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阳玉雕(王重阳石像)
1. 王重阳石像
韩信山又名崮山、云头山,位于山东省莱州市驿道镇庄李家村西1.5公里,因西汉大将韩信曾隐居于此而得名。
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由多座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山势陡峭,顶部较平,侧观崮山群峰,好似一个“睡美人”,当地百姓也称秀女峰、龙女峰。最高峰为摩天峰,海拔422.8米,总面积11平方公里。
韩信山(崮山)景区植被覆盖率达85%。每年春夏,野花盛开,色彩缤纷,花香四溢,令人陶醉;秋末冬初,火红的枫叶、金黄的柞树与苍松翠柏交相辉映,十分诱人。站在峰顶,极目远眺,方圆百里,尽收眼底。山下小水库、小水塘星罗棋布,犹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在清山沃野之间,东南方青山莽莽苍苍;北方平原一望无际,附近村庄炊烟袅袅。遥望天际,莱州湾波光粼粼,渔船如织。
韩信山奇峰怪石甚多,形成了石丈人、石龟求雨、韩信天然石像、韩信点将台等景点。东北坡有圣水泉,泉水清清,潺潺而流,四季不断,为九曲河的发源地。
韩信山(崮山)的道教曾盛极一时,俱属元朝著名道士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派。王重阳归真后,其徒华山派创始人郝大通慕韩信山(崮山)之灵秀,首开崮山道教先河。山顶的紫霞宫遗迹,是道教的一处重要基地,著名古文化遗址有摩崖石刻、紫霞宫、南天门、老母庙、神仙洞、天井、道士塔、试剑石、一笔“凤”、丹霞壁、韩信书院、圣水泉等。
2. 王重阳神像
1. 三保殿:三保殿位于观内最前面,是迎接进山的道友的重要祈祷场所。供奉三宝圣母、城隍等神祇,用来辟邪和平安。也有说法是为了保佑观内之人三世平安。
2. 天王殿:天王殿是肇庆市历史最为久远的宫观之一,建于北宋。供奉四大天王,是保护众生、辟邪驱鬼的中心殿宇。
3. 三清殿:供奉道教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乙天尊)之神像,可以存神长生,也具有辟邪化煞、增福延寿等作用。
4. 洞真殿:洞真殿中供奉壹元真君,其是道教中文化较特殊之神祇,崇奉者认为可获得各方面的保佑。
5. 玄都殿:玄都殿专门用于祭祀著名道教神仙蜀山派掌门人王重阳。据说玄都殿供着的王重阳神像吐气扬眉,表情栩栩如生。
6. 大观殿:大观殿位于观内最高处,建于明朝时期,是白云观的主殿。供奉紫皇大帝、道教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等神祇。总之,白云观建筑主要供奉道教的诸天神祇,每个殿的神明和寓意
3. 王重阳雕刻大师
顺平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景点也很多,多以自然风景为主,如唐河第一洞漂、白银坨森林公园、龙潭湖风景区等。杏塘沟则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自然风光优美,历史久远、遗迹丰富的特色景区。
杏塘沟位于顺平县神南乡顺利村西北,地处太行山东麓,古老的唐河水蜿蜒流过,水利灌溉充足,使这里自然形成北方少见的水稻种植区,几百亩绿油油的稻田连成一片,稻田如镜,阡陌纵横,犹如北方的“小江南”。杏塘沟也是道教名山青虚山的一条支脉。说到道教,就不得不说起杏塘沟中著名的人文遗迹——不二庵。
不二庵遗址坐落在杏塘沟尽头,它与北京白云观齐名,是南宋末年全真教祖师王重阳的弟子,也是“全真七子”中唯一一位女道士不二真人孙不二修行的道观。
孙不二原名孙富春,北宋人。她生于富贵人家,后嫁给马宜甫,由于两人都有仙根和仙缘,实属难得,固被重阳真人度化,帮其传播全真教。民间流传一说法,重阳真人要度化七名弟子,其中一人必须是女徒弟,因为他们就是降落人间的蓬莱八仙。马宜辅先拜了重阳真人为师,赐道号丹阳子,改道名为马钰,也就是王重阳的第一个弟子,也是全真教第二任掌教。金大定九年,当时已50岁的孙富春放下俗世的一切恩怨情仇和富贵生活,也拜王重阳为师,祖师爷赐道号清静散人,改道名孙不二,人称孙仙姑,孙仙姑于金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飞升仙界。以修炼、传承她的教理、思想为主的门人派别称为全真道清净派,简称清净派,孙不二也成为后世坤丹道法之祖。
明代诗人陈采,有一首咏不二庵的七律写道:荒山萧寺暮云浮,落日寒生空谷秋。僧舍无人暝色静,祗园深处鸟声幽。钟来上界开清梵,凤入长松送客愁。夜坐佛灯谈半偈,一天霜露洒松楸。 如今的不二庵虽仅剩遗迹,但残碑断墙之间隐现的龙行雕刻,依然能辨识出这座寺庙的历史地位,因为只有和皇族沾边或者被皇族典籍里承认的才能用这种龙形图案。由此可见,这座不二庵当时与白云观齐名并非谣传!
4. 王重阳玉雕大师
关于咸阳名称的由来,一种说法是:古代有:水之北为“阳”,山之南为“阳”,咸阳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咸”字意为“皆”、“都是”等。
另外,有人根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上的陶文,以为商鞅在此置 “咸亨”、“阳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两名合一,即为咸阳。
咸阳市政区建置始于夏代,前21世纪,市境西部为有邰氏封地,东南部为有扈氏管辖地,北部为畎夷等原始氏族部落,属禹贡九州之雍州。殷商时期,发展到邰、豳、程、犬方等方国,市区在市境东南部。西周时为毕国,后改岐周,为丰、镐二京近郊。东周时封于秦,春秋时称渭阳,至战国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国都城经九次迁徙后,定都咸阳。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设郡县,在咸阳周边京畿要地置内史,统辖关中各县。秦末项羽入关,废郡县,恢复分封制,将秦内史和上郡一部分划为雍、翟、塞3国,是为"三秦"的由来。汉高祖初年,刘邦恢复被项羽焚毁的咸阳,取名新城。武帝年间,因咸阳临近渭水始更名渭城。
三国时,咸阳的版图分布在扶风、冯翊、新平诸郡内。到西晋,咸阳境内有始平郡、新平郡、安定郡、扶风郡及诸郡所辖数县。东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有过灵武县、石安县、咸阳郡等建置。至北周末,境内有分属3州辖下的咸阳、扶风、新平、云阳、冯翊、平凉数郡的十余个县。隋初废除郡制,置州、县两级地方政区,后又改州为郡。至隋末,境内有京兆郡的始平、武功、醴泉、上宜、三原、泾阳、云阳7县,北地郡的新平、三水2县,安定郡的鹑觚县东北部。唐代,在关中设京畿道,改豳州为州,至唐末,境内有京畿道京兆府的咸阳、三原、泾阳、醴泉、云阳、兴平、武功、好畤、奉天9县,邠州及所辖的新平、三水、永寿、宜禄4县。五代时至后周末,境内有京兆府的咸阳、兴平、泾阳、好畤、醴泉、武功6县,耀州的三原、云阳2县,乾州及所辖奉天县,邠州及所辖新平、三水、永寿、宜禄4县。
北宋在陕甘置永兴军路,置淳化县,撤销乾州,置醴州。北宋末,境内有京兆府的咸阳、兴平、泾阳3县,耀州的三原、云阳2县,邠州及所辖新平、宜禄、三水、淳化4县,醴州及所辖奉天、武功、醴泉、永寿、好畤5县。金末,境内有京兆府的咸阳、兴平、泾阳、云阳4县,耀州的三原县,乾州及所辖奉天、醴泉、武亭、好畤4县,邠州及所辖新平、淳化、永寿、宜禄、三水5县。元代在陕西置行中书省,境内有奉元路的咸阳、兴平、泾阳3县,耀州的三原县,乾州及所辖醴泉、武功、永寿3县,邠州及所辖新平、淳化2县。
明代改奉元路为西安府,洪武四年(1371年)将咸阳迁到渭水驿(即现秦都区所在地),后置三水县、长武县。明末,境内有西安府的咸阳、兴平、泾阳、三原、醴泉5县,乾州及所辖武功、永寿2县,邠州及所辖淳化、三水、长武3县。清代除将乾州、邠州改省直隶州外,仍延明旧制。
民国元年(1912年),省以下的地方政区改为道、县两级,咸阳归关中道管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后陕西全省县以上设10个行政督察区,境内置有第二、第七、第九、第十等4个督察区的辖地。同一时期,中共中央成立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在今旬邑县、淳化县和铜川耀州区一带设关中特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为关中分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至1949年9月,关中各县相继解放,撤销关中分区,在市境设置三原、咸阳、邠县三个分区。1950年5月,撤销三原、邠县分区,咸阳分区改为咸阳专区。1961年10月,咸阳专区辖咸阳市及兴平、鄠县、盩厔、高陵、三原、泾阳、淳化、醴泉、乾县、永寿、栒邑、邠县、长武13县。1964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改醴泉为礼泉、栒邑为旬邑、邠县为彬县。1969年,咸阳专区改名咸阳地区。
关中天水经济区咸阳成为核心城市之一
1984年,撤销咸阳地区,咸阳市改为省辖市,高陵、周至、户县划归西安市,原宝鸡地区的武功县、杨陵区划归咸阳市,原县级咸阳市改为秦都区,咸阳市辖秦都、杨陵2区及武功、兴平、泾阳、三原、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11县。1986年12月,以市区乐育路为界,分秦都区东部置渭城区。1993年6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兴平撤县设市(县级市)。1997年7月,国务院决定建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示范区管委会为省政府直属派出机构。
1997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杨陵区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示范区管委会为省政府直属派出机构,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以及地级行政管理权限,杨凌示范区管辖县级杨陵区,杨陵区从此脱离咸阳市实际管辖区划,但在正式行政区划中,杨陵区继续保持咸阳市辖区不变。
201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西咸新区。咸阳所占面积657.16平方公里。
2017年1月,西安代管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部分区域12.6平方公里由咸阳管辖。
2018年5月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彬县,设立县级彬州市。
5. 王重阳字画价格
张三丰
在道教历史上,不乏名人异士,黄帝、老子、庄子、张陵、葛洪、王远之、张继先、王重阳、丘处机等等,虽然老子被奉为道祖,王重阳、丘处机等都是开山鼻祖,但是若论在民间的流传度来说,最牛的恐怕非张三丰莫属,这当然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但张三丰其人,做了一点对道教乃至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不可磨灭的贡献,那就是:大道统三教。
张三丰所著的《大道论》约五千字,和老子的《道德经》字数相当,虽然没有道德经影响之大,流传之广,但对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来讲,却是开创性的。在《大道论》中,他以高远的意境,平实的语言说明了大道之源,论述了天地间万物的本源,生命的起源,是一种远超当时世间儒、释、道各家的更高宇宙观。诚如张三丰所说,“予论虽俗,义理最美,所谓真实不虚也。”
张三丰在《大道论上篇》开宗明义地指出,“道”生天地万物。 “夫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理,统无极,生太极。无极为无名,无名者,天地之始;太极为有名,有名者,万物之母。因无名而有名,则天生、地生、人生、物生矣。”这种说法,继承了道祖老子的思想,并且对老子思想做了进一步的演绎。
张三丰所述的大道,是儒、佛、道的共源, 他说: “予也不才,窃尝学览百家,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而仙家特称为道门,是更以道自任也。”虽然张三丰没有把他的理论发扬光大,但他创新性的提出儒释道同源,无疑为后世中国文化的发张做好铺垫。但他的大道论打开人的视野境界,为日后创世主广传宇宙大法、大道铺垫好基础。在这一点上,虽然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早于张三丰提出了“三教从来一祖风”的和谐学说,主张儒释道三教,但是没有理论建树。
儒释道三家之争自古有之, 各讲各的好处,但是这对于张三丰来讲,只不过是徒费口舌。 “儒也者,行通济时者也;佛也者,悟道觉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儒、释、道三教超越不了太极阴阳的法理,儒、释、道只是在这个大道之下,各展所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