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玉雕大师(明清玉雕图片欣赏)
1. 明清玉雕图片欣赏
清代玉雕的工艺最典型的是拉丝工,这种工艺在明清时代的玉雕上都出现最多,其次是圆雕件上大多采用阴刻线,玉牌子类玉雕件大多采用平底下挖的工艺,舍料不舍工。
2. 明清玉雕刻工具及手法
镶嵌是先将不同颜色的木块、木条、兽骨、金属、象牙、玉石、螺钿等,组成平滑的花草、山水、树木、人物及其各种自然界题材的图案花纹。
然后再嵌粘到已铣刻好的花纹槽(沟)部件的表面上而形成的装饰图案称为镶嵌装饰。家具镶嵌可分为雕入嵌木、锯入嵌木和贴附嵌木、铣入嵌木等四种形式。家具镶嵌工艺一、雕入嵌木。利用雕刻的方法嵌入木片,即把预先画好的图案与花纹的薄板,用钢丝锯锯下,把图案花纹挖掉待用。另外将被挖掉的图案花纹转描到被嵌部件上,用平刻法把它雕成与图案薄板厚度一样的尝试(略浅些),并涂上胶料,再嵌入已挖好的图案薄板内。
二、锯入嵌木。锯入嵌木原理类似于雕入嵌木,是利用透雕方法把嵌材嵌入底板的,因此这种嵌木两面相同。制作方法是先在底板和嵌村上绘好完全相同的图形,然后把这两块对合,将图案花纹对准,用夹持器夹住,再用钢丝锯将底板与嵌木一起锯下,然后把嵌材图案嵌入底板的图案孔内。
三、贴附嵌木。贴附嵌木实际上是贴而不嵌。就是将薄木片制成图案花纹,用胶料贴附在底板上即成。,这种工艺已为现代薄木装饰所沿用。四、铣入嵌木。铣入嵌木即将底板部件用铣床铣板槽(沟),然后把嵌件加胶料嵌入。
3. 明清玉雕刻大师都是谁
1 汪启淑
汪启淑(1728一1800),清代篆刻鉴别家,字秀峰,号讱庵,一字慎仪。安徽歙县人。官兵部职方可郎中。酷爱印章,自称印癖先生。侨寓杭州,家有开万楼,上藏善本书数千种,搜有周秦至元明印章数万钮。
与同里丁敬,黄易,金农等极为友善。辑有《飞鸿堂印谱》五集,《汉铜印丛》十二卷等多至二十余台。另有《续印人传》八卷,《水曹清暇录》,《小粉场日记》等。
2 桂馥
桂馥(1736-1805), 清代篆刻家,文字训诂学家。字末谷,号冬卉,山东曲阜人。篆刻宗秦汉玺印,刀法挺拔,不求时尚,非至好不能得其所刻,作品流传至少。
研究语言文字之学,取《说文解字》与古代诸经典文义相参校。著有《缪篆分韵》五卷,《续三十五举》,《说文义证》等。
3 张燕昌
张燕昌(1738一1814),清代篆刻家。字芑堂,号文渔,一作文鱼,别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人。优贡生,举孝廉方正。篆刻拜丁敬为师。
工篆,隶,能飞白,擅金石文字考证。昼兰得陈古白意。著有《金石契》,《飞白书隶》,《石鼓文存》及《芑堂刻印》。
4 董洵
董洵(1740-?),清代篆刻家。字企泉,号小也,又号念巢。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曾官通判,弃官后,落拓京师,卖印为生。与同时人余集,黄钺,赵秉冲,罗聘等友善,为罗聘刻印独多。
所作虽事法秦汉,但结构多变化,无妍媚之态,别有新意。刻款亦潇洒自然。善书,工兰竹。嘉庆十七年(1812)尚在世。著有《小池诗钞》,《多野斋印说》,《石寿轩印谱》。
5 陈克恕
陈克恕(1741一1809) ,清代篆刻家。字体行,号目耕,又号吟香、健清、妙果山人等,浙江海宁人。善篆隶书、篆刻学。其篆刻颇为工稳,惜较板滞,缺少变化,流传作品不多。
著有《存几希斋印存》四卷,《篆刻针度》八卷,《篆学示斯》二卷,《篆体经眼》二卷等。
4. 明清玉器雕刻手法
是比较细腻且线条流畅,不会存在明显的破绽和毛刺。这是因为明清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工匠们对于抛光技巧掌握得相当娴熟,能够将玉料打磨出非常精致的效果。此外,在抛光的过程中,由于需要不断的摩擦和润滑,所以玉器的颜色还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发生微小的变化,给人一种非常柔和的感觉。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明清时期的玉器制作技术非常独特,还有一些特殊的工艺,例如镂空、浮雕、刻印等,这些手法也都能够为玉器的表面增添不少层次感和艺术价值。因此,如果您对明清时期的玉器感兴趣,建议多看多学,掌握一些基本的鉴别技巧和常识,才能真正欣赏到其中的美妙之处。
5. 明清时期玉雕
他应该是明朝时期的玉雕人士吧不过还没子冈出名啊,文是一人,珍又是一人。具体是哪个我不知了,呵可
6. 明清玉件图片
每天盘玩过,温水泡泡,别等水凉就取出,主要清洗下汗渍和油污,也不损包浆。
7. 明清玉雕的工艺特征
宋代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五代十国漫长的玉器生产低潮之后玉器生产骤然升温,国家的统一带来了文化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宋徽宗赵佶嗜玉成瘾,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代玉器的空前发展。这时,民间玉雕行业初具规模,玉器市场应运而生,汴梁(今开封市)、扬州、杭州都出现了专门经营玉器的店铺。
1、圆雕人物、动物的特点概括性很强,刀法纯熟,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2、开深层立体镂雕制作之先河,为元明清三朝镂雕工艺提供先例
3、阴线刻比唐粗疏,但委婉流畅,用于服饰上使衣袖有飘动感,凤鸟翅羽、鱼类鳍尾以及花叶多用根根挺拔的直阴刻线刻画
4、能巧就玉材之色泽,而施以适宜之雕刻,这种工艺称巧雕,玉称巧色玉。巧色玉最早出现在商代,汉代也偶尔有见,宋代这种工艺则被广泛运用
5、宋代玉器世俗化的倾向与民间玉雕的兴起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休戚相关的,民间玉雕主要的消费对象已不完全是皇室贵族,也不完全是士大夫阶层,还有对玉器十分迷恋的普通百姓。宋代所用玉材和田白玉、黄玉、青白玉占主流,还有地方玉、水晶、玛瑙等
8. 明清玉雕图片欣赏大全
明代长得有点粗,清代好动更活泼。
明代玉童:不再是八字眉。
明代玉雕童子出土的比宋代的多,传世的也比较多。明代玉童保留了元代遗风,同时出现了新的特点,雕工趋向于简练豪放,不及宋代精细,这是受了元代游牧民族粗犷简率性格的影响。
明代玉童突出的特点主要有:
1.明代早期的持荷童子保留了宋代持荷童子将荷花多高举头侧或脑后的造型,但到了中、晚期,童子所持荷花多放于脑后或过肩垂至后背,与宋代明显不同。
2.头形较大且扁平,多作正面姿态,少见后脑隆起。头形比宋代的小,一般小于袖口。双腿多作交叉或并立状。
3.发式以桃形为最多,还有其他发式如左右分或留发髻的发型,但留发的面积比宋代小,发丝线条短粗稀疏,已失去宋代细密均匀的特点。
4.鼻子多为楔形,耳朵多为长椭方形凸块状。眼睛的线条更为简练,眼脸多剔地隐起,眼中刻一横阴线。宋代玉童特有的八字眉在明代已经不见。
5.衣领多为圆领和交领。腰间束带和扎蝴蝶结成为明代新时尚。衣裤褶皱线条比宋代粗深,呈波折纹。
总之,明代的玉雕童子,如婴戏、连生贵子等,有图比有意,有意必吉祥,以玉童为主的题材多吉祥、喜庆的内涵。
清代玉童:或站或蹲,各种动作都有。
考古发掘出土的清代玉雕童子较少,但是民间的传世品比较多。清代玉童突出的特点是:
1.造型多样,形体写实,或站、或立、或蹲、或跪、或卧等造型比前代增多。装饰题材也比宋、明两代繁杂,除持莲荷外,还有多种动植物的组合,尤其是持如意等寓意吉祥、喜庆的题材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
2.雕琢精致细腻,一丝不苟,每个角度、每个线条都经过仔细琢磨,不露刀痕和棱角。
3.器形比较大,前额头宽阔饱满,后脑部浑圆。发式多为双鬓形,也有平直短发。
4.脸部五官雕琢十分细致、写实,一般眼眶圈压磨较深,上眼脸突起。眉、鼻相连,鼻梁骨较高,蒜头状鼻头。大耳贴于面颊两侧,颧骨高凸。这些五官刻画的特征都代表了典型的清代风格。
5.服饰比宋、明时的都宽大,以宽袖束袍服或短衣居多,下身一般都穿长裤,裤腿宽松,裤子上不施纹饰,衣服的褶皱纹刻画得较粗深,线条流畅,立体感强。
9. 明清玉石图片
你好。确定你这个是和田,确定是清代的话(图片很模糊,加上这个东西不上手很难准确断代,不能随便忽悠你,但就这个照片造型看来明代是不到的),我就现在的行情给你个参考价值。市场行情价格在2W以上,一般商人收购价的话在5000以上。这个价格指的是你这个是按照你照片上所示的而言,指一般工一般物件。若这个是羊脂白的话就10W以上的市场价了。 另外,有一点楼上的回答者说的很对,这个玉的价格是没办法用标准来衡量的,加上你的这个又是古物,两个不可测加在一起就更难衡量了。所以,我这个价格只能以当前行情给你做个参考,具体成交价还得看买卖双方的。但是,我这个价格是按照你所言的确认无误的话都已经是最低的了,是你想出手就可以马上出手的价格了,所以你这件扳指只是在这个价格以上而不会往下了的。 PS:同等料子同等重量下你这个物件要是玉佩类的价格就又马上翻倍都不止了的,要是珠子纽扣类的那价格就跌很多了。这个市场行情是看大众喜好所波动的,玩的人多价格就猛涨,爱好的人少价格就大跌。你这个扳指也是如此,这些年玩的人不是很多了,喜欢玉佩的人多了。如果你不是急着换钱的话建议你不要急着出手,找对买家很重要,不要轻易出手给商家,那样出不起好价的。反正现在这个价格只会涨不会跌的。 希望我的答案能对你有所帮助。祝新年快乐!
10. 明清玉器图片大全 牌子
1、半月壶
紫砂半月壶乃曼生所设计,是曼生十八式的经典壶型之一。曼生制此半月壶,警示世人:凡事,全则半,半则全,欲求十全十美反而不及。无为而为,反倒有益,退一步海阔天空,曲则全,枉则直。
2、潘壶
潘仕成,字德畬,清道光广东番禺人。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紫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潘氏订制的紫砂壶形制固定,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印。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紫砂壶称为“潘壶”。所有正宗潘壶均应是朱泥小紫砂壶,一般是三款:高潘、矮潘、中潘。
3、西施壶
西施壶的首创者为徐友泉,原先叫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确实此壶象丰满的乳房,壶纽象乳头,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4、石瓢壶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5、仿古壶
紫砂仿古壶一说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另说最早见于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
6、井栏壶
井栏壶的造型源于井栏,一般分为高井栏、低井栏和方井栏。井栏壶寓意深井有如文山书海,知识有如井水,取之不竭,告诫人们知识有如人生必备之水,只有不断汲取,才能修身养性,颐养天年。
7、掇球壶
掇球壶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掇球壶在盖沿、口沿各塑一条粗细不同的烧线,这种上粗下细复合在一起的双线,称为天压地或文武线、子母线。民国时期程寿珍所作掇球壶为掇球中的精品。
8、秦权壶
秦权—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权—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谁最早创制了秦权壶,不得而知。最早秦权壶采用的是环耳形把手,后来不知何人所为,改成了龙形把手。
9、掇只壶
紫砂掇只壶出自宜兴制壶大师邵大亨之手,“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
10、茄段壶
紫砂茄段壶的造型灵感来自枝头成熟的茄子,以茄蒂为壶纽,生动有趣;气度饱满,将张力处理在欲破不破之间;流、把的呼应自然顺畅,静动如一。壶面充分表现出紫砂的种种优越属性,色泽暗淡沉朴,如紫水晶深邃,如古玉温润。
11、水平壶
以惠孟臣水平壶最著名,在广东福建盛行工夫茶时,壶内要放很多茶叶,仅用开水冲泡,茶汁出不来,还必须将壶放在茶碗或茶海内,用沸水浇淋茶的外面,使茶壶浮在热水中,才能使茶汁泡出来,所以制作工艺必须精致,壶嘴和壶把的用泥必须绝对相等,壶漂浮在水面时壶仍保持水平而不倾倒,这就是水平壶名称的由来。
12、虚扁壶
此壶自明末即有,是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中最难得的器型,行话“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从围身筒成筒型,然后用“泥拍子”一下一下的拍成这么扁,力要匀,扁又不能塌,对于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13、笑樱壶
紫砂笑樱壶发自明代,型制沉重扎实,有种绝不妥协的硬汉风格,有行家以激昂之态。
11. 明清玉雕人物图片大全
明清玉雕人物中,单独人物形象或以人物形象为主作为装饰纹样的作品包括仕女、童子、文人、武士、官人、渔翁、番人、天女、飞天、刘海、和合、魁星、佛像、观音、寿星、道人等,各类人物尽管形象不同,含义亦异,但所具时代特征却十分鲜明。
通过对它们制作年代、社会功能、造型手法、琢工技艺等的比较研究,可使我们加深对明清人物题材玉器的认识,并将有助于这方面的断代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