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浮雕算一种艺术吗?

宽泛一点说,浮雕也是雕刻艺术的一种,只是浮雕的立体效果比雕刻要差一些,但比起绘画来又进了一步。可以说浮雕是半立体的艺术,也许这话说得有点外行了。
在古埃及浮雕也确实成了雕刻的一个分支,手拿木槌和凿子的匠人一般都是两种活计都能做,而且都能娴熟地完成。在他们看来成块的石料做成雕像而石壁石柱和神像的基座做成浮雕就好像冬天穿厚衣服夏天穿薄衣服一样自然。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内容上需要表现什么,是要刻画国王出征呢,还是狩猎?
从古王国开始,雕刻者们就是一个富有的阶层,据说雕刻狮身人面像的那块大石头就是一伙雕刻者捐赠的。这件事情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不过无风不起浪,人们盛传雕刻者捐赠了石块而不是一伙乞丐,至少证明“雕刻者是富有的”这样一件事。而雕刻者的富有,又反过来可以证明在古埃及雕刻艺术的繁荣程度。
在我们看来,浮雕和雕刻当然是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在古埃及人看来浮雕却有着经济上的考虑,显然浮雕比雕刻要更节省人力和物力。
乘着马拉战车的埃及人浮雕礼拜阿顿神的阿赫那吞一家浮雕和雕刻关系密切,和绘画也有着极深的渊源。古埃及的浮雕源于绘画,它的大部分是线刻,然后涂上颜色。除了技法上的相同之处,在表现原则上也非常一致。在人物的表现上浮雕和绘画都使人物的上身为正面,面部和腿部为侧面的正侧面混合表现的原则。
这种别扭的姿势,从古王国时期就已经确立了,几千年从没有改过。这种表现手法,除了能突出人物的方向性以外,别无什么优点。如果你按照浮雕中人物的姿势坚持几分钟,只会扭得脖子疼,真难为他们几千年来一直按这个姿势站在那儿了。
古埃及在很久以前就有凸浮雕和凹浮雕的区别了。凸浮雕顾名思义就是使图像的轮廓凸出底面,而凹浮雕自然是凹入底面了,我们平时所说的浅浮雕就是指的这种凹浮雕。
从纳尔迈调色板开始,浮雕艺术就已经是成熟的艺术形式了。此后的制作者们墨守成规,基本没再做任何改进。到了中王国时期,出现了精美的浅浮雕,代表作是卡维特王后石棺上的浮雕,内容刻画的是国王和几个女儿的家庭生活场景。阿赫那吞倡导的自然主义同样在浮雕艺术中表现出来,在同时代的浮雕作品中庆功典礼、宗教仪式、葬礼、宴会、建造陵墓、炮制木乃伊、雕琢石像、屠宰牲畜、驾舟、捕鹅、牧羊、播种、收割、造船、制陶、纺织、酿酒、杂耍、舞蹈等等都成了浮雕表现的内容。有意思的是在一幅浮雕作品中,雕刻者把自己也雕刻进了画面,画面的内容是两个赤裸上身的雕刻者在雕刻一个裸体的男人。两个匠人都着棕红色,而他们的作品则没有着色。两个雕刻者也都遵循正侧面混合表现原则,而他们的作品则完全是侧面形象展示给观众。
从第20王朝开始,浮雕的内容受到严格的限制,世俗生活被严格禁止雕刻在石头上。宗教成为浮雕的主要内容,观赏浮雕变成了一件让人肃然起敬的事情。于是古埃及的浮雕艺术也就自然而然地终结了。
浮雕

世界著名雕塑作品有哪些

米开朗基罗以人体作为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其雕刻作品刚劲有力、气魄宏大,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生气勃勃的人文主义精神。
1498 年,年仅 23 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两年后即告完成。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米开朗基罗却将圣母刻画成一个年轻、貌美、恬静、典雅的少妇,她默默地俯视着死去的儿子,沉思、哀悼,耶稣静静地躺在圣母膝上,面部表情安祥。整座雕像沉浸在肃穆气氛中,并洋溢着人类最伟大的母爱情感。它已大大超出了题材的限制,将生与死、痛苦与慈爱化为一体,和谐统一,赞美了人的崇高理想和优秀品质。作品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人们不相信它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为此,米开朗基罗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署名的作品。
1501 年,26 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创作他另一举世闻名的杰作-《大卫》。历时三年,他用一整块大理石雕塑出的《大卫》总高达 5.5 米。米开朗基罗与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不同,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场景。艺术家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为事业斗争的英雄形象:年轻、...米开朗基罗以人体作为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其雕刻作品刚劲有力、气魄宏大,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生气勃勃的人文主义精神。
1498 年,年仅 23 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两年后即告完成。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米开朗基罗却将圣母刻画成一个年轻、貌美、恬静、典雅的少妇,她默默地俯视着死去的儿子,沉思、哀悼,耶稣静静地躺在圣母膝上,面部表情安祥。整座雕像沉浸在肃穆气氛中,并洋溢着人类最伟大的母爱情感。它已大大超出了题材的限制,将生与死、痛苦与慈爱化为一体,和谐统一,赞美了人的崇高理想和优秀品质。作品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人们不相信它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为此,米开朗基罗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署名的作品。
1501 年,26 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创作他另一举世闻名的杰作-《大卫》。历时三年,他用一整块大理石雕塑出的《大卫》总高达 5.5 米。米开朗基罗与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不同,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场景。艺术家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为事业斗争的英雄形象:年轻、英俊、健壮、神态坚定自若,左手上举,握住搭在肩上的“抛石带”,右手下垂,似将握拳,头部微俯,直视前方,准备投入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