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汉唐铜镜在形制和纹饰上的不同特点?

汉镜:
第一阶段,武帝前后,新的镜类开始流行,其特征有五点:1。以四乳钉为基点组织主题纹饰的四分法布局方式,将镜背均匀分成四区,其间布置主题纹;2。突出主纹,地纹逐渐消失;3。主纹素朴,图案简单;4。铭文逐渐成为镜纹的组成部分。

第二阶段,西汉晚期,特别是王莽时,铜镜又有新变化。1。铜镜纹饰题材有新突破,形象各异的禽鸟、瑞兽成为铜镜的主题纹饰。2。四神动物、禽鸟的造形更为形象化,使人一扫饕餮、蟠螭图案狰狞恐怖的感觉,出现动物和禽兽,而且图案精巧,生动活泼,有强烈的现实感。3。铭文种类繁多,内容丰富,铭文以“尚方”铭最多。

第三阶段,东汉中期以后,是中国铜镜的重要发展时期,其特点是:1。铜镜题材广泛,纹饰复杂,这时神仙思想题材中大量吸收流传的西王母和东王公的内容,在反映神仙世界的图案中,同时涌现出反映现实生活的画面,如栩栩如生的骏马、翩翩起舞的神人和各种姿态的侍者等。2。浮雕式技法的产生和“轴对称”的纹饰布局。

从西汉到东汉中期,如草叶纹镜,规矩纹镜等,都是以单线勾勒轮廓为主要手法,即有学者称之为“线条式”的作法。东汉中期后,神兽镜、画像镜、龙虎镜等采用了浮雕式手法,主题纹隆起突出,高低起伏,形象生动,使纹饰的视觉效果由线条式的平面变化为半立体状,开创了后代铜镜及浮雕的制作手法。

唐代铜镜:
唐代铜镜的形式,冲破了几千年来传统的圆形模式,出现了菱花形、葵花形及有柄形等新的镜式,镜钮虽多以圆形为主,但亦有兽形钮、龟形钮、花形钮等。纹饰的布局也不再限制与内外两区,出现了跨区、整体 浮雕等多种方法,铸造技法上出现了镀金、贴银、金银平脱、螺钿和宝石镶嵌等特种新工艺。唐代铜镜按装饰花纹可分11种之多。早期(隋至唐宗初)主要有瑞兽葡萄镜、瑞兽镜、四神十二生肖镜;中期(高宗武后至德宗),主要有花鸟镜、鸾鸟镜、瑞花镜、人物镜、盘龙镜;晚期(德宗至晚唐),主要有八卦镜、万字镜等。唐镜的纹饰布局主要有五种:即对称式,散点式、单独式、旋转式和满花式等。

从哪些方面评价雕刻工艺的好坏?

笔者从1992年开始,用了十多年时间才看明白各种雕刻工艺的一个轮回。九几年我见到农村亲戚家楸木雕喜字南官帽椅惊奇不已,后来买了红木雕福禄寿喜太师椅,常常半夜起来趴在床上端详品味那回首的“梅花鹿”,那叶脉清晰卷折中的寿桃叶子,心中无限甜蜜。来京见到老紫檀上的雕刻,至工至细至精,早淡忘了那个“福禄寿喜”!后来又看到一件既不太“工”又不太细但活力外溢、意境深远的黄花梨木雕,活灵活现,可以带你思考雕刻图像之外的事儿。这是境界的飞跃!不管是写意的风格还是工刀写实的风格,好的雕刻都应有以下几个特征:1、底子(浮雕的底平面)清得干净。2、造型轮廓清晰、流畅,根脚干净,这是指造型与底子接壤处不拖泥带水,干净利落。大致来讲,主要用红木工、紫檀工(乾隆工)、黄花梨工来评价一件产品的雕工。红木工:清中期以后才大量使用红木,不少红木老木器上出现的雕工横竖线条往往不够直,粗细略显不匀,圆线不够圆顺,底子不太平整,轮廓有走神的,该凸的没凸够,该凹的没到位。大家称这种雕工为“红木工”。紫檀工(乾隆工):乾隆朝从上到下全社会对追求至工至美的心劲儿极高,社会审美评价体系彻底更新,要求一丝不苟。紫檀工(多表现在紫檀木上)一改以往所有细精方面的不足,使人精神为之一振。因为挑不出一点刀法、造型上的差错与不足,令人不禁怀疑那不是手工所为,是用模具铸造出来的。紫檀工是极为精湛的工艺而非艺术,因为它以严苛的规范操作使工匠在雕刻过程中不出任何差错,使雕刻作品达到相当完美的境界。黄花梨工:清早期以前的黄花梨木器上的雕工精细程度与红木工相似,但黄花梨工显得生动活泼有灵气。有人说黄花梨工是工匠不在木头上边打图样直接下刀雕刻,但紫檀工必须打样,不然的话,器物上的造型不会如此对称且不走样。通过对比才感悟到紫檀工的装饰意义大,黄花梨工则是装饰加广阔的意境。这可以提醒我们在观赏雕工时除了看刀法是否细腻之外,还看我们能否有所联想,是否还能有除工细之外其它的情感反映,例如:活泼、生机、枯寒、热烈、朴拙等。【读者还喜欢以下关于红木家具雕刻工艺的文章】创新的雕刻工艺:光影木雕“起地”与“挤地”雕刻工艺解析黄杨木镶嵌雕如何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