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岳飞木雕(岳飞木雕像)

1. 岳飞木雕

崇武古城、关岳庙、 大开元寺、清源山、洛阳桥、天后宫、岱仙瀑布等

1、 关岳庙通淮关岳庙,位于泉州古城繁华的涂门街上,在涂门街老远就可以望见袅袅青烟,闻到浓浓的香火味了。这应该是闽南地区香火很旺的关帝庙了,据说十分灵验。它有近千年的历史,原来名叫关帝庙,因为庙内主祀关羽。它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古迹之一,也是国内少见的祭祀关羽和岳飞于一祠的庙宇。关岳庙的建筑风格体现了闽南古建筑的艺术风格,装饰精美的木雕、石雕和泥塑,屋脊宝塔龙吻,其间配有花鸟走兽。漂亮的建筑使其本身就很值得拍照及观赏。

2、岱仙瀑布岱仙瀑布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水口镇榜上村水尾的赤石口。溪水从山峰的缺口直下139米,站在瀑布下可以看到飞流直下,水雾形成的虹霓霞雾,使你感到山岚袭人。岱仙瀑布号称“华东第一瀑”,它发源于石牛山的赤石溪,经过山势雄伟的飞仙山峰,落差139 米,分两股飞泻而下,东为岱仙瀑布,西为油漏瀑布。两处交相辉映,格外壮观。岱仙瀑布为福建省最大的瀑布之一,名列“泉州十八景”。

3、天后宫天后又名妈祖,指的是海上女神——林默。她是闽南地区特有的信仰,海边的人都相信天后,所以很多人来祭拜。泉州的天后宫始建于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是我国东南沿海现存最早、规模也较大的一座妈祖庙,也是泉州比较重要的一个参观点,这里的香火非常旺盛。天后宫的山门很漂亮,山门两侧为东西厥建筑。进入后,你会发现,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大殿壮观,浮雕也显得很漂亮,屋檐上的雕刻装饰实在是美轮美奂

2. 岳飞木雕像

1966年的“破四旧”开始后,一些学生迅速把目光盯到了镇压农民起义的岳飞身上,涌进岳飞庙,将岳飞等人的塑像、铜像,连同秦桧等“五奸党”的铁跪像,历代传下的碑刻也被砸碎踏平。

杭州的红卫兵把岳飞墓也刨了,原来隆起的陵墓变成了凹下的大坑个底朝天,岳飞遗骸被焚骨扬灰。

3. 岳飞的雕塑

岳王庙里不会埋岳飞遗体。

岳王庙是纪念岳飞的庙,里边有岳飞塑像,和岳云、张宪的塑像,供人们祭祀。庙前塑有四大奸臣跪像。

岳飞遗体应埋在岳坟里。

4. 岳飞坐像雕塑

这篇文章是专门论述岳飞长相的  首先,自打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皇帝赵慎为岳飞平反昭雪以来,岳飞的各种画像与雕像便开始散落于民间,其中最标准的画像莫过于各个岳庙的雕像样子: 头戴红缨帅盔,身穿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履武靴,右手握拳前抚,左手按剑向后,目光如炬,凝视远方”。在这个形象中,岳飞面呈瓜脸,眉毛倒八字,面容俊朗,英气逼人,它应该是千百年来人们心目中的岳飞。   那么,这是岳飞的真实相貌吗?   眼下有关岳飞的最早画像是南宋刘松年的《中兴四将图》。画中共八人,从左至右依次为岳飞侍从及岳飞、张俊侍从及张俊,韩世忠及其侍从、刘光世及其侍从。画中第二人即岳飞。从画中看,岳飞面白无须,微胖,耳大脸圆,头带方巾,脚蹬尖头靴,一身淡绿装束,拱手而立。这与当下各个岳庙中的岳飞坐像可谓大相径庭。   刘松年生于1155年,岳飞死于1142年,其生活的时代离岳飞不远,一些见过岳飞的人尚在,所以其画像应该具有一定的可信性。清人阮元也曾见过此画,他在《石渠随笔》卷3《刘松年宋中兴四将图》中说:“岳飞面大而方,广额疏眉,两颊甚丰,目圆鼻尖,自口以下,重颐甚长,无髭须。”岳飞除了这些特征外,还有什么其他特征呢? 首先,据称岳飞是“大小眼” (即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解。1142年,金国根据和解条款派人送高宗生母韦贤妃及宋徽宗的灵柩回国。在途中,韦贤妃曾问随从:“大小眼将军如何?”随从回答:“岳飞已死。”从这话我们可以得知,岳飞是“大小眼”将军。这大概是金营内将士对岳飞的贬称吧。   此外岳飞的身高应该在1米7 左右。这是因为1124年,豫北发生水灾,北宋王朝按惯例从灾民中招募士兵。首先是用标有刻度的木挺量身高,其次是测敏捷度,看能否跳跃和骑马,最后是测视力。凡合格者再根据各人的身材高矮分配到各军。当时各军对身高都有硬性要求:如天武第一军(步兵)须五尺八寸、龙卫军(骑兵)须五尺七寸、神威军(步兵)须五尺四寸、威远军(骑兵)须五尺三寸五。岳飞考上兵后被分配到骑兵兵种的广锐军,其对士兵的身高要求是五尺五寸,按一宋尺等于今30.72厘米换算,这大约就是169厘米。   总之,岳飞的个头与黄晓明一样高,但没有黄晓明长的帅气。   最后顺便提一句,根据画上题跋及印款来看, 现今流传的《中兴四将图》并非刘松年原作,而是一件较早的刘画摹本。可贵的是,此画流传有序,早在明洪武年间即为人收藏,后流入清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多处题字。清王朝灭亡后,1922年被溥仪带出宫,流落到东北,后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属于典型的文物加精品。

5. 岳飞雕像在哪个景点

岳飞庙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市贴现区街23号,建于宋绍兴四年(1134年),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地和纪念馆。岳飞庙是中国第一项古代兵器博物馆,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开封市的重要景点之一。

岳飞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国家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形势。就在这时,岳飞率领的军队在和金军作战中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受到了人民的拥护。为了表彰岳飞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南宋政府在开封建立了岳飞庙,对岳飞进行隆重纪念和祭祀。

在建设岳飞庙时,南宋政府注重维修和改进,力求还原历史原貌。该庙宇建筑风格独特,精美绝伦,屋顶采用红色琉璃瓦,庙内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包括岳飞的铜像、碑刻、陶瓷等。

6. 岳飞浮雕

共八个,喜欢的话可以去看看

净觉寺

净觉寺始建于唐,重修于清,是一座规模较大,布局严谨,结构合理,独具一格的古建群体。

净觉寺的建筑艺术兼具明清两代风格,融会官延民间两种特色。正殿两侧龙门楼和凤门楼上的龙凤图腾民间少见。

殿前廊用高浮雕手法建造的两个龙盘石柱,独具匠心。梁柱设施上既有力粉贴金,又有苏式彩画;访头、椽头上既有人头肖像,又有故事连环。整个寺院建筑彩绘壁画技艺精湛,石刻雕塑栩栩如生。

净觉寺享有“京东第一寺”的美誉。古建专家评价,规模可观,工艺高超,风格奇特。净觉寺是座佛寺,但又不同于其它佛寺,那精美的建筑结构,浓艳的彩绘雕刻,使人过目不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最夺人眼目的是门殿——“无梁殿”,可以说是古刹的第一奇观。门殿建筑面积120平方米,高12米,皆为砖石拱券灌以澄浆而成,它不仅无梁,而且无檩无柱。其内壁外壁都是磨砖对缝,缝细而匀,就像一条条用力抻直的白线,它的椽、飞、昂、拱均用青砖精工雕琢,昂嘴间还刻有九十六尊神态各异的佛像,全殿除去门窗,没有任何木制品,从建筑学上堪称一绝。

禅林寺

禅林寺古银杏风景园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北倚长城,西顾京城,南临津唐,东通辽沈,属京津唐承秦腹地。禅林寺古银杏风景园以古山、古刹、古树,“三古”著称。

禅林寺,原名云昌寺。在辽代重修时,得到一块古碑,考证早在北朝后秦时就有僧人在此居住。禅林寺在辽、金、元,以及清朝时,都有重修碑记。经东晋重修、辽统复修,更名为禅林寺,距今在1700年以上。禅林寺坐落于五峰山中峰,寺的匾额上大字写着“五峰禅林”依从山名而得。

在禅林古寺周围长着的十三株蔽天遮日的古银杏树,植于秦代,树龄2000年以上。至今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雄树最为高大,被称为“龙种”,而其中一株雌树滋生三代细树,称为“四世同堂”。树心已腐朽,又在洞腹中生出一株粗大的银杏,母子合一共擎苍天,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

兴国寺

兴国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大城山主峰南侧。史料记载,该寺始建于唐朝,相传唐王东征时曾驻扎于此,得胜归来后见该寺,取希望国家兴旺之意,故名兴国寺。

兴国寺位于大城山公园西南部,占地面积71.7亩,为古建仿唐式寺院。注重了历史的文化传承,是建筑艺术与宗教场所的完美结合。它不仅将成为满足广大信教群众正常佛事活动的宗教场所,同时也将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群众演艺生活的舞台,旅游、观光的胜地,成为唐山的标志新建筑之一。

全寺以三纵三横轴线为框架,沿东轴线纵向布置主建筑群。山门位于南端,体现了传统建筑坐北朝南的要求。三进院落由南向北展开,有张有弛,高低错落。西部由南向北为两个独立的四合院,一真身宝塔结束,亦为全寺最高建筑。中轴是放生池及连接两边建筑的花园,是指相映生辉。整个建筑设计集我国唐代寺院建筑艺术之大成。

景忠山

景忠山位于迁西县境内,是集佛、道、儒于一体的宗教名山,其佛道文化博大精深,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古建蔚为壮观。

据史料记载,景忠山“旧有二名,南曰明山,北曰阴山。”明初于山顶建三忠祠,祀诸葛亮、岳飞、文天祥,“欲人景行仰止”,故改名“景忠山”。

景忠山初春山花烂漫,盛夏绿林成荫,深秋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一年四季皆是景!株株古松立于悬岩峭壁之上,造型独特;条条峡谷,险峻幽深;块块峰石,似人似物逼真入化。此山危岩峥嵘,峡谷清幽,云雾飘渺,当年康熙皇帝登临此山后,有感而发,御笔题下“灵山秀色”。

景忠山自然风光十分秀丽。山上野生植物资源多达80余种,森林覆盖率为98%,树种以松树为最,仅200年以上的古松就有2000多株。另有鸟类20余种。

景忠山不仅历史悠久、庙宇众多,其自然风光也以峭拔绮丽名闻遐迩。那高耸的危崖、蔽日的苍松、飘渺的雾岚、幽僻的岩洞,似天然的诗篇,流淌的画卷,充满了美丽与神奇。

清真寺

位于迁安县建昌营镇,距迁安县城18公里。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后经多次重修扩建,到清末民初,才建成为风格奇特、新颖别致、秀丽玲珑的古刹。

清真寺始建于明末清初,现仍基本保持原貌。全寺占地面积4亩余,属中国古典式建筑群。礼拜殿为卷帘式砖木结构,飞格高翘,雄伟壮丽。窑殿为四角攒尖亭,顶端置金色宝葫芦。殿前抱厦斗拱翼角翘起,厦内有匾额数块

龙泉寺

唐山龙泉寺位于唐胥路与学院南路交叉口东南侧,东临大南湖,占地309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建设单体建筑29栋,包括大雄宝殿、藏经阁、地藏殿、药师殿、天王殿、观音殿、山门等,整体风格仿唐代龙泉寺而建。

龙泉寺整组建筑以唐代大气、弘放、豪迈的风格为主,也兼有现代式意蕴的创造。龙泉寺功能齐全,既能满足佛寺的宗教功能,又有一定的文化交流、旅游服务功能,体现了现代佛教寺院发展的新方向。

唐山龙泉寺作为南湖生态城开发建设的重点工程,是世界“ 生活禅”禅修中心、京津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对于弘扬传统佛教文化,建设和谐唐山,提升南湖生态城品位,打造文化南湖具有重要意义。

药王寺

药王寺原址位于唐山市丰南区西南部(现东田庄乡),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数百年香火鼎盛,神奇传说众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是此庙庙会,方圆数百里的人们云集于此,求医、问药、烧香还愿、捐款捐物,来此寺敬香者据签布记载涵盖7省18县。

药王寺是有典故的。明末清初,翰林学院院士李来秀考取探花,由于官场腐败,被他人顶替。李来秀看破红尘,为避战乱,流落到丰南西的药王寺削发为僧。顺治初年修成正果,康熙三十九年在寺中圆寂,人称函宏法师或老仙师。涵宏和尚功德圆满,真身供养百年不腐,药王庙名声大振,盛极一时,成为京东关里赫赫有名的庙宇。

御佛寺

遵化市御佛寺,座落在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清东陵附近的遵化市马兰峪镇塔山,占地18、46亩,寺院倒座,座南朝北,寺院的始建年代已不可考,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

这里历史上供奉的主要是道教的造像,最早称“药王庙”,供药王孙思邈,清康熙年间又增设三皇,即轩辕氏、伏羲氏、神农氏,并在主殿供奉,寺名也改为“三皇庙”,佛教设施有菩提殿、经堂、寮房等。

现已成为唐山市的重点寺院,有下院两座,在省内国内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寺院内的佛塔“永旺塔”,建于明万历10年(1582年),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岳飞的雕像是什么样的

两侧有四个铁铸的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即陷害岳飞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莴四人。穿过墓门有甬道通至岳飞墓前,道旁列有石人、石兽,皆为明代遗物。甬道尽头为岳飞墓,墓坐西朝东,以石块围砌而成,上封土植草,通高2.65米,直径7米。墓碑刻“宋岳鄂王墓”。岳飞墓的左侧是岳云墓,墓碑上刻“宋继忠侯岳云墓”。墓的周围古柏森森,有石栏围护。石栏的正面望柱上刻有“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对联。

8. 岳飞雕塑像图片大全

是的,牛头山与牛首山是一个山。

牛头山位于南京市西南,又称牛首山,因两峰对峙形似牛头双角而得名,民间又称为牛头山。位于金陵城南十里有余,北连翠屏、南接祖堂,风景秀美,素有"春牛首"之美誉。

牛头山由牛首山、祖堂山、将军山、东天幕岭、西天幕岭、隐龙山等诸多大小山组成。牛首山属于宁镇丘陵西段南支,山高248米,因东西双峰对峙形似牛角而得名,《金陵览古》曰:“遥望两峰争高,如牛角然。”

9. 岳飞木雕神像

沂源猿人遗址

沂源猿人遗址,早在四五十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期,是山东人的远祖;1981年在沂源土门镇骑子鞍山东麓,发现“沂源猿人”化石。

青龙湖景区

青龙湖景区,位于沂源县悦庄镇北部,景区内有青龙湖、青龙山、青龙雕塑、水上游船、荷花池、游泳池、有机蔬粮种植基地、果蔬采摘园、骏马度假村、野味美食园等,湖水面800余亩,青龙山坐落于青龙湖西南,海拔480米,山顶有玉庙、碧霞祠等庙宇。

唐山风景区

唐山风景区,位于沂源县东里镇。相传姜子牙封神时此地称黄山;唐高祖李渊在此修建弥陀寺,改此山为唐山;唐太宗李世民在此建十一层双石塔,又称塔山;又因此山由九个山峰环列,又名九顶莲花山。主峰海拔516米,山上千亩古柏四季常青,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是天然氧吧。景区内有弥陀寺、观音阁、摩崖造像、千年银杏和古井。

翠屏山景区

翠屏山景区,位于中庄镇焦家上庄村,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山峦起伏,流水潺潺,具有沂蒙山原始生态的山地地貌景象和田间地垄的乡间地貌环境,森林覆盖率达到91.5%,万亩高档果品示范园,是山东省海拔最高的林果带,具有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科学考察价值。

鲁山溶洞群景区

鲁山溶洞群景区,位于南鲁山镇,为国家4A级景区。其中主峰鲁山海拔1108.3米,是山东省第四高峰,历史上是齐鲁两国界山,也是沂、淄、弥、汶四河发源地。鲁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4万亩,森林覆盖率95.2%,是典型的山岳型风景区。公园内四季变化分明,年平均气温11.9℃。总地势西高东低,海拔高度多在480-990米之间,地势险峻,基岩由以片麻岩为主的酸性岩构成。园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有植物种类1000多种,鸟类168种,兽类22种,昆虫561种,园内植被茂密,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天然氧吧”。

10. 岳飞木雕的神像联系方式

《出师表》是宋代抗金英雄岳飞于返京途中在南阳武侯祠所书,辗转流传至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78年),时任岐山县县令胡升猷重修武侯祠,花重金于京商袁保恒手中购得《出师表》拓本,遂邀陕西富平雕刻大师樊登云刻于青石之上,并镶嵌于武侯祠献殿东西两侧墙壁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