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竹林七贤核雕视频(木雕竹林七贤图片)

1. 木雕竹林七贤图片

  我有很多,虽然不是自己编的,但都挺精致的  精雕琉璃玉飞凰逐月簪  淡粉色樱花飘飞锦纱裙  碧玉镶嵌珍珠的如意钗  水粉绣白莲裥裙,拢一枚白玉扇形梳  用白玉九桃纹的盘子盛  一枚霞红梅花钿  茯苓乌骨膏、莲蓉栗心饼、水晶百味鸭  赤金缀玉十六翅宝冠  湖水蓝色纱地彩描花鸟纹大袖衫子  暗绿色牡丹纹齐胸襦裙  樱子红对襟绡沙新衣  月白色水纹凌波裙裾  梅花银珠长簪  银白色织锦裙裾  银丝素锦披风  菊花蜜冻  蜜渍樱桃  明金蓝宝石坠子  烟紫垂花锦  浅粉色素樱广袖长衣  珠容养颜膏  和田玉雕琢成的玉兰飞蝶步摇  象牙镂花小圆镜  墨鱼花钿  真红石青福纹的精致立领  青镂玉枕  月牙白垂花宫锦长衫  湖蓝色冰梢窗沙  点金滚珠步摇  赤金云牙盆  缕金香药,紫苏奈香,松子穰,茯苓糕、朱砂圆子并两盏莲子汤,  月白染花寝衣  八珍兽角的镂空小铜炉  金丝圈垂珠耳环  玲珑点翠珠扣  玉色印暗金竹叶纹的长衣  紫檀木折枝梅花贵妃塌  塞满了菊叶和粟米的蚕丝靠垫  素金绞丝镯子  莲花纹亮银盅,红枣燕窝  双色缎孔雀线珠芙蓉软底鞋  瑙珠赤金寿字步摇  软绒福字珊瑚桌布  燕窝薏米甜汤  清新的粉蓝团绣烟霞紫芍药宫装  一袭瑶红色攒心海棠吉服  月白“蝶舞双菊”抹胸,底下桃红底色繁复华丽的蹙金线长龙凤尾裙拖拽于地  金菊花钿上缀着赤红宝石  真红金罗大秀宫装  紫金凤冠  装着殷红相思豆的赤金笼子  枚赤金云头合钗  双耳同心白玉莲花佩  身茜素红牡丹晓月宫装  贵妃的金丝燕窝,德妃的樱桃酒酿,云容的红枣血燕,我与予涵皆是平素养身所饮的旋覆花汤  一袭青色缀石榴红芍药暗纹宫装。  常春藤雪罗长衣  银链缀蝴蝶抹额  紫金浮雕手炉  雪狐镶边青红染金舍利皮鹤氅  醉颜红底子镂空合欢花图案,花蕊上描着细细的金粉  雪里金遍地锦滚花镶狸毛长裙  灵兽呈祥绣锦的珠绫帘子  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家常墨绒?底银滚白风毛直身锦袍  鎏金蟠枝烛台  浅浅明蓝色的软烟罗  甜杏仁用热水泡,加炉灰一撮,入水冷却捏去皮,用清水漂净,再量入清水,如磨豆腐法带水磨碎。用绢袋榨汁去渣,以汁入调、煮熟,加白糖霜热啖,或兑牛乳亦可,配以芝麻,玫瑰,桂花,枸杞子.樱桃等佐料,先皇后不喜欢过甜食物,除甜杏仁外亦加少许去皮苦杏仁,因而入口略苦,回味清甜。”  一个八仙莲花白瓷碗  竹叶青镶金丝飞凤大X  珠暗紫妆缎狐腋大氅  通身镶黑色万字曲水纹织金锻边真红宫装  家常石青锻大袖长服,绣着金丝柳叶湖蓝紫葳大团花  秋香色云缎长裙  两带碧灵锦心流苏  嵌珠双龙点翠簪  龙头拐杖乃赤金铸龙首,金丝楠木为柄  樱桃蜜露  一裘郁金香色真珠旋裙  一把双面绣鸳鸯的彩绣团扇,还是象牙柄  泥金芍药花样绫纱团扇  秋香色金线蟒引枕  金红色的鸳鸯风筝  十香浣花软枕  红锦团丝薄被  赤金松鹤长簪  纯金嵌珊瑚护甲  通水玉琉璃护甲  吹花红宝钿  一弯绞金丝镯  一枝硕大五凤金钱玉步摇  霞光色细褶裙子落梅瓣的长裙,  乳白撒桃红底子的宽衫交领长衣,玫色镶金抹胸上时盈润真珠织成的月季花,瑰紫?裙外紧着郁金色敷彩轻容花?裙,用金丝满满堆成鲜花艳鸟  赤荔枝手镯  莲心薄荷汤  芙蓉金广袖长衣,将金芙蓉海棠沉醉于裙裾上  一裘深红色翟凤出云礼服  金丝纹海东青腰带上一把七宝匕首。  青瓷琢莲花凤首酒壶  一串九连玉环,那九只玉环环环相连  一枚雕镂海东青的金圆,以绿松石串成项链  柑橙香  赤金丝珍珠流苏  青梅羹  海水玉赤金冠  石榴团福绫子衣衫  云烟如意水漾红凤翼缎鞋  错金虬龙雕花长窗  真红蹙金双萧海棠锦春长衣扶开如云袖般的华彩,紫金飞凤玉翅宝冠垂下银丝珠络遮住我的容颜,  月白雪纱锦袍  艳紫红绘纱湘裙  雕花青铜炉  金蝉宝囊  明黄面白狐里的大氅  玄色纳绣团章龙纹的袍子  石青色缎织暗花梅竹灵芝袍  水晶虾饺  镶金福寿炉  滚丝龙凤被  菊花八珍  ,镶粉边貂皮袖长衫  赤金双鸾步摇  绯罗色箭袖束腰冰绡纱衫  杏黄彩绣裥裙  十二翅的赤金缀玉凤钗  碧玺玉茭杯  九尺雪玉白绫  浅杏色水纹绫波裥裙  玉兰色纱缎宫装绣着长枝花卉,正是一枝茜草红的紫玉兰,自胸前延伸至下摆及前襟  双衔心坠小银凤钗  桃红纱衣绣着浅色的繁花茂叶,衣襟上伏着亮莹莹的一双碧玉蝶儿;纱衣子里又衬了件素色绢衣,  湖蓝色织暗花竹叶的纱帐  品月色素缎衣裙,疏疏绣几枝折枝玉兰  樱紫的霓裳宫装,襟前袖管绣满一小朵小朵颜色微深的蔷薇花瓣,每片花瓣皆缀三五米粒大小的真珠,外披一袭浅金丝线织成的纱衣,上面时隐时现着翟凤临风凌云的花纹,绣着如意云朵的真丝披帛缠绕在两臂  软银轻罗百合裙  玫瑰色比目缠丝佩  七宝赤金盘螭璎珞圈  银丝珍珠面帘  银丝线绣莲花荷包  碧糯佳藕  蔷薇豆腐  朱砂色牡丹金玉富贵图纹的丝罗长衣,  香色漩涡纹纱绣裙  一对嵌珠点翠金坠子  月白描金花的淡色衫子  鸳鸾殿的格局,宫殿匾额为双鸾衔珠,飞檐镇兽皆作鸳鸯交首之状  累丝嵌珠金牡丹簪,  霞影色半臂蜜色襦裙  乌木雕花刺绣屏风  花梨木雕翠竹蝙蝠玻璃碧纱橱  花梨木雕并蒂莲花玻璃碧纱橱  花梨木雕万福万寿边框镶大玻璃  糖包、糖饼、炸馓子、酥儿印、芙蓉饼  鲜牛奶茶  绛红色金银丝鸾鸟朝凤绣纹朝服  银白底色翠纹织锦的羽缎斗篷  银壳镶米珠护甲  牛骨髓茶汤  深红缠金丝如意结  蜂蜜花生、核桃粘、苹果软糖、翠玉豆糕、栗子糕、双色豆糕。  杨梅酒冰 芒果冰沙 蜂蜜龟苓膏 绿茶星冰乐 杏仁豆腐 冰镇马蹄水 山楂冰沙  青玉双螭盏托、杯  白玉花卉执壶  青玉龙柄桃式杯  白玉透雕花鸟纹带饰一套  白玉鹤鹿同春摆件  乾隆御题白玉花鸟纹如意  白玉蝠寿纹扁方  水晶松竹梅盖瓶  碧玉兽面纹爵  白玉三鹅摆件  白玉巧作螳螂佩  茄汁凤尾鱼 蟹粉小笼 鸡丝凉面 翡翠凉面  白玉飞燕佩  暗红牡丹绫纱锦  八抬金丝鸾凤轿  一只桃型的金镶珠石累丝香囊  桃红丝缎金银丝百鸟祥瑞纹常服  淡黄色锦缎对襟长衫,绣着对称的芍药图案  浅洋红锦绫凤仙裙  镶蓝绿宝石的攒珠四蝶玉步摇  蓝底白梅花不镶滚边的锦缎长衫  玉色印暗金竹叶纹中衣罩银色轻纱  卷须翅三尾点翠衔单滴流苏的凤钗  粉色亮缎圆领薄褙子配白色纱裙  攒珠累丝金凤  陈皮茶虾、观音豆腐、苦丁苦瓜  一卷金丝镶嵌的书信  鹅黄锦缎红绸里滚毛边长斗篷  玫瑰红洋缎泥金五彩牡丹凤凰纹通袖长袄  烟幕黄滚风毛边对襟短褂  烟霞红的锦缎棉袍,领口绣着浅粉色海棠  赭石色哆罗呢对襟褂子  青莲暗饰的紫色拽地罗裙  一支金厢倒垂莲花步摇  一对玛瑙海棠簪  水红流苏暗花云锦宫装  十六树簪钗所成的赤金缀玉十六翅宝冠,以双凤步摇为首、紫晶六鸾为翅、翠羽八翟为尾,赤金镂空金花银叶为座,嵌芙蓉石、紫萤石、孔雀石、月光石、蓝宝石、玫瑰晶、东菱玉为缀,明珠、绿髓、白玉、珊瑚,为凤、鸾、翟身,双凤口中衔下红宝长串挑珠牌,翡翠为华云,金题、白珠珰为簪珥,散落无限晶致华耀、珠辉明光。  蹙金丝重绣九翟海棠祥云锦海吉服,遍绣金云鸾纹小轮花,金章紫绶。腰系玉革带,青绮鞓,佩山玄玉、水苍玉,绕小绶五彩,皆用密绣海棠含蕊图案,缀满雪色小  翟凤玉路车  大袖紫金百凤礼服  明黄色缂金九龙缎袍  一支玫瑰晶并蒂莲海棠的修翅玉鸾步摇  织金飞鸟染花长裙  攒心广玉兰花样  羊脂缠花玉玦  和田白玉凤凰口中衔着一长串绞了珊瑚珠和青玉碎的璎珞  扣合如意堆绣荷包  月白色的乳烟缎攒珠绣鞋  紫铜鎏金大鼎  云锦累珠披风  金掐玉赤金双头曲凤步摇  红罗蹙金旋彩飞凤吉服  梨花白素锦寝衣  青鸾牡丹团刻紫檀椅  九曲金环嵌宝甲套  缠花玛瑙盏  朱漆五福捧寿盘  嵌明钻海水蓝刚玉镯  一双玲珑玉璧  一套纯金镶鸽子红宝石的护甲  暗红绣百子图案刻丝缎袍  织金弹花襁褓  嵌明玉蝶恋花坠子  湖蓝色叠丝薄衾  金玲珑寿字簪  镂金的单蝶并三朵桃花钿  金丝八宝攒珠额帕  石青色淡金边幅锦缎长袍冬衣  密绣团蝠如意花样的绣帏  双翅平展金凤钗  肉桂粉挑绣银红花朵锦缎对襟长褂  象牙色绣五彩菊花的抽纱单衣  桃红蹙金琵琶衣裙  薄金镶红玛瑙坠  白菊桑叶茶  白果大的蜜蜡耳坠子  翠玉银杏叶耳环  铁锈红绣小朵金丝木香菊的柔纱寝衣  杨桃色蝶纹寝衣  晚霞紫系襟纱衣  粉色珍珠圆簪  一串金丝楠木佛珠  金累丝绣花香囊  玉色小扇坠子  槟榔参草茶  宝相花纹云头锦鞋  鎏金云龙托盘  姜丝梅  红翡滴珠凤头步摇  红宝金叶子耳坠  莲青色万字曲水织金连烟锦裙  缠丝点翠金步摇  鹅黄轻罗长裙  软罗织金平绣榴开百子的肩帛  青纱绣桃花兜头披风  翠蓝销金箍儿髻  丁香米珠耳坠  纯银的满地浮雕象牙镜架  葵瓣彩锦盒,  一整套的渤海明玉头面首饰  降真香蜡葵胶  平绣盘花四合如意云肩  青花冰纹圆钵  茉莉乌发膏  芭蕉扇面的样子  紫金镶珐琅山水文饰  湖蓝色织锦缂花短襦  乳黄撒花石榴裙  粉紫柔丝串明珠带  朝阳五凤璎珞圈  溜金蜂赶菊别针  鎏金蟠花烛台  蔷薇粉银线浣纱寝衣  馥彩流云轻纱宫装  缕金线的月白暗花抹胸  红木银丝百寿紫玉如意  白玉三镶福寿吉庆如意  耀眼金松鹤纹薄绸偏襟褙子  银灰色佛衣,只选了纱质的料子,微微有些透明,有几乎看不出颜色的银线绣了疏疏的莲花,只为在阳光下时反射一点轻灵的光泽  玳瑁云纹挂珠钗  薄银翠钿  蓝和浅金丝线绣双龙捧珠的图案  锦绣双色芙蓉的鞋  月色底海水蓝宝团纹蛟龙出海袍  绛色白玉鱼龙长青带  青玉金翅冠,  白玉响铃簪  一支凤凰展翅六面镶玉嵌七宝明金步摇  赤金镶红玛瑙耳坠  金掐玉丹珠戒指  银朱红细云锦广绫合欢长衣  三翅莺羽珠钗  云雁纹锦滚宽黛青领口对襟长衣  银嵌米珠耳坠  玫瑰红水绸洒金五彩凤凰纹通袖长衣  枷楠香木嵌金福字数珠手串  玉色绣折枝堆花的襦裙,  浅浅的湖绿色窄袖重莲绫  一株红宝石制的秋杜鹃长簪  妃红蹙金海棠花鸾尾长裙  锦茜红妆蟒暗花缂金丝双层广绫大袖衫,边缘尽绣鸳鸯石榴图案,  一颗赤金嵌红宝石领扣  品红双孔雀绣云金缨络霞帔  红缎彩绣成双花鸟纹腰封垂下云鹤销金描银十二幅留仙裙  联纹珠荷花鸳鸯满池娇分  一对赤金鸳鸯左右合抱  六帷金玲桃红锦幄喜轿  赭色蟠龙常服  素色暗藤蔓纹绉纱长衣  一袭梨花白笼烟岫云衣衫  支碧玉云纹六菱长簪  暗枣色骑射装,两臂及胸前皆用赤金线秀龙纹  螭纹绛衣  鹦哥绿暗纹绫衫  牡丹薄纱菱扇  云霞色水纹凌波裥裙  真丝白面折扇  一袭樱桃红锦衣缀满大团怒放的暗色芍药花纹  细藤软垫  黄蓝两色卷草纹十六幅白裙  湛蓝百合如意暗纹短襦,  玉黄色洒银丝长裙  馥香团纹软垫  缠丝金蝶步摇  湖蓝色玉掐牙云单衫  孔雀蓝羽扇  细银针折珠耳环  豆藻十香杖  石榴红金丝妆花云锦宫妆  茄形粉碧玉坠角  秋香色流云纹褙子  镂花翠屡纱衣  浅紫镶花抹胸  碎花如意攒珠簪  兰竹雕花红木柜  绣薇掐丝锦盒  梅红色云锦穿花绣儒裙  乳白色挑金丝福纹小褂  赤金并蒂海棠花步摇  明蓝提花方格长衫  对振式收腰托底罗裙,水芙色的茉莉淡淡的开满双袖  绘银挽带  飞蝶搂银碎花华胜  橙红颜色长袭纱裙  玫红锦缎小袄  一支红玉珊瑚簪子  一排挂坠琉璃帘  雪羽  乳白搀杂粉红色的缎裙上锈水纹无名花色无规则的制着许多金银线条雪狸绒毛,  银玉紫月簪  蓝色的翠烟衫  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  翠水薄烟纱,  白色茉莉烟罗软纱  逶迤白色拖地烟笼梅花百水裙  抹胸蓝蝶外衣遮挡白皙肌肤。周旁蓝色条纹,细看却现暗暗蓝光。  紫黑镶金边略搀杂乳白色线条锦袍将里裙之华  佩一单只精美嵌金边刻祥云紫瑞,  淡蓝浅白色牡丹锈花鞋  垂束华簪,中部皆别有蝴蝶琉璃等珠宝手饰  淡绿色的长裙,袖口上绣着淡蓝色的莲花,银丝线勾出了几片祥云,下摆密麻麻的一排蓝色海水,云图芙蓉暖玉步摇  浅蓝色银纹绣百蝶度花的上衣,  素白色的长锦衣,用深棕色的丝线在衣料上绣出了奇巧遒劲的枝干,桃红色的丝线绣出了一朵朵怒放的梅花,从裙摆一直延伸到腰际  浅紫色的敞口纱衣,  银丝墨雪茉莉含苞对襟振袖收腰丝制罗裙宫装  飞蝶墨雪镂宝髻花翠簪  水钻山茶绘银华胜  芙蓉清淤墨顶翠色串珠步摇  紫金嵌芍药白羽搔头  翠色葬雪上等宫绦  珍珠白湖绉裙,  玫瑰红柔纱。  一条纯净色腰带。上面镶了12颗水晶  碧玉银琅簪。  绣花长袍外罩了同色的半透明纱衣  紫水晶缺月木兰簪,  玉色烟萝银丝轻纱衫  月白微粉色睡莲短腰襦  集萃山淡蓝软纱轻轻挽住  薄蝉翼的霞影纱玫瑰香胸衣  白色梅花蝉翼纱  暗花柔云百褶缎裙  雾紫色镶金丝的缠枝青莲菊花暗纹的风毛边云锦拽地长衣  黄缎金绣花蟒凤衫  鸾红银丝披帛  金厢(镶)蝴蝶戏花珍宝首饰一副  金厢庆无穷寿首饰一副  金大珠八仙首饰一副  镶翠玉掐丝金步瑶  双凤戏牡丹银镯子  粉红缎面折枝迎春刺绣圆领袍  五彩折枝菊花  红绒面花卉斗篷  初芍含珠银步摇  金线牡丹  黑漆描金楠木妆盒  翡翠点金  赤金盘琉璃的  上等南珠的  赤金琉璃项圈  碧玉金簪 水润的玉面上,细细的金丝精巧盘绕出一羽栩栩如生的凤凰,喙中垂下六串滴水翡翠米  金花臂钏  红底暗纹小袖对襟襦衣  黑缎镂花边抹胸  织金凤尾裙  描金蝶深绿锦缎长裙  深绿暗纹大袖透纱长衫  一支蝴蝶图案镶蓝宝石的花钿  白梅檀香  佛手柑  宝蓝缎镶毛狐皮袄  银色莲花长杆双头凤步摇  银色莲花碎珠流苏步摇  银菊蝶舞  碧罗冠子稳犀簪  芙蓉冠子水精簪  瑞珠赤金寿字步摇  一对浣金龙凤双栖镯  八宝青鸾金步摇  镏金花插簪梳  一对赤金镂空穿枝飞凤牡丹纹的花顶碧玉步摇  赤金碧玉芍药富贵百蝶穿花的缠枝华胜  对华云凤头簪  一对累丝嵌宝石金凤簪  一对镏金掐丝点翠转珠凤步摇  一对珐琅彩花卉簪  白色孔雀羽祥云抹胸  宝蓝金丝立领高叉牡丹长袄  广棱七宝鸾凤归云簪  支凤凰展翅七宝黄金步摇  百花穿蝶簪  淡粉如白色暗花软罗寝衣  姿金掐丝点革转珠百花步摇  翠金流苏  翠嵌珠孔雀步摇  金镶九龙戏珠镯  金镶红蓝宝石戒指  鎏金龙纹银簪  白玉花卉纹梳子  白玉孔雀簪  累丝嵌宝衔珠金凤簪  镀金蝴蝶簪,  累丝嵌珠宝虾形金饰  累丝嵌宝石金凤簪  累丝嵌宝石人物纹金簪  金累丝灯笼耳坠  金玉寿字耳坠  金厢猫睛耳坠  金摺丝楼阁耳坠  金宝琵琶耳坠"  事事如意簪  梅英采胜簪  景福长绵簪  日永琴书簪  日月升恒万寿簪  仁风普扇簪  万年吉庆簪  方壶集瑞边花(鬓花)  瑶池清供边花  西池献寿簪  万年嵩祝簪  天保磬宜簪  卿云拥福簪  绿雪含芳簪  翡翠盘肠簪  珊瑚蝙蝠簪  点翠地嵌金龙珠九凤冠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吴绣百年好合一幅  石榴醉红晶石串珠一副  祖母绿嵌金垂环一对  穿花百蝶金镯一对  福禄寿温甸玉镯一对  俏色兽首玛瑙杯一对  三螭纹玉觚一对  素月梨花琉璃屏风一架  醉红银丝斜襟罗衣  玉色云痕纱  碧桃色上绣银色海棠的兜肚  铁锈红祥云浮花的宫装  白色玛瑙镯  犀牛角童镯  浅驼色暗团龙凤纹春绸夹衫  豆沙色素纺丝绸夹褂  缀金捶胎錾梅花形搭扣  赤金镂空穿枝飞凤牡丹纹的花顶碧玉步摇  赤金碧玉芍药富贵百蝶穿花的缠枝华胜  大红的仙鹤望月雪纺洋缎底蟒袍  花金镯子  雕花象牙栉  玫瑰晶并蒂莲海棠的修翅玉鸾步摇  湖水色寿山福海暗花绫衣  紫檀雕嵌的大纱透绣花草诗字的缨络  茄紫小口贵妃镯  碧丝翠柳玻璃种蓝绿飘花翡翠镯  平安镯、贵妃镯、南工美人镯、北工方镯、工镯、麻花/绞丝镯、鸳鸯镯  满春带绿,一个是满绿带春鸳鸯镯  寿山石雕龙纹圆印泥盖盒  紫晶太白醉酒纹鼻烟壶  金漆木雕人物花鸟纹八宝匣  玛瑙巧作渔翁垂钓佩  广绣花鸟画带酸枝镶螺钿框四挂屏  水晶内画探花及弟扳指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托福寿纹楼阁式香熏  竹雕松树杯  竹雕高士泛舟图笔筒  雕螭龙犀角杯  铜胎画珐琅螺蝠花插  翠雕夔龙鼻烟壶  珐琅彩瓜蝶连绵葫芦形鼻烟壶  芙蓉石观音  竹根雕踏雪寻梅像  玛瑙料八骏鼻烟壶  绫地彩绘花鸟 四屏  楠木雕荷莲茶罐  琥珀竹林七贤摆件  套红料荷莲鼻烟壶  铜鎏金寿字扳指  象牙雕庭院人物图镇纸(1对)  缂丝宝相花暗八仙幛沿  马少宣内画玻璃秋声赋图文鼻烟壶  象牙象棋  玛瑙巧作洗马图佩  景泰蓝缠枝莲象耳洗  绿料弦纹瓶  雕漆嵌玉花卉长方盒  象牙牛角双色象棋  铜鎏金云蝠纹宫灯  水晶凤凰摆件(1对)  紫檀嵌银丝雕花鸟长方盒  掐紫珐琅鸳鸯形香薰  象牙刻蝙蝠花卉纹笔掭  掐紫珐琅云鹤纹圆盒  紫砂四果  铜胎掐丝珐琅开光式花卉赶珠云龙纹盖盒  玛瑙巧作诵经鼻烟壶  象牙雕草虫竹节臂格  铜鎏金缠枝莲纹盖盒  蓝料海棠式水仙盆  竹节镯  百鸟裙  百裥裙  百褶裙  芭蕉髻  半翻髻  步摇鬓  蝉鬓 长鬓 朝天髻  垂髻 丛髻 大盘髻  堕马髻 峨髻 反绾髻  飞天髻 凤鬓 高髻  花髻  灵蛇髻 流苏髻 螺髻  牡丹头 闹扫妆髻  双垂环髻 双垂髻  双环高髻 双环望仙髻  挑心髻 乌蛮髻 坠马髻 倭堕髻  茴香髻  冰翼纸  彩云笺  百韵笺  回纹、正反山字、弦纹、缠枝花卉、仰莲、蕉叶、忍冬、龟背锦、垂云、点珠纹、朵花、卷草、蕉叶、忍冬、缨络、仰覆莲瓣、如意云头纹  大红金钱蟒引枕  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  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  轻巧洋漆描金小几  大紫檀雕螭案  梅花式洋漆小几  高几  花梨大理石大案  雕漆几  洋漆描金小几  几类大致有炕几、香几、茶几、花几等,案大致有书案、画案、香案  八宝缨络五色彩球  梨花青双绣轻罗长裙  雪色长珠缨络  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  银嵌宝石水晶金刚杵  翡翠和田玉扳指七件连御题诗剔红紫檀三鱼朵梅海水纹盖盒  柠檬黄地粉彩浮雕花鸟宝瓶纹六方瓶  青花折枝蕃莲纹八宝纹出戟觚  斗彩加粉彩垂肩如意瑞果纹梅瓶  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碗  剔红双螭荷叶式盘  珐琅彩锦地开光式“西洋人物”图贯耳小瓶  青花缠枝花卉纹大鸠耳双环尊  绿地粉彩描金镂空花卉纹香炉  柠檬黄地粉彩金钱冰梅纹“束带琵琶包袱”璧瓶(一对),  青花耕织图扁瓶  青花矾红水波云龙纹折沿大盘  粉彩三多果纹墩式碗  胭脂红轧道粉彩宝相花纹瓶  黄地粉彩开光四季花卉纹双耳瓶  粉彩花卉开光山水人物海棠形尊  松石绿地粉彩花卉如意耳玉壶春瓶  黄地粉彩八宝描金花卉纹佛塔  青花缠枝莲纹折沿葵口盘  青花葡萄纹折沿葵口盘  宝相花抱月瓶  紫檀、乌木、红木、黄花梨木、楠木  豆青釉加彩梅竹纹笔筒  花梨百宝嵌笔筒  碧玉雕云龙纹笔筒  牙雕开光进宝图转芯式笔筒  水牛角雕童子牧牛图笔筒  御制白玉镂雕竹林七贤图方笔筒  黑漆牙雕梅花笔筒  黄杨木雕苍松形笔筒  白玉瓜果笔舔  松石绿釉笔舔  象牙莲藕笔舔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花纹笔架  宜兴紫砂竹蝉笔架  白玉镂雕松柏人物笔架  沉香木圆雕灵猿笔格  紫檀仿灵壁石山子笔架  琥珀雕山子形笔架  文竹贴花水丞  玉雕花卉福桃水盂  铜胎掐丝珐琅莲蝠纹水盂  蓝釉青花喜上梅梢马蹄水盂  珊瑚红描金蝙蝠抱桃水盂  白芙蓉浅浮雕鱼龙变化纹镇纸  田黄石雕异兽书镇纸  乌金釉瓷塑捆竹镇纸  铜鎏金螭龙纹镇纸一对  黄杨木刻庭院仕女纹镇纸  象牙刻“赏心惟物”镇纸  雕瓷竹段式印盒  白玉嵌宝石印盒  剔红山水人物印盒  碧玉镶白玉墨床  青花粉彩开光人物纹墨床  鸂鶒木雕曲竹式墨床  青白玉松鼠葡萄笔洗  斗彩缠枝蕃莲纹洗  汝窑青蛙卧荷笔洗  白玉嵌宝石描金碗  兽首活环双鱼纹洗  镂金嵌宝石金螺  玲珑嵌宝玉环条  痕都斯坦式玉嵌宝石瓶  痕都斯坦玉四系罐  痕都斯坦玉调色盘  黄玉痕都斯坦菊瓣纹盘  痕都斯坦花卉纹圆玉瓶  双鱼佩  童子戏鲤鱼与勒子  云纹织锦缚带  玉花鸟纹梳  白玉天鸡三耳罐  玉云龙纹炉  玉荷鹭纹炉  玉松阴听泉图山子  青玉双鹤佩  金玉海东青啄雁饰  玉双螭纹臂搁  人物龙纹磬  玉卧兽形砚滴  玉双管式笔插  子刚”款青玉合卺杯  玉条纹兽耳簋  “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  玉八仙纹执壶  青玉竹节杯  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  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  福禄百寿字白玉带  西番莲纹龙柄银鎏金胡瓶  月白色累丝嵌宝羽纱缎衣  黑碧玉错银嵌宝石捧盒  玉兔捣药耳坠  青玉描金题诗碗  白玉盖杯  青玉、白玉制水仙  玉雕龙纹盖碗  翠玉白菜式花插  伽楠香木镶金珠寿字手镯  金八宝双凤纹盆  黄玉佛手花插  玛瑙葵花托碗  玛瑙玉盖鼎  金制宝冠瓶  白玉三羊执壶  蓝玛瑙镶金宝象  青花双龙寿字纹大罐  嵌宝石刻花盘  红纱罗地平金彩绣百子金龙花卉女夹衣  青玉镂雕花耳牡丹花薰  白玉仿痕都斯坦菊瓣碗  金鹤  粉彩百鹿尊  粉彩茶梅纹盘  法郎彩紫地富贵瓶  掐丝珐琅莲花罐?  清乾隆金胎画珐琅执壶  金胎画珐琅杯盘  掐丝珐琅凤耳豆

2. 竹林七贤造型

竹林七贤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1、嵇康:

嵇康(224-263),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现安徽宿州境内)人。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他的人格和文化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嵇康是著名的琴艺家和哲学家。他精通音律,“广陵散绝”体现的是嵇康作为一个伟大音乐家的悲剧。

嵇康,“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谯郡铚人。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嵇康幼年丧父,成年后娶长乐公主(一说为曹操孙女,沛王曹林之女;一说为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孙女)为妻,任郎中,中散大夫,并有一子嵇绍。嵇绍被其父于狱中交付与山涛抚养,并且被山涛推荐为官,但他的为官之道与其父亲截然不同,他成为了一个为皇帝忠诚保驾的驯臣。有一次,晋惠帝兵败被困,文武百官纷纷逃散,唯有嵇绍衣冠端正的以自己的身躯保护了皇帝,死的忠心耿耿。 嵇康不喜为官,平时以打铁为乐(一说以此谋生)。大将军司马昭曾想聘他为自己的掾吏,嵇康坚守志向不愿出仕,离家躲避到河东。司隶校尉钟会想结交嵇康,轻衣肥乘,率众而往。嵇康与向秀在树荫下锻铁,对于钟会不予理睬。等候很久也没有回音后,钟会准备离开。嵇康开口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结下仇隙。 景元二年,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由大将军从事中郎迁任吏部侍郎,举荐嵇康代替自己的位置。嵇康因此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自己的心志。 嵇康原本与东平吕巽吕安兄弟为友。吕安的妻子被其兄吕巽奸污,吕安原本准备休妻并起诉吕巽。吕巽请嵇康从中劝解,并发誓不会恶人先告状,于是嵇康劝说了吕安将这件事平息下来。但是之后吕巽害怕吕安反悔,于是抢先告吕安不孝。嵇康义不负心,写信与吕巽绝交,并出面为吕安作证,因此也被收押。钟会劝司马昭乘此机会除掉嵇康。 嵇康入狱后,立刻激起舆论的不满,许多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经有司劝谕后,众人一时遣散,然而最后嵇康和吕安却被判处了死刑。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但最终司马昭还是判决其死刑。 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地就戮,于公元262年,时年三十九岁

嵇康通晓音律,尤其喜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他主张声音的本质是“和”,合于天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认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并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嵇康作有《风入松》,相传《孤馆遇神》亦为嵇康所作。又作《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科举取士的条件之一,并曾弹奏一名曲《广陵散》。 嵇康擅长书法,工于草书,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品为草书第二。又善丹青,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其时有嵇康《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可惜现在俱已失佚。

2、阮籍: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散文和辞赋。

《阮籍集校注》 、《阮籍集》、《阮籍咏怀诗详解》等

3.山涛:

山涛(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4.向秀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任散骑侍郎、黄门散骑常侍、散骑常侍,与任恺等相善。向秀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注未成便过世,郭象承其《庄子》余绪,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另著《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任散骑侍郎、黄门散骑常侍、散骑常侍,与任恺等相善。 向秀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注未成便过世,郭象承其《庄子》余绪,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 另著《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5刘伶

刘伶,西晋沛国(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人,字伯伦。 “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 。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 礼法”表示蔑视。是竹林七贤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

6.王戎

王戎(234-305),字浚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234-305)字浚冲,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西晋大臣,官至司

徒、封安丰县侯。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晋凉州刺史王浑之子。。“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自幼聪慧,身材短小而风姿秀彻。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中书令裴楷称其“灿灿如下电”。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声色,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说“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验之,果然如此。

7.阮咸

阮咸: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阮咸是阮籍之侄,与籍并称为“大小阮”。阮咸也是著名的音乐家,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他生平放浪不羁,精通音律,有一种古代琵琶即以“阮咸”为名。作有《三峡流泉》一曲。(《三峡流泉歌》李季兰引《琴集》曰:“《三峡流泉》,晋阮咸所作也。”)

3. 木雕竹林七贤图片高清

  七夕即农历七月初七,在我国民间有很多习俗。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兰夜斗巧:  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  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了。岂料竟被鳖鱼  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七姐诞: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据《广州市志》卷十七所载,初七日,旧俗还有女子泛舟游石门沉香浦的活动。游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装饰,称为花艇。她们信此日为“仙女淋浴日”。石门浦水质清洌,朝夕日出日落时返照两山,有时会像海市蜃楼一样在天空出现一些景幻。泛舟者坦希望能有运气看到奇最的出现,故姑娘们七夕游石门沉香浦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很是热闹,也成了一个节日的习俗。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妇女洗发: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结扎巧姑: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拜七娘妈:  闽南和台湾的七夕节又是“七娘妈”的诞辰日。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据闽南籍台湾学者林再复的《闽南人》一书考证,闽南人过去越峡跨洋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大都多年未能归,妇女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  每年这天,人们三五成群到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这天,台湾民间还流行一种“成人礼”,即孩子长到满15岁时,父母领着他带着供品到七娘妈庙酬谢,答谢“七娘妈”保护孩子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这一天,台南地区要为16岁的孩子“做十六岁”,行成人礼。台湾民众认为,小孩在未满16岁之前,都是由天上的仙鸟——鸟母照顾长大的。鸟母则是由七娘妈所托,因此,七娘妈就成了未成年孩子的保护神。婴儿出生满周岁后,虔诚的母亲或祖母就会抱着孩子,带上丰盛的祭品,另加鸡冠花与千日红,到寺庙祭拜,祈愿七娘妈保护孩子平安长大,并用古钱或锁牌串上红包绒线,系在颈上,一直戴到16岁,才在七夕节那天拿下锁牌,并到寺庙答谢七娘妈多年的保佑。有的家长除了在七夕节这天祭谢“七娘妈”之外,还专门为孩子举行成人礼的事而宴请亲友,庆贺一番。闽南、台湾民间七夕虽不很重乞巧,但很看重保健食俗。每到七夕之际,几乎家家户户要买来中药使君子和石榴。  吃巧果: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4. 竹林七贤的图片

第一种:舍命之交。这种交情很高尚,感情之深,深到可为朋友舍命。这种交情又叫“羊左之交”,就是羊角哀和左伯桃的交情,羊角哀和左伯桃是好朋友,两个人一同去楚国谋职,途中遭大风雪,粮少受困,为免两人同陷绝境,左伯桃遂舍衣食与羊角哀,入树中死。后羊角哀仕楚,改葬伯桃,并自杀殉义。自古以来,也就羊左可为对方舍命,后世没谁能做到。

第二种:刎颈之交。就是可以为对方抹脖子的交情,说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交情。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和他成了刎颈之交,后用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第三种:生死之交。意思是可共生死的朋友,可共生死的情谊。出自元·郑德辉《绉梅香》:“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枪,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这种交情建立在一方先冒死的基础上,另一方是否也会如此回报,不得而知。

图片

第四种:鸡黍之交。这是一种守信的交情,语出《后汉书·独行列传》,说的是范式和张劭的故事。这种交情很可贵,现在值得提倡。

第五种:杵臼之交。这是一种知遇之交,东汉时,山东胶东书生公沙穆隐居在东莱山求学,为筹集求学经费,穿上粗布衣服到陈留郡长官吴祐吴大人家做舂米雇工,吴大人见其谈吐非凡,就与他结交为好友,并资助他继续求学。后来公沙穆学成,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官吏。

第六种:八拜之交。这是一种世交,八拜是古代晚辈给长辈的行礼方式,交情代代相传,非亲似亲,使两家的友情得以延续。

第七种:金兰之交。也就是拜把子,俗称干哥们、干姐们,旧称结义兄弟姐妹,这种交情很常见,古往今来都有,但这种交情却经不起考验,到了关键时刻,干哥们并不可靠。

第八种: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出自《庄子·大宗师》。这是一种同事之间或同好之间的交情,只是情投意合而已,莫过大事。

图片

第九种:竹林之交。这是文雅人士之间的交情,多流于形式,在一块玩得来,散去之后并无太大意义。

第十种:布衣之交。这是平民之间的交情,穷人之间的交情,乡亲之间的交情,这种交情很平凡,但却很实在。

5. 木雕竹林七贤图片大全

七夕节的习俗一: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7月7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七夕节的习俗二: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的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节“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七夕节的习俗三: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七夕节的习俗四: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称为“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七夕节的习俗五: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就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六: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有乖乖的遵命回朝。

  还有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都会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

  而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七夕节的习俗七: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在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七夕节的习俗八: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七夕节的习俗九:拜魁星

  民间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七夕节的习俗十: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巧果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七夕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门票)图案,称为“花瓜”。

  七夕节的习俗十一:七姐诞

  广州旧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宋人刘克庄曾有诗咏道:“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人们在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各种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模型等物。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浸,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晚(广州人多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连指甲也涂上了红色,然后把早已准备好的各式物品,如古董珍玩、鲜花、时果以及脂粉等摆放在厅堂的八仙台上,还要有一盏油灯放置在“仙禾”或“仙菜”中间。此时,有钱人家的厅堂布置得锦屏绣椅、富丽堂皇,一般人家尽量把厅堂摆设井然。一切都安排停当以后,姑娘们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此时,除了邀请亲戚朋友前来作客以外,还要请邻里中相识与不相识的姑娘们一起拜神,观尝巧艺与玩具,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如巧艺与玩具受到越多人的称赞,主家姑娘就越高兴,越感到荣耀。广州的姑娘们说,像这样能在众人面前展示手艺,一生是投有多少回的。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古称金针度人),如一口气能穿过七枚针孔者被称为巧手(得巧),穿不到七孔针者则“输巧”。

七夕节的习俗十二:针者则“输巧”

  正如唐代诗人所描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看寻。”再后便焚烧纸制的圆盒(梳妆盒),盒里装有纸制的衣服、鞋、脂粉、梳妆镜、梳子等,每样一式七份。祭拜仪式结束后,八仙台上的摆设保持不动,留待翌日(初七)供姑娘们互相串访时参观、评议。据明清和民国时期的一些书籍所载,广州姑娘于七夕中展示出来的巧艺,有一粒谷粒大小的绣花鞋、指甲般大小的各式扇子,有玲珑轻飘的小罗帐,还有特制的莲花、茉莉、玫瑰、夜合花等,花盆只有洒杯大小,盆内描有两朵花,一真一假,令人难以区别。到了初七晚,继续如昨晚一样祀神,称为“拜牛郎”,一般由男童主祭。七夕过后,姑娘们所制作的工艺品、玩具等

  七夕节的习俗十三: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据《广州市志》卷十七所载,初七日,旧俗还有女子泛舟游石门(门票)沉香浦的活动。游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装饰,称为花艇。她们信此日为“仙女淋浴日”。石门浦水质清洌,朝夕日出日落时返照两山,有时会像海市蜃楼(门票)一样在天空出现一些景幻。泛舟者坦希望能有运气看到奇最的出现,故姑娘们七夕游石门沉香浦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很是热闹,也成了一个节日的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十四: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七夕节的习俗十五:妇女洗发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七夕节的习俗十六:结扎巧姑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