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伶伦擅长什么? 乐官伶伦典故?

一、伶伦擅长什么?

伶伦又称泠伦,是一位神话人物,相传为黄帝时代的乐官,亦被后世尊称为乐神。传说伶伦是中国古代发明律吕、据以制乐的始祖,即中国音乐的始祖。《吕氏春秋·古乐》有"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的一段记载,说伶伦模拟自然界的凤鸟鸣声,选择内腔和腔壁生长匀称的竹管,制作了十二律。后伶伦又奉黄帝之命铸造十二钟以合五音。

二、乐官伶伦典故?

相传轩辕黄帝南巡时来到如今的洛南县,发现洛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似飞鸽,秦岭嶂其北,蟒岭绕其南。

黄帝觉得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遂命随行的史官仓颉与乐官伶伦去洛南各地走一走、看一看,说不定会有所作为。

之后,仓颉在今洛南县保安镇的阳虚山一带得到灵感创造了文字,而我们的乐官伶伦,则在今洛南县四皓街道境内的囫囵山上得到灵感发明了律吕,从而为进一步创造音乐打下了基础。

三、伶伦制律?

伶伦,黄帝乐官,是发明律吕据以制乐的始祖。

基本介绍

《吕氏春秋·古乐》有的一段记载,说伶伦模拟自然界的凤鸟鸣声,选择内腔和腔壁生长匀称的竹管,制作了十二律,暗示着“雄鸣为六”,是6个阳律,“雌鸣亦六”,是6个阴吕。《古乐》篇还记载了伶伦制乐的传说。记载中对黄帝以前氏族社会的乐舞,只列其内容,而名之以氏族名称;氏族社会进入父系之后,自伶伦作《咸池》起,始有专用乐名。

四、伶伦的主要贡献?

传说中黄帝发明了车、弩、冠冕、炊灶,穿凿水井,作宫室筑城邑等嫘祖发明了种桑、养蚕、缫丝、织绸、制衣技术等仓颉造字伶伦是发明律吕据以制乐的始祖共同品质:

1、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热情;

2、具备严肃的科学态度,创新的勇气和胆识;

3、坚持到底的毅力,永攀高峰不断进取的精神。

五、关于伶伦的诗句新韵?

伶伦吹裂孤生竹,却为知音不得听”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伶伦吹裂孤生竹,却为知音不得听”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孤独冷落”类的诗句。

黄帝的乐官伶伦,即使吹裂了最好的笛箫,却没有通晓音律的人来聆听。诗人从心底发出了朋友谊难寻、知音难觅的无限感叹。

注: 伶伦,传说黄帝的乐官。孤生竹,单生不成林的竹子,传说能制最好的笛箫。

李商隐“钧天” “全唐诗”第6208页。

六、“伶伦”的读音是什么?

伶 líng 伦 lún

传说为黄帝时的乐官.古以为乐律的创始者.《吕氏春秋.古乐》:"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汉书.古今人表》作"泠沦氏"﹐又《律历志上》作"泠纶".

七、伶伦音乐创始人?

伶伦,是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是中国音乐的始祖。相传为黄帝时代的乐官,是中国古代发明律吕、据以制乐的始祖。伶伦根据凤凰鸣叫的两个六声,经过长时间的揣摩、推敲,终于创制出音乐上的十二个音律。

伶伦又对各种飞禽走兽的叫声都一一记录下来,不断丰富他所创制的音律。

八、伶伦创音律的故事?

黄帝有一位乐官名叫伶伦(又作“泠伦”或“令伦”),专门为黄帝管理家庙、主持祭祀。伶伦能歌善舞,是个音乐方面的天才,传说古代的音律就是他发明的。

那时候,人间还没有音乐,人们高兴了就呜哇乱叫,或者拿着什么东西乱吹一气、乱敲乱打,发出的声音自然是很难听的。黄帝当上部落联盟首领以后,觉得这样乱糟糟地祭祀天地神和祖先实在不像话,就交给伶伦一个艰巨的任务:创制音律。以后声音就按音律来发出,以便形成动听的乐音。

要制定音律,首先要有标准的乐器。那时候人们常常用竹管来吹奏声音,为了找到合适的竹管,伶伦从大夏之西一直找到了昆仑山的北面,才在一个叫嶰谷的山谷中发现了一种厚薄均匀、粗细适中的竹子。他把竹子截断一根,制作成三寸九分长的竹管。伶伦试着吹了一下,这支竹管发出了浑厚悦耳的声音,他高兴坏了,就将这个音调定名为“黄钟之宫”。

可是只有一个音调是不行的,怎样确定其他的声调呢?他忽然想到:凤凰的声音是最好听的,何不就用凤凰的声音做标准呢?于是他带着一些长短不一的竹管,来到阮隃山下,聆听凤凰鸣叫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倾听后,他分出了十二种音调:凤鸣叫的声调有六种,凰鸣叫的声调也有六种。其中一种正好和他定下的“黄钟之宫”相同。

伶伦大喜,就以那支三寸九分长的竹管为标准,按照“三分损益”的规则,制定出了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ruí)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和五声[宫、商、角(jué)、徵(zhǐ)、羽],还发明了用八种不同材料制成的乐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十二律和五声搭配,再用八音吹奏,就能演奏出无穷无尽的美妙音乐了!

伶伦按照音律,谱写了一支曲子,定名为《咸池》,这才回去向黄帝交差。黄帝一听,非常满意,就命他和另一名乐师容将一起,按照十二律的标准铸造了十二个编钟,在祭祀的时候演奏《咸池》。大臣们一听,无不感到庄严肃穆,他们都相信,有了这样的音乐,他们祭祀的神一定会更加保佑他们的。

后人为了纪念伶伦的功劳,将他奉为“乐神”。

九、伶伦和12乐律的来源?

泠伦,也有人称作伶伦。《吕氏春秋.仲夏纪》里记载,泠伦是中国音乐的始祖!相传泠伦是三皇五帝时代黄帝身边的一个乐官,是我国古代音律的发明者。

伶伦根据凤凰鸣叫的两个六声,经过长时间的揣摩、推敲,终于创制出音乐上12音律,受到了黄帝的赞扬。在此之后,伶伦又对各种飞禽走兽的叫声都一一记录下来,不断丰富他所创制的音律。比如用擂鼓可以表现马奔跑的蹄声;用口哨可以表现各种鸟啼声。

有人说,现代音乐上用的简谱符号音乐简谱上用12356,最早还是起源于中华民族,也可能源于伶伦制定的音律,不过那时的音符不这样写罢了。

十、伶伦制作音律的故事简洁概括?

黄帝有一位乐官名叫伶伦(又作“泠伦”或“令伦”),专门为黄帝管理家庙、主持祭祀。伶伦能歌善舞,是个音乐方面的天才,传说古代的音律就是他发明的。

那时候,人间还没有音乐,人们高兴了就呜哇乱叫,或者拿着什么东西乱吹一气、乱敲乱打,发出的声音自然是很难听的。黄帝当上部落联盟首领以后,觉得这样乱糟糟地祭祀天地神和祖先实在不像话,就交给伶伦一个艰巨的任务:创制音律。以后声音就按音律来发出,以便形成动听的乐音。

要制定音律,首先要有标准的乐器。那时候人们常常用竹管来吹奏声音,为了找到合适的竹管,伶伦从大夏之西一直找到了昆仑山的北面,才在一个叫嶰谷的山谷中发现了一种厚薄均匀、粗细适中的竹子。他把竹子截断一根,制作成三寸九分长的竹管。伶伦试着吹了一下,这支竹管发出了浑厚悦耳的声音,他高兴坏了,就将这个音调定名为“黄钟之宫”。

可是只有一个音调是不行的,怎样确定其他的声调呢?他忽然想到:凤凰的声音是最好听的,何不就用凤凰的声音做标准呢?于是他带着一些长短不一的竹管,来到阮隃山下,聆听凤凰鸣叫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倾听后,他分出了十二种音调:凤鸣叫的声调有六种,凰鸣叫的声调也有六种。其中一种正好和他定下的“黄钟之宫”相同。

伶伦大喜,就以那支三寸九分长的竹管为标准,按照“三分损益”的规则,制定出了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ruí)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和五声[宫、商、角(jué)、徵(zhǐ)、羽],还发明了用八种不同材料制成的乐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十二律和五声搭配,再用八音吹奏,就能演奏出无穷无尽的美妙音乐了!

伶伦按照音律,谱写了一支曲子,定名为《咸池》,这才回去向黄帝交差。黄帝一听,非常满意,就命他和另一名乐师容将一起,按照十二律的标准铸造了十二个编钟,在祭祀的时候演奏《咸池》。大臣们一听,无不感到庄严肃穆,他们都相信,有了这样的音乐,他们祭祀的神一定会更加保佑他们的。

后人为了纪念伶伦的功劳,将他奉为“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