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大师刘伟利(刘伟雕塑作品)
1. 刘伟雕塑作品
相声是中国民间一种说唱曲艺,形成于清咸丰、同治年间,以“说、学、逗、唱”等形式引人发笑。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1. 马三立
(1914年10月1日-2003年2月11日),回族,擅使“贯口”和文哏段子,是当时相声界年龄最长、辈分最高、资历最老、造诣最深的“相声泰斗”,深受社会各界及广大观众的热爱与尊敬。马氏相声雅俗共赏,在天津更是形成了“无派不宗马”的说法。弟子有阎笑儒、张笑勤、张笑非、金笑天、班德贵、连笑昆、常宝华、高笑临、谌笑宇、王笑予、方笑文、任笑海、尹笑声、于宝林、常宝丰等。晚年时候,天津市民投票推选出10个地方名人,要在海河边上为他们树立雕像,供后人瞻仰,最后,他们把最多的票投给了这位为他们说了一辈子相声的老人——马三立。文革时期,受到迫害,好在命保住了,经过了大起大落的马三立,心态愈加平稳,马派相声风格正式形成,但为人谦虚谨慎,他说:“我不是大师,不是艺术家,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老艺人,是个热爱相声、喜欢钻研相声的老艺人。”对相声艺术优秀传统的全面继承,他改编、创作、表演的相声有200多个。马三立的说、学、逗、唱的功力和表演无一不精 ,是传统相声的集大成者。《开粥厂》、《西江月》《暗八扇》、《卖挂票》《十点钟以后》《艺术的魅力》《三字经》《白事会》《开会迷》《买猴》《精打细算》《逗你玩》等等都是经典。
2. 侯宝林
(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世纪相声大师,语言大师。侯宝林先生是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在他漫长的60年的艺术生涯中,除创作和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相声名段以外,还对相声和曲艺的源流、规律和艺术技巧进行了理论研究,为中国相声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弟子有贾振良、黄铁良、杨紫阳、马季、李文山、胡必达、殷培田、贾冀光、丁广泉、康达夫、李如刚、吴兆南、于世猷、郝爱民、师胜杰等。1984年,同郭全宝、孙书筠、常宝华、常贵田、侯耀文、石富宽、师盛杰、冯永志、藉薇、韩宝利、邢晏芝、邢晏春、陈绍武、赵连甲等艺术大师赴美演出,先后在纽约、华盛顿、落杉矶、旧金山等4城市正式公演9场,观众人数约1万5千人,是新中国第一次曲艺国外正式演出。京派相声代表,第一个说相声的“攒底”。在相声史上最大贡献是相声革新,提高了相声艺术的品位与格调,从而被公认为相声艺术发展史上真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人物。侯宝林的“学”是经典,一些柳活经典段子无人超越。经典相声作品有《戏曲与方言》《关公战秦琼》《卖布头》《改行》《醉酒》等等1993年2月4日,以江泽民为首的哀悼侯宝林先生,北京各界代表三千人送别侯宝林先生。
3.马季
(1934年-2006年12月20日),师从侯宝林先生,80年代,第一次把相声搬上了春晚舞台,2006年9月,中国曲艺界的牡丹奖将终身成就奖颁给马季。弟子有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王谦祥、李增瑞、韩兰成、刘喜尧、彭子义、常佩业、黄志强、黄宏、尹卓林、姚新光、李国修、赵龙军、邢瑛瑛、刘立新、侯冠男等。别人都是木头,只有马季是块玉。(侯宝林评)相声界不可或缺的重量级人物。他一直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影响了中国相声的一个时代,他是新时期相声的领军人物。并且,每个时期都有好的作品奉献出来。经典代表作《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打电话》等等。
4.李伯祥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伯祥,男,1938年生于北京,自幼随父李洁尘学说相声。6岁时在南京贡院街金谷茶园首次登台演出,艺名小神童。1949年他由北京启明茶社到天津小梨园、玉壶春等处演出。同年冬天拜赵佩茹为师。1979年被天津市曲艺团聘为相声教师,活跃于20世纪90年代,60多年的舞台实践,他逐渐形成了“快、爆、脆、准”的艺术风格。他早年嗓子好,说唱并茂,后因嗓音失润,专以说功见长,特别是贯口活儿更见功力。退休后经常在一些重大的演出活动中露面表演精彩节目,至今活跃在舞台。常与杜国芝合作。代表作有报菜名、财迷回家、醋点灯、灯谜 、家庭纠纷、聊天等。李伯祥矮个儿、小眼睛、小分头儿。总是精气神儿十足的样子。台上台下讲话都是滴水不漏的劲头儿。不论是传统的《大戏魔》、《醋点灯》、《写对联》、《报菜名》,还是新作品《聊天儿》、《两面人》、《看红岩》、《谦虚论》,李伯祥的表演都能牢牢抓住观众的神,他的机智、灵巧台风与爆、脆、快、响口风与搭档杜国芝的佯装敦厚其实心知肚明,靠活佐料与逗哏较劲的神气,形成了他们二人的独特表演风格,被艺术评论界称为“李杜黄金搭档”。与其他取得成绩的相声艺术家一样,李伯祥如今的知名度靠的是早年的苦练。他最擅长的传统曲目有《报菜名》、《怯讲究》、《白事会》、《大戏魔》、《醋点灯》等,创作的节目有《综合之最》、《谦虚论》等,整理、改编了相声《看红岩》等。他还培养了戴志诚、郑健、王平、吕小品等弟子。
5. 马志明
回族,1945年农历7月14日生于天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长子,拜朱阔泉为师,堪称文哏大师和武哏有史以来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当今相声界辈分最高的演员之一,属于宝字辈演员。是我国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他在观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他是马氏相声的传承人,传承谱系清晰。他受家庭影响,自幼喜爱相声,勤奋学艺。他基功扎实,表演功底深厚,其台风端正,技艺精湛。马志明,被喜爱他的观众们尊称为“少马爷”。受到家庭影响,自幼喜爱相声和戏曲。1957年考入天津戏校学武花脸。1962年调入天津市曲艺团,正式开始说相声。20世纪80年代由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代收师弟,拜已故相声前辈朱阔泉为师。马志明为人耿直,不弄虚作假,为人低调,传统艺术功底深厚,深得“马氏相声”的真髓,形成了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不喊不叫、不荤不咸的艺术风格。听众听了他的相声会回味无穷,形成了独特的马氏韵味。作品能令小儿不哭、病者笑颜。文武全才,堪称文哏大师和武哏有史以来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大保镖》、《地理图》、《论拳》、《报菜名》、《文章会》、《开粥厂》、《卖挂票》《纠纷》、《五味俱全》、《黄袍加身》等。他表演的传统段子,他创作表演的作品《看不惯》《纠纷》等颇有影响。他积极传艺授徒,对当今相声艺术传承贡献突出。经评审评定,认为该申报人基本符合国家级为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评审标准,同意推荐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6.侯耀文
(1948年7月17日-2007年6月23日),出生于北京,是我国著名相声作家、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国家一级演员。时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铁路文工团党委委员、副总团长兼说唱团团长.侯耀文先生自幼受其父侯宝林的熏陶,1960年登台,有四十七年的艺龄,他的表演生动幽默、个性鲜明,独树一帜,其相声作品在海内外影响广泛,代表作品有《糖醋活鱼》《侯氏发声《戏曲漫谈》《口吐莲花》《京九演义》等,曾经参加过十一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1985年成为“全国十大笑星”之一,1993年获美国华美艺术学会颁发的 “国际艺术成就证书”,1996年荣获文化部“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等多项荣誉, 2007年6月23日,因突发心源性心脏病于北京昌平区玫瑰园别墅家中病逝,享年59岁。侯耀文天资聪慧,多才多艺,说学逗唱的基本功扎实,尤其是柳活颇有其父遗风。他不仅能把京剧的各种流派,更能把很多种地方戏曲比如川剧、豫剧、秦腔、吉剧、越调、评剧、越剧、黄梅戏等等都唱得韵味纯正,惟妙惟肖,几达传神入化之境地 。他汲取了父亲的表演精华,又博采了戏曲、琴书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营养,进一步发展了相声表演艺术1996 荣获文化部“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1995首届全国相声大赛最高奖“侯宝林金像奖,1993 美国华美艺术学会颁发的“国际艺术成就证书” 1985 获“中国十大笑星”称号 1984 全国相声评比会 糖醋活鱼 2005第五届中国金唱片奖曲艺类专辑奖 侯耀文、石富宽相声全集获奖. 2002第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 小眼看世界获奖.
7.李金斗
1947年10月15日.相声名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华相声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他十三岁坐科学习相声艺术,深得前辈王长友、谭伯儒等相声艺术家的真传,出科后,又拜相声名家赵振铎先生为师。李金斗博采广收各相声名家的表演艺术特长,集北京的清雅,天津的火爆,东北的粗犷于一身,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的艺术风格。相声代表作有《武松打虎》、《捉放曹》等。他把说、学、逗、唱巧妙的结合起来,同时又继承和发展了主流相声的技巧并运用到现实相声的表演之中,从而达到帅、卖、脆、快。李金斗先后多次在全国相声大赛中获金奖,并在全国首届“侯宝林金像奖”电视大赛中,荣获“侯宝林金像奖”,被评为全国当代最受观众欢迎的八大相声演员之一。他倡导发起的“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徒弟方清平。
8.杨仪
1962年5月25日出生于中国天津市的一个相声世家,中国相声、影视演员。杨议原名杨仪,1962年出生于中国天津市,父亲是相声演员杨少华,自幼便开始学习相声。1995年参加侯宝林全国相声大赛,并获得金像奖。 2002年凭借《如此办学》第一届CCTV相声大赛一等奖。2004年开始自导自演都市系列喜剧《杨光的快乐生活》,共拍摄九部。2012年,主演电影版《杨光的快乐生活》。 2013年,主演《我们家的微幸福生活》。 2014年拍摄纪录片《虫儿》。2016年,拍摄《杨光那些事》与《长官传奇》2002年元月创作表演的相声《如此办学》,获得CCTV第一届相声大赛一等奖 11月,和蔡明、郭冬临合作话剧《见人说人话》。在谢亚平导演的中国传统相声系列剧《笑口常开之两吃鱼》中饰演风趣幽默的苏东坡,与李嘉存、武青合作。
9.邹德江
1966年生于哈尔滨,艺名邹优杰。邹德江属于“全面发展”的人,做主持、说相声、拍影视剧样样都行。他是国家二级演员,师从张学谦、师胜杰。曾在哈尔滨工程小学和28中读过书,曾在29军文工团当过演员队长,现在是武警文工团专职演员、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邹德江自幼爱听评书,而且每次听完一遍就能全部记下。当时每场3毛钱的门票成了难题。于是,他便隔三差五地约上一群同学,把听来的评书段子讲给他们听。一来二去,听过的段子讲没了,这帮小哥们儿也听上瘾了,结果是大家凑钱让他一个人先去听,然后回来再给大家模仿。一次偶然的机会,德江上台表演,把老师给震住了,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曲艺生涯。之后,又蒙著名相声演员师胜杰赏识,改投相声门下。1995年,凭借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系列节目《聪明的剧务》一炮打响。2001年至2004年主持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周末喜相逢》。2005年春节晚会表演《魔力奥运》。
王谦祥
男,相声演员。1948年2月出生于天津市武清区城关镇大桃园,现为国家一级演员,任中国煤矿文工团曲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1960年入北京市曲艺团学艺。1984年师承相声巨匠马季,长期与捧哏名家李增瑞合作。任中国煤矿文工团曲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他的基本功扎实,说唱俱佳,感情充沛,格调清新、诙谐、富于艺术魅力。他的主要作品有《风灾》、《驯马专家》、《叔嫂情》、《方言外语》、《换包装》等。王谦祥的父亲曾与北京戏曲界、曲艺界的几位名演员都有较深的交情,并且也是一位京剧迷、曲艺迷。王谦祥幼年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爱说爱唱,他的摹仿能力很强,听到的就能记下来。上世纪50年代,王谦祥随父母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那时,他父亲写了两段相声,内容是歌颂“草原钢城”包头,父子俩同台演出,他父亲给他捧哏,很得听众的赞赏,曾多次获奖。1960年夏,年仅12岁的王谦祥从包头来到北京,考入北京曲艺团学员班,与李增瑞一起学习相声。由于他聪明伶俐,在艺术上进展很快,说、学、逗、唱四门功课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来又学会了快板、山东快书等和相声相近的兄弟曲种。他表演的《叔嫂情》、《戏与歌》、《换包装》等相声,风趣而不油滑,幽默而不喧闹,表演内在、含蓄,有收有纵。王谦祥在台上、台下都很有“人缘”,一张幽默、风趣的笑险,让人倍感亲切。演出时,他和老搭档李增瑞互为映衬,相得益彰。2003年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演出时,他们合作演出的《方言外语》,即用中国方言讲英语,受到外国驻澳大使、领事们的欢迎,美国驻澳大使握住他的手连连称赞:“你讲的英语太好了,到我们国家最高学府去教英语好了。”有播种就有收获。王谦祥凭着天分和自己的勤奋努力,在艺术事业上结出丰硕果实。他先后荣获文化部全国曲艺节目调演表演一等奖、北京国庆40周年征文比赛创作、表演双一等奖、文化部“金狮杯”表演一等奖、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奖”表演奖。
2. 刘伟艺术家工作室
师胜杰著名相声艺术家,“师家班”弟子有:刘彤、邹德江、王敏、王刚、阮航、侯军、陈强、刘伟、王海、李菁、贾长松、陈寒柏、高晓攀、苗阜、吴楠等,都是活跃在舞台上的相声演员。
3. 刘伟艺术家作品
李纹
李玟
中国香港女歌手、影视演员
代表作《花木兰》
全球华语榜中榜亚洲最杰出艺人
李玟(CoCo Lee),女,1975年1月17日出生于中国香港,华语流行乐女歌手、影视演员。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生物系。
1993年获得香港TVB举办的《新秀歌唱大赛》亚军后,在香港正式出道,1994年推出首张音乐专辑《爱就要趁现在》被大众熟知。发布《DiDaDi暗示》《Just No Other Way》[16]等专辑,参演电影《花木兰》《栀子花开》等。凭借《A Love Before Time》提名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奖,电影《自娱自乐》在第五届贝弗利山电影节获得最佳外语片奖,专辑《盛开》获得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Channel [V]国际最受欢迎华语歌手奖。
4. 刘伟雕塑作品有哪些
爱神维纳斯的雕塑是断臂的。
胡哲
1982年12月4日,胡哲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他天生没有四肢,只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指头的小“脚”。尽管身体残疾,但父母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胡哲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一名护士。在他六岁时,父亲教他如何用身体仅有的“小鸡脚”打字。而母亲则为他特制了一个塑料装置,好让他学会“握笔”写字。八岁时,胡哲的父母把他送入小学。因身体残疾,胡哲饱受同学的嘲笑和欺侮。十岁时,他曾试图在家中的浴缸溺死自己,但没能成功。在胡哲19岁的时候,他打电话给学校,推销自己的演讲。被拒绝52次之后,他获得了一个5分钟的演讲机会和50美元的薪水,开始演讲生涯。
2003年,胡哲大学毕业,并获得会计与财务规划双学士学位[
。2005年,出版DVD《生命更大的目标》。同年胡哲被提名为“澳大利亚年度青年”
。2008年,胡哲担任国际公益组织“Life Without Limbs(没有四肢的生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同年出版DVD《我和世界不一样》。2009年,出版DVD《神采飞扬》。在2008-2009年间,胡哲两次来到中国演讲,在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举行演讲。2010年,出版自传式书籍《人生不设限》。
2011年5月13日,胡哲做客香港凤凰卫视电视谈话性节目《鲁豫有约》。同年胡哲在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发表主题为“感恩的心 回馈社会”的大型公益演讲活。2012年,胡哲出版书籍《永不止步》。2013年5月14日起,胡哲开启东南亚巡回演讲之旅,他于5月14日到达首站日本,之后还在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澳门、香港和韩国陆续举行演讲。2014年,出版书籍《坚强站立:你能战胜欺凌》。同年6月,出版书籍《谁都不敢欺负你》。2015年出版书籍《爱情不设限》。在新作中,尼克·胡哲首度披露了自己的爱情经历。
5. 刘伟的艺术作品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6. 刘伟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价格
深秋时节,具有中国北方最大葫芦种植基地之称的“廊坊大城葫芦村”开始收获“致富葫芦”。街头小巷的葫芦招牌、各类葫芦造型的绘画随处可见,往来的客商给葫芦村带来了无限生机。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臧屯镇九间房村,距离北京市约150公里,当下村民正忙着采摘不同品种的葫芦。秋收基本完成,村里的绘画艺人们在家里烙画。葫芦,谐音“护禄”“福禄”,象征“子孙万代、繁茂吉祥”,千百年来,广受追捧。
在河北,说起葫芦,就不得不说起种植工艺葫芦的葫芦村——九间房村,这里的葫芦种植已有百余年历史。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九间房村为中心的周边8个村陆续开始种植葫芦。目前,九间房及附近村葫芦种植面积3600余亩,葫芦种类30余种,直接或间接从事葫芦产业的有上千人。
九间房村种植葫芦大户、42岁的村民刘伟,种植葫芦将近16年,从打工青年到行家里手,忙的时候媳妇、孩子、亲朋好友都来帮忙,葫芦成熟期他吃睡都在葫芦地的大棚里。
据刘伟介绍,他家有15亩葫芦地,今年由于雨水过多,造成部分生长期的葫芦腐烂。“今年即便减产我也可以收获大葫芦500个,天鹅葫芦600个,及1000个绾结嘞扎葫芦,许多葫芦不仅可以制成工艺葫芦,有的也可以吃、可做瓢。”刘伟说。
在离刘伟家不远处,有位远近闻名的烙画艺人,名叫缴艳霞,因从小酷爱美术,她从家庭妇女转行从事葫芦烙画已十年。她说,找到合适器型的葫芦烙烫、绘画,使一个普通的葫芦变成艺术品,最近她亲手烙画的冬奥题材葫芦作品颇受欢迎。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她不仅凭此养家,还带着十几名家庭妇女闯出了一条致富路。目前她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河北省民间工艺大师、大城县葫芦烙画协会会长。
7. 刘伟美术大师
隐秘而伟大里的顾邦是相声演员刘伟扮演的。刘伟,1959年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内地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刘伟自幼喜爱相声表演艺术,十六岁拜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为师。刘伟出道后,多次在相声大赛中获奖,连续几届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代表作品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巧对影联》《八戒贬悟空》和《送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