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砚背中心刻名字(砚台刻字内容)
1. 砚台刻字内容
砚台属于文房四宝之一。历史上有许多古人都喜欢砚台,宋代的苏轼,黄庭坚,还有爱刷字的米芾对砚台都是情有独钟!
所以古人对砚台的设计雕刻很是用心。砚台的槽一般用来蘸水的,当墨浓的时候,砚台槽里会加点清水,书写的时候用笔尖轻轻一点水,正好书写!
2. 砚台盖子上的刻字图片
端砚能够成为四大名砚之首是因为端砚历史悠久,材质特别,石质润泽细腻,不损毛笔,冬天不结冰,夏天不变质,能提升墨汁的稳定性等等优点,使它能够一跃脱颖而出成为四大名砚之首。
第一个方面,具有文化背景,历史悠久。端砚最先是从唐朝开始出现的,当时还是以实用为主,主要是研墨用。而宋朝的端砚开始出现一些雕刻设计,更为精巧一些。而明朝的端砚样式设计上趋于多样化,明清时代的端砚更为精致,具有观赏性一些。
3. 砚台刻字内容是什么
3973中国四大名砚及其产地为:指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广东肇庆市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山西新绛县的澄泥砚。
1、洮河砚因洮河而得名,简称洮砚,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石砚,在宋朝时已闻名全国,与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及山西澄泥砚齐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洮河砚,以其细密晶莹、清丽动人、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等特点,为历代皇家所珍藏,备受文人雅士青睐。
2、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故名端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端砚、歙砚和洮砚,素来有“三大石质名砚”之美誉。制造端砚,一般要经过采石。选料、雕刻、配盒四道工序。
3、歙砚,全称歙州砚,产于安徽黄山山脉与天目山、白际山之间的歙州,包括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婺源等县。歙石的产地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罗纹山)下溪涧为最优,所以歙砚又称龙尾砚,而龙尾山则是大部分存世歙砚珍品的石料出产地。除此之外,歙县、休宁县、祁门县亦产歙砚。4、澄泥砚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传统书法用具之一,始于汉,盛于唐宋,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澄泥砚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因烧过程及时间不同,可以是多种颜色,有的一砚多色,尤其讲究雕刻技术,有浮雕、半起胎、立体、过通等品种。
4. 砚台题字内容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题过几副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难得糊涂”与“吃亏是福”这两副。 据说,“难得糊涂”四个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有一年郑板桥专程至此观郑文公碑,流连忘返,天黑了,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儒雅老翁,自命“糊涂老人”,出语不俗。他的室中陈列了一块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十分叹赏。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板桥认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方印。 因砚台地,尚有许多空白,板桥说老先生应该写一段跋语。老人便写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宝贵之门也。”他用了一块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板桥一看大惊,知道老人是一位隐退的官员。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见砚背上还有空隙,便也补写了一段话:“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编辑本段]意思 一:自我解嘲说。公元1751年,郑板桥在潍县“衙斋无事,四壁空空,周围寂寂,仿佛方外,心中不觉怅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争名夺利,争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看来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心灵也就安宁了。”于是,他挥毫写下“难得糊涂”。因此它被称为“真乃绝顶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语,是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态内心并发出的愤激之词。”(《广陵奇才--郑板桥传》) 二:抗议之声说。公元1754年秋,郑板桥由山东范县调任潍县知县,上任之日正遇百年未见的旱灾。而钦差姚耀宗却不闻不问,反而向他求字画。郑板桥就以鬼画讽刺,钦差姚耀宗怒而撕画,郑板桥见百姓惨像,心力不支,非常忧郁。其妻相劝:既然皇上不问,钦差不理,你就装作糊涂嘛!郑板桥怒言:装糊涂,我装不来。你可知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由此而有所启发,就以“拯救万民,在所不惜”激励自己,并开官仓赈灾。他所说的这句话,后来就成了“难得糊涂”的自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台湾徐兰州说:“这句话文义,似乎喻人凡事不要太认真,得过且过,所谓‘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的另一注解。加以句读,聪明者有俗庸之智慧,有赖于人的先天遗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才能培养成完美的性格,是以人欲聪明并不容易。”苏东坡诗云:“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所以,聪明人难做。什么是糊涂呢?糊涂就是不精明。糊涂有两种:一种是真糊涂,懵懵处世,似是与生俱来,装不来,求不到;一种是装的假糊涂,明明是非黑白了然于心,偏偏装作良莠不分,既由‘聪明转入糊涂’了。根据郑板桥的这种性格和心理结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雅品格,要他违背自己的理念和道德行为,显然是一种痛苦与折磨。聪明人如基于良知道德有所为,而要他装作糊涂而无所为,的确很难。所以徐兰州认为:“郑板桥这段感慨‘难得糊涂’的题书,其中有段非常感性的心路历程,也是知识分子从政,在专制制度腐败政权中无法展现宏志的一种抗议之声。它具有为所当为的失败涵义,不可为而为的胆识。因此,这种‘心理调节’乃是‘试图把自己的心理反差平衡一下,以求得方寸的短暂安宁。”(《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抗议之声》) 三:心安理平说。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其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与邻居诉讼,要他函告兴化县相托,以便赢得官司。郑板桥看完信后,立即赋诗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稍后,他又写下“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两幅字。并在“难得糊涂”下加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在“吃亏是福”下加注‘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盈于彼,各得心情之半,而得心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此处引用的诗句其实为同时期的大学士张英所作,而此处将“难得糊涂”比喻为就是聪明;难得做一次糊涂,心安理得,也可取得心态平衡。因为“吃亏是福”既是“难得糊涂”最恰切的诠释。 四:自我解嘲说。郑板桥从不糊涂,他之所以兴叹“难得糊涂”,自有其苦衷在。朱铁志认为“郑板桥是个极为清醒的人。唯其清醒,正派,刚直不阿,而对谗言无能为力时,才会有‘难得糊涂’的感叹,‘难得糊涂’的难在那里呢?难在他毕竟清醒自明,心如明镜,无法对恶势力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难在他一枝一叶总关情,对百姓的疾苦不能无动于衷。他只有假装糊涂,然则终不能无视现实,遂于痛苦于内,淡然于外,而生‘难得糊涂’之叹。”(《读书参考》) 郑板桥以“难得糊涂”而出名。他所说的“难得糊涂”,却有不同的解释,有望文生义的;有作词语解释的;也有就其深邃的内涵进行探讨的,诸说不一。那么它该作何种解释更为恰切呢?看来,“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世,亦不可以谬其文也。”(《文史通义.文德》)后人难知前人心态和处世的复杂文化环境,要有正确的解释,有时也难以自圆其说了吧。[编辑本段]心理分析 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字幅下,有他题的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行款跋,当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解释了,即对自己处世哲学的一种解释。 从字幅上标明的日子看,字幅写于乾隆十六年,当时郑板桥正在山东潍县当知县。一向正直、率真、清正廉明的郑板桥在当时黑暗的官场上很吃不开,常常受到恶势力的嘲讽、刁难。他一面以嬉笑怒骂来抗争,一面又彷徨悲观,产生了脱世思想。这时他的情绪,是压抑、苦闷、孤独、自嘲、彷徨、悲观、痛苦交织在一起。就是在这种情绪下,他写了“难得糊涂”的字幅,不久便辞官归隐。 这样,就可以明白款跋的意思了:“聪明难”———要进取,要“众人皆醉我独醒”当然难。“糊涂难”———得过且过本来并不难,但一个一心想勤政执法,为百姓做事的人心中并不愿意这样做,因此也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抗争不过官场的黑暗势力,又不愿昧着良心去“糊涂”,这种“聪明”之后的“糊涂”更难。款跋最后一句“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在前面种种的“难”面前,只有小心从事,知进知退,不冒失,不惹祸,只求心里安宁,不求后世福报。 郑板桥的这种心理和处世哲学,既有积极的一面,即表现了不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的立场和骨气;也有消极的一面,即看破红尘的悲观脱世思想。“难得糊涂”中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消极的脱世思想。 现在,许多人爱买郑板桥“难得糊涂”的字幅,主要是他们很欣赏郑板桥的处世哲学。不过,据我看,不少人是取消极态度的。“难得糊涂”中尽管有积极的一面,但毕竟趋于消极,和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格格不入,终不足取。[编辑本段]成语解释 拼音nándéhútú 解释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 事例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反义词糊涂一世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故事清朝乾隆年间,画家郑板桥中了进士,做了山东范县县令。寡妇朱月姣告状说魏善人欺侮她,魏善人说她借了银子想赖帐。郑板桥马上明白其中原委,就装糊涂判魏善人赢,迫使他赔偿她二十两银子,从此郑板桥就有“难得糊涂官”的美称。[编辑本段]引申 “人生都道聪明好,难得糊涂方为真。”“难得糊涂”郑板桥说了多少年了?然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不如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 可不是么?人生在世,在智力上达到“聪明”的状态很难,因此世上有许多稀里糊涂生活、浑浑噩噩处世的人。没有聪明的头脑又要谋生怎么办?只得出卖自己的体力,还得以“身体健康”做本钱。十个指头伸出来都不是一般齐,何况是人?因此,这辈子出来老实做人,踏实生活,对于那些高官厚禄之人我还是敬而远之为好,不管他们歌舞笙平,还是荒淫无度,还是“糊涂”点好啊!免得自己犯“红眼病”,惹人笑话,我们少吃后,满行动,偶尔想想栏里的猪,微笑一下,很好。 但我并不否定“聪明”的价值,也不会把聪明和糊涂对立起来。人世间努力使自己变得聪明的人很多,虽然并不聪明但却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的人更多,而真正意义上承认自己不聪明,老老实实做人的所谓糊涂者很少。可见,聪明人难做,糊涂人也难做。 然而,人若达到聪明的境界之后,再由聪明而转入糊涂则更难。若一个人对于人生事理了解透彻的话,这个人就会看到人性中的很多缺点和弱点。过于明查的人就会因此而在为人处世上处处挑剔,难以容人。而对于不正直的人来说,他可能会因此利用人性的弱点为自己谋取私利,败坏社会纲纪法度。 因此,从过于明察苛求的聪明转入宽以待人的“糊涂”则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大概才是板桥先生“难得糊涂”的真实目的所在。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遇事须从公心出发,放一着让人,退一步行动。然,这个充满私欲的时代有几人不是为了自己事后求得别人或者上天的福报,而是为了处世的当下心安理得?又有多少人做事于心无愧? 如今的官场也流行那句“难得糊涂”。但是“难得糊涂”却了成了“不分是非,不负责任。”对人对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世俗社会同流合污,做事没有原则。有几人能理解板桥先生的“糊涂”,是一种清醒的蔑视,是对腐败现实的抗议,是清风自拂的坦荡胸怀。 可见“难得糊涂”真难! “难得糊涂”,难得糊涂!中文中“糊涂”一词看似针贬,却深意颇多,除却囫囵愚钝,不甚精明之外,还可引申为韬晦,收敛,包容,此中情情种种,若被运用的妙趣自在一心,借此收益良多的高人,便被称做大智若愚了。宰相刘罗锅的“难得糊涂”,不愧为大愚中的大智大悟。 金庸小说的如斯高人有一个,便是金毛犻王谢逊。其中情由节节纠缠,大约可看做他因悲愤而至糊涂,由糊涂而至疯狂。在冰火岛上,他双目被创,也糊涂了事,所性与有夺目之仇的张氏夫妇结义。人家生了娃娃,为防他起意加害,尊他为义父,他也糊涂认了,谢逊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金庸没说。 这里的“难得糊涂”是人屡经世事沧桑之后的成熟和从容。这种糊涂与不明事理的真糊涂截然相反,它是人生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心态的表现,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谈笑间淡泊名利和恩怨,把苦、难、疼、伤深埋在心中,在夜深人静远离人群的海边对天仰笑…… 其实在我说来“难得糊涂”是一种经历,只有饱经风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深得真谛;同时,“难得糊涂”也是一种境界,心中有大目标的人,自然对枝节杂碎不屑一顾,只着眼大方向,为全局负责,能做中流砥柱。它还是一种资格和智慧。名利淡泊、宁静致远的人物,他们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泰然安详。在纷繁变幻的世道中,能看透事物,看破人性,能知人间风云变幻、处事轻重缓急、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 “难得糊涂”需要超凡脱俗、胸襟坦荡、气宇轩昂、洒脱不羁、包容万象的气度。这样的人少之又少,而做猪就不用考虑那些复杂的问题。 有人说“糊涂”是福,我们不妨偶尔也来点儿小涂糊。不过,若有来生,我还是甘当一只头脑简单的小猪吧。
5. 砚台上刻字
黑色端砚主要是由微粒赤铁矿和磁铁矿等矿物形成。
鉴别黑端砚可以通过观察黑端砚石质是否发墨快、观察黑端砚石色是否为凝重浑厚、倾听黑端砚石的音调、用手摸黑端砚表面是否细腻滋润以及观察黑端砚的雕刻工艺是否精细这几个方法鉴别。黑端砚石是今广东省肇庆市端溪砚坑一带产的砚石,石质细腻、滋润,发墨不损毫,石品花纹丰富多彩,研出的墨汁油润发亮,层次丰富,虫蚁不蛀等特点名列中国石砚之首。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故名端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6. 砚台刻字有什么讲究吗
砚台最初是用石头做的,但是汉朝之后制作材料也变得丰富了起来,较为有名的四大名砚是用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制成的,除了实用性之外,观赏价值也非常高。
砚台是从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的,最开始是使用石头做成的,到了汉朝的时候眼上出现了雕刻,各种形态的砚台也随之出现,魏晋时期有瓷砚,晋朝有木砚,唐代有泥砚,宋代有水晶砚,明代有化石砚,清代有纸砚,到如今,也有橡皮砚。
砚台的制作工具基本上是很丰富的,所以要说是什么石头做的,现在被称为“四大名砚”的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就是用的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收藏价值极高,在磨墨方面有着非常出色的功效。
再者,用石头做成的砚台,除了书房的实用性之外,还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价值,很多匠人会在上面刻一些精美的雕刻作品,用于观赏也是非常不错的,受到广大文人墨客的喜欢。
7. 砚台刻字内容怎么写
制作砚台需要专门的技巧,大概可以分为8个步骤:
1、选料:制作石砚的第一步是石料初选,需到坑崖的采石现场,砚石有坑洞之别优劣之分,石砚名贵与否,最基本的条件就在于砚石,就是平时所说的选料。
2、下料:下料工具主要就是型号不同的切割机,分别用来切割大小不同的石材。
3、设计:设计的目的是将砚石中的瑕疵变成无瑕,以达到锦上添花的目的,增加其艺术价值。
4、粗雕:粗雕主要作用是雕刻细微处,精确度非常高,吊在工作台的上方,脚踏式开关操作简单,使用非常方便。
5、精雕:精雕所用的工具有铲刀、平刀、尖刀等,形状基本相同,只是刀头大小有别,分别用于密度不同的图案处。
6、磨光:磨石和砂纸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石材表面光滑细腻,除了刻意保留的粗糙原始的图案不必打磨以外,一些边缘和砚堂部位都是需要反复打磨的。
7、上蜡:石砚打磨完成之后,要进行上蜡处理,以达到保养砚石美观耐看的目的。
8、配匣:砚匣具有美的观赏价值和坚固的实用性,起到对砚的保护映衬作用。
8. 砚台刻字落款的格式
端砚的真假鉴定可以通过一看砚台的墨锈,端砚的墨锈是一种不规则的麻点,而作伪的麻点是用锐器敲打砚面出来的,是有规律的;
二是看包浆,赝品的包浆是用油、墨、胶、污垢涂抹上去的,只要放在水里,就发现,真品前后是没有变化的;
三是看原盒,盒与砚是否配套,风格是否一致,谨防作伪者老瓶装新酒的把戏;
四看款识和铭文,如有名款,要查名人的笔迹,审字酌句,看字口有没有包浆。
9. 砚台的雕刻
砚台:为文房四宝其一,从唐代起,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并称为“四大名砚”。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虽然现在砚的实用性慢慢淡化,但它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却越来越高,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首选。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
端砚(广东肇庆)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古人有"哈气研墨"之说。
歙砚 (安徽歙县)
歙【shè】砚因产于歙州(今安徽歙县)而得名,以婺源龙尾山下溪涧中的石材所制最优,故歙砚又称龙尾砚。唐开元年间已有生产,南唐时形成一定规模。歙砚石具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嗀里,金声而玉德”等优点。金星砚硬度高,坚润耐磨,且越磨越亮,冲洗容易,光亮如初,是砚中之上等佳品。
洮河砚(甘肃洮州)
洮【táo】河砚:产于我国甘肃省临潭县境内洮河,故而得名,它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洮河砚取材于深水之中,非常难得,是珍贵的砚材之一。洮河石质地细密晶莹,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清丽动人。洮石有绿洮、红洮两种,其中尤以绿洮为贵。洮砚适用于雕刻大面积的图意,雕刻手法有浮雕、透雕、高浮雕等,其雕工质朴,清晰感强。
澄泥砚(山西绛县)
山西绛县的澄泥砚,顾名思义,澄泥砚为泥所制,而且是烧制。由于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澄泥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而且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的特点,因此前人多有赞誉。
澄泥砚注重图案,讲究造型,器物线条凝练,状物摹态,形象毕肖,灵通活脱,逗人情思。置于桌畔案头,既是文房中实用的四宝之一,又是供观赏的艺术珍品。
砚的鉴定方法:
一个好的高档次的砚,不但可以作为珍贵的礼品赠送朋友,而且还是拍卖和收藏的宠儿,如果是材质佳、流传有序的古砚,那么它的价值则更高。所以,要鉴别砚的优劣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品、工、质、铭、饰等五个方面来鉴别:
(1)品,指明的是砚的品相和外形,砚的造型品相一般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为上品。
(2)工,指明的是砚的雕啄,砚雕啄的优劣决定了其艺术价值的高低。
(3)质,指明的砚的质量,砚的标准质量应是:温润如玉、坚实细腻、易发墨、不吸水、不损伤笔锋、夏天储水不易腐、冬天储水不易冰。
(4)铭,指砚的雕刻者在砚的某个部位题诗或作句,像这样的砚一般能提高其艺术价值
(5)饰,指明砚的装饰,如:锦套、砚匣之类,虽说然这些东西只作美护和装饰作用,但对砚的优劣也起衬托作用。
砚的保养:
1.平时储水:砚也需要滋润,平时需要每日换清水贮之,砚池不宜缺水,以前的人叫做「养研」。
2.使用须换清水:可别偷懒直接以养砚研水磨墨,也别以为用茶、糖水磨出来的墨会「别有特色」,这些东西 和墨相混会使墨色大减,也不能发墨。热水伤润损墨,切记避免。
3.用后刷洗:砚石使用之后,必须将余墨涤去,不可使之凝于砚上。不然残墨干则结成渣块,第一妨碍研磨,第二伤笔亳,且会损害砚面。若与新墨相混,则无下墨或发墨之利。
4.清洗注意:洗的时候可以用丝瓜穰等物助之,但不可以坚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伤害光滑美丽可爱大方的砚面。如果须要带出去的话,最好阴干,不要用纸类擦拭,以免残屑留存,与墨相混。
5.新墨轻磨:新墨棱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损伤砚面,使用时轻轻磨就可以了。
6.将墨取出:研墨之后,即须将墨取出,不要一直放着,否则墨与砚胶黏难脱,易损砚面。若不小心黏住了,可别用力拔,可先用清水润之,将墨在原处旋转,待其松脱后再取出。
砚台是一种手工技能品。作为传统书法的辅佐东西,砚台在当代社会中的运用已是很低,但它作为中国汉族传统文明的一个载体,是一种有着很高赏识价值的文物性技能品,并且只要是中国的书画艺术存在,砚台的实用价值就依然存在。但是跟着新中国成立后硬笔书法的广泛使用,传统的毛笔、砚台等书写东西逐渐被大家淡忘,甚至退出了大家的日常生活而走进了保藏队伍。
10. 砚台上一般刻什么诗句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出处】《墨梅》——元代: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扩展资料
1、《墨梅》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元顺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年—1350年)期间。王冕在长途漫游以后回到了绍兴,在会稽九里山有一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此诗就作于此。此时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借梅自喻,感慨之下作此诗。
2、《墨梅》鉴赏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