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明清玉雕寓意(明清玉雕刻工具及手法)

1. 明清玉雕刻工具及手法

答,明朝的陵墓雕刻主要以墓道两侧的石像生最为突出。

2. 明清玉器雕刻手法

明代玉器雕刻刚劲利落,棱角分明,不拘小节。这一时期的玉器开始显现出明代社会的特点,玉器的制作加工也可真正代表明代社会的特征。在现存古代玉器中,明代玉器占有重要地位。此和田玉貔貅摆件造型独特,雕工精湛,寓意吉祥;实属收藏上品。

3. 明清时期玉雕特点

他应该是明朝时期的玉雕人士吧不过还没子冈出名啊,文是一人,珍又是一人。具体是哪个我不知了,呵可

4. 明清玉雕图片欣赏

明清两代玉人物形象生动,神态逼真,为历代所不及。

5. 明清玉雕刻大师都是谁

1 汪启淑

汪启淑(1728一1800),清代篆刻鉴别家,字秀峰,号讱庵,一字慎仪。安徽歙县人。官兵部职方可郎中。酷爱印章,自称印癖先生。侨寓杭州,家有开万楼,上藏善本书数千种,搜有周秦至元明印章数万钮。

与同里丁敬,黄易,金农等极为友善。辑有《飞鸿堂印谱》五集,《汉铜印丛》十二卷等多至二十余台。另有《续印人传》八卷,《水曹清暇录》,《小粉场日记》等。

2 桂馥

桂馥(1736-1805), 清代篆刻家,文字训诂学家。字末谷,号冬卉,山东曲阜人。篆刻宗秦汉玺印,刀法挺拔,不求时尚,非至好不能得其所刻,作品流传至少。

研究语言文字之学,取《说文解字》与古代诸经典文义相参校。著有《缪篆分韵》五卷,《续三十五举》,《说文义证》等。

3 张燕昌

张燕昌(1738一1814),清代篆刻家。字芑堂,号文渔,一作文鱼,别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人。优贡生,举孝廉方正。篆刻拜丁敬为师。

工篆,隶,能飞白,擅金石文字考证。昼兰得陈古白意。著有《金石契》,《飞白书隶》,《石鼓文存》及《芑堂刻印》。

4 董洵

董洵(1740-?),清代篆刻家。字企泉,号小也,又号念巢。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曾官通判,弃官后,落拓京师,卖印为生。与同时人余集,黄钺,赵秉冲,罗聘等友善,为罗聘刻印独多。

所作虽事法秦汉,但结构多变化,无妍媚之态,别有新意。刻款亦潇洒自然。善书,工兰竹。嘉庆十七年(1812)尚在世。著有《小池诗钞》,《多野斋印说》,《石寿轩印谱》。

5 陈克恕

陈克恕(1741一1809) ,清代篆刻家。字体行,号目耕,又号吟香、健清、妙果山人等,浙江海宁人。善篆隶书、篆刻学。其篆刻颇为工稳,惜较板滞,缺少变化,流传作品不多。

著有《存几希斋印存》四卷,《篆刻针度》八卷,《篆学示斯》二卷,《篆体经眼》二卷等。

6. 明清玉雕人物图片大全

玉鸮,指红山文化玉雕。

玉鸮最为突出。这件玉鸮作展翅飞翔扑食状,短宽尾,用浅圆雕的技法调出鸮首,注重整体轮廓,但可以感觉出双耳和勾喙,这种五官虽不显露却可以真确表达出来的艺术手法,是红山文化玉鸮的一种特色。

没有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玉器,主要有琮、璧、璜、镯、冠形器、柱形器等,品种多,出土量大。故宫收藏有刻着乾隆御制诗的良渚文化玉器,说明清中期时,良渚文化玉器已被大量发现。仿制良渚文化玉器的活动出现的很早。

宋代龙泉窑瓷器中有仿良渚文化的琮式瓶,因而在宋代就可能出现了仿制的良渚文化玉器。

明清两代,仿古玉器发达,其中有许多作品是仿良渚文化玉器。

近几年,玉器制造行业中出现了以拙工粗料追逐高利的风气。仿古玉出现高潮,其中有大量仿良渚文化玉器。仿制的良渚文化玉器同真正的作品有许多区别

7. 明清玉佩雕刻特点

玉扳指起源很早,在商朝妇好墓就出土过斜筒状的实用扳指。战国、汉朝,扳指已演化成鸡心佩,根据用途又名“玉韘”,是取其射箭而用之意,这种鸡心佩东汉以后几近消失,明清之时又有仿制品。玉扳指在满清贵族中很是流行,宫廷造办处制作的玉扳指非常精美,扳指外围多雕琢成浮雕纹饰,如狩猎图、丹凤朝阳,蝴蝶,有的雕有“古稀天子”、“万寿无疆”等字样,有的还琢有诗文、山水画等纹饰,还有多种不同材质制成的扳指成套使用。

玉扳指的材料和形制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譬如商代的玉扳指还有拉弓护指的功能,不仅较后来的扳指更长,而且其上有槽痕;到了战国就开始变短。

明朝玉扳指

汉代的扳指出现玉片形状,类似于玉佩,带有用来拉弦的小钩,但这个时候的扳指已经不能承受拉弓那么大的力量了。

宋代出现了一些仿汉代的扳指,其样式更是多种多样,有片状的,也有矮筒状的;时至清代,扳指呈圆筒状,一端边缘往里凹,一端边沿向前凸,因为其材质更加圆润、光滑,所以更加难以用来射箭,而成为一种装饰、身份以及流行趋势的象征。

各种式样的扳指都有存在。蒙古与清朝,则主要使用桶形扳指。传统的汉族扳指儿与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区别:汉族扳指儿从侧面观是梯形,即一边高一边低,而蒙古族、满族的扳指儿一般为圆柱体。

8. 明代雕玉一般使用什么工具

古代雕刻木大师:邱处机、陆子冈、刘谂、王小溪、李文甫、贺四、朱永泰、姚宗仁、朱时云、芝亭、谢士枋、谢士枋  邱处机   (1148~1227年),又名邱长春,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山东省栖霞)人,世称"长春真人"。邱处机被称作玉雕鼻祖。他是个道士,道号"长春",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也有其名。他是山东人,小时家贫,当了道士后到处云游,见多识广,学到了琢玉技艺。他曾远到新疆和阗采玉,有传说他用小毛驴运白玉回北京。他专从遭灾受难的流浪儿中挑选聪明灵巧者,传授他们琢玉,从此北京开始有了玉器行。长春道士曾被成吉思汗封为"白衣大士";琢玉的人称他为"邱祖",他死后被葬在北京白云观。因他对玉器行有贡献,每逢正月十五邱祖生日这一天,北京玉雕艺人们要到白云观去祭拜这位祖师爷。琉璃厂沙土园还设有长春会馆,里面安放着邱祖的塑像,会馆成了纪念邱祖和玉器行聚会的场所。   陆子冈   明代嘉靖、万历间琢玉工艺家、雕刻家。一作子刚。苏州(今属江苏)人,居横山下。陆子冈擅玉雕,曾雕玉水仙簪,玲珑奇巧,花托下基枝,细如发丝而不断。《苏州府志》赞:"陆子冈,碾玉妙手,造水仙簪,玲珑奇巧,花如毫发"。还有《徐文长集》中载有"题水仙簪诗五道"。其中一道是"昆吾锋尽终难以,愁煞苏州陆子冈"之句。尚有"梅花纹茶晶花插"句。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1962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发掘清代皇室墓时得玉杯一件,杯柄上有"子冈"二字款,器身及盖雕满花纹,盖面上3只圆雕狮子。造型精美,是他传世作品。他所制之玉,与同时玉器比,有许多独到之处,尤其刻款形式,均用图章式印款。有阳文或阴文,有"子冈"、"子刚"、"子刚制"3种。不显目,也不固定,有在背面、器底、把下端、盖里等处不一。   陆子冈是玉雕界所熟知的名字,关于他有许多传说。明朝晚期由于手工业的发达,以及如陆子冈这样名家高手的出现,带有工匠名款的雕件成了世人追求的目标,此风从世俗流入皇宫大内,皇室贵族也受到影响。因此玉雕工匠们的身价也随之提高,有的玉工高手"与士大夫抗礼"与有钱的绅士们平起平坐,成了社会的名流。本人还听说有玉工见皇帝驾到不下跪的传闻,我想:这一定是指皇帝来参观,看玉工如何聚精会神的切磋琢磨,玉工因衣冠不整、泥水污渍在身,所以圣喻就"免礼"了。   刘谂   字子分,明末苏州玉雕大师。擅琢水晶、玛瑙、玉器,人物花鸟,巧丽绝伦,仿古惟妙惟肖可以乱真。刘谂的玉琢在最后一道工序即碾磨细工上,存在着“求形不求工”的现象。   王小溪   明代苏州人玉雕专家。王小溪玉琢技艺,法粗犷有力,出现“三层透雕法”,镂雕十分精细,擅琢玛瑙,雕玉。   李文甫   明代的晚期玉雕名手,李文甫出生于苏州,李文甫镂雕十分葵花图华物乱,布精细,非常具有时代风,尤以物中不过格!   贺四   明代的晚期玉雕名手,贺四是苏州人士,三层透雕法是他的拿手!   朱永泰   乾隆宫廷玉雕名家,苏州人。朱永泰的玉器具有简朴浑厚的艺术特色,深受乾隆喜欢。乾隆五十三年初,造办处玉匠朱永泰用一年时间,将御制诗和注释、图章款式琢磨于玉山上,工程至此告终,前后共用了八年时间。玉山工程复杂,工艺精湛,器形巨大,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极为罕见,为稀世珍品。朱永泰的玉雕作品(玉福海)。亦称云龙玉瓮。随玉料形状所制,近似扁方形,周身琢云龙纹,腹内光素,底镌弘历题诗,为所镌。此玉现存乐寿堂明间西侧与玉寿山相对。原玉石重2500千克,连座高134.5厘米,宽135厘米,长60厘米,腹深34.5厘米,也是由两淮盐政玉作从乾隆四十一年至四十五年(1776~1780)十月,历时四年零四个月完成。   朱永泰的又一玉雕作品(大禹治水玉山)。全名“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玉山卓立如峰,表现出大禹指挥众人在崇山峻岭、悬崖绝壁上劈山凿石、疏通水害的情景。玉重一万零七百多市斤,高244厘米,宽96厘米,嵌金丝烧古铜座,堪称“玉器之王”。养心殿造办处如意馆奉旨按宋人画“大禹治水图”设计玉山,乾隆四十六年(1781)二月初十日画得正背左右四面纸样,由院画家贾全照图式在大玉上临画。后几经周折于当年闰五月七日将玉料、蜡样同时发到两淮盐政,碾琢完工后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八月十六日运京。玉山背面镌数百字御制诗文和玺文,由苏州刻字名工朱永泰篆刻。全部工期近10年。现仍在乐寿堂后间。   姚宗仁   姚宗仁,清代苏州琢玉高手。姚宗仁的祖父和父亲都擅琢玉。雍正七年(1729)姚宗仁和都志通、韩士良同时被选进北京,在宫廷造办处琢玉。他擅长设计画样,乾隆六年1741,二月初一,太监张明把一块青玉交给姚宗仁画样,十六日姚宗仁画成凫尊纸样,经皇帝批准发往苏州制作。姚宗仁不但能画样,而且善于鉴定,乾隆对他十分器重。   姚宗仁能识料画样,又能帮皇帝鉴别真伪古玉。乾隆帝很赏识他,在《御制玉杯记》中记述了他识别真伪的经过,说"夫圬者梓人虽贱役""不妨为立传"。如此高级玉雕人才不但没职务名称,反被称为与泥水打交道的乡巴佬"贱役",可知在只有皇权没有人权的社会里是没有人格尊严的。但因姚宗仁对皇帝辫玉有贡献,乾隆帝也想到为他立传,道也将其地位摆平了。至于一般玉工因设计不出画样或因制作工期长而被责罚、打板子的事也是有的。就如姚宗仁这样全能的玉工因延误工期也被罚了"钱粮"。这说明在天子脚下的玉工整天受到监视,提心吊胆的进行劳作。还不如在民间的艺人那样自由,可与官人绅士之流往来。   朱时云   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玉雕高手。擅长在玉石上刻字。朱时云被苏州织造衙门选送北京,在宫廷造办处供职一年有余。乾隆四十年1775七月,朱时云托词生病潜逃出宫,造办处为此行文到苏,要求苏州进行查办。(乾隆玉洗)上的这首诗句的刻手,据《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简称《清文件》)记载,此时苏州刻字名匠朱时云在宫中受命,那么,这首诗很可能是由朱时云所刻。   芝亭   乾隆宫廷玉雕名家。芝亭仿古玉已初显端倪.   谢士枋   清代乾隆年间吴县人,故居在香山附近的圆通庵。谢士枋少年丧父,家境贫寒,邻翁招他为徒,带至扬州,习学玉雕。他灵敏好学,三年学成。所雕玉器精妙绝伦,扬州盐商大贾竞相高价争购,名声鹊起。乾隆年间被召入皇宫内廷。其一作品,形似半爿西瓜,外皮绿如翡翠,内瓤红似珠霞,好似刚刚剖开,甘露欲滴,见者无不称奇。乾隆帝对之爱不释手,藏于圆明园。l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英军所得,后卖到上海。看到这件玉器的人都惊诧不已,以为至宝。

9. 明清时期玉雕

1、地子平,线条直。尖如锋锐,圆似满月,棱角分明。

2、器表抛光细致,多呈油脂光泽。

3、清代的雕工更加的细致逼真,大量出现巧雕与镂空雕、半浮雕等多种雕琢技法于一体的精美玉器,令玉雕作品更具立体感。

4、晚期出现了一些简单的电动工具,逐渐接近了近现代玉雕的风格。

10. 明清古玉的雕刻方法

古代用来雕刻玉器的主要工具包括:

1. 石器:古代人们使用石制工具来雕刻玉器,最早期的石器可能是石块、石片等,后来逐渐发展出磨刀、凿子、刀片等不同形状和用途的工具。

2. 磨刀石:磨刀石是一种用于磨削和打磨的石头,常用来打磨和细化玉器的表面。人们可以通过在磨刀石上来回磨擦玉石表面,以达到平滑、光亮的效果。

3. 凿子:凿子是一种用于雕刻和切削的工具,由金属(如铁)制成。凿子的不同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用于在玉石上进行雕刻和镂空的工作。

4. 刀片:刀片也是一种用于切削和雕刻的工具,早期的刀片可能是由石头或骨头制成,后来逐渐发展为金属刀片。刀片可以用来切削和雕刻玉石的边缘和细节部分。

这些工具在古代被广泛使用,通过手工操作和技巧,雕刻师们能够创造出精美绝伦的玉器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具的材质和制作方法也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创新。

11. 明清玉器雕工特点

明以前的竹雕作品,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用具,其中也包括一些祭祀品。

由于竹制品不易保存,流传至今的并不多见,以考古发掘的残器、残片居多。

现存古代竹雕作品以明、清两代制品居多。

这一时期,竹雕制品从日常生活用具,逐渐发展为兼重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工艺品,其中还确一些为纯艺术性的陈设品。

明代器物构图简净、饱满,线条道劲,技扶上以探浮雕和透雕为主,刀工淳厚老到,整体浑厚古朴。

品种以笔筒、香简及人物陈设品为主。

明清竹刻多镌作者名款,印章,这为收藏者的鉴识提供了重要依据。

真款刻写自然流畅,秀中有骨,刚而不板,无矫揉造作之感,作者艺术特征显著。

伪款则线条呆滞,运刀乏力,与原作者风格不符,有的虽形似却无灵气。

赝品多有仿造刻款,仿名家款识的比较常见。

清前期承明代遗风,风格仍以简涪浑厚为主,但表现技法更为多样,往往浅刻、留青、圆雕各种技法同时施行;品种除笔筒、香简外,臂搁、山水、人物等也被大量制造,沉香制作秀雅有致。

清后期雕工较粗,制品较为浅陋、单一,运刀平而浅。

器物种类多为扁骨、臂搁等。

也包括群仙祝寿、三羊开泰等大件题材,同时流行小像写真、篆刻金石文字及铭文诗篇,作品强调再现书画笔墨。

除年代款识,邑泽也是鉴定竹刻制品的依据之一。

一般而言,年代越久的制品色泽越深,呈琥珀色、暗红褐邑、深棕色或柠檬黄色。

经多年不断摩挲把玩,制品手感莹润光洁,色感则温和有致。

年代较近的制品或现代制品色泽较淡,与竹材自身色泽相去不远。

怍伪者常将新器加以染色,使之颜色转深,此类制品色泽上浮。

逾而不沉,不似自然色泽之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