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玉雕塑(石窟石雕)
1. 石窟石雕
一、都是石窟但规模、结构、大小及建筑风格等各有异同: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洞窟类型多样,结构复杂。主要有大像窟、佛殿窟、塔庙窟、僧房窟、禅窟等,其中前三种是云冈洞窟的主要类型。
莫高窟
莫高窟(Dunhuang Caves)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规模巨大,现有洞窟735个,现存500多个洞窟中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
二、都是佛教圣地但内容、形式各有异同:
莫高窟
莫高窟至今保留有从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洞493 个,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两千身,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若把壁画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画廊。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现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三、地点各有异同:
云冈石窟位于北纬40°左右东经113°左右。
莫高窟位于北纬40°左右东经92°左右。
四、修建的地理位置各有异同:
莫高窟
莫高窟开凿在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开凿于大同市城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武周山北岸,东西绵延一千米。造像254个,石雕造像51000余尊,最大佛像17米,最小仅2厘米,雕饰奇伟,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石窟群。
五、修建的年代各有异同:
莫高窟
莫高窟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前后历经千年才完成。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它始建于北魏时代,前后一共用了64年才完成。
六、破坏程度各有异同:
莫高窟
现存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西夏、元的洞窟22个、壁画约800平方米、彩塑34身,它的洞窟形制、塑像和壁画,由于历史上的保护不周,目前残损坍塌较甚。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他们都以少量的银元,带走了大量的中国的灿烂文化。
云冈石窟
一千五百年来,云冈石窟由于受到风化、水蚀和地震的影响,毁损较为严重,解放前也遭到人为破坏,据不完全统计,被盗往海外的佛头、佛像竟达一千四百多个,斧凿遗痕,至今犹在。
2. 石窟 石刻
大足石刻虽然也是石窟,但是与四大石窟还有是很大差别的。艺术形态就是最大的区别,相别于汉代佛像的苍劲有力,南北朝时期的巍峨,大足石刻却是一个小清新,非常的生活化、民族化,在选材、雕刻等方面都别具一格。
石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足石窟却集中了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造像风格,这一点在大足石窟景区中都能找到典型代表。
3. 石窟玉雕
雕塑艺术在宋代有很大发展和光辉成就,而其作者的社会地位一般仍属于工匠之列。官府“作院”、“作坊”的雕塑工匠多为世代相传,凡成绩优异的,便“优给其值”,以激发其雕塑技艺的提高。他们的姓名一般见于寺庙修建和神像塑造的碑记或地方志,有的则见于学者们的笔记或史籍著述,更多的见于现存石窟造像题记。这一方面反映了社会上对雕塑艺术的创造者开始有所重视,另方面也表现出雕塑家对自身创造性艺术劳动的自觉意识。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大悲阁铜铸千手千眼大悲菩萨的雕塑匠师为郑延勋该像系他“三度画像仪进呈”,得到宋太祖赵匡胤允准铸造的。官府从各军征调士卒3000名,与匠人共同完成。铜像表现了郑延勋杰出的艺术构思、设计才能与魄力。
另一位女雕刻家严氏是北宋前期长于杂画、佛像的僧人蕴能之妹,浙江人,随其兄居余杭。史称她“开达明悟”,“善鼓琴,亦能雕木”,“尝得檀香木一段,大不盈尺”,“乃刻瑞莲山,龛门雕成细真珠八花球,露重网,然后透刀刻成五百罗汉众像,其形相侍从,一一互出,皆慈觉法相。”宋真宗赵恒曾赐她“技巧夫人”之名号以示嘉奖。
与严氏大抵同时的杭州人张文昱、王文度,也是当时的雕塑巧匠。史载宋真宗赵恒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诏于汴京建玉清昭应宫,五年诏改玉皇殿为明庆殿,准备供奉玉皇大帝、圣祖(赵宋初祖)、太祖、太宗等神鬼形象于一堂。官员在杭州访得张文昱、王文度二人,就建安军(治在今江苏省仪征市)西北小山上铸造。六年三月铸成,以极其隆重的仪式运往汴京。建安军亦诏升为真州,冶铸之地建仪真观。
宋仁宗时的塑人王泽以塑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东廊九子母像而名载碑版。据碑记:此组群像雕塑生动地表现了九子母抚育诸子的亲切情态及诸子各种嬉戏的动作,赞誉“匠氏之工妙……允臻其极”。
4. 石窟石雕乐伎图片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第九窟,分前后两室,前室门拱两柱为八角形,室壁上刻有佛龛、乐伎、舞伎,造像生动,动感强。
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脚弥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与腿之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这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南壁门拱上部的七佛雕像,雕饰精美,姿态飘逸。
5. 石窟寺雕塑艺术
炳灵寺石窟始凿于西晋初年(约公元三世纪),初名“唐述窟”,为羌语鬼窟之意,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到了唐代,随着商贸发展,唐蕃古道、羌中道等多条支道在这里交织,唐述窟也进入鼎盛期,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第一座黄河石窟和丝绸之路东段南道路网上最重要的石窟寺之一。
安史之乱后,唐述窟被吐蕃占据,改称炳灵寺,寺名取自藏语“十万佛”的音译,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著名寺庙,石窟内的塑像,壁画也具有明显的藏传佛教特色。清朝后期,因西北地区局势动荡,炳灵寺被抢匪烧毁,从此彻底衰落。
整个石窟开凿在长约200米,高60米的丹霞峭壁上,由下寺区、上寺区、洞沟区三部分组成,历经西秦、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等朝代的雕造、营建,现存窟龛216个,雕塑800多身,壁画1000多平方米,是甘肃最大、最完整的石窟群之一。
作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炳灵寺石窟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甘肃石头酥脆易风化,所以保存下来的造像多为泥塑,而在炳灵寺石窟内,却保存有不少艺术上乘、造型生动的石雕作品,堪称一大奇观。
开凿于唐开元十九年(731年)的弥勒大佛,是炳灵寺石窟的标志性作品。在这座弥勒大佛的头顶处,隐藏着炳灵寺最有价值的169窟,石窟内现存佛龛24个,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1963年,当勘查队来到这里时,发现洞窟里的鸟粪已积了一尺多厚,据专家判断至少已有400多年无人到访。
169窟最不可错过的看点,是中国目前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墨书题记。这幅题记约五百字,结尾署:“建弘元年(即公元420年)岁在玄枵二月廿四日造”。它也成为中国早期石窟分期断代的标尺,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如今通往169窟已修了栈道。
由于炳灵寺石窟地处丹霞地貌的峰林地带,红色山峰林立,景色瑰丽壮观,被公认为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有着同样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14年6月22日,炳灵寺石窟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0年12月,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6. 石窟雕刻艺术
石窟是一种在岩石内雕刻或建造的工程,历史上修建石窟有多种原因和目的:
1. 宗教崇拜和信仰:很多石窟是宗教场所,用于供奉神灵或佛教僧侣修行。比如中国的龙门石窟、云岗石窟等,还有印度的艾伽卢石窟等。
2. 保存宗教艺术:石窟以壁画、雕塑等形式展示宗教故事和艺术,以便记录和传承。修建石窟可以保护这些艺术作品免受风化和破坏。例如,中国的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
3. 隐藏和保护:有时,修建石窟可以为人们提供避难所,以躲避战乱、自然灾害或盗墓者的侵害。石窟内部通常受到天然岩石的保护,相对较为安全。
4. 宣传和教育:一些石窟还被用作教育和宣传目的。艺术作品和雕塑可以用来传播宗教和文化价值观,吸引信众或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
总而言之,修建石窟在历史上有着多种不同的原因和目的,涉及宗教、艺术、保护和教育等方面。石窟的建造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也成为了历史留存的珍贵文化遗产。
7. 石窟寺雕塑
第一名:美国——拉什莫尔山(美国总统山)
这是一座由加特森·博格勒姆创建的著名花岗岩纪念碑雕塑,位于美国总统纪念公园。由于这座山是美国著名律师查尔斯·E·拉什莫尔拥有的一座花岗岩矿山,因此以其姓氏命名为“拉什莫尔山”。这里60英尺高的总统头像雕塑呈现给大家美国第一个150年的历史,这些头像从左导游依次为: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西奥多·罗斯福和亚伯拉罕·林肯。整个公园占地面积1278亩,海拔为5725英尺。
四个巨大的石雕像,石像的面孔高18米,鼻子有6米长。四个巨像如同从山中长出来似的,山即是像,像即是山,巨像与周围的湖光山色融为一体,形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有200多万来自各地的观赏者到此来领略巨像的风采。现在,拉什莫尔山不仅成为了一个世界级的旅游胜地,还成为了美国文化中美国总统的象征。同时,在当代流行文化的影响之下,拉什莫尔也衍生出了许多其他含义。
第二名:中国——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地处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由于当地水势相当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于是唐朝时期唐玄宗开始建造此大佛至唐德宗,前后历经90年的时间才完工。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膝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座。大佛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5.5米,脚面可围坐白人以上。由于大佛雕像非常的庞大,游客们就像小矮人一样围绕其四周观看。其面向峨眉山屹立在三江的“聚会场所”。过去的二十年,大佛饱受自然风雨和污染的侵蚀。幸运的是大佛并没有受到损坏。
第三名:印度——马哈巴利普兰岸上寺
马哈巴利普兰岸上寺,八世纪初由帕拉瓦国王建于印度的马哈巴利普兰海湾。实际上由两座背靠背的神殿组成,一座面向东方,较小的则面向西方。岸上寺屹立在孟加拉湾的边缘。涨潮时,海浪会拍打寺体,墙壁即周边的雕塑已经历经了1300年的风吹浪打,却依旧安然无恙。
这里有许多5-8世纪的名胜古迹,最著名的是马哈巴利普兰浮雕。马哈巴利浮雕凿刻的海边两块高达60米的巨岩上,讲的是与《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的《摩柯婆罗多》中的英雄阿朱那的故事。有形象生动的神灵、魔鬼和动物的图像100多幅。
第四名:埃及——阿布辛贝
阿布新贝位于埃及与苏丹的交界处,公元十三世纪时,这所宫殿是给当时在位67年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修建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纳塞而湖水的上涨,建造阿斯旺大坝的时候,为了防止被淹,神庙被切割成石块移至高于河床的后山上再重新按照原来的样子进行组装。
法老的神像与其他三座神像威坐于圣殿最里面。神殿正面是法老自己四座巨型,约有20多米高,虽然其中一座在古时候已被破坏。门口上的小立像是太阳神,因为面向东方,晨光可直射入庙内。阿布辛贝神庙以及其雕刻师炫耀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利,所以法老面部塑造得庄重威严,具有写实性。不可否认的是,阿布辛雕刻师世界艺术史中比较精彩的一笔。
第五名:中国——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中国重庆,是在悬崖边上凿成的,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著名的艺术瑰宝、历史宝库和佛教圣地,也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大足石刻群有75处,拥有雕像5万尊,铭文10万余字,它被誉为“石刻之国”。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代650年,并在明代和清代进行修建。大足石刻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保存之完好,更是世界罕见。众多国内政要、名人为之惊叹并大家赞誉,也是中外游客川渝之行的必游之地。
第六名: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
据说,婆罗浮屠是一座9世纪时期位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马格朗地的大乘佛教佛塔。奇迹上,此佛塔的实际存在时间比那个时间还要古老很多。这座塔工九层,上面三层是圆形,下面是六层方形,装饰有2672块浮雕和504尊罗摩居民的雕像。每面墙都上都有一个有关大佛出身的故事以及佛手的故事。主圆塔位于最顶层中心,其四周的里面坐着72个罗摩居民雕像的穿孔佛塔。
第七名:阿富汗——巴米扬佛像
巴米扬佛像是被刻在悬崖边上两座站立着的纪念雕塑,其位于阿富汗中部哈扎拉贾特区的巴米杨大峡谷。处于距喀布尔西北230公里,高度2500米的位置。巴米扬大佛建于6世纪,是印度希腊艺术混合的典型。这些雕塑主要是峭壁上的石头凿刻而成,具体是由蓝本泥草混合并涂在表面。
佛像由两座分别高达53米和58米的石雕像组成,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高的石雕立佛之一。
第八名:中国——炳灵寺石窟
沿着黄河峡谷的炳灵寺拥有一系列天然巨大的石窟,其中充满了雕刻了一些列佛教雕塑。它横于躺永靖内黄河汇入刘家峡水库,也就是刘家峡大坝的北边,据兰州大约80公里。这些石窟的雕刻进展持续了上千年。
炳灵寺石窟雕像776躯,其中石像694躯,泥塑82躯,主要人物有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无量寿佛、弥勒佛及各种菩萨、佛等。炳灵寺以石雕而著名,是中国著名的石窟寺,号称全国四大石窟之一,其艺术价值仅次于敦煌莫高窟。
8. 石窟雕塑的艺术特征
四大石窟的特点,一起来了解一下。
中国四大石窟的特点分别如下: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是中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敦煌莫高窟有五座唐宋木结构窟檐建筑,是中国现存建筑中的珍贵标本。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建于北魏时期,以壮观的石刻闻名。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历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皇窟使它的地位得天独厚。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其地势险峻,在中国现存石窟中绝无仅有,泥塑艺术出类拔萃。
四大石窟的特点
9. 石窟佛像雕塑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运城市南郊五公里处的悬崖上,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以下是云冈石窟的基本现状:
1、规模:云冈石窟共有252个洞窟,包括45个精细的主要洞窟和207个次要洞窟。
2、时间: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386年-534年),历经北齐、北周、隋、唐等朝代的建设和修葺,历时约200年。
3、艺术特色:云冈石窟以佛教故事和佛像为主要内容,雕刻艺术技法多样,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有“北方石窟艺术的活化石”之称。
4、保存状态:由于沙土掩埋,云冈石窟一度被遗忘,直到20世纪初才被重新发掘和保护。目前云冈石窟整体保存较好,部分洞窟已经进行了修缮和保护工作,但也存在一些洞窟因历史原因或自然风化等因素受损较大。
5、开放情况:云冈石窟目前对公众开放,游客可以参观主要洞窟和景点。为了保护文物,云冈石窟实施了一定的限流措施和保护措施,游客需要提前预约或遵守相关规定进行参观。
10. 石窟雕塑
是飞天
飞天头戴花蔓宝冠,圆形头光,辫发,圆脸,颈饰项圈,臂腕佩钏镯,具有古印度贵族的装束特点。长裙贴腿,露足,手捧花盘向佛。 此雕像位于云冈石窟第20窟背光西侧。飞天雕像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的云冈石窟里的592个洞窟,云冈石窟存在着飞天塑像共4000余身。
11. 石窟寺雕刻艺术的特点
石窟中还雕刻了不同风格的舞蹈伎,可分为“装饰性的舞蹈造型”和“写实性的舞蹈造型”。它们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不同民族地区的乐舞文化差异,在互相交流中彼此影响着,风格各异的舞蹈伎被雕刻于同一藻井,隐喻了民族团结、文化融合、共扬佛法的思想。云冈石窟中另有今新疆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斯坦族民间舞蹈中的弹指,抃和吹指造型雕刻,他们与乐队组合,渲染了气氛。
云冈石窟第38窟北壁的幢倒伎乐是表现俗界场面的雕刻,它是百戏杂技项目中的一种爬杆活动。本窟现存两幅百戏图像,一是伎人在竿巅作俯卧状,竿旁叠罗汉式雕刻三层伴奏乐队,乐人持横笛、排箫和琵琶;一是伎人仰于竿巅作旋转之姿,竿旁有筚篥、腰鼓、排箫各乐伎伴奏。据此可探究北魏时期百戏的音乐要素、舞蹈形态,石窟中的百戏雕刻意义重大,对其后的戏曲艺术影响深远。
北魏宫廷乐署机构效仿南朝,乐官重用南朝降臣,宫廷音乐“戎华兼采”以及统治阶级信仰佛教等共同促成北魏音乐不断发展起来。所以,北魏多元的音乐文化是在民族融合、汉化改革的背景下,在胡汉文化此消彼长、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建立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云冈石窟中的乐舞雕刻便清晰记录了各民族音乐融合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