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雕酒杯(汉代玉酒杯图片)
1. 汉代玉酒杯图片
最原始的酒杯是自然界中的自然物,像贝壳、葫芦、动物的犄角等,在石器时代已有之。典籍上曾记载,形容古代盛宴“觥筹交错”的觥,最先即是用兽角制的原始盛酒器。尔后利用坚硬的瓜果外壳制饮具,最为典型的莫过于用葫芦的外壳制成的酒瓢,这是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原始饮具。从文字学角度切入,觚、觥、觯、觞等酒杯均有个“角”字,瓠、瓢、觚等酒杯均有个“瓜”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产生了正式的酒杯。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酒杯是陶制酒杯。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考古发掘了众多的形制不同的陶土烧制的酒杯。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陶质酒器有268件之多,占出土器物的26。4%。由此可见,酒在当时已占有重要的位置。
至商代时,由于酿酒技术的逐渐发展成熟,已能用各种粮食制出不同品种的酒来,加之青铜文化相对发达,祭祀盛行,青铜酒杯应运而生。而且生产数量之多,品种之全,纹饰之美,制作之精都是前所未有的,成为奴隶主阶级举行祭祀宴饮的“礼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了一种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当时社会上还出现了“长勺氏”、“尾勺氏”等专门以制作酒杯为业的氏族。
酒杯的种类也发展到盛酒、温酒、饮酒、贮酒等各种类别。这些酒杯形制端庄厚重,式样沉雄敦实,古朴美观。器身多以“饕餮纹”、“夔龙纹”、“鸟兽纹”、“蝉纹”装饰,造型神秘狞厉,显示出奴隶主贵族的尊严和不可侵犯。其中模拟自然界动物的立体形状造成的酒杯,又表现出奴隶主阶级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吉祥的渴盼,以及祈求神灵凶物保护的心情,如虎形酒杯、羊形酒杯、牛形酒杯、象形酒杯等。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青铜酒杯逐步向古朴、鲜明的漆器酒杯发展过渡,形制有樽、杯、壶、缶、舟等各式酒杯。至汉代时,漆制的酒杯已十分精致。漆制酒杯,其形制基本上继承了青铜酒器的形制。有盛酒器具,饮酒器具。饮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常见的。
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座秦墓中,出土了漆耳杯114件,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也出土了耳杯90件。汉代,人们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放在席地中间,里面放着挹酒的勺,饮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体较矮胖。魏晋时期开始流行“坐床”,酒杯变得较为瘦长。
隋唐时代,随着瓷器制造业的迅猛发展,瓷制酒杯逐步取代了其他质地的酒杯,成为最普及、日常应用最为广泛的饮酒器具。
2. 汉代 玉杯
建筑群体的风格 历史进入汉代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各地文化的交流,使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时期的建筑群体布局特点有这样几个。 首先是开始运用中轴线的手法对宫殿建筑群、礼制建筑群以及院落空间的组合进行布局,这种手法由于可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势,一直被其后的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直至明清两代以北京城为代表达到颠峰。 其次是重要建筑入口前均设阙,李白在《忆秦娥?思秋》中写到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词里所提到的“阙”音确,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石雕砌而成。汉代阙广泛运用在宫殿建筑、园林及陵墓建筑中。外观大体分为阙座、阙身与阙檐三部分。阙身依数量有单出、双出与三出(仅天子可用三出),古时“缺”字和“阙”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阙的用途表示大门,城阙还可以登临瞭望,因此也有把“阙”称为“观”的。有时在两阙之间联以短檐,以强调其出入口的效果。文献中有关阙的记载颇多,汉宫中有关长乐、未央、建章诸宫阙之叙述更是早已为人所尽知。另外在画像砖、画像石、建筑明器中的形象也有不少。 而后是建筑的形式、结构、型制都较前代成熟与完备,建筑组群的轮廓线生动而丰富,组合形式多样,既有高台建筑群,又有廊院、三合院、四合院。廊院式布局中常以门、回廊衬托最后主体建筑的庄严重要,或以低小的次要房屋,纵横参差的屋顶,以及门窗上的雨塔,衬托中央主要部份,使整个组群呈现有主有从,富于变化的轮廓。 最后是明堂辟雍的出现。“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两种含义的名称,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单体建筑的风格 汉代木结构的工艺水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从西汉初期主要以高台建筑为主,而到了西汉末年楼阁建筑大量出现的历史记载中可以得到证实。汉代建筑在结构上,不仅台梁、穿斗、井干三种水平木制结构形式已基本形成,而且竖向构架形式也开始出现并奠定了以后1000多年高层木构建筑的基础。 汉代建筑在立面上通常分三段式划分,包括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台基多为夯土夯实,外包花纹砖。高台建筑台基很高,西汉早年有几十米高的,以后逐渐降低。据文献记载,未央宫前殿 “疏龙首山以为殿台”;“重轩三阶”。 汉代屋顶的形式已很完备,有四阿、歇山、悬山、攒尖、平顶等,除此之外,还有重檐、台阶式屋面的做法。早期建筑屋面的高度很小,坡度平缓;屋面多直坡而下,很少反宇;檐口、脊多是直线,很少看到曲脊和起翘的例子。屋顶瓦当均为全圆瓦当,纹样很丰富。有动物纹:四灵(青龙、白虎、玄武、朱雀)、龙、凤等,文字纹样多为“汉并天下”这类吉祥文字,另外还有一些描绘自然现象的云纹、火焰纹等纹样。 汉代建筑在色彩方面,继承了春秋战国以来的传统并加以发展,如宫殿的柱涂丹色;斗拱、梁架、天花施彩绘;墙壁界以青紫或绘以壁画;官署则用黄色;雕花的地砖和屋顶瓦件等也都因材施色。 皇家宫苑的建筑风格 汉代政治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形成了中国大一统的社会形态。其深厚雄大的文化积累,成为皇家宫苑深入发展的前提。在园林风格上,西汉与秦有明显延续性。以山水资源为基础;以仿天象而立宫苑的主导意向继续发展。其中苑中苑的设计和一池三山的山水模式对后世园林影响极为深远。 皇家宫苑是西汉造园活动的主流,它继承秦代皇家宫苑传统,保持其基本特点而又有所发展、充实。“宫苑”是汉代皇家园林的普遍称谓。其中“宫”有连接、聚集的含义,通常指帝王住所、宗庙、神庙。“苑”原意为“养禽兽所也”,后多指帝王游猎场所。 汉代皇家园林的设计与宫殿设计紧密结合,互为表里。宫殿均基台崇伟,借山冈之势,居高临下,上起观宇。而在苑囿之中,或者建湖泊以行舟观鱼,或者建楼台以登临远眺。充满理想,欲近神仙。各宫殿之间,设阁道将基台彼此相连,绵亘连属,如长桥飞虹,互相通达,用以连接。元代李好问曾这样描述:“予至长安,亲见汉宫故址,皆因高为基,突兀峻峙,崒然山出,如未央,神明,井干之基皆然,望之使人神志不觉森竦。使当时楼观在上又当何如?”这对于整个建筑的印象,可以说是一个深刻的描述。 汉长安城内外,史书记载比较详细的是长乐、未央、建章三宫。 长乐宫,建于秦,汉加以修缮。史书记载:宫周回二十里,在长安城内之东南部,其前殿东西四十九丈七尺,两序中三十五丈深十二丈,除去两序,其修广略如今北京清宫太和殿。秦阿房宫殿前铜人十二,亦移列此殿前。宫成,适当叔孙通习礼成,诸侯群臣朝会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在现存的瓦当中也发现有“长乐万岁”及“长乐未央”的铭文。 未央宫,汉代新创之第一宫,《汉书?高帝纪》中记载: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萧何受命修建央宫,上见其壮丽,甚怒。何曰“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上说,自栎阳徙都长安。 未央宫位于长安城内之西南部,根据现存门阙记载可以考证出名目的宫殿就有八十多座。未央宫后宫分为八区,其中皇后居住的椒房殿“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芬芳也”。温室殿“墙壁被之文绣,香桂为柱。设火齐屏风,鸿羽帐,尽显冬处之温暖。”清凉殿则是“以画石为床,文如锦,紫琉璃帐,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玉晶与冰相洁。中夏含霜,夏居之则清凉也。” 建章宫,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建。前殿高度高于未央宫,宫殿东侧设凤阙高二十余丈;西面圈地数十里豢养虎豹等猛兽;北面围湖泊,名曰太液,湖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果,模仿海中神山、龟鱼的形象。建章宫与未央宫之间,则“跨玑池,作飞阁,构辇道以上下”。 建章宫南面正门称为阊阖,“玉堂璧门三层,台高三十五丈;玉堂内殿十二门,阶陛皆以玉为之。铸铜凤,高五尺,饰黄金,栖屋上,下有转枢,向风若翔。楼屋上椽首薄以璧玉,因曰璧。门内列凤阙及宫之东阙,均高二十五丈,亦均以铜凤凰为饰。” 宫中另有神明台,是汉武帝命人建造用以求仙。“高五十丈,上有九室,其上又有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3. 汉代玉杯子图片
普通品,目前价格在5-10元;魏五铢、隋五铢约300元左右,视品相而定。
汉代“五铢”钱币,是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铸造的。汉初承袭秦朝制度,采取金铜并用,使用秦朝的“半两”钱币。后因秦钱太重,携带不便,汉高祖曾铸“榆荚半两”。公元前186年即吕后二年肘,又改铸“八铢”钱、“五分”钱;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改铸“四铢”钱,但钱面都仍书“半两”。至汉武帝后,改铸“五铢”钱,钱面才铸为“五铢”。
“五”是数量,“铢”是重量。
汉“五铢”钱,铜质,圆形,中间有一个方孔,属我国古代圜币系统。外圆,中间有方孔,称为“钱圜函方”。古代以此铸币含有“天圆地方”之意。
汉“五铢”钱通行后,史家评论为:“钱币轻重适中,便于使用。”继西汉后,东汉亦铸“五铢”。汉“五铢”钱币,从汉武帝元狩五年起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通行于全国达700年之久,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主要的货币。
在新疆境内东疆和南疆地区发现了大量汉代“五铢”钱币,主要的地区有:哈密、罗布泊、民丰、于田、和田、焉耆、库车等。近年来在和田县的买力克阿瓦提遗址的沙层地表下1.2米深处,发现了西汉“五铢”钱币的窖藏,钱币储藏在一口赭红色陶质大缸中。此缸口径有26厘米,腹径为56厘米,通高也为56厘米。出土时,钱币大部分已锈黏成块状,全部钱币重约45公斤。一枚西汉“五铢”钱币,其重量约为3.8克。以此计算,总数可达到1.184万枚左右,数量之大,着实惊人。
引人注意的是,西汉“五铢”钱币发现的地点,基本上都沿着早期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线。因此,这充分说明西汉以来,古代新疆和内地已有了密切的经济贸易关系,在进行商业贸易中,已经使用了全国统一的钱币。这也是新疆自汉朝以来正式归属于祖国版图这一历史的有力见证。
4. 汉代玉酒具
汉代洒貝的产地是四川,
5. 汉代玉石酒杯
1、觥(gong):酒器,盖作兽头形。《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2、觥筹:酒杯和酒筹。酒筹用以计算饮酒的数量。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射者中,羿者胜,~~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罍(lei):同“罍”盛酒的器皿,形状像壶。《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怙。”《礼记"礼器》:“庙堂之上,~尊在阼。”(阼:古代东面的台阶,迎客宾处)
4、尊:古代酒器(同樽)。《管子"中匡》:“公执爵,夫人执~,觞三行管子趋出。”元稹《有酒》诗:“有酒有酒香满尊,居宁不饮开君颜?”
5、樽:酒杯。杜甫《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酒家贫只旧醅(pei:没过滤的酒)。”李白诗:“金樽清酒斗十千。”
6、觞(shang):酒杯。《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颜延之《陶徵士诔》:“念昔宴私,举~相海。”
7、钟:酒器。班固《东都赋》:“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
8、盅:饮酒、喝茶用的没有把的杯子。
9、斗:盛酒器物,也叫羹斗,有柄。《诗经"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黄:gou长寿。指老人。”《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10、酌(zhuo):酒杯,酒。《楚辞"招魂》:“华~既陈,有琼浆些。”《始得西山宴游记》: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11、爵:古代酒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酌彼康~,以奏尔时。”
12、白:古时罚酒用的酒杯。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者,浮以为大白。”(:jiao把杯中酒喝干。浮:罚)
13、角(jue):酒器。形状像爵,上口无两柱。《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
14、觯(zhi):一种盛酒的器皿,似尊而小。《礼记"礼器》:“尊者举~,卑者举角。”
15、壶:古代一种盛粮食或酒浆的器皿。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6、杯杓(shao):饮酒用的器皿。也指饮酒。《史记"项羽本纪》:“张良人谢,曰:沛公不胜~~,不能辞。”
17、觚(gu):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长身细腰,口部呈大喇叭形,底部呈小喇叭形。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论语"雍也》:“~不~,~哉!~哉!”《论衡"语增》:“传语曰: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又如“一觚浊酒喜相逢”。
18、杯:现代仍然广为使用的盛羹、水、酒、饮料等的器皿。杜甫《九日五首》诗之一:“重阳独酌~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酒杯的发展历史:
最原始的酒杯是自然界中的自然物,像贝壳、葫芦、动物的犄角等,在石器时代已有之。典籍上曾记载,形容古代盛宴“觥筹交错”的觥,最先即是用兽角制的原始盛酒器。尔后利用坚硬的瓜果外壳制饮具,最为典型的莫过于用葫芦的外壳制成的酒瓢,这是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原始饮具。从文字学角度切入,觚、觥、觯、觞等酒杯均有个“角”字,瓠、瓢、觚等酒杯均有个“瓜”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产生了正式的酒杯。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酒杯是陶制酒杯。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考古发掘了众多的形制不同的陶土烧制的酒杯。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陶质酒器有268件之多,占出土器物的26。4%。由此可见,酒在当时已占有重要的位置。
至商代时,由于酿酒技术的逐渐发展成熟,已能用各种粮食制出不同品种的酒来,加之青铜文化相对发达,祭祀盛行,青铜酒杯应运而生。而且生产数量之多,品种之全,纹饰之美,制作之精都是前所未有的,成为奴隶主阶级举行祭祀宴饮的“礼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了一种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当时社会上还出现了“长勺氏”、“尾勺氏”等专门以制作酒杯为业的氏族。
酒杯的种类也发展到盛酒、温酒、饮酒、贮酒等各种类别。这些酒杯形制端庄厚重,式样沉雄敦实,古朴美观。器身多以“饕餮纹”、“夔龙纹”、“鸟兽纹”、“蝉纹”装饰,造型神秘狞厉,显示出奴隶主贵族的尊严和不可侵犯。其中模拟自然界动物的立体形状造成的酒杯,又表现出奴隶主阶级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吉祥的渴盼,以及祈求神灵凶物保护的心情,如虎形酒杯、羊形酒杯、牛形酒杯、象形酒杯等。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青铜酒杯逐步向古朴、鲜明的漆器酒杯发展过渡,形制有樽、杯、壶、缶、舟等各式酒杯。至汉代时,漆制的酒杯已十分精致。漆制酒杯,其形制基本上继承了青铜酒器的形制。有盛酒器具,饮酒器具。饮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常见的。
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座秦墓中,出土了漆耳杯114件,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也出土了耳杯90件。汉代,人们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放在席地中间,里面放着挹酒的勺,饮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体较矮胖。魏晋时期开始流行“坐床”,酒杯变得较为瘦长。
隋唐时代,随着瓷器制造业的迅猛发展,瓷制酒杯逐步取代了其他质地的酒杯,成为最普及、日常应用最为广泛的饮酒器具。
6. 汉代玉酒器图片
古代酒杯的颜色因时代和材质而异。
在汉代,有一种铜鎏金凤凰纹耳杯,这是一种金黄色的酒杯,上面有凤凰图案。而当时的陶质酒器则以黑陶为主,颜色如墨一般黑。
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瓷器技术的发展,瓷酒杯开始长期霸占人们的视线。根据釉色分类,有青瓷、白瓷、天青釉、铜红釉、甜白釉、霁蓝釉等。
明清时期,瓷器酒杯的风格开始多样化,有斗彩、粉彩、珐琅彩等,颜色也五彩斑斓。
总的来说,古代的酒杯颜色非常丰富,不仅有金黄色、黑色、白色,还有青瓷、天青釉、铜红釉、甜白釉、霁蓝釉等不同颜色的釉色。具体颜色取决于当时的流行风尚以及材质。
7. 汉代玉酒杯图片欣赏
据泸州出土文物考察,泸州酒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这可从泸州出土的汉代陶角酒杯、汉代饮酒陶佣得到证明。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 ,宋代泸州即出现了征收酒税的商务机关-“酒务”,说明当时的酿酒业已经相当繁荣,而且其记载的施曲蒸酿、储存醇化的“大酒”,在原料的选用、工艺的操作、发酵方式以及酒的品质方面都已经与现在的泸州浓香型曲酒非常接近。
至元、明时期,泸州大曲酒已正式成型,据清《阅微堂杂记》记载,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泸州酿制出了第一代泸州大曲酒,一个叫郭怀玉的酿酒师傅制了干纯曲,由小曲变大曲,改制了曲药中的含燥、辣和苦涩的成分,泸州大曲以泥窖酿酒,利用前期以酒培植窖泥,后期以窖泥养酒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微生物通过酒糟层层窜入酒体中而酿造出净爽、甘甜、醇厚丰满的泸州大曲酒。
8. 汉代玉酒杯价格图片
据泸州出土文物考察,泸州酒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这可从泸州出土的汉代陶角酒杯、汉代饮酒陶佣得到证明。
9. 汉代玉酒杯图片高清
古代喝酒用的器具名称如下:
1、觥(gong):酒器,盖作兽头形。《诗经 周南 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 以不永伤。”
2、觥筹:酒杯和酒筹。酒筹用以计算饮酒的数量。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射 者中,羿者胜,~~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罍(lei):同“罍”盛酒的器皿,形状像壶。《诗经 周南 卷耳》:“我姑酌 彼金~,维以不永怙。”《礼记 礼器》:“庙堂之上,~尊在阼。”(阼:古代东 面的台阶,迎客宾处)
4、尊:古代酒器(同樽)。《管子?中匡》:“公执爵,夫人执~,觞三行管子 趋出。”元稹《有酒》诗:“有酒有酒香满尊,居宁不饮开君颜?”
5、樽:酒杯。杜甫《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酒家贫只旧醅(pei:没过 滤的酒)。”李白诗:“金樽清酒斗十千。”
6、觞(shang):酒杯。《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 曰:不能满觞。”颜延之《陶徵士诔》:“念昔宴私,举~相海。”
7、钟:酒器。班固《东都赋》:“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
8、盅:饮酒、喝茶用的没有把的杯子。
9、斗:盛酒器物,也叫羹斗,有柄。《史记 项羽本纪》:“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10、酌(zhuo):酒杯,酒。《楚辞 招魂》:“华~既陈,有琼浆些。”《始得 西山宴游记》: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11、爵:古代酒器。《诗经 小雅 宾之初筵》:“酌彼康~,以奏尔时。”
12、白:古时罚酒用的酒杯。刘向《说苑 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 不仁为觞政曰:“饮不 者,浮以为大白。”
13、角(jue):酒器。形状像爵,上口无两柱。《礼记 礼器》:“宗庙之祭, 尊者举觯,卑者举~。”
14、觯(zhi):一种盛酒的器皿,似尊而小。《礼记 礼器》:“尊者举~,卑者 举角。”
15、壶:古代一种盛粮食或酒浆的器皿。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 酌无相亲。”
16、杯杓(shao):饮酒用的器皿。也指饮酒。《史记?项羽本纪》:“张良人谢, 曰:沛公不胜~~,不能辞。”
17、觚(gu):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长身细腰,口部呈大喇叭形,底部呈小 喇叭形。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论语 雍也》:“~不~,~哉!~哉!”《论衡 语增》:“传语曰: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又如“一觚浊酒喜相逢”。
18、杯:现代仍然广为使用的盛羹、水、酒、饮料等的器皿。杜甫《九日五首》 诗之一:“重阳独酌~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