模形象。

从绘画风格上看,砖画中人物的衣褶线条圆润灵动,造型严谨准确,绝非一般画工所为,与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中的人物形象和用笔习性倒是很接近,砖画中的银杏和垂柳等树的形象和表现手法又和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背景相同,而且,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还曾提到过:顾恺之曾画阮咸与“古贤”荣启期像,所以,这幅《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原稿有可能出自顾恺之之手,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幅砖画稿本有可能是南北朝时代的陆探微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