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玉牌什么年代(建元玉雕牌)
1. 建元玉牌什么年代
辨别真假一玉质应明亮通透,色泽均匀,宏观察无杂质。
2. 建元玉雕牌
“我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看门人强跃,在这里,170余万件展品,十八件国宝级文物,每一件都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灿烂剖面。传说陕西省的地图隐藏着一个神秘的兵马俑,三千多年来与秦始皇不离左右。成王败寇,时代更迭,又一盛世崛起。一个更加金灿灿的大唐,万国来朝。十三朝古都明珠,华夏宝藏——陕西历史博物馆。”这是《国家宝藏》第一季第四期中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的开场白。
18件国宝级文物一览表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170多万件文物中,一级文物762件,国宝级文物18件(文物专家认定的一级甲等文物),其中9件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文物太多,如果不提前做好攻略,进了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za luan wu zhang)的陶器、青铜器、玉器、唐三彩等等,难免忘乎所以、晕头转向、顾此失彼,基本上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看热闹。
《国家宝藏》第一季第四期三件文物
看过《国家宝藏》第一季第四期,一定会对秦杜虎符、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唐阙楼仪仗图印象深刻。我猜想很大一部分游客来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一睹这三件文物的阵容。杜虎符和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不是国宝级文物,但它们背后蕴含着厚重历史。杜虎符是先秦军事制度的化身,代表了君王的权威。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则反应了唐代仕女生活和中外文明交流,背后还有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让我先来介绍这两件文物,然后再介绍其他国宝级文物,包括阙楼仪仗图。
杜虎符
杜虎符是登上《国家宝藏》第一季第四期的三件文物之一。秦杜虎符由左右两半组成,两半的形状、铭文都是相同的,合在一起就成为调兵的信物。两半虎符的背面各有榫卯,一一对应,就好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只有同为一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才能起作用,这就是“符合”二字的来历。杜虎符铭文是所有出土虎符中铭文最长的一件,铭文9行文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
杜虎符守护人刘奕君、刘胜利(有没有男女名字反了的感觉^_^)
此虎符为什么叫“杜虎符”?看上面的铭文“右在君,左在杜”,明白了吧。因为原本是存在“杜”地的虎符,所以就称为杜虎符。这是1973年在西安南郊杜城村一位农民犁地时发现的,那地方真就叫做“杜城”。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是登上《国家宝藏》第一季第四期的三件文物之一。香囊呈圆球形,分为内、外两层,以子母扣套合。内部陀螺仪技术的应用,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艺的先进在内层的机环可以放置半圆形金香盂,各层间以铆钉连接,可以自由转动,但是无论如何摇晃,香盂在机环和金盂的重力下都不会将香料洒出。如此复杂的结构和科学的设计,被网友称为“唐朝黑科技”。而香囊上的葡萄花鸟纹,葡萄来自西域,代表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唐代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吸纳。
国宝守护人齐东方、马苏(马苏看起来好高啊^_^)
这个香囊还与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有关。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出逃,在马嵬坡被迫赐死杨贵妃。之后,唐玄宗思念杨贵妃,曾派人到马嵬坡“秘令改葬”,然而当挖开坟冢时,“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大家一般理解香囊是丝质的,这件银质的香囊出土时被称为“熏球”,直到法门寺出土的物帐碑上记载“香囊二枚”,人们才知道它的真实名字叫“香囊”。后面法门寺游记再重点介绍。
第一展厅第二单元3件
第二单元“赫赫宗周——周”。国宝级的青铜器有3件,占18件国宝级文物的六分之一。
西周旟鼎(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旟鼎内壁共铸铭文四行,28字,大意是说:某年八月初,王姜将原赐予师栌的土地收回,转赐给旟,旟便做此鼎纪念。铭文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土地占有制形态,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实物资料。
五祀卫鼎(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鼎内壁铸有铭文19行共207个字,讲述了西周中期一件土地交易事件。大意是说西周共王五年的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想与他的邻居邦君厉交换土地,于是他把这件事报告给刑伯、伯邑父、定伯等大臣。经过询问,邦君厉表示同意并立下誓言,大臣便命令三有司(司徒、司马、司空)以及内吏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这篇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实际已属私有,但土地的转让、交换和买卖,仍需通过王朝重臣。同时这篇铭文中有确切纪年,因此五祀卫鼎是判断西周中期青铜器的标准器,非常珍贵。
多友鼎(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多友鼎内壁有铭文二百七十余字,是建国以来陕西地区出土铭文最多的青铜器。铭文记载周厉王时期猃狁进犯京师,厉王命令武公派遣多友率兵迎击。多友打了四场仗,大获全胜,杀了300多敌人,缴获127辆战车。战后周厉王给多友赏赐青铜,于是多友铸了这口鼎以作纪念。
第二展厅第一单元2件
第二展厅包括“大汉雄风——汉”、“冲突融合——魏晋南北朝”两个单元。
皇后之玺(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皇后之玺位于第一单元。玉玺 2.8厘米见方,通高2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纯净润泽,玺钮为高浮雕的螭虎形。玺台四侧面呈平齐的长方形,刻有长方形阴线框,其内雕琢出四个互相颠倒并勾连的卷云纹。
玉玺出土的地点,在刘邦与吕后陵墓的西边。专家们推断这枚玉玺很可能是吕雉生前所用之物。这方“皇后之玺”玉印是汉代皇后玉玺的唯一实物资料,是最早发现的皇后印玺,已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中。
吕后剧照
吕后首开中国皇权继承制上的“垂帘制”,独掌帝国皇权15年。她斩韩信、杀彭越,发明了人彘这一酷刑,最后连皇子都敢诛杀。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这件熏炉为青铜质地,通体鎏金鎏银。熏炉的底座上透雕着两条蟠龙,两条龙昂首张口咬住竹柄。竹节形的柄分为五节,节上还刻着竹叶,柄的上端有三条蟠龙将熏炉托起。熏炉为博山形,炉体下部雕饰蟠龙纹,底色鎏银,龙身鎏金,炉体上部浮雕四条金龙,龙首回顾,龙身从波涛中腾出,线条流畅,造型奇妙。
平阳公主剧照
整件熏炉被分为三个装饰区域,共有九条龙装点其间。“九”在我国古代象征最高数字,是皇权的一种体现。炉盖外侧铭文可知,此炉是西汉皇家未央宫的生活用器。从同时出土的“阳信家”刻铭的铜器分析,加之历史文献的记载,得知这件熏炉原在未央宫,建元五年(前136年),汉武帝将其赏赐给姐姐阳信长公主及其丈夫卫青。
卫青与霍去病家族关系图
阳信长公主就是我们熟悉的平阳公主。汉朝时一般以公主食邑或夫家封邑所在地称呼公主,而平阳公主的食邑是阳信县,故称阳信公主,因其嫁于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平阳侯曹寿,所以又称平阳公主。汉武帝即位,尊为长公主。元光四年(前131年)曹寿去世后,再嫁汝阴侯夏侯颇。元鼎二年(前115年),夏侯颇畏罪自杀。元朔五年,再嫁大司马卫青
第三展厅第一单元4件
第三展厅包括“盛唐气象——隋唐”、“文脉绵长——唐以后的陕西”两个单元。
鸳鸯莲瓣纹金碗(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鸳鸯莲瓣纹金碗出土时共两件,两碗造型、纹饰均相同。纯金质,捶揲制作,造型饱满庄重。金碗一件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2克。另一件高5.6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1克。鸳鸯莲瓣纹金碗是目前所知唐代金银器中最富丽堂皇、纹饰最精美的器物之一,是西方金银器工艺与东方审美结合的佳作。也是为数不多的非唯一的、而且两件都是国宝级文物的文物珍宝。一个在第三展厅,另一个在何家村专题展。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三彩骆驼载乐俑表现了一个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巡回乐团的形象。通高58厘米,长41厘米,驼高48.5厘米。骆驼上有8个乐舞俑,7男乐俑和1女舞俑。艺术家大胆运用浪漫夸张的手法,以狭小的驼背作舞台,却承载阵容庞大的乐队来表现当时流行的新舞乐,充满想象,可谓匠心独具。整件作品造型新颖浪漫,制作工艺精湛,釉色鲜明亮丽,协调自然,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形态逼真传神,使人仿佛耳闻悠扬的乐曲,堪称唐三彩中的极品,这也是全国唯一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的唐三彩。
青釉提梁倒灌壶(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由于该壶无口无盖,只在壶底中央有一梅花形注口,使用时须将壶倒置,酒由壶底梅花孔注入壶腹,故名“倒灌壶”。壶的提梁刻有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凤凰是百鸟之王,象征吉祥;壶嘴是正在哺乳的母狮,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威武;壶身刻有一圈牡丹,牡丹是百花之王,象征富贵,因此又被称为“三王壶”。青釉提梁倒灌壶为五代时期耀州窑所产的精品。
黑釉油滴碗(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黑釉碗大口小足,胎质灰白,通体施黑釉,釉层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呈金属光泽的小圆点,这些圆点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样,故称“油滴釉”。这是迄今所见同类器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件黑釉碗,保存至今如此完好,实属不易,堪称瓷中珍品。
第四展厅4件
《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共清理出各类器件1000多件,其中有国宝级文物数件,国家一级文物数十件,远远超过了一般的窖藏。镶金兽首玛瑙杯、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和鸳鸯莲瓣纹金碗(第三展厅也有一件)四件国宝陈列其中。
镶金兽首玛瑙杯(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镶金兽首玛瑙杯用世间罕见的俏色玉材——酱红地缠橙黄夹乳白色缟带的缠丝玛瑙制成,从选材、设计到工艺,都可称为唐代玉雕艺术的精品,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仿佛是一件天生的艺术品。镶金兽首玛瑙杯何家村出土的窖藏唐代文物中的最珍贵的一件,海内外孤品,国家首批被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银罐外观大口短头,罐腹圆鼓,喇叭形圈足。罐体为纯银锤击成型,花纹平錾,鱼子纹地,纹饰鎏金。提梁上饰有菱形图案罐身通体装饰以鹦鹉为主体、周边环绕折枝花,组成两组均衡式圆形图案鹦鹉展翅于花丛间,灵动可爱,栩栩如生,装饰在提梁罐两面,其余空白处以单株折枝点缀。银罐上錾刻的鹦鹉振翅欲飞,鲜活而丰满,恰好与圆浑的外型,饱满的团花相配,给人以富贵喜庆的感觉,是迄今已知唐代银罐中最大气和精美的一件。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是模仿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壶制作而成。此壶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壶盖帽为捶揲成型的覆式莲瓣,顶中心铆有一个银环,环内套接了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与提梁相连,壶肩部焊接着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像弓剑形状的提梁。壶身是先将一整块银板捶打出壶的大致形状,再以模压的方法在壶腹两面模出两匹相互对应奋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然后再将两端黏压焊接,反复打磨致平,几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迹。
而更为珍贵的还要数壶身上的两匹祝寿马。传说唐玄宗李隆基时宫中曾驯养几百匹马,每年皇帝生日时,马儿们随着音乐起舞,至高潮时,领头的马还会口衔酒杯,为皇帝祝寿,玄宗非常喜欢。当时的宰相张说《舞马词》:“彩旌八俏成行,时龙无色因方。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描绘的正是这件鎏金银壶上骏马的姿态,于是这银壶有了确切的名字“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弃城而逃,这批舞马散落到安禄山的一名大将田成嗣手中。某天军中宴乐,舞马听见乐曲声应节拍跃然起舞,士兵见状误以为是妖孽,田成嗣竟然命令士兵将这批舞马打死。
历史学家白寿彝评价田承嗣“首开河北三镇割据称雄之肇端,致使河北三镇 ‘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田承嗣则是其罪魁祸首。”
唐代壁画珍品馆5件
唐代壁画珍品馆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专门展示唐代壁画的展馆,是我国第一座唐墓壁画馆,也是国内最大、设施最为先进的唐代壁画专题陈列馆。
阙楼仪仗图(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登上《国家宝藏》第一季第四期的三件文物之一。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孙子。大足元年(701年)因私下议论武则天与张邦昌兄弟之事被处死,时年19岁。中宗复位后,于神龙二年(706年),以太子身份陪葬乾陵并号墓为陵。发掘时出土各类文物多达1000余件,壁画近400平米。这些壁画堪称初唐至盛唐具有代表性的绘画流派杰作,在唐代绘画真品中极为罕见。墓道东西两侧绘制的两幅阙楼图为三出阙,这超出了太子本应使用二重阙的标准,显然是由于“号墓为陵”而使用了皇帝的阙楼规格。
宫女图(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1960年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绘于墓前室东壁南侧,是唐墓壁画中反映女性形象最完美的一幅。画中共9人,为首一人头梳单刀半翻髻,目视前方,双臂交叉于腹前,挺胸起步前行,姿容华贵高雅。其后一人头梳螺髻,回头似在向其他人吩咐事情。其余7位宫女头梳半翻髻、螺髻或双螺髻,手中分别持有独台、团扇、如意、方盒、高足杯、拂尘、包袱等物,侧身缓行。其中除2位着男式袍衫外,其它7位皆着窄袖袒胸短襦,肩披丝帛,下穿红、黄、绿等色曳地长裙,脚着如意云头履,画面形象生动,似是侍寝的图景。
狩猎出行图(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1971年陕西乾县李贤墓出土。原图揭取时分为数幅,画面以青山松林为背景,四十多个骑马狩猎者携弓带箭或持旗或持驯豹鞭,簇拥着主人纵马驰向猎场,殿后的还有两匹负重骆驼,构图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是唐墓壁画中上乘杰作。
马球图(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图绘于墓道西壁。有20余骑马人物,均着深浅两色窄袖长袍,戴幞头,穿黑靴。壁画突出五个持偃月球杖的骑者驱马抢球。前一骑作反身击球状,其余纵马迎击。后10余骑人马,行者骑枣红马,或山间奔行,或驰骋腾空。止者着绿色长袍,红翻领,伫目凝神,无球杖。背景衬起伏山峦,五颗孤零零的古树点缀在空旷的画面上,与墓道东壁的“出行图”中的古树遥相对应。此图是有关马球运动最早的形象资料。
礼宾图(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图绘于墓道东壁。该图表现由6人组成的礼宾行列,左边3人为唐代鸿胪寺官员,右方3人分别为东罗马帝国、高丽和东北一少数民族的使节。此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也为研究唐代中外交往情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3. 建元玉款特征
丝绸之路介绍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首都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达西域。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丝路历史与发展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其后,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丝绸之路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等。
西汉
先秦时期,连接中国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就已经存在。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早起中国美玉很多来自西域。至少在距今1.2万年前,先民就发现了普通石块中卓尔不群的玉石,并且通过交换将玉石源源不断运向东方,延续万年的玉石之路,正是沙漠丝绸之路的前身。
西汉时,把阳关和玉门关以西即今新疆乃至更远的地方,称作西域。汉武帝时,中国始与西域相通,西域本三十六个国,后来分裂至五十多个,都位于匈奴之西,乌孙之南。西汉初期,联络东西方的通道被匈奴所阻。至汉武帝时期,开始加强对西域的经略。
汉武帝听说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复匈奴之意,就派人出使大月氏,联络他们东西夹攻匈奴。汉中人张骞以郎应
张骞出使西域
募,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率领100余人向西域进发。途中被匈奴俘获,滞留了10年,终于寻机逃脱,西行数十日到达大宛。 这时大月氏已不想攻打匈奴而西迁了,张骞没有达到目的,在西域呆了一年多东返,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后适逢匈奴单于死,国内大乱,元溯三年,张骞趁机回到大汉,受到汉武帝的热情接待,后被封为太中大夫 。此次西行前后达10余年,虽未达到目的,但获得了大量西域的资料,司马迁称张骞此行为“凿空”。
张骞归国后,汉武帝曾遣使探求通过罗马开辟一条不经匈奴而到大夏的交通线,但是没有成功。后来,汉军打败匈奴,取得了河西走廊地区,打通了西汉与西域之间的通道。霍去病在祁连山大破匈奴后,张骞建议联络西域强国乌孙,以断匈奴右臂。元狩四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目的是招引乌孙回河西故地,并与西域各国联系。张骞到乌孙,未达目的,于公元前115年偕同乌孙使者返抵长安,被张骞派往西域其他国家的副使也陆续回国。乌孙使者见大汉人众富厚,回国归报后乌孙渐渐与大汉交往密切,其后数年,张骞通使大夏,从此,西汉与西北诸国开始联系频繁起来,张骞凿空西域,后世称其为博望侯。
但是,西域诸国仍未完全摆脱匈奴的控制,楼兰、车师等国在匈奴的策动下,经常劫掠西汉派往西域的使臣和商队。为了确保西域通道,元封三年,王剧率骑兵击破楼兰,赵破奴率军击破车师。元封六年,西汉又与乌孙王和亲,企图联合协迫匈奴。同时为了打破匈奴对大宛的控制并取得大宛的汗血马,汉武帝派李广利领兵数次进攻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攻破大宛都城,使西汉在西域的声威大振,确保了西域通道的安全。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至此畅通。
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汉武帝在轮台(今轮台县东南)和渠犁(今库尔勒县西南)设立了使者校尉,管理西域的屯田事务。这是西汉政府在西域第一次设置的官吏。此后,西汉政府就在西域建立了根据地。
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
4. 建元款古玉
我国汉代建元款玉器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汉代建元款玉器特点是重视立体化效果,造型表面不以规律性纹样进行部位区分,而是以凹线区隔,以弧面表现头部,躯干及股体,属于“凹弧面”立体校法。
2、汉代建元款玉器特点是视点组合形生动。汉化常择取正面。侧面,后面或斜角俯视等角度,所见动物局部形象组成完整的动物造型,以营造扭身摆尾的强烈动感。
3、汉代建元款玉器特点是艺术镂空技艺高超。汉代的镂空技术就是将管钻的圆孔与造型设计融为一体,在需要镂空的勾转之中,透空本身兼具备拉丝的第一工序和系带孔功能,并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美感,是集技,艺,用三者于一身的工艺技术。
5. 馆藏建元款玉器
吴三桂讨清檄文
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计虏大将军吴,檄告天下文武官吏军民人等知悉:
本镇深叨明朝世爵,统镇山海关。一时李逆倡乱,聚贼百万,横行天下,旋寇京师,痛哉毅皇烈后之崩摧,慘矣!东宮定藩之颠踣,文武瓦解,六宫恣乱,宗庙瞬息丘墟,生灵流离涂炭,臣民侧目,莫可谁何。普天之下,竟无仗义兴师勤王讨贼,伤哉!国运夫曷可言?
本镇独居关外,失尽兵穷,泪千有血,心痛无声。不得已歃血订盟,许虏藩封,暂借夷兵十万,身为前驱,斩将入关。李贼逃遁,痛心君父重仇冤不共天,誓必亲擒贼帅,斩首太庙,以谢先帝之灵。幸而贼遁冰消,渠魁授首。正欲择立嗣君,更承宗社封藩,割地以谢夷人,不意狡虏逐再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踞燕都,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方知拒虎进狼之非,莫挽抱薪救火之误。本镇刺心呕血,追悔无及,将欲反戈北逐,扫荡腥气,适值周、田二皇亲密会太监王奉抱先皇三太子,年甫三岁,刺股为记,寄命托孤,宗社是赖。姑饮泣隐忍,未敢轻举,以故迎居穷壤,养晦待时,选将练兵,密图恢复,枕戈听漏,束马瞻星,磨砺竟惕者,盖三十年矣!
兹彼夷君无道,奸邪高张,道义之儒,悉处下僚;斗筲之辈,咸居显职。君昏臣暗,吏酷官贪,山惨水悲,妇号子泣。以至彗星流陨,天怨于上;山崩土震,地怨于下。鬻官卖爵,士怨于朝;苟政横征,民怒于乡;关税重征,商怨于途;徭役频兴,工怨于肆。
本镇仰观俯察,正当伐暴救民、顺天应人之日也,爰率文式臣工,共襄义举。卜取甲寅年正月元旦寅刻,推奉三太子,郊天祭地,恭登大宝,建元周启,檄示布闻,告庙兴师,刻期进发。移会总统兵马上将取(精忠)、招讨大将军总统使世子郑(经),调集水陆官兵三百六十万员,直山,长驱潞水,出铜驼于荆棘,奠玉灼于金汤。义旗一举,响应万方,大快臣民之心,共雪天下之愤。振我神武,剪彼羯氛。宏启中兴之路,踊跃风雷;建划万全之策,啸歌雨露。倘能洞察时宜,望风归顺,则草木不损,鸡大无惊;敢有背顺从逆,恋目前之私恩,忘中原之故主,据险扼隘,抗我王师,即督铁骑,亲征蹈巢覆穴,老稚不留,男女皆诛!若有生儒精谙兵法,奋拔岩谷,不妨献策军前,以佐股肱,自当星材优擢,无靳高爵厚封。其各省官员,果有洁己爱民、清廉素称者,仍单仕:所催征粮谷封贮仓库,印信、册籍赉解军前。其有未尽事,宜另颁条约。各宜遵告诫,毋致血染刀头,本镇幸甚,天下幸甚。
康熙有针对的发布了讨吴三桂檄文
吴三桂,穷蹙来归。我世祖章皇帝念其输款投诚,投之军旅,赐封王爵,盟勒山河。其所属将弁崇阶世职,思賚有加,开阃云南,倾心倚任。殆及朕躬,特隆异数,晋爵亲王,重寄千城,实托心臀,殊恩优礼振古所无。讵意吴三杜性类穷奇,中怀狙诈,宠极生骄,阴图不轨,于本年七月内自请搬移。朕以吴三桂出于诚心,且念其年龄衰迈,师徒远戍已久,遂允所请,令其休息,乃敕所司安插周至,务使得所,又特遺大臣前往,宣谕联怀。联之待吴三桂,可谓礼隆情至,篾以加矣。
近览川湖总督蔡毓荣等疏称,吴三杜径行反叛,背累朝豢养之恩,逞一旦鸱张之势,横行凶逆,涂炭生灵,理法难容,神人共愤。今削其爵,特遣宁南靖寇大将军统领劲旅前往扑灭,兵威所至,刻期荡平。但念地方官民人等身在贼境,或心存忠义,不能自拔;或被贼驱迫,怀疑畏罪,大兵一到,玉石莫分,联心甚为不忍。爰颁敕旨,通行晓谕,尔等各宜安分自保,无听诱胁;即或误从贼党,但能悔罪归诚,悉赦已往,不复究治。至尔等父子兄弟亲族人等,见在直隶各省,出仕居住者,已有谕首,俱今各安取业,并不株连。尔等勿怀疑虑,且有能擒斩吴三桂头献军前者,即以其爵爵之;有能诛缚其下渠魁及兵马城池、归命自效者,论功从优叙录。朕不食言。尔等皆之赤子,忠孝天性,人孰无之!从逆从顺,吉凶判然,各宜审度,勿贻后悔。地方官即广为宣布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