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古玉鱼鳞纹(玉石上鱼鳞怎么雕刻)

1. 古玉鱼鳞纹

我国古代陶瓷上出现的龙纹,据考古证实,是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龙是粗长的蛇身,爪为三趾,头圆。看看在山西襄汾陶寺墓地上出土的一个属于龙山文化早期的泥质褐陶盘。

盘内绘龙纹,形状是蛇身,有麟片,头小,目微张,上下颚长,舌细长向外伸,舌端呈禾穗状。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龙纹。

商周时期龙纹形象主要表现在玉器、青铜器皿中。这时的龙纹大致分为二类。一类是我们说的鳞虫形态的龙,也即是“蛇体形”,身体像蛇,无肢爪,有一首二体形,也有一体二首形。

二里冈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片中,鼻呈如意状,头也像如意头,比新石器时代的要小,头部多了两个卷形角,这是龙角形成的第一阶段。

第二类兽体形龙纹,形状是:张目,有肢有爪,身像兽体,尾巴卷转。

春秋战国至南北朝的龙纹,此时期龙纹瑰丽多姿,神人蛇龙的浪漫世界开始出现。这时的龙都是兽体,爪是三趾,细尾而卷,张大口,头有角呈后卷状。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此时龙的形象是:头似牛首,有须,大耳,细长角对称,蛇形体,有翼,脚有爪,身附壁,所以秦汉时期的龙纹有“珠联壁合”之说。

秦龙纹瓦当

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龙纹的装饰艺术基本上还是继承两汉时代龙的形状与特征,在龙的周围往往衬以云朵、花朵,使龙的形象显得更加洒脱。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大家都知道,唐代以肥为美的审美观念,此时龙的特征是:身体是胖美健壮的蛇体;身上以斜方格组成网状纹鳞片,代替了鱼鳞片纹;前腿与身关节处长出细长翼。

2. 玉石上鱼鳞怎么雕刻

和田籽料,但从这个角度看,可能质地一般,普通料而已

3. 玉石里面有鱼鳞纹是什么玉

片雕类从整体造型来看共有直条形、弯弧形和扁圆形三型。造型生动、夸张。

大圆眼(以孔代眼)。鱼吻部分为:吻部前伸且上下外凸呈“T”形、上吻向上翻、上吻向下卷三种。

背鳍和两个腹鳍都用排列整齐的等距平行直阴刻线表现。

尾部有三种,为斜刃刻刀型尾、微分叉尾和勺形尾。

4. 鱼鳞玉雕

在凌源杨杖子有古迹

凌源市位于中国辽宁、河北、内蒙古二省一区的交界地带。辽宁省省辖县级市。1990年人口60.30万。面积3275平方千米。清乾隆三年(1738)设塔子沟厅,四十三年改置建昌县,1914年因与江西省建昌重名,故以地处大凌河上发源地改名为凌源县。1931年析设凌南县。1937年凌源、凌南两县合并为建昌县,1940年改为喀喇沁左旗公署。1945年8月恢复凌源县。1991年撤县建市。矿产有金、锰、钨、铁、煤、珍珠岩、萤石、玛瑙等。野生植物主要有山枣、山杏。野生动物有山鸡、兔、狍等。土特产主要有凌源玉雕、鳞棒葱、乌兰白旱烟、国光苹果。名胜古迹主要有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热水汤温泉。

5. 古玉鱼鳞纹特征

一、天珠的特性特点

1、天珠自身所具有的象征性

首先天珠被誉为天神的馈赠,自然是因为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象征性表现,以及给人们带来特殊的情结,古时候的藏民在开始接触天珠之时就已经将它列作一种珍贵的宝物,它因为独特样貌气质被当作祈福的重要代表性物品。

2、天珠产量稀少,价值高

天珠的产量非常的稀少,不少的文玩爱好者们都非常的稀罕天珠这一宝物,在物件的传承和存在上,玉器宝石是没有办法与天珠相互比较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现象的存在,导致天珠的价值成数十、数百倍的增长,它的收藏价值有着无限制的提高,也正是恰恰因为这一点,在文玩收藏行业兴起的同时,天珠的知名度也在不断的增长,不断的被人们发掘出来。

3、天珠有着其他宝物不曾有的美

喜爱文玩物件的文玩爱好者们都或多或少的接触或者了解过天珠,天珠的外形大径相同,但是图案却是多多少少有些不同,每一刻天珠都有着自己的“眼睛”而这些“眼睛”的存在,也给天珠带来不同的寓意。天珠的眼睛是自然产生的,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规则图案,多数是以眼球为主要,也会有着三角形、四边形等等形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其他的宝物很少有的特点,天珠才会被诸多的文玩爱好者们所珍视。

4、独特的磁场环境

有研究表明,天珠的晶体结构是具有独特的天然强烈磁场的,这是其他的文玩玉器并不存在的特殊性,天然磁场与人体磁场相互结合之后,所产生的结果是有着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养气息,增强身体滋养内脏的积极作用的,目前为止在全世界的范围之内只有西藏天珠才有着这样神奇的功效。

二、人工天珠与天然天珠的区别性

由于天珠的特殊的收藏珍贵性,所以也相继的衍生出了许多的问题,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人工天珠与天然天珠的相互混淆。那么如何来辨别开人工天珠与天然天珠呢?

1、色彩纹理

文玩收藏爱好者们都知道,天然所产生的物件往往自身所产生的色泽、明亮程度是与人工制作的物件有着很大区别的,一般来说天然出品的物件色泽分明,有层次感,纹路多为清晰可见,而人工天珠制作技术有所加强,但是在清水与灯光的介入下,观察其表面产生的纹路,还是可以简单的进行辨别的。

2、浓重的历史气息与独特的气场

一个天然天珠的形成必然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与岁月的风化才会得以产生,而人工天珠虽然可以制作出逼真的质感,但是相较于自然形成的天珠还有有着干涩的区别的,天珠既然被形象地誉为天神的馈赠,有经验的天珠文玩爱好者可以有迹可循的发现,天珠的气场是具有着自身独特性的,是可以感受得到的,这一点人工天珠是无法预知相媲美的

天珠的出现产生了许多有趣有意义的传说,每一件传说都有着每个版本独特的见地,不过不论怎么说,天珠都是得益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么来看说它是天神的馈赠也是无可厚非的。

6. 玉器鱼鳞纹

春秋的玉器工痕主要有孔道,开料,阴线,阳纹和大斜刀法,这里跟大家详细解析下。

1.孔道

春秋早期的钻孔痕是入口大出口小,直通孔径比较短,直至春秋中晚期,穿孔入口、孔内及出口直径用肉眼看大小几乎相等。

2.开料

开料很均匀,也很薄,厚度从原来的0.4厘米减少到0.2厘米左右。

3.阴线

阴刻线装饰技法更为纯熟。或双勾平行细线,或勾撒粗细相间的纹线,或勾砣密集成束、盘绕如束丝的绳纹阴线。

4.阳纹

最为显著的满工压地起阳纹,使得密集规整的平凸阳纹更加丰腴柔畅,更具动感。

5.大斜刀法

大斜面、宽阴线刻鱼鳞纹,羽毛纹大量,形如快刀斜削,圆转自如,精深有力,砣痕化尽。

7. 鱼鳞玉石价值多少钱?

蛇纹玉,其产地在陕西蓝田、甘肃酒泉、辽宁岫岩等 ,

价廉色美的岫玉岫玉现为我国蛇纹岩玉石总的工艺名称。广义的岫玉包括辽宁岫岩玉、广东南方岫玉、四川会理岫玉、新疆昆仑岫玉和北京十三陵所产京黄岫玉等。狭义的岫玉则专指辽宁岫岩县所产的岫岩玉(简称岫玉)。

岫玉有哪些特点?

岫玉是一种蛇纹石类矿物的集合体(蛇纹岩),是由细小的纤维状和叶片状蛇纹石晶体组成,是一种十分细腻的致密块体。它的颜色多种多样,但以白色、淡绿色为常见。它的硬度为2。5---4。5;比重2。5左右;油脂光泽或蜡状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也有极少数为透明,与有机玻璃比较相似。

岫玉在我国玉石中的地位如何?

岫玉是我国早已被发现的一种重要的玉器原料,是中"四大名玉"之一。由于它的颜色美观,加工性能良好,且原料价低,故在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的大批玉雕厂用岫玉作原料,制作各种玉器首饰和工艺品。岫玉的产量之大和用料之多,在"四大名玉"之中均占首位。但因其硬度低,在玉器被擦拭保洁的过程中,容易被磨损而使本来不强的光泽逐渐变暗淡,远不如翡翠玉器那样越擦越亮,故岫玉属低档玉料。而在制作大型玉雕座件和中小型摆件中,因对玉的硬度要求较低,所以仍是颇受欢迎的玉种。

岫玉有哪些主要用途?

岫玉的用途很广,大量的优质岫玉主要用于雕琢成各种山水盆景、人物、动物和茶具、酒具等工艺品,由于其美丽的淡绿色及柔和的光泽很可爱,颇受人们青睐,因而在国内外都很畅销。另外,接近透明的优质岫玉还广泛用于制作手镯、项链珠、各种小挂件(观音、弥勒佛及玉元宝等)和健身球等,在低层次的消费者中有一定的市场。

我国的岫玉品种和产地有哪些?

由蛇纹岩形成的岫玉,在我国各地有许多品种。据宝石专家栾秉 先生在其《宝石》一书中绍,国内主要的岫玉品种,有如下10种:

(1)岫岩玉:是由纤维蛇纹石和叶蛇纹石为主组成的致密块体,其颜色不下十余种,辽宁岫岩县是我国岫玉的主要产地。

(2)南方岫玉:简称"南方玉",主要产地在广东省信宜县,故又称"信宜玉"。是一种呈暗绿色至淡绿色的致密块状蛇纹岩。由于其有较美丽的绿色花纹,故适合作大型玉雕摆件。

(3)酒泉岫玉:简称"酒泉玉"或"祁连玉",是一种含黑色斑点和不规则黑色团块的暗绿色致密块状蛇纹岩。

(4)陆川岫玉:简称"陆川玉",是一种在黄绿色基底上常见有黑斑的致密块状蛇纹岩。产地在广西陆川县。

(5)昆仑岫玉:简称"昆仑玉",玉质与辽宁岫岩玉很相似。产地在新疆的昆仑山麓。

(6)会理岫玉:简称"会理玉",是一种外观似碧玉的暗绿色块状蛇纹岩。产地在四川省会理县。

(7)云南岫玉:是一种绿色的块状蛇纹岩,常含绿泥石。

(8)莒南岫玉:简称"莒南玉",是一种黑绿色的块状蛇纹岩,产地在山东省莒南县。

(9)京黄岫玉:简称"京黄玉",是一种黄色、淡黄色或柠檬黄色的蛇纹岩,产地在北京十三陵老君堂。

(10)都兰岫玉:是一种具竹叶花纹的块状蛇纹岩,故也称"竹叶玉",产地在青海省都兰县。 (补充)貔貅 又名皮丘

一、貔貅的传说和史记

貔貅(音皮休)是一种瑞兽,和龙、麒麟一样皆不存在於现世间。在传说中;曾帮助黄帝打败蚩尤,古代除舞龙、舞狮外,亦有舞貔貅。在道教「请神宝诰」文中,谓有一神只名讳为「先天辖落灵官王天君」,在上天除负有雷神之职,更统有百万「貔貅神将」,负责天上巡视工作,类似人间纠察工作,飞腾云雾,号令雷霆,降雨开睛,穿山破石捉妖精,收瘟摄毒伏群魔,防备妖魔鬼怪、瘟疫、鬼魅扰乱天庭。在汉书“西域传”上有一段记载:“乌戈山离国有桃拔、狮子、尿牛”。孟康注日:“桃拔,一日符拔,似鹿尾长,独角者称为天鹿,两角者称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了。

传说貔貅是龙生九子的第九子.能腾云驾雾,号令雷霆,降雨开晴.相传有辟邪挡煞,镇宅之威力.龙生九子,神通不一。其子貔貅,胜父千倍,长大嘴,貌似金蟾,披鳞,甲形如麒麟,取而兽之优,有嘴无屁股,吞万物而不泻。可招八方财,可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传貔貅因为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他只许吃不许拉。所以貔貅是以财为食的,纳食四方之财,肚子是个聚财囊,同时催官运。

另据大熊猫专浓家张和民教授称在古籍中,大熊猫被称为称为貔貅(pixiu)。《史记·.五帝本纪》中,叙述了中国“五帝”之首的黄帝,他的国号为“有熊氏”,不仅尊重熊这种野生动物,而且能将熊(黑熊)、罴(棕熊)、貔貅(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明确区分开来。

史记还追述了一个故事:4000多年前,黄帝指挥驯养过虎豹、熊、罴、貔貅等猛兽的部落,在坂泉(河北涿鹿县)打败了另一个部落的首领蚩尤。由于板泉之战比较著名,所以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将它加以记载。除了《史记》外,中国第一部追述古代事迹的《尚书》,在《牧誓》篇中也曾叙述,距今3000多年前,周武王的部队“如虎如貔”,在牧野大败商纣五的军队,一直到后代,还用貔貅比喻勇猛的军士,战无不胜。在佛教中,貔貅还被用为地藏菩萨的坐骑,但是被称为“谛听”,但是从造型上看与貔貅无异。

二、貔貅的造型

貔貅是一种凶猛瑞兽,是如凤凰、麒麟一样分有雌性及雄性,雄性名为“貔”,雌性名为“貅”,但现在流传下来都没有分为雌雄的了。还有古时貔貅是分为一角或两角的,一角称为“天禄”,两角称为“辟邪”,后来再没有分一角或两角,多以一角造型为主。在南方,一般人是喜欢称这种瑞兽为“貔貅”,而在北方则依然称为“辟邪”。致于“天禄”则较为少人用以称这类瑞兽,还有些人将它称为“怪兽”或“四不像”等。

貔貅的造型很多,难以细分。经过朝代的转变,貔貅的形态比较统一,龙头、马身、麟脚,额下有长须,两肋有翅膀,会飞,且凶猛威武,如有短翼、双角、卷尾、鬃须常与前胸或背脊连在一起,突眼,长獠牙。到现在常见到、较为流行的形状是头上有一角,全身有长鬃卷起,有些是有双翼的,尾毛卷须。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此兽无肛门,只进不出,比喻为招财进宝。

三、貔貅的功用

因此貔貅在风水上用来驱邪、挡煞、镇宅其威力是无庸置疑的。相传貔貅喜爱金银财宝的味道,常咬回金银财宝来讨主人的欢心,故有言此乃招财之物。因而貔貅另有旺财的功用。貔貅在五行风水中带火性,能招来大量的金钱,使世间财源自此打开.

在家宅或工作地点的适当位置放置貔貅,可收旺财之效。一般做偏行的人都认为“貔貅”会旺偏财的,所以他们都会在公司或营业地方摆放一只貔貅,属偏行的行业有外汇、股票、金融、赛马、期货等等。貔貅与麒麟有所不同,貔貅是凶狠的瑞兽,有镇宅辟邪的作用,古代还用它来镇墓,是墓穴的守护兽,一般古墓的墓前都可以看到,可知其杀气的勇猛。

貔貅可摆放在风水的吉位上,很多地理师都认为有催财作用,而在八个不同的方位上,一般摆放玉质制造的貔貅,催财力量会很强。其实貔貅对于正财或偏财都会有利的,所以貔貅像在近年有流行起来的迹象;不过,利用貔貅来催财,总带点宗教色彩,故在玄空大卦的正神日贵神时或鸟兔太阳吉时,开光的貔貅催财力量是最强的,不论工作属于正行或偏行。但有一点要留意,作*犯科的人,貔貅未必有催财之力,这便是灵兽的特性。貔貅在风水上的作用,可分以下几点说明:

1、有镇宅辟邪的作用,将已开光的貔貅安放在家中,可令家中的运转好,好运加强,赶走邪气,有镇宅之功效,成为家中的守护神,保合家的平安。

2、有趋财旺财的作用,尤对偏行、收入浮动者有奇效,例如销售、经商、外汇、股票、金融、彩马、期货、赌场等等。除助偏财之外,对正财也有帮助,所以做生意的商人也宜安放貔貅在公司或家中。

要辨别真假,假的一般几十,是人工的

真的质量好的上千,差点的几百

8. 古代鱼鳞纹

关于这个问题,焊缝表面形成鱼鳞纹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

1. 焊接过程中的温度梯度不均匀:焊接过程中,焊接区域受到高温的热源加热,当焊缝表面温度达到或接近熔点时,焊接材料会出现熔化和流动现象。然而,由于焊接过程中的温度梯度不均匀,焊缝表面的温度可能会不均匀地升高和降低,导致焊接材料在流动过程中出现不均匀的变形,形成鱼鳞状的纹理。

2. 焊接过程中的扰动:焊接过程中,焊接电弧或焊接火焰的运动会导致焊缝表面的液态金属受到扰动。这种扰动可能会导致焊接材料在流动过程中受到不均匀的力作用,进而形成鱼鳞状的纹理。

3. 焊接材料的结晶行为: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材料通常会经历熔化和再凝固的过程。焊接材料的凝固行为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冷却速率、晶粒生长速率等。如果焊接材料的凝固速率不均匀,或者晶粒生长速率差异较大,就可能导致焊缝表面形成鱼鳞状的纹理。

总之,焊缝表面形成鱼鳞纹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焊接过程中的温度梯度不均匀、焊接过程中的扰动以及焊接材料的结晶行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9. 古玉鱼鳞纹是哪个年代才出现

我国古代陶瓷上出现的龙纹,据考古证实,是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龙是粗长的蛇身,爪为三趾,头圆。看看在山西襄汾陶寺墓地上出土的一个属于龙山文化早期的泥质褐陶盘。

盘内绘龙纹,形状是蛇身,有麟片,头小,目微张,上下颚长,舌细长向外伸,舌端呈禾穗状。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龙纹。

商周时期龙纹形象主要表现在玉器、青铜器皿中。这时的龙纹大致分为二类。一类是我们说的鳞虫形态的龙,也即是“蛇体形”,身体像蛇,无肢爪,有一首二体形,也有一体二首形。

二里冈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片中,鼻呈如意状,头也像如意头,比新石器时代的要小,头部多了两个卷形角,这是龙角形成的第一阶段。

第二类兽体形龙纹,形状是:张目,有肢有爪,身像兽体,尾巴卷转。

春秋战国至南北朝的龙纹,此时期龙纹瑰丽多姿,神人蛇龙的浪漫世界开始出现。这时的龙都是兽体,爪是三趾,细尾而卷,张大口,头有角呈后卷状。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此时龙的形象是:头似牛首,有须,大耳,细长角对称,蛇形体,有翼,脚有爪,身附壁,所以秦汉时期的龙纹有“珠联壁合”之说。

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龙纹的装饰艺术基本上还是继承两汉时代龙的形状与特征,在龙的周围往往衬以云朵、花朵,使龙的形象显得更加洒脱。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大家都知道,唐代以肥为美的审美观念,此时龙的特征是:身体是胖美健壮的蛇体;身上以斜方格组成网状纹鳞片,代替了鱼鳞片纹;前腿与身关节处长出细长翼。

整条龙的背脊带鳍,龙尾像蛇尾,卷曲成S形;龙爪从过去的兽爪变为鸟形,爪甲绘成略弯的三角形,显得锋利有力;龙首的双角多分叉,口角比前期明显加深,上颚较长,特别是上唇,长而往上翘起;眼睛从过去的圆眼、三角眼变为凤眼。

五代龙纹,龙作兽状,身体粗壮,身上为网状鱼鳞纹,颈细而长,尾似狮子尾,头小口角深,张口,上下颚长,咀尖似鹰咀,头有分叉双角,四肢粗壮有力,三爪。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唐朝时期,龙纹少见,多为堆塑,捏塑,范印以及龙首壶等,而且此时的龙纹常常和人物,走兽,花鸟,花纹等堆塑组合使用,与道教,佛教相关联,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到宋辽朝时期,基本上以堆贴,捏塑,模印为主。龙纹经常会出现在定窑,耀州窑,吉州窑,龙泉窑等窑口。

宋代龙纹的特点是矫健雄奇,看似异常迅猛,龙犄角分叉较早,龙角曲度大,多云纹环绕,龙嘴大张,露齿,吐舌,眼睛不明显,龙发龙须均为几缕,飘向脑后。

宋代龙凤纹在宫廷用瓷上大量采用,民间则不得使用,特别是在定窑瓷器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元代龙纹特色很鲜明,元龙纹龙形蜿蜒细长如蛇,头比身躯小,头呈扁长形,上头鼻梁前端有尖挺形和平整形两种。

平整行鼻尖两侧有龙须,但是很短,尖挺形则无。

龙光头无发或者有几缕飘在脑脖处。

龙张口,露齿,吐舌,额头高凸,两眼凝视前方,角和发朝向后方,龙角与鹿角相似,背脊朝上状如火舌,四足肌肉结实,关节弯曲,爪张而有力。

有三,四,五爪不等,五爪罕见。尾部渐细而尖,也有少数火焰状尾,一部分龙纹腹部呈环节状,犹如蛇腹,鳞片有多呈鱼鳞状,网格状,胸部和身躯间绘有火焰状条带纹。双龙戏珠纹珠子比较小。

五爪的

明朝的龙纹是在元朝的基础上发展的,其总体的特征是龙的形态整体看起刚烈凶猛,龙纹极具威严之气,散发出浓重的皇家气息。龙爪呈风火轮状,五趾间距几乎相等,第一趾与第二趾呈蟹钳状,后四爪同向。龙鼻多数上翘,特别是表现在夔龙上,夔龙鼻高翘并且翻转。

龙发明显,有一簇清晰可量的长竖发,状如火焰,有的倾斜,但是很僵硬。鼻端有两根龙须飘扬,少数龙的龙睫毛比较明显,并且上扬。龙眼睛渐渐的清晰起来。龙嘴一般,上颚要长于下颚,俗称猪嘴,龙大多是尖尾,并且五爪龙居多。前期多数龙纹的龙角描画模糊。

明代早期:龙身比元代要粗大,龙爪如鹰爪雄健有力。龙爪最有特色,犹如鹰爪雄健有力,大有力透纸背之感。在永乐、宣德时期的瓷器上,龙纹题材非常广泛,不仅有独龙、双龙,还有九龙、十龙、团龙等,这些龙在海水中上下翻腾,气势磅礴。

明代中期:目光呆滞温驯得像宠物。明代中期,成化、弘治、正德时期,明朝政治日趋混乱和黑暗,统治阶级糜财无度,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层出不穷。

明代晚期:龙纹简化用笔草率马虎。这一段的历史情况是,嘉靖、隆庆、万历皇帝即位之初,明朝的政治颇有中兴之势,可惜好景不长。这段时期,龙纹在瓷器上,以嘉靖、万历时期为代表,早期尚能属阳刚之形,后期则属阴柔之态,龙身更细长,龙首变小,上颚伸出。龙纹简化多以平涂方式渲染,用笔草率马虎的程度历史上罕见。

进入清朝,清朝的龙纹整体特征比较秀美,端庄。龙头的龙发增多,长披发或者多簇短发。龙的睫毛形态多样,不少被画成倒竹叶形,龙身依然雄壮,但是更显得平和,没有明朝龙纹的那种威压霸气。

龙爪与明朝龙爪截然不同,第一趾和其他四个龙趾距离较大,特别是第一个和第二个,呈直线型,趾尖比明朝短,非常尖锐,看起来特别有力道

龙的下颚普遍比上颚要长,鼻子也没有明朝的那么翘了,比较平整(夔龙纹和羽翼龙除外)。

龙身多为鱼鳞片纹,并且腹部多有明显的环节纹,形似蛇腹,饱满充盈。

龙须大多数向两侧伸展,长且翻转,乾隆以后,眼睫毛现象普遍。

龙身曲度大,题材有云龙纹,龙凤纹,云涛龙纹,海水龙纹,蟠龙戏珠纹,双龙抢珠纹等其中,蟠龙戏珠纹和双龙抢珠纹在清代尤为盛行,与民间传说“龙爱珠宝”相契合,宝珠一般个体较大,状如火球,尤如火珠。

清朝早期龙的形体和形态具有明朝的遗风,比较威严。瓷器上有一些凶猛的老龙怒目而视,龙身健壮,头骨高高隆起,毛发蓬松,勇猛雄健之态令人生畏。雍正时期瓷器上的龙纹,其栩栩如生之态也毫不逊色永乐、宣德。

乾隆时期,龙的神态变得和善,少了神圣不可侵犯之感,多见于凤合画,意为龙凤呈祥,多二龙抢珠纹。乾隆晚期以后的龙,下颚低垂,状似威严,但实则毫无神韵,感觉上只有一个躯壳,已经没有了龙的精髓。

清朝中晚期龙纹:状似威严实则毫无神韵。当嘉庆爷从他父皇手中接过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清帝国时,悲剧注定无法避免。这个时期的龙纹装饰更多的是粗劣的继承前朝,龙爪仿效康乾,龙趾更粗糙。

清朝中晚期大量出现在陶瓷器上龙的形象,更加世俗化。比如划龙舟、比如婴戏舞龙、龙穿花等,成为玩物,龙已大大失去神圣威严,至尊至上的皇权形象也逐渐式微。

清末的龙纹,其精神大不如前的威武、健壮了,显得腰硬,老态龙钟,四肢无力。以前的龙盘曲程度大,有三波九折之美,而清末时盘曲少了,故腰体有硬直之感,体上的鳞片也不像前朝的一片一片绘上去,而是绘成网状,再在其中加上小点。有的更粗糙得只绘网纹不加小点。龙爪也不像前朝的有骨有肉、骨节清楚,此时的龙爪仅是直直的向左右伸出,没有动的美感。 中国龙纹图案各个时期的造型风格是承上启下,代代相传,每个时期都有新的发展和各自特点。我们鉴定的时候不要教条,应学习古人的创作构思、装饰技巧、造型特点,开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