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玉雕(颐和园石刻知多少)
1. 颐和园石刻知多少
重要景点包括
万寿山:
位于颐和园中心地带,是整个园林的核心区域。山上有“存心亭”、“神泉”等景点,而这座山本身就是一座仿古建筑,山上建有一座古典式宝塔,“金殿”、“玉殿”等建筑,形成了一座小型的皇家宫殿。
长廊:
全长728米,由273个房间组成,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长的画廊。廊内壁画绚丽多彩,包括许多民间传说和宫廷故事,长廊还设有数十个宫门、廊柱、屏风等构件,给人以恢弘大气之感。
十七孔桥:
位于颐和园内的一座仿福州十七孔桥建造的古代拱桥,跨越于昆明湖上。其得名于桥身上共有17个拱洞,长约150米,宽8米,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仿古古典园林建筑之一。十七孔桥的拱洞形状各异、大小不同,堪称中国传统建筑中工艺之精湛的代表之一。
后湖:
一片人工筑造的湖泊,位于颐和园的西部。后湖面积约为33万平方米,有数个大小不一的岛屿分布其间,其中最大的一个是藻井,也是整个颐和园最大的一座岛屿。后湖水域错落有致,水清景美,岸边种植着茂密的树木,呈现出优美的自然景观。湖上还有多处古建筑,如静心亭、净寂轩等,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被誉为“北京山水最胜之地”。
乐寿堂:
一座仿古建筑,位于颐和园的西部山区。它是为了纪念清代乾隆皇帝爱妃慈禧太后寿辰而建造的,因此得名“乐寿堂”。该建筑始建于1750年,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目前占地面积约为25000平方米。
乐寿堂主要由大殿、东西厢房和回廊组成,建筑风格为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特别是明代的官式建筑风格。大殿内供奉着慈禧太后的神像和佛像,四周的墙上绘制着各种祥瑞图案和花鸟人物。回廊两旁是各种珍贵文物展览,包括瓷器、玉器、书法、绘画等,还有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
乐寿堂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和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和宫廷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颐和园著名的游览景点之一。
藻井:
是一座位于后湖中的人工岛屿,也是整个颐和园最大的一座岛屿,得名于其形状像海中生长的水藻。藻井岛上建筑群布局错落有致,风格多样,有宫殿、寺庙、亭台、桥梁等多种建筑类型。
藻井岛上最著名的建筑是万寿山房,这是一座仿古建筑,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皇帝在此避暑时的官邸。万寿山房内部装饰华丽,布局精巧,有多个厅堂和偏殿,并且每个房间都有不同的主题和设计。
此外,藻井岛上还有许多其他景点,如千手观音殿、佛香阁、碧云寺、彩云轩等,各具特色,构成了一个以万寿山房为核心的游览区域。整个藻井岛风景优美,是颐和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苏州街区:
简称“苏园”,是颐和园内一处仿建的具有苏州风格特色的民居区域。苏园由清朝雍正和乾隆时期仿造苏州古城小桥流水、古巷深巷的建筑群落,通过拱桥、廊道等连接自成一体。其中主要的景点包括:翠柳南荫、平湖秋月、望春亭、十二重台等,每个景点都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文化背景。
苏园的建筑风格以江南传统园林建筑为主,建筑材料采用青砖黛瓦、木雕石刻等传统工艺,整座园林凸显出江南古典园林的精髓。除了建筑外,苏园内还有许多盆景和花卉,如迎宾松、紫薇花、红掌等,增添了园林的美感。
总的来说,苏园是一个展示中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和园林的优美之地,也是旅游者参观颐和园时不可错过的重要景点之一。
东门:
是颐和园的一个主要入口,位于园区的东南角。东门外有一条名为“长安街”的购物街,建筑风格类似于北京近现代的商业街,具有浓郁的都市气息。
进入东门后,游客会首先看到“十七孔桥”仿建,此处也是游客拍照留念的热门地点之一。向前走便可看到“乐寿堂”和“万寿山房”,这些景点与东门较近,游客可以先参观这些景点再深入园区。
此外,在东门外还有一座康熙大帝御笔所写的“东寿门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特别在游客中受欢迎。经过东寿门,游客可以上望北楼观看整个颐和园的全貌,同时眺望山水之美,感受皇家园林之精髓。
总的来说,东门是颐和园最热闹、最繁华的门户之一,是游客进入颐和园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一个展示北京近现代城市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好去处。
2. 颐和园里的石头是什么石
那个叫石舫。
因为舟是石头做的,所以不用担心会象木船一样顺水漂走,不用缆绳去系着。因此,这些石舫往往有一个“不系舟”的题字。在园林里面建石舫不仅仅是为了证明我这个水是活的,是可以坐舟来游的,为的正是在“舟自横”中,突出“野渡无人”的境界来。石舫,海清河晏之意。北京颐和园石舫又名清晏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万寿山的西麓岸边。园林中舫的外形特点“舫”的形象与舟相类似,筑于水滨,为园林中最富情趣的建筑。3. 颐和园 石碑
颐和园的万寿山古时叫瓮山,昆明湖叫瓮山泊。
昆明湖是一个半天然、半人工湖.原先这里是西山山麓拱积扇前缘由泉水汇集成的一块沼泽低地。公元1153 年, 金定都燕京 (改称中都) 后, 金主完颜亮看中这块凤水宝地, 就在此建造金山行宫.到金章宗时, 更从西面的玉泉山引泉水注金山脚下, 使它成为一处贮水地, 称金水河.这就是今日昆明湖的前身。到元代, 为增大金水河水量以供应京都漕运之需, 水利学家郭守敬导引昌平县白浮村的泉水和玉泉山的泉水入泊.当时金山改称瓮山, 湖泊就改名瓮山泊, 水面比原先扩大。明代, 白浮村泉水渠道 (白浮堰) 失修, 水源枯竭, 瓮山泊面积缩小。清代乾隆时凿深了瓮山泊并加以扩充, 成为面积比明代时扩大两倍的巨浸, 始名昆明湖。这一命名, 是乾隆帝采用的汉武帝在长安都城凿昆明池操练水师的典故.此名沿用至今。
4. 颐和园石刻知多少摩崖
赅春园十八罗汉摩崖石刻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后山西部、赅春园遗址的西南侧,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前后雕刻的一组深浮雕造像,这组造像右上角有一处明显的缺失,现存18身,每身高约30厘米,仅一身造像残存头部
5. 颐和园石雕
养云轩是万寿山前山东部的一所院落,依山面水,优雅可爱。院门的样子像个西洋钟,六角形状,由汉白玉石雕砌而成,门额上镌刻“川泳云飞”四字,取自韩愈《徐泗豪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中的“鱼川泳而鸟云飞”。门边配有乾隆手书的楹联:天外是银河烟波宛转,云中开翠幄香雨菲微。
6. 颐和园的奇石叫什么
1.这块所谓的“败家石”产自北京西南房山区,是四百多年前明朝官员米万钟发现的。相传米万钟是宋代米芾后嗣,爱石成癖,人称“友石先生”,他一生走访了很多地方,爬山涉水,不畏艰险,收藏了大量奇形怪石。过去的北京,出了二环后,荒地非常多,偏偏海淀区有一片荒地被米万钟相中了,他觉得此地风水极佳,便出钱派人开垦,精心设计,用心营造了一处园林,取“海淀一勺”之意,命名为“勺园”(今北京大学校园内)。米万钟为了寻求勺园中的置石,不辞辛苦踏遍京郊荒山野岭。
2.某一日,米万钟来到大房山寻石。他发现一块长8米、宽2米、高4米的巨石,此石经自然风化后,通体千孔百穴,嶙峋瘦透,堪称奇石。米万钟痴劲大发,欲将此石搬到北京府内收藏,可是石头太大太重了,人抬不起,马拉不动。有人给他献策说,秦始皇修长城时,不是用修水道的办法搬运山石的吗?米万钟觉得也只有这个办法了。遂雇用百余人,开山铺路,又在路旁每隔三里打一眼小井,五里打一眼大井。在严冬以水浇路,大道一直修到了房山大石窝,用四十匹马拉着巨石在结冰的路面上滑行运输。如今,在房山、丰台还有不少叫大井、小井的古村,究其背景就跟米万钟运石有关。
3.米万钟为运这块大青石,花了不知多少钱,当巨石被运到平原区域的良乡时,不少朝中官员和文人都慕名去欣赏这块巨石,这一盛况也惊动了魏忠贤私党。米万钟对奸臣当政者不平不谀,魏忠贤手下私党名列五虎之一的倪文焕假造罪行,诬害米万钟,使他获罪丢官,这块震动京都的灵秀巨石从此被搁置在良乡,中止运送。米万钟生怕说出真情会惹出更大祸患,就假托因运石财力耗尽,只好丢弃路边,尔后人们越传越出奇,人们就把这块大青石叫做“败家石”。
4.米万钟身后,这块石头被弃放在原地,一些文人闲客常到良乡凭吊,舞文弄墨抒发思念之情。百年之后,乾隆皇帝到西陵祭祖归来,走到良乡看到了这块姿态不凡的“败家石”,并对其赞不绝口,爱不释手,他如获珍宝,欲将其移到颐和园中。当时乐寿堂的正门“水木自亲”已经修好,为了将“败家石”运进乐寿堂,乾隆皇帝不惜拆墙破门,将其安放在乐寿堂前,又在它左右分别竖起了两块形状别致的柱状太湖石,以烘托之。
5.皇太后得知此石来历后道:“此石既败米家,又破我门,其名不祥!”因此大为不悦。乾隆把此石置在乐寿堂后,经常观望欣赏,考虑到母亲的讳忌,根据此石的形状和润色,取意石岩突兀如青芝出岫,起名“青芝岫”,并将三个字刻在石头上。大臣和太监们等非常
7. 颐和园雕刻
颐和园是一处集山水园林、皇家建筑、文化古迹于一体的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内含高达3,000余处建筑。如果要结合动静的角度写一写颐和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
四季流转,颐和园都有各自的韵味。春季时,游客可以看到满园的桃花、杏花、樱花绽放,锦鲤穿梭于水中。夏季下午,游客可以在昆明湖上划船,湖上的碧绿荷叶、红色莲花和伸展的荷花芽,将人们置身于“花好月圆、船行水上”的曲水流觞之中。秋季时,游客可以看到奇峰怪石、柔枝嫩叶,还有波光粼粼的静水长流,以及那浓浓绿意中隐约可见的金黄色。冬季时,白雪皑皑,园林中的古树叁姿、宫苑晴雪,给颐和园披上了一层银装素裹的美景。
静态描写:
颐和园的建筑用砖雕、木雕、石雕、画等工艺精美制作,很多建筑都有故事和传说。三孔桥是典型的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它又称“玉渡桥”,桥体由13块青白色大理石石板搭建而成,修建于乾嘉兴(1756年至1764年)年间,高14.5米,长17.8米,宽9.9米,形制工巧,堪称古代工艺的杰出代表。大煦殿又称“佛香阁”,是颐和园三大主体建筑之一,在这里闻佛香,颐祚千秋,这里保存了多种文人墨客的题咏。而颐和园的体量很大,是一场奇妙的环境体验。如果您漫步其中,会感受到园内的鸟语花香、水光山色鬼斧神工的美景与浪漫的情调。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颐和园都是一处值得来访的美丽之地。
8. 颐和园石像
范蠡公园是免费景点,不需要门票。范蠡公园是一处公共开放场所,属于民生福利性质的公园,因此不需要门票。这也符合当前国家提倡的绿色、环保、生态的理念,鼓励人们到户外活动,享受自然风光。除了范蠡公园,国内许多其他景点也实行免费政策,比如故宫、颐和园、鼓浪屿等等。不过也有一些景点需要门票,这些门票的收费标准一般都是根据景点的知名度和所在区域的经济水平而定。人们在游览景点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9. 颐和园 石头
川泳云飞是养云轩门额。是万寿山前山东部的一所院落,依山面水,优雅可爱。院门的样子像个西洋钟,六角形状,由汉白玉石雕砌而成,门额上镌刻“川泳云飞”四字,取自韩愈《徐泗豪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中的“鱼川泳而鸟云飞”。门边配有乾隆手书的楹联:
天外是银河烟波宛转
云中开翠幄香雨菲微
门前有座汉白玉单孔拱桥,架在莲花水塘上,莲塘俗称葫芦湖。桥长10米,宽3米。桥上的两边也是用花岗岩石块堆砌的虎皮墙。桥南以东不远就是长廊的起点邀月门。
养云轩院落分前后两进,中间以宇墙相隔。前院内有东、西房各3间,房前古柏成行。后院地势略高于前院,正殿养云轩带东西耳房各3间。东配殿叫“随香”,西配殿叫“含绿”,各有5间转角廊与正殿相连。殿前有老槐树一棵,浓荫匝地,满庭幽凉。
养云轩建成于1755年,是乾隆帝欣赏清漪园云水之态的佳处,有御制诗为证:
名山多奇境,平陵构疏轩。
轩中何所有,朝暮饶云烟。
坌入既不拒,写去忽复旋。
到来卓午晴,忽见吐英英。
越是沾膏后,偏饶奢望生。
写楹酝酿势,布宇卷舒情。
养云轩也是跟随慈禧来园的嫔妃、命妇、格格休息的地方。慈禧的女画师嵺素筠曾居住在这里。
10. 颐和园碑文石刻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颐和园占地面积约290公顷,其中湖泊占地约220公顷。
颐和园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乾隆皇帝为了纪念母亲而修建的。园内主要有山水园林、宫殿建筑和人文景观三大部分。
山水园林是颐和园的主要景观,包括万寿山、昆明湖和各种建筑、亭台、廊桥等。其中最著名的是万寿山,山上有万寿寿康宫和佛香阁等建筑,可以俯瞰整个颐和园的美景。昆明湖是中国最大的皇家人工湖,湖上有许多小岛和桥梁,游船可以在湖上游览。
宫殿建筑是颐和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颐和园大殿、乐寿堂、宜芸馆等。颐和园大殿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是乾隆皇帝的寝宫,建筑风格独特,富丽堂皇。乐寿堂是乾隆皇帝的寿庆殿,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宜芸馆是乾隆皇帝的书画馆,收藏了许多名家的书画作品。
人文景观是颐和园的文化遗产,包括长廊、画廊、石碑等。颐和园的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长达728米,上面绘有精美的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珍品。画廊是颐和园的画廊,展示了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石碑是颐和园的石碑,上面刻有许多名人的诗文和碑文。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以其独特的山水园林和宫殿建筑而闻名于世。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游览。
11. 颐和园的石头从哪里来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区,是北京现存规模做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园林,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典皇家园林。颐和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景,30多组古典建筑分布其间。
颐和园按各部分可分为以东宫门内仁寿殿为中心的宫殿区,为召见大臣、处理政务的场所;以了寿堂为主体,包括玉澜堂、宜芸馆和德和园大戏楼的生活区,是慈禧和光绪帝后的寝宫及观剧娱乐的地方;以万寿山上佛香阁为中心的游览风景区,是颐和园的精华所在,万寿山前山的著名景点有佛香阁、排云殿、转轮藏及宝云阁等;后山、后湖景区的苏州街、谐趣园等极富野趣。万寿山下昆明湖畔,长廊将政治区、生活区、游览区连为一体、昆明湖水域辽阔,约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湖中有南湖岛、治镜阁岛和藻鉴堂岛三个中心岛屿,环湖有知春亭、十七孔桥、西堤六桥和石舫等临水建筑。
东宫门
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门正中设有三券门洞,中间为帝后专用。门上方悬挂的“颐和园”金字大匾为光绪皇帝亲笔所题。门内仁寿殿是清代皇帝接见大臣、处理朝廷政务的场所。
仁寿殿
仁寿殿位于东宫门内,是宫殿区的主要建筑,也是颐和园内最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曾在此坐朝听政、接见外国使臣和他们的夫人。仁寿殿前设有一尊青铜麒麟像,龙头,鹿角,狮尾,牛蹄,遍体鳞甲,象征国泰民安。
玉澜堂
玉澜堂临湖而建,为光绪皇帝的寝宫,原是一座四通八达的四合院式建筑、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幽禁于此。当时,除正门严于把守之外,其与通道均被封砌、至今仍保留当年砌筑的砖墙。
德和园大戏楼
德和园大戏楼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戏楼,与北京故宫的畅音阁和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并称“清宫三大戏楼”。大戏楼通高21米,底部舞台宽17米,分为上、中、下三层。另有一座两层扮戏楼与戏台相连,供演员化妆之用。
乐寿堂
乐寿堂是慈禧太后在园中居住期间的寝宫,为一组两进四合院,左右各带跨院。殿堂红墙灰瓦,歇山式顶,廊坊遍饰彩画,殿前对称陈列着铜鹤、铜鹿和铜瓶,取“鹿、鹤、瓶”的谐音,寓意“六合太平”。
佛香阁
佛香阁建于万寿山前坡20米高的石台之上,通高41米,是一座三层四重檐八角攒式顶的宗教建筑,也是颐和园内体量最大的建筑。佛香阁各层屋顶均覆以黄色琉璃瓦,门窗、立柱等均为红色,在漫山绿树的映衬下,形象十分突出,将万寿山一带的优美风景提携于周围,从而成为颐和园全园的造景中心。
文昌阁
文昌阁城关是颐和园内最大的一座城关。文昌阁是建在城关基座上的楼阁式建筑,阁内供奉着铜铸文昌帝君,以及仙童和铜特(一种有马头、骡身、驴尾和牛蹄的神兽)。
景明楼
景明楼位于西堤南端,主楼二层,左右建有配楼,是西堤唯一一座高大建筑。名字源于宋朝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描述。
宝云阁
宝云阁又称铜殿,是清朝时喇嘛为帝后祈福诵经的地方。宝云阁全部由青铜制成,坐落在汉白玉须弥座上,通高7.55米,中207吨。铜殿的梁柱、斗栱、椽瓦、匾额等全部构件采用中国传统工艺铸造,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四大部洲
四大部洲位于万寿山后坡中轴线上,是一组大型佛教建筑群,共有十九座单体建筑组成、该建筑群南部为藏式佛教建筑,北部为汉式佛教建筑,香岩宗印之阁是其主体建筑,四周建有象征佛教世界的四大部洲。鼎盛时期,这里供奉有1万余尊佛像。
玉带桥
玉带桥是西堤六桥中唯一一座拱桥,桥身、桥栏用青白石和汉白玉雕砌,拱高而薄,呈弧形,宛若玉带,故名玉带桥。桥下为昆明湖的入水口,西通玉河,当年帝后乘船由清漪园(颐和园)至玉泉山,便取此桥作为往返的水路通道。
长廊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它以排云门为中心对称展开,布局严谨;其间还建有四座亭子和两座由短廊相接的临水建筑。长廊每根梁枋上都绘有精美的苏式彩画,共计14000余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要有花木虫鸟、人物故事、山水风景等。
苏州街
苏州街位于后湖中心,又称买卖街,仿照江南水乡景色而建,全长约300米,一水两街,设有茶馆、酒楼、药房、钱庄等60多处各式店铺,是专供帝后妃嫔游玩、散心的集市。
知春亭
知春亭位于昆明湖东岸玉澜堂前的一个小岛上,是一座重檐四角攒尖顶。知春亭四面临水,每逢春回大地,这里冰开雪化,群柳吐新,春意先知。此亭还是饱览万寿山、昆明湖全景,欣赏西山、玉泉山借景的绝佳之处。
十七孔桥与铜牛
十七孔桥飞跨于南湖岛和东堤之间,由17个拱券连续而成,因此得名,桥长150米,宽8米,是园内最大的桥梁。桥栏望柱上雕刻有500多只石狮,形态各异,精美生动、十七孔桥东端,有一头铜牛卧伏在雕有波浪的青石座上,昂首凝眸,两耳竖立,体态优美,形象逼真。铜牛置于此处是为了镇压水患。牛背上刻有乾隆皇帝手书的《金牛铭》。
南湖岛
南湖岛位于昆明湖东南部,与万寿山遥遥相对。岛屿面积1万余平方米,建有涵虚堂、龙王庙等建筑。涵虚堂曾是慈禧观看清水军演练的地方。南湖岛上的龙王庙始建于明朝,清帝每年都会来此拈香拜佛,乞求风调雨顺。
谐趣园
谐趣园位于颐和园东北角,是仿江苏无锡寄畅园而修建的一座具有江南私家园林特色的园中之园。花园中央为一水池,亭、台、堂、榭,环水坐落,百间游廊串联相通,建筑小巧,布局精致。
石舫
石舫通长36米,船体全部用巨大石块雕凿而成,上建两层舱楼,雕梁画栋,精美无比。石舫又名清晏舫,置于此既是为了观赏昆明湖景色,又用以象征清王朝统治如“磐石”般坚固。
排云殿
排云殿坐落在万寿山前坡中部,重檐歇山顶,红柱黄瓦,远望犹如仙山琼阁排云而出。此殿是专为慈禧太后举办寿庆活动的场所。
画中游
画中游是万寿山前山西部重要的点景建筑,也是一座观景建筑。中部为八角两层楼阁,东西配置两亭两楼,阁后有石牌坊和三座小殿。由于建筑倚山而筑,无论是游览还是观景,都仿佛置身画中,故名“画中游”。
转轮藏
转轮藏是一组宗教建筑,建于乾隆年间,整组建筑由正殿,配亭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组成。配亭为上、下两层,有旋转木塔贯穿。帝后来拜佛时,只用手扶一扶塔身,太监转动转轴,就算帝后念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