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玉的形制特点是啥意思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先民用岫岩玉雕琢而成的史前古玉器中,就出现了玉礼器、玉工具、玉饰品和玉动物等不同种类,开创了中国古代玉器分类雕琢的先河。玉经琢磨多成器,雕琢方圆巧匠心,随着琢玉工艺的发展和用玉习俗的演变,古代玉器的种类不断增加,玉器的形制和纹饰也花样翻新,丰富多彩。所谓“形制”,是指古代玉器在造型、规格与纹饰等方面的特定制式;所谓纹饰,则是专指在古代玉器表面雕刻的装饰纹样。现就其最具有代表性的礼仪玉器的形制与纹饰特点概说如下。

 

  玉璧: 玉玺是一种圆形的片状玉器,在圆心位置有镂空的圆孔,圆孔的直径相当于玉璧直径的三分之一,亦即《尔雅·释器》中所记载的“肉倍好,谓之璧”。从考古发现来看,实际上亦不尽然;玉璧的大小和厚薄也是多种多样的。在红山文化玉器中已经出现了方圆形的原始玉璧,在太湖良渚文化地区考古发现的玉璧较多。史前玉璧多为素面无纹饰,商代至春秋中期的玉璧出现少量阴线刻纹饰,春秋晚期以后出现了浮雕阳刻纹饰。主要纹饰有云雷纹、谷纹、蒲纹、蟠螭纹、乳丁纹、兽面纹、花鸟纹、龙纹和多重同心圆纹等。大璧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祭天的礼器和身份地位的标志。其中有苍璧、谷璧和蒲璧。

 

 

  玉琮: 玉琮的祖型在红山文化玉器中也有所发现,其标准器型多出于良渚文化,其外形呈方柱形,中间有上下贯通的圆孔,两端圆孔边缘都有一段向外突出的环形凸起部分,在体形上分为细高和宽矮两种。良渚玉琮的雕刻工艺非常精致,其中有以多道凸棱雕刻出来的多节玉琮,并常会在上下节之间巧妙布局构图,雕刻出细如毫发的神人兽面纹饰。此种纹饰的含义和作用极为神秘,至今仍未全面破译。玉琮既是祭献大地的礼器,也可作为随葬玉器使用,《周礼》有:“疏璧琮、以敛尸”的记载。在考古发现中,随葬的玉琮多置于墓主人的腰腹部。玉琮自新石器时代盛行以来,流传于商周秦汉各代。此后,历代虽然逐渐衰微,但是仍有少量仿制玉琮作为礼器使用。玉琮的纹饰以阴刻直线纹和阳雕的凸棱纹为主,商代玉琮出现了浮雕的蝉纹、勾云纹。西周玉琮有鸟形纹。战国出现了蒲纹玉琮。

 

  圭: 圭是古代玉礼器中最重要的一种,其形制为长方形片状玉器,有上部尖锐的尖顶圭和上部微呈弧形或平直的平首圭两种。圭的下端多有小圆孔。玉圭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玉斧或玉铲一类器物,在岫岩北沟文化史前遗址中就出土有一件有孔玉铲,以岫岩玉琢制,与后世的平首圭极为相似。玉圭作为礼器延续使用的时间很久,直到明清时代都有所发现。早期玉圭光素无纹饰者较多,有纹饰者较少,仅有几何纹,兽面纹等数种。《说文解字》释其为:“瑞玉也,上圆下方,圭以封诸侯。”古人不但以青色玉圭作为敬祀东方之神的礼器,也以大小和玉质不同的圭作为帝王和诸侯爵位等级森严的标志,同时也是帝王颁赐给诸侯的符节“瑞信之玉”。

 

  玉璋: 也是古代的玉礼器之一,是源于远古时代玉兵器的一种片状玉器。《说文解字》注释说:“剡上为圭,半圭为璋”,可见璋与圭有密切的历史渊源。玉璋有柄有刃,其前端刃部有凹刃、斜刃、弧刃等形制,柄部两侧有齿牙者称为牙璋。玉璋也有很长的演变历史,红山文化出土的玉丫形器和钩形器与后世的玉璋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玉牙璋在山东、陕西和四川的新石器晚期遗址中发现较多,在商代和西周时期也有传承,此后即不再使用。玉璋的纹饰极少,仅有阴刻直线纹和罕见的鸟纹。玉璋的流传时间虽然相对较短,但是古人却非常崇尚这种古玉。玉璋的功用也并不单一。根据《周礼》等古代典籍中有“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和“诸侯以聘女”等记载,可见玉璋也被用于军事和婚聘等方面。《诗经》中就有“载生男子,载弄之璋”的诗句,璋有刀兵之形,与英雄男儿为伴,所以后世人多称生男孩为“弄璋”之喜,顺理成章。

 

 

  玉琥: 《周礼》的记载中把“玉琥”也列为“六器”之一,“以白琥礼西方”的意思是说用白玉琢成的虎形玉器礼祭西方之神。这是由于西方属金,金为白色的原因。尽管历史典籍中有此记述,但在考古发掘中却并未发现这种“玉琥”的标准器。在古代玉器中虎纹形制的玉器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出现的比较频繁,跨越的朝代也很多。但是大多都是写实的片状或立体雕刻的形制,与六器中其它五种玉礼器都是几何造型的风格差别很大,相去甚远。符合“六器”几何造型标准的玉琥至今尚未发现,其具体形制也是众说纷纭。自古以来的一些古玉收藏家和研究者,大多是把片状的玉虎和一分为二的立体圆雕虎符形器视为“六器”中的玉琥。因此,玉琥被认为是最神秘、最罕见的玉礼器。《说文解字》中又载:“琥,发兵瑞玉。”这就表明玉琥既可作为祭祀西方之神的礼器,也可作为号令发兵用的信符。

 

  玉璜: 是出现最早、分布最广的古代玉佩饰品之一,后来发展为主要的玉礼器之一。红山文化出土的双龙首玉璜就是其中的典型玉器。古语说“半璧为璜”,也有人认为玉璜是由破损为两半的玉璧改制而成的。玉璜的形状分为两类,一类是半圆片形,圆心处略加雕琢出向内的凹陷,其形制确有些类似半个玉璧。另一类则为窄弧条形,类似玉环形器的一段。玉璜的两端一般都有小孔,可以穿系细绳佩挂于胸前。史前玉璜纹饰有兽面纹、鸟纹等,商周至秦汉时期的玉璜纹饰,有以阴线刻和浅浮雕乃至镂雕等手法表现出来的龙纹、凤鸟纹、鱼纹、蟠虺纹、乳丁纹等多种纹样。古人用黑色玉雕琢的“玄璜”礼敬北方之神,源于北方主水,水属黑色的道学观念。玉璜也是国之重器。《左传》定公四年记载中曾提到过有名的“夏后氏之璜”,原本是夏代的遗物,《淮南子》中四次提到“夏后氏之璜”,并称其为“天下宝之者”。尤其是姜太公隐居磻溪钓鱼时得到一枚神奇的玉璜,并辅佐周文王打天下的传说,为玉璜增添了极为神秘的色彩。

 

 

  玉瑗(玉环、玉玦):都属于璧环类玉器,也都是具有玉礼器和佩饰器双重功能的古玉。玉瑗是一种圆片形制的玉器,其特点是中间有一大圆孔,孔径大而边较窄,《荀子》书中有:“召人以瑗”的记载,也就是说玉瑗是古代请召他人前来赴约的一种信物。玉瑗的另一种用途是作为引导君王上台阶时使用的玉器。据说古帝王登上宫殿或高台时,要由侍者与王各手持玉瑗的一边缓步共登,以防王者失足跌坠,有“援手”之意。玉环与璧和瑗的区别在于玉环中间的圆孔直径与边宽相同。玉玦则是一种带有缺口的环形玉器。环和玦中的小器都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佩饰器,其稍大者具有特定礼器作用。据《广韵》记载:“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返,赐玦则绝。”《大戴礼·玉度记》有:“大臣俟放于郊,三年,得环乃返,得玦乃去。”这是根据谐音双关的寓意,意思是说环和玦曾经是古代帝王表达生死裁决的信符。“环取无穷玉取坚”,说明了玉环具有循环无穷,无始无终的象征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