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国玉器(虢国玉器出土介绍)
1. 虢国玉器
名称】:玉鸽 [英]jade pigeon【类别】:玉器【年代】:西周【文物原属】:原属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墓地陪葬品【简介】:长7.5厘米,高3.9厘米,厚0.5厘米。青白色,大部分受沁呈白色。片雕。昂首,曲爪,宽尾。眼、颈部各有一穿。
此品种鸽子的头、尾、两翅四个部位均为白色羽毛,其他体色为紫色,故得名“紫四块玉”,飞翔的时候很有观赏性。
2. 虢国玉器出土介绍
玉鸟尾巴掉了能长出来
需要很长时间能长出来。鸟把尾巴当作飞行器。各种鸟类的尾巴则是为了辅助飞行。鸟的尾巴上,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鸟尾在飞行时起舵的作用。另外很多鸟类的尾巴有“装饰”的作用,
玉鸟
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玉器
玉鸟,玉器,西周文物,出土于三门峡虢国墓地。通高4.6厘米,宽3.8厘米,厚1.5厘米。玉呈冰青色,因受沁腹部有黄褐色斑。小鸟呈站立状,单面纹饰。做工精细,线条流畅。头上仰,圆眼,尖喙,翅羽饰细线卷云纹,尾羽饰成组平行阴刻细线纹,腹部有一穿孔。现收藏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玉鸟也叫金丝雀、芙蓉、白玉鸟、白玉、白燕、芙蓉鸟等。原产于加那利群岛。经人工饲养出现了黄色、白色、灰色、绿色、橘红色、古铜色、桂皮色、花色等羽色。其体型和姿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人工培育出现了不同的品系。近年来培育出的直立型、大弯月型、直立鹰型尤为珍贵。
3. 虢国玉器|是什么地方
玉鸟,玉器,西周文物,出土于三门峡虢国墓地。通高4.6厘米,宽3.8厘米,厚1.5厘米。玉呈冰青色,因受沁腹部有黄褐色斑。小鸟呈站立状,单面纹饰。做工精细,线条流畅。头上仰,圆眼,尖喙,翅羽饰细线卷云纹,尾羽饰成组平行阴刻细线纹,腹部有一穿孔。
4. 虢国博物馆藏玉器
免费开放。
免费参观时间:4月1日至10月31日9:00—17:00(16:00停止入场)11月1日至3月31日9:30—16:30(15:30停止入场)。星期一(国家法定假日除外)闭馆,除夕日闭馆。
辽宁博物馆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智慧三街157号,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其前身为1949年7月7日开馆的东北博物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素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
馆藏文物总量达11.2万件(套),其中尤以《曹娥诔辞》《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北宋徽宗的《草书千字文》《瑞鹤图》等晋唐宋元书画精品、宋元明清缂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商周时期窖藏青铜器、辽代陶瓷、历代碑志、明清版画、古地图、清李佐贤《古泉汇》著录的历代货币等最具特色和影响。
扩展资料:
1、团体参观须提前三天电话预约,参观时凭介绍信或旅行社任务派遣书到宣教部办理参观手续,并通过安检入场参观。
2、参观观众入场需在入口排队,按次序接受安全检查,经安检工作人员确认许可后,方可入场参观。对拒绝接受安检者,谢绝入场参观。
3、观众随身所携带包裹、物品需放入安检机进行检查,经安检工作人员确认许可后,方可带入展馆内。
4、观众接受安检前,需将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放入物品筐内,待通过安检门并经确认安全后,再由本人取回随身物品。严禁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易燃、易爆、危险品入场。如在安全检查中发现观众携有上述物品,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参考资料:辽宁省博物馆官网——参观指南
5. 虢国玉器展
属河南的,春秋战国时,虢国(现三门峡,著名的车马坑,中国最早铁器,最多的玉器殉葬坑)的都城很怪,分两部分,黄河南边的叫上阳(三门峡陕县老城),黄河北边的叫下阳(平陆老城)。
上阳城实际上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城池,从商已经存在,一直没有变过位置,只是历代在旧址上维护。可惜在50年代修三门峡黄河大坝是拆除了6. 虢国玉器,河南三门峡
玉虎是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典型器物之一,类似器物在罗家柏岭、六合、肖家屋脊、枣林岗均有出土。从外观特征看,石家河文化玉虎分抽象和具象型两种。石家河文化是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群而得名。为承袭“屈家岭文化”演变而来,年代距今约4600-4000年。该文化出现了如石家河遗址群,石家河古城等。
曾经出土的一只玉虎是茹家庄伯墓出土玉虎,另一只是虢国墓地出土玉虎。这代表它是西周到战国时贵族才带的。另一种说法是虎符,有两块玉组成,拼起来是一只完整的老虎,作为兵符使用。
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所以不是可以做成玉器佩戴的。
好像没有玉豹子会作为佩戴的……都是装饰物用来摆放而已。
动物形纹饰有神兽和写实动物两种,最常见的是兽面纹和螭虎纹。
兽面纹又称饕餮纹,用阴刻或浮雕手法琢出狰狞凶猛的兽首,常装饰于各种小型玉饰、玉璧、玉剑饰之一的玉彘及玉铺首上。兽面纹出现在玉器上最早是春秋时期,战国至汉代很盛行。兽面纹玉器,后世仿造非常多,但都未把握住细部特征。辨认春秋至汉代的兽面纹,关键在于眉毛与鼻的刻线是粗连的,眼睛一般为菱形,抓住了这个特征,一般很容易识别出仿制品。
螭是龙的一种,因形状似虎而称为螭虎。螭虎纹是战国至汉代常见纹饰,常以高浮雕或透雕琢出,作盘曲蜿蜒或攀援匍伏装,装饰玉璧、剑饰和玉印等器物。古人将螭餐作为天空游弋的神兽,因此在塑造螭虎形象时,往往衬流云纹。
写实动物形纹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很少见,主要是沿用商、西周时期动物玉雕的造型。目前见到的动物形纹饰有两种:一种是虎皮纹,装饰在虎形玉佩上;另一种是蝉纹,装饰在玉管上。这两种纹饰都仅见于春秋时期,迄今还尚未发现战国时期的动物形纹饰。
头部最常见的玉饰是玉玦,诀是耳饰,悬夹在两耳上,常成对出土于人头骨两侧。春秋战国时期常见的样式有两种:一种是沿用新石器时代的样式,作扁平体形,大多数没有纹饰,也有的雕琢龙纹、卷云纹、勾连纹或缺口部作又龙首。
7. 虢国玉器图片
唇亡齿寒”是一个十分形象的成语。它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最早就是形容国与国之间的依存关系。
当年,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国,虞国一位大臣向国君劝谏说:虞、虢两国,就像是嘴唇和牙齿的关系,如唇亡,齿必寒。但虞国国君并未听从劝告,最终晋国在灭了虢国以后,也把虞国给灭了。
在后来的历史上,“唇亡齿寒”的故事,又不止一次的发生过。仅在宋朝时期,就发生过至少两次:一次是北宋的“联金灭辽”,导致北宋也在随后被金所灭;另外一次则是南宋的“联蒙灭金”,结果金亡后,南宋也重蹈了北宋的覆辙。
但是,如果我们还原宋金战争最后20年的历史就会发现:南宋的选择其实与北宋有本质区别,看似违背“唇亡齿寒”的道理,但实际上却是十分明智的。
一、宋朝历史上的两次“唇亡齿寒”
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开封被金军攻破,徽钦二帝被俘,一个曾经锦绣繁华的王朝就此终结,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之所以被金国轻松所灭,除了其自身腐朽没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外部原因,那就是宋徽宗不顾“唇亡齿寒”的道理,选择了“联金灭辽” 的昏招。
在此以前,宋辽之间已近百年无战事,维持着和平友好关系,然而宋徽宗好大喜功,竟想通过金国的力量消灭辽国,以重金买收中原故土——“燕云十六州”。
对金国来说,一个外强中干的辽国倒下了,暴露在他们眼前的却是更加臃肿无力的宋国。
丛林法则讲究弱肉强食,此时金国不撕毁合约南下攻宋,更待何时?
而反之,如果宋徽宗当年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支持辽国抵御金国,或许不一定能阻止两国相继覆灭的悲剧发生,但起码能延缓整个历史进程。
历史没有假如,但却可以重演。在将近一百年后,作为北宋延续的南宋,一样面临着这样一个生死抉择:
铁木真统一了蒙古以后,开始了南下灭金战争,并且如当年的女真人一样摧枯拉朽、势如破竹。
南宋既可以选择“联蒙灭金”,也可以选择“联金抗蒙”。
对于第一种选择,有“联金灭辽”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金国一旦灭亡,蒙古的下一步动作肯定是灭宋;如果“联金抗蒙”,或许两国还有生存的可能。
而南宋的最终选择,仍然是“联蒙灭金”。历史的走向也与上次几乎完全一样,在金国灭亡后,蒙古撕毁合约,南侵攻灭南宋。
虽然从结果上看,北宋和南宋的选择,都造成了“唇亡齿寒”的局面,也最终演变出相似的历史结局。
8. 虢国文物
1990年,当地农民建房引发了大规模的盗墓事件,进而发现了虢国高级贵族埋葬区,之后抢救性发掘了18座墓葬、6座车马坑,出土文物近3万件。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与四次文物钻探,我们对国墓地的全貌和性质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与认识。
该墓地墓葬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总数在800座以上(包括车马坑与祭祀坑),依各墓葬的排列情况,大致可分为三区(即南区、西北区、东北区)八组。特别是西北区的第7组、第8组,其墓葬规格最高,墓主身份也最高,各位国君、国君夫人及高级贵族的墓葬即位于这个区域内。
9. 虢国玉器特展
玉蝉蛹,最早出现在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孔有牛鼻子孔,通天孔,横孔,这个时代的玉器已经有8千年左右的历史了。
奴隶制王朝的玉蝉蛹型玉器出现在西周,西周对于玉组佩饰有着至高的要求,玉珠,玛瑙珠,玉佩,琉璃珠,勒子,玉蝉蛹组合成的佩,也是历史上最奢华的贵族配饰,山西晋候墓地,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陕西周源遗址,韩城梁代村墓地,都出土了精美的西周时期玉组佩。虽为贵族佩饰,但是体现出的是中华古老的艺术文明。
10. 虢国墓地出土玉器
上联:石人石马石狮子; 下联:玉串玉镯玉鱼儿。 玉鱼:西周玉器,青玉,冰青色,玉质细腻,20世纪后半叶于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现为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