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美术教师在讲解雕塑写实技法时可以怎么说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如秦汉雕塑的粗浑、雄大,魏晋雕塑的健朗和潇洒,唐宋的丰富、端丽等。中国古代雕塑也充满了写意传神的特点,认真追究起来,很少有像古希腊作品那样符合现实中的真实标准的。它不习惯于玩雕塑作品的表面和细部,更喜欢那种由外在形象所引出的感觉、意境,引发出一连串遐想的空间,把人们引向一个艺术世界。古代雕塑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劳动生活及民俗雕塑。艺术门类有圆雕、浮雕、纪念性雕塑、案头雕塑、建筑及器物装饰雕塑等,雕刻材料也丰富多采,除了青铜、石、砖、泥、陶等材料外,还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中国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种动物形象的陶塑为主,人物形象大多是附加在实用器物上的装饰物,随意性很强,形象粗简、稚拙。商周时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铜器铸造为主,青铜器上的纹案,主要有动物纹、几何纹。商代青铜礼器造型奇特,充满威严而神秘,崇高而怪异的美感。而从这时期考古挖掘中大量出土的雕塑中,唯不见有神像,这是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西周以后,其风格趋于写实而富于理性。至春秋战国时期则变得繁丽、华美。商、周时期除礼器外,还有一些器物支架、底座等实用青铜器和石、骨、玉雕刻作品,或人物、或动物,皆造型巧妙,制做精细。

陵墓雕塑的兴起

陵墓的地上雕刻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一部分,自汉至唐十分兴盛,虽然宋至明清帝王将相的墓前仍有设置,但其气势釉艺术性已不能与之同日而语。现存的西汉霍去病墓、南朝帝王和贵族陵墓、以及唐乾陵和昭陵六骏雕刻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作品。这些雕刻与秦桶在形象塑造上斟写实为主的手法截然不同,而是采用寓意与象征的手法,极富幻想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霍去病墓石雕群及陵墓的总体布局都是富有象征意义的。 作品始终没有直接描绘霍去病的形象和具体的战争场面,特别是主题雕刻《马踏匈奴》更以象征的艺术手法,用矫健沉着的骏马和马腹下作垂死挣扎状的匈奴形象概括出霍去病英勇抗敌、安定边疆、沟通西域的赫赫功绩。东汉石刻的新成就,主要体现在造型劲健的大型石辟邪上。洛阳及伊川出土的一对石辟邪,姿态雄健豪迈。南阳崇资基出土的石天禄与石辟邪,咸阳出土的一对石兽,于雄健中蕴涵着秀丽灵动的格调。此外,四川雅安高颐墓前的石辟邪,亦属东汉晚期造型凝重. 器宇不凡的优秀遗例,对后世陵墓装饰石雕具有深远影响。
现存的南朝陵墓雕刻有31处,分布在南京及附近丹阳一带,以石兽为多, 也最有特众色。置于帝王陵前的石兽,通常头上有角,双角的称天禄,独角的称麒麟。王侯墓前的石兽无角称辟邪。这些石兽都不是现实生活中具体的动物形象,而是传说中神异的瑞兽,是墓主的保护神和权威的象征。因此石兽均造型高大厚重,昂首挺胸,瞪目张口,肩部双翼微展,作阔步前行状,气势极为威武雄壮。
中外著名的唐昭陵六骏是以浮雕形式来表现的,但马的形体雕刻近于圆雕。 作品通过刻划与唐太宗在开国战争中受伤、牺牲的六匹战马来表彰他的丰功伟绩。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墓是按唐太宗确立的以山为陵的体制,利用自然起伏的山势,在陵前形成一条纵贯南北的长长神道 ,石雕群则对称地配置在神道的两侧。自南而北,计有:华表1对、 翼马1对 、鸵鸟1对、鞍马5对(各配奠官1人)、文武侍臣10对、蕃臣像61躯。这些体貌不同、高低错落、排列空间不等的石雕群,为整个陵区创造了十分神圣、庄严、崇高的气势。这个庞大的雕塑群无论人物还是动物形象,除了具有象征守护和仪仗的作用外,都是服从于整个乾陵所要表达的主题,即显示封建王权的强盛和天下归心的思想; 尤其是其中出现了以往帝王陵中没有的形象,如来自异国远方的翼马、鸵鸟和蓄臣像,从而深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