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石砚上刻什么字好(砚石雕刻图片)

1. 砚石雕刻图片

砚瓦石是青石材质,用于建筑装修、工艺雕刻。

青石主要产于青石镇和尚弄、天井头一带,是奥陶系的钙质泥岩经轻变质作用后产生,储量在数亿立方米以上。青石以青色、翠绿色为主,也有粉红、灰色、彩色等,具有光滑、润泽、耐酸、耐碱等特性,主要用于建筑装修、工艺雕刻等。其中,砚瓦山以西的青石系优质砚石材料,俗称砚瓦石,明朝“西砚”即取材于此。

2. 雕花砚台图片

这要问比较笼统,不好回答,老坑因为近现代已经绝坑,所以物以稀为贵的原理,老坑近些年涨的非常快,一方小尺寸一般石品的老坑端砚也要上万元,尺寸稍微大一点的20cm*30cm的都算大的了,价格都已经过5万了,如果再加上好的雕刻和石品,10万以上了,老坑主要看几个方面,第一尺寸,第二,石品,第三雕刻,好的老坑端砚都是10万起步的,不过,小尺寸的老坑端砚还是比较多的。而且好石品的更是少数。

3. 砚石雕刻图片欣赏

砚台材质有:石质、金属、陶制、木质。

①【石质砚台】,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最常见。取材多样,容易制作,颜色丰富,样式齐全,成为最受欢迎和最适合收藏的砚台。四大名砚中有3种(端砚、歙砚、洮砚)是石质砚,还有苴却砚、红丝砚、易水砚、松花砚、徐公砚、尼山砚等等都是石质砚台。

②【陶制砚台】主要成分是黏土主要成分的化学式Al2Si2O5(OH)4。代表就是澄泥砚(四大名砚)还有民间用秦砖汉瓦制作的砚台。相对普通砖瓦硬度大、细腻。

③【金属砚台】,铸铁或铸铜,古时候大多是官兵在恶劣环境中使用,不怕摔、易导热,大多双层,中间便于放置温墨的炭火。

④【木质砚台】木质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纤维素是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50000~2500000化学式 (C6H10O5)n。多属于文玩一类。主要是用红木(也有普通硬木)制作,便于把玩,偶尔使用一次。

4. 砚台雕刻图片

端砚,广东省肇庆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端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致密坚实幼嫩、细腻,温润如玉的石质,独特而丰富多彩的石品花纹以及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而闻名于世。并具有质柔而刚按之如小儿肌肤,摩之寂寂无声响,以及贮水不凅,呵气研墨、不损毫,发墨快等特点。

5. 砚雕大师作品图欣赏

研子,书法家、砚雕师,1966年生,江西婺源人,原名汪文彬,字默竹,号大鳙山人、悟缘人、"一井草堂"主、"问渠禅舍"主、演皓居士,师从书画家、1984年砚雕大师方见尘,,1987年入伍从戎二十载,2010年结业于清华大学国画研修班,后再拜书画、杂文大家省三先生为师。

 研子于砚、琴、书、画及太极拳皆有造诣。现为滕王阁画院院长、江西朱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江西砚台学会秘书长、江西古琴学会秘书长、江西省书法家、民间文艺家、摄影家会员。

6. 石雕砚台图片大全集

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一带。可做砚台,石雕。

7. 木雕砚台图片大全

1、端砚

端砚始于唐代初期的广东肇庆,当时名为端州,在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端砚也因此而蜚声中外。端砚质地致密、坚实、幼嫩、细腻、温润如玉,以独特而丰富的石品花纹、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而闻名于世。并具有质柔而刚按之如小儿肌肤,摩之寂寂无声响,以及贮水不凅,呵气研墨、不损毫,发墨快等特点。

2、歙砚

歙砚出产于中国东部古歙州地区,其中婺源出产的歙砚又称“龙尾砚”,享有“龙尾歙砚为天下冠”的美誉。歙砚的制作始于唐代开元年间,而到了南唐时期,李后主在歙州设立制砚作坊,专门生产歙砚。自唐以来,歙砚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歙砚石质坚韧、润密,纹理美丽,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敲击时有清越金属声,贮水不耗,历寒不冰,呵气可研,发墨如油,不伤毫,雕刻精细,浑朴大方。

3、绛州澄泥砚

绛州澄泥砚,和端砚、歙砚、洮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是山西新绛特色传统手工艺术珍品。中华民族五千年黄河文明的艺术结晶。它的制作工艺可追溯到汉、兴于唐而盛于宋,明代达至炉火纯青。从中唐起,历代皆为贡品。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制作工艺于明末清初失传,中断了300余年。

4、洮砚

洮砚的出现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产于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洮砚乡,历来为宫廷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宝,馈赠亲友的佳礼,古玩库存中的奇葩。北宋著名鉴赏家赵希鹄《洞天青禄集》记道:“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得之为无价之宝”。洮砚的原材料极为稀有,比端砚、歙砚更加稀有,每得一块洮砚特级老坑石进行加工,都等于是得到千年古董。洮砚有“鸭头绿”、“柳叶青”、“鸊鹈血”等名贵品种,其石质细润坚实,发墨快,贮墨时间长,泼墨如油不损毫,书写流利生辉。

5、鲁砚

鲁砚乃山东境内所产砚石制成砚台的通称,据有关文献记载,自晋代就已开始生产,在唐、宋时期达到巅峰。其琢砚工艺,代有发展,素有“齐笔鲁砚”的美誉。品类也繁多,最主要的有红丝石紫金石、淄石、鼍矶石、徐公石、温石等等。其质地结构紧密,清盈如玉,纹理丰富多样,石色五彩缤纷,石质嫩润细腻,研磨易于发墨。西晋《博物志》有相关记载,“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

6、苴却砚

苴却砚有着千年的古老历史,早在汉魏时期便已生产,但至民国初期失传。现今所熟悉的苴却砚,实际上是20世纪80年代重新开发的新品苴却砚,产于四川省攀西大裂谷的金沙江畔深谷里,此地古称苴却,砚因产地而得名。国家质检总局对苴却砚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苴却砚与其它砚类相比,有着丰富的膘、眼、线、纹等众多石色,因此被美誉为“中国彩砚”。苴却砚具有着发墨如油、存墨不腐、历寒不冻、耐磨益毫等优点,并且也有着很好的审美性,砚身布满类浅浮、镂空、圆雕、深雕、薄意、减地等雕刻装饰。

7、贺兰砚

贺兰砚产于宁夏蓝宝,最早有史书记载的是清朝时期的《宁夏府志》,贺兰砚大致也就从这个时候诞生,清末还流传着“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1963年董必武副主席曾赞誉说,“色如端石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磷性相宜。”贺兰砚发墨迅速,不郁结,又耐用,细腻均匀,带盖的贺兰砚如同密封器一般,素有“存墨过三天”之誉。与天下第一的端石齐名。这一优点深受书法家、画家的喜爱。

8、思州石砚

思州石砚产于古思州治地,相传于汉代前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誉之为“珙璧”。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当年访问我国时,曾向周总理求取思砚。思州石砚易于发墨、研汁如油、久藏不臭、理顺笔毫,有很强的历史、文化、民俗、艺术和收藏价值。其石质之细腻,造型古朴厚重,内含金星,经磨耐用,具有着“水石殊质,云滋露液,浑金璞玉,惜墨惜笔”的优点。

9、松花御砚

松花御砚产于吉林通化长白山区,始于明代末年,推重于清朝,是清朝皇帝的御用物品,康熙帝还封它为“御砚”。而正是由于皇帝的专宠,没能使松花御砚发展成为民间普及的文房用具。松花石砚具有“发墨益毫、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贮墨不固”的特点。砚石以绿色为主,还有深绿、浅绿、黄色、紫红色,紫绿相间等。纹理有的如刷丝,有的如大海的波涛,有的如溪水旋涡,有的如平行之纹理等。其中,以翠绿色的刷丝为上品。

10、易水砚

易水砚产于河北易县,相传始于战国,盛于唐代,是中国制砚的鼻祖。易水砚以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优等石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在中国博深精美的砚文化艺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易水砚造型精美古朴,保潮耐固,发墨快,不伤毫,墨汁流润而不易蒸发,具备了发墨、贮墨、润笔、励毫的优良特性。正如古书《易州志》记载:“石质不亚端溪”。“砚石有紫、绿白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

8. 山水砚台雕刻图片大全浮雕

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丛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

端砚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错落的分布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具有呵气可研墨、发墨不损毫、冬天不结冰的特色外。还与其开采、制作的艰辛有关。一方端砚的闻世,要经过从探测、开凿、运输、选料、整璞、设计、雕刻、打磨、洗涤、配装等十多种艰辛而精细的工序。

历代采石工人都是按石脉走向,顺其自然向深层采掘,从接缝处下凿。采出来的砚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属难得。坑道向下倾斜、曲折蜿蜒,工人进出要下蹲弯腰,有些地段仅能容一人裸体匍匐爬行。古人云:“老坑匍匐仔坑斜,采石人同隔世赊。刈取紫云烦镂削,千金一砍未为奢。”

端砚制作工艺

端砚的发源地在广东省肇庆市黄岗镇白石村、宾日村一带。白石、宾日两村相邻,八成村民无田可耕,世代靠采石制砚谋生,如今这一带依然是端砚制作的核心区域。端砚的原料端溪石产于肇庆市东郊羚羊峡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

端砚创兴于唐初,唐代中期已风行全国,因下墨如风、发墨如油、不耗水、不结冰、不朽、护毫等优点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众砚之首。在一千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端砚艺人不断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形成了一整套科学、严谨的制作工艺。端砚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主要有采石、选料制璞、设计、雕刻、配盒、打磨、上蜡等工序。端溪石大多不抗震,所以一直以来端砚生产的各个环节均为手工制作。

主要工序有采石、选料制璞、设计、雕刻、磨光、配盒等。

采石

无米何以下炊?砚石是端砚制作的基础,坑洞不同,砚石的石质会有很大差别,端砚石坑大多不受震,自古以来都以手工开采。在开采中,要看清石壁,根据石脉走向寻找石源。

选料

在山上采石是粗选,而第二道工序则是细选,去粗留精,去除砚石表面的瑕疵、裂痕和废料,剩下适合制砚的“石肉”,选料的师傅要懂石,能发现好的石品花纹,将砚石制成砚胚。

设计

它是从拿到砚石后,先进行设计后雕刻。设计的目的是将砚石中的瑕疵变成无瑕,以达到锦上添花的目的,增加其艺术价值,砚的设计要求“因石构图,因材施艺”,除了传统砚形砚式外,不要充分利用天然石皮,汇集文学、历史、绘画、书法、金石于一休,可以说是将砚升华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品的重要环节。

雕刻

端砚的雕刻上端砚制作过程中砐其重要的工序。要使一块天然朴实的砚石,成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就需要创作设计和雕刻的过程。这个过程处理得当是锦上添花,处理不当就会画蛇添足甚至弄巧成拙。

故雕刻艺人要对砚璞因材施艺,因石构图,还要根据据璞的石质,去粗存精,认真构思,并考虑题材、立意、构思、形制以及雕刻技法如刀法、刀路。雕刻端砚要线条清晰,玲珑浮X,一目了然。端砚雕刻主要有深刀(高深雕)与浅刀(低浮雕)雕刻,还有细刻、线刻,适当的通雕(镂空)。

采用什么雕刻技法和刀法,要视题材和砚形、砚式而定。如要表现刚健豪放的多以深刀雕刻为主,适当穿插浅刀雕刻和细刻,要表现精致古朴,细腻含蓄的,则以浅刀雕刻,细刻、线刻为主。总之,细刻和线刻均属“工精艺巧”之“工精”部分,细刻要求雕刻精细、准确、生动,线刻则要线条细腻、流畅、繁而不乱,繁简得当。

磨光

首先粗磨,磨去凿口和刀路;然后再用滑石、幼砂纸反复细磨,到手感光滑为止;有些砚台要染墨,隔一天后再退墨;此外还要上蜡,过后又要退蜡。

配盒

端砚制成后,还要配备木盒,砚盒可以保护端砚,它自身也是一件艺术品,使得砚台更加古朴凝重。

端砚制作中的采石很关键,古代砚坑洞高约80厘米,采石工人只能蹲着、坐着或斜躺着采石,所用开采工具往往因石材所处环境而制,雕刻工具则因砚石的硬度、雕刻的技巧和题材需要而制。20世纪70年代前,这些工具多由采石工或砚匠自制。采石工具主要包括粗细不等的尖口铁凿、铁笔、铁锤、炮凿及灯等,雕刻工具主要包括锤、凿、凿卡、木钻、锯、滑石及工夫台等。

与众多传统手工艺一样,端砚制作也有自己的行业崇拜和行会组织。端砚艺人崇拜伍丁,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都要举行盛大的祭拜活动。端砚行是端砚的行会组织,艺人入行方有资格制作端砚。

端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人文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机械生产冲击着手工端砚制作,传统记忆的传承方式导致工匠后继乏人,只有认真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切实保护和延续传统端砚制作技艺。

9. 砚石雕刻图片大全集

“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婺源县江湾镇大畈村,一进村就听到阵阵“磁磁”声,这是切割、打磨砚石发出的声音。走在村里的“砚台一条街”上,临街370多家门面房里均摆放着砚石,有已经加工包装好的成品砚,有等待加工的毛坯石,还有正在村民刀下雕刻的砚石。

  村主任李德发告诉记者,大畈全村500来户,有300多户从事砚台产业。“砚台加工最主要的是‘随体赋形’,巧妙构思,精心设计。”李德发一边介绍,一边将记者带进“钦石轩”,店铺主人汪华钦是一位砚台设计大师。与其他店铺不同,这里没有火热的加工场景,却多了一份难得的静谧。在李德发的介绍下,汪华钦热情地领着记者进入后堂参观。只见一块块原石整齐地摆放在天井一隅,另一边是一方方已经加工好的砚台。汪华钦介绍说,歙砚是中国名砚,大畈所产砚石又叫龙尾砚,是歙砚的代表,主要有眉子、金星、罗纹、鱼子、玉带等石品。说着,他顺手拿出一方砚台向记者介绍:“你看这块,底面是黑色,上半部分却有点点金星,象征‘黎明之前’。我在左下方缀一农夫驭牛图,再将墨池设计成一方井田,象征‘辛勤耕耘’。这方砚台就叫‘天道酬勤’砚。”原来,一方小小的砚台竟集雕刻、书法、绘画、辞赋、品赏于一身,颇具历史、文学、哲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