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兽面玉雕图片(兽面玉饰)

1. 兽面玉饰

饕餮(英文名:Taotie 拼音:tāo tiè)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物,别名叫狍鸮、老饕,古书《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

其名可比喻贪婪之徒,人们一般称这种人为“老饕”。《左传》中记载饕餮为缙云氏之子,而不是龙之九子之一。

而人们所说的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被认为是描绘饕餮的兽面。这种纹饰出现于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早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

饕餮在以中国传说或玄幻武侠为题材的网络游戏、网络小说、以及影视作品中均有相关形象。

2. 玉器兽面寓意

都是达官贵人,有身份的人。

3. 兽面玉饰芮国

千年沧桑话古珠:西玛

红色玛瑙“算盘子”的出现,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应该出现于公元2600年前印度河谷的哈拉帕和两河流域的乌尔王墓。中原最早有实物出土记录的是北方夏家店和商晚殷墟遗址。这种类型的珠子从中原为基点,越往南,出现的年代越晚,这与“大石文化”沿“边月形文化传播带”的分布基本一致。

“西玛”即西周时期一种组合在串饰中用玛瑙制作的珠、管。这种珠、管在最近收藏界成为了有一种收藏爱好者的宠儿。

在“男金女玉”的西周,我们无论从韩城芮国梁带村遗址,还是曲沃晋侯墓地、平顶山应国墓地等处,都有发现。

这些串饰主要分项饰、腰饰、腕饰。多有玉璜、束绢佩、盾形佩、兽面纹凤鸟纹梯形牌以及各种圆雕小动物蝉、蛹、鸟、龟等一些精致小雕件再附加松石珠管、玛瑙珠管、红色玛瑙竹节管、黄色萤石等一些珠子运用夸张的手法组串而成。在西周串饰组佩中,红色玛瑙珠和蓝色费昂思珠是当时礼乐制度完备时期的典型搭配,其穿缀方式复杂而有序,井然而活泼。

4. 兽面玉戒指

兽头戒指的意思是辟邪和守护的意思,

翡翠饕餮兽头寓意威武、勇敢、公正、招财纳福等,所以深受玉雕师的消费者的欢迎,是翡翠玉器雕刻的题材。在翡翠兽面雕刻作品中,翡翠饕餮的造型一般都与饕餮的形象极为相似,一般都会雕刻有大口以及锋利的牙齿,张牙舞爪,让天然柔美的翡翠也沾染上一份刚气,可以说是一种代表着力量的饰物,颇受男士们的喜爱。

5. 兽面玉饰纹样

红山文化玉勾云形佩,当属目前古玉中最早见到的勾云纹。红山文化玉勾云形佩器体大多为扁平的长方形,中心镂空有一左旋弯勾。此种云纹在商代的玉器上演变为云雷纹。云雷纹也称方形云纹,这是一种变形的云纹,在云纹拐角处呈方圆角,像古文字“雷”的象形字。云雷纹的出现极有可能是受玉雕工具的局限而产生的,当时的砣具尚无法完成玉器上小型圆样的琢刻,所以被迫选择了方折样线条的表现形式。

云纹在两周玉器上,属于最常见的装饰性组合纹样。初时的云纹,还颇具古朴写实的风格。这在西周早期藤侯墓出土的玉佩、玉璜上表现较为突出,其上施用的云纹成缕成朵,十分形象。两周中期,古玉上的云纹就出现了变体,云形开始从静态转变成为动态的卷云纹。由疏稀的个体,发展成为繁密的细云纹,并且常常组合成一个个侧面的兽面纹排列。春秋以后,原始态的云纹除保持了原有纹样,又派生出勾连云纹、变形云纹和云头纹。这些派生出的云纹,常以粗细线的琢刻方法,同时出现在一组云纹装饰上,使图案变得更为复杂与美观,更富有立体感。

自西周延至战国晚期,各种云纹基本都是以半写实半抽象的形式表现寓意,变化不太大,且一直盛行不衰。不过自东周以来,一些形似蝌蚪纹又似卷云纹的纹样大量出现,如山西春秋晋墓出土的几件玉器,云纹形体一丝一缕互不相牵,形态生动自然。而战国之际的云雷纹和勾云雷纹、云涡纹,其形体与云纹、卷云纹基本一样,有的直接可视为云纹的变体,与商代时期的大不一样。战国中晚期,一些勾云纹以一种细如毫发的阴线,俗称“游丝毛雕”来琢刻云纹,碾琢变化多端、纵横交错。

云气纹是一种连弧状或波状的组合图案,呈凸凹状,似云水流动,或呈云团分布状。汉代玉器的云气纹图案,延承战国时期兴起的各种变体云纹,将战国中晚期出现的“游丝描”琢刻技法,表现得更为刚劲有力。这种装饰效果使平面图案增加了不少立体感。这是汉代玉器在云气纹技法上的一大贡献,对后世玉器的纹样装饰效果,有着不小的影响。

晋代的云气纹在汉代云气纹装饰上又有所创新,它将阴线的“游丝描”用浅浮雕的技法表现出来,并且出现了一种由长细线接连的十字形云纹。十字形云纹形状多为一个柄状图案的端部,向前及两侧再伸出三个云头,两侧伸出的云纹,常于细长阴线刻划火焰纹,成组出现,又以弧线相连。它于元、明时期的三叠式云纹,无论从纹样还是琢刻技法上,都有所不同。

唐代玉上常出现飞天的形象,飞天一般体态丰满,上体袒裸,下身着紧贴于腿股的长裙,身下还有几朵细而长的透雕云纹或卷草纹。与花卉纹同时流行的还有如意云纹,常饰在玉人的身体、花鸟图案旁。云纹在唐代几乎全变成了卷云纹,与动物的尾部一样分叉,而动物纹局部中间的一条分叉拖得较长,称之为云尾。宋辽代玉飞天戴小冠,胸托蜗回状祥云或多枝云纹,一个云头连—个云头,在云头的边缘有的有锯齿状纹,很少再见到唐代那种有花蕊的云头纹。而元代蟠螭纹在飞天的肘及臀部有饰单体的螺旋形云纹。此依稀还可以窥视到远古时期的云纹寓意,仍遗留有原始装饰作用。

6. 兽面玉饰纹样产品包装设计论文

玉饰一般指良渚玉饰。

良渚玉饰是良渚文化早期的玉器,1989年江苏省高淳县朝墩头遗址M12出土,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良渚玉饰由牛身人像、兽面、 鸟面以及珠、管、环、坠等17件组合而成,出土时置于壮年男性头骨之下,饰件背面多斜钻像鼻孔,原系缝缀在丝帛织物之上。丰身人像、兽面、鸟面系浮雕轮廓,阴刻细部而成,与神人、兽、鸟图像同为良渚文化宗教信仰的象征,表示当时人的巫术崇拜。

7. 兽面玉雕是什么意思

1、清 茄皮紫桃形倒流壶

2、宋 酱釉倒流壶

3、鸳鸯转香壶

4、清乾隆 紫檀仿青铜尊

5、唐 青铜酒壶尊 (六件)

6、晚清 镶玉嵌宝龙纹银酒壶

7、明 青白玉牛首觥

8、清 掐丝珐琅牛头觥

9、民国 粉水晶盘螭龙觥

10、清 青白玉雕兽面纹觥

8. 兽面玉饰纹样文创产品包装设计毕业论文

在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是一个强势文化,我省的苏州、常州、南京、淮安、南通甚至北至连云港,都发现了相关的文化遗址,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幅远古文明的拼图,揭示着远古文化的魅力。

苏州草鞋山遗址是我省最早发现包含良渚文化遗物的遗址。在第198号大墓中,发现了大型的玉琮、玉璧等随葬玉器,其中外方内圆的玉琮上刻有象征兽面的纹饰。这是首次在史前墓葬中出土玉琮,并解决了玉琮的断代问题,因此这件玉琮被称为“中华第一玉琮”。

在南京博物院的18件镇院之宝中,苏州赵陵山出土的透雕人鸟兽玉饰件是时代最早的一件。它的形象是一个戴着高高羽毛冠的人,羽冠上落着一只鸟,他的手上托着一只向上攀爬的小兽。专家推测,这个形象代表着天、地、人和谐相处,而这件饰件原本被绑缚在一个短木柄上,很可能像权杖一样,代表着某种权力。

常州寺墩遗址被认为是良渚晚期的核心聚落,那里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玉器,表明墓葬在这里的人处于当时社会的上层。其中3号墓共有124件随葬品,除了陶器、石器外,最珍贵的要数24件玉璧和33件玉琮,数量是中国良渚文化墓葬中最多的,即使在杭州也没有发现如此规模的玉器陪葬现象。这座墓的主人是一位20岁左右的年轻人,掌握着神权、财权和军权,是当时最高阶层的代表。

位于兴化、东台交界处的蒋庄遗址,打破了良渚文化聚落不过长江的传统认识,考古队员发掘了280座墓葬,出土了玉璧、玉琮等1200多件文物。其中234具先民骨架中,出现了大量的断头、断肢现象,有专家认为,那里是良渚文化的边缘地带,很可能因为文化的不同与其他聚落发生冲突,而这些骨架可以进行食谱、亲缘等方面的科学检测,破解中华文明的远古基因。

连云港花厅遗址是良渚文化向北方能到达的最远处,那里发现了良渚玉器组成的玉组佩。花厅遗址的文化特征反映出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大汶口文化交汇融合,同时也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明显等级分化甚至具有某种国家形态,对于了解中华文明起源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