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山西临汾砖雕厂(山西 砖雕)

1. 山西临汾砖雕厂

市博物馆,春节假期,1月26日至2月1日闭馆,2月2日(正月初二/周三)开馆。开馆时间为9∶00—17∶00(16∶00停止入馆)。

  欢度新春佳节,“虎虎生福——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联展”将在市博物馆一层临展厅亮相,展览时间为2月2日至2月28日。

  市博物馆将馆藏文物中与虎文化有关的文物进行全面梳理,挑选出木版年画、麦秆画、砖雕、金丝彩嵌、布艺、面塑、拓片、剪纸、印染、泥塑等12个非遗项目制作与虎有关非遗作品集体出境,烘托出浓郁的节日氛围。

  同时,相约虎年“虎年话虎”线上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截至时间为1月31日,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详询临汾市博物馆。

2. 山西 砖雕

1 店头村

千年古堡——店头。这里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春秋战国到宋朝,这里曾发生过多次重大战争。古堡位于风峪沟口,是古晋阳城的西出口,扼守交通要道,为军事要塞,所以建成“窑洞地道”。直到宋太宗赵光义,火烧水埯毁灭了晋阳城,店头古堡的军事要塞才失去了价值,逐步变成了居民村落,也曾商贾云集。但这种“窑洞地道”仍保存下来,从而成就了它的历史文化名村。

古村中,四百余间石砌窑洞错落有致,一窑连一窑,一洞套一洞,上下左右都互通,犹如迷宫,可以随意穿梭期间,这就是游古堡的乐趣。

2 三畛村

三畛村位于阳曲大盂镇,这座位于黄土高原的特色古村落,有太原府北门外第一文化村之誉,真武庙、磐石堡、清式古戏台、明清古民居等遗迹,无不显示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该村落保存的真武庙根据其残碑记载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庙内大殿中供奉的彩色悬塑是三畛村的瑰宝。三畛村单院建筑规模宏大,其保存的窑上楼窑窗雕花精美,画梁上还可窥见三畛村的生活习俗。

村里现在依然有人家居住。民居依山而建,多为两层,底层是用青砖拱圈而成,住在里面冬暖夏凉,类似于窑洞,上层多为木结构。残存的断壁残垣,高墙深院,依稀可见当年的鼎盛。

3 归朝村

归朝村位于太原阳曲县泥屯镇之北,据阳曲新版县志的记载,该村古有离相之人回朝,得名归朝。这个村落有着300余年的历史。村中的几处豪宅大院豪华气派,雕梁画栋、廊檐挑出,琉璃瓦盖顶,历经数百年风霜雨雪的侵蚀依然华丽。

村内“葡萄院”颇有历史价值,值得探究。这座民国时期的王氏民居,因其与众不同的葡萄照壁,也被叫做葡萄院。葡萄院内古色古香,所有厅堂均为硬山顶前出廊有檐,石砌台阶,木雕雀替,明间前檐、前墙均有匾额,除了能从中发现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料外,那种美感也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美态。

4 北社村

这里也称郭家堡。据传,是天下郭氏发源地,现在郭姓仍为村中第一大姓。村东至今遗存唐代修建的石砌堡门一座,额石上刻有“郭家堡”三字。

主要看点是黄土地质公园、西林寺、大王庙、九曲黄河阵,其中九曲黄河阵已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此阵迂回曲折,只有一条通道。

5 古城营村

这里是晋阳古城遗址的中心,比较出名的就是古晋阳惠明寺舍利塔,即阿育王塔,它与西安法华寺塔齐名。该塔创建于隋,号称“古塔凌苍”,为明清太原县八景之一。

此外,九龙庙、古槐、雕龙、碑刻等,每一处都值得细细体味。历史在这里浓缩,仿佛古老的晋阳城就在眼前巍然耸立。

6 呼延村

这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村名就是以北宋大将呼延赞而命名的,这里旅游资源特别丰富。

荡舟映山湖、攀登崛围山、参观多福寺,还有关帝庙、古槐、土堂大佛、烈石寒泉等。其中崛围红叶和烈石寒泉,都是古晋阳八景。

7 贾兆村

传言,贾兆村最早在春秋时期是贾赵村,清道光年间改为贾兆村,是太原市传统民居保存较为集中的古村落之一,其砖雕工艺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里的民居也是随着晋商发展起来的,有很多家族宅院,比如王家宅院、牛家宅院等,都有着精美的门楼牌坊、匾额楹联,雕梁画栋,时光仿佛倒流了数百年。

8 赤桥村

村子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环境特别优美。村西之山以形似卧虎而得名——卧虎青岚,是太原县八景之一。

村中央有座石桥,相传是春秋末期义士豫让舍生取义自刎之处。山下的兰若寺始建于北齐年间,曾经几度被毁、几度重建,现在的兰若寺是近些年新建的。

9 张拔村

张拔村位于阳曲县南部,距县城7公里,原名张堡。张拔村历史悠久,可追溯到黄帝时代,由黄帝所命名,约于明代更名“张拔”。其中乔式民居规模宏大,目前在200多米的古街道上尚存有古建筑300多间。其出产的“张拔白桃”曾经是清朝期间的御用贡品。随着晋商的起家,这里也日渐变成万贯晋商的聚集地。

由于功能的失去,张拔村现在已经残破,黄草蒿蒿,过往的气派如同往事一样堙灭了。曾经的万贯富商,如今却只留下隆冬残存的历史遗殇。

10 马庄村

马庄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在明清时期就以为皇家建筑提供琉璃制品而闻名。这里也是晋商发达的村落之一,因此存留下来的古村落高大气派。该村存留的刘家大宅规模很大,其中一处拱楼,下部用青砖砌成,上部为木质构造,飞檐斗拱十分讲究。石雕、砖雕、木雕随处可见,雕梁画栋也依稀可辨,特别是梁枋上的贴金彩绘更是栩栩如生。

阳光之下,刘家大宅的美是残缺的,或许在六百多年前的明朝开始,这里的繁华已经叫人艳羡。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封建时代的经济的崩溃,荒凉随之而至。

3. 山西居民砖雕艺术

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山西晋中大院以深邃富丽著称,而安徽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山西由于地处大陆的内部,干燥的气候,较为不便的交通,使得境内从明清时期遗存下来的深宅院落,能够较好地保存下来。

大院的诞生同兴盛一时的晋商有着必然的联系。明朝初期,商人以力役和实物向国家换取盐引专卖权,控制盐铁资源的国家政权则视边防军情缓急,定期或不定期召商输粮。这一政策对相邻九边的省份特别有利,山西、陕西商帮以临近边镇的地理优势,捷足先登,成为国家第一批有合法身份的官商。

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服务于政治的体制为商人与政权的沟通搭起了桥梁。山西商人实力增强是大院群落出现的直接原因。晋商长期经营盐业、票号,明清时期创造了五百年的晋商传奇。随着山西商人走南闯北、财富越积越多的同时,植根于人心的儒家文化使得这群足迹天下的商贾们在腰缠万贯后仍然回到故土,大兴士木建造家园。

晋商留下了丰富的别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山西的豪宅大院,建筑雄伟,精雕细刻,匠心独具,称得上北方地区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颗璀璨明珠。山西大院占地面积成千上万平方米,院落建筑如城堡般坚固、楼高院深,墙厚基宽,防御性极强,有人归纳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外墙高,从宅院外面看,砖砌的不开窗户的实墙有四五层楼那么高,有很强的防御性。

二是主要房屋都是单坡顶,无论厢房还是正房,是楼房还是平房,双坡顶不多。由于都采用单坡项,才使外墙高大,雨水都向院子里流,也就是“肥水不外流”。

三是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长方形,院门多开在东南角。现对外开放的几个大院也仅仅是当年规模的一部分,规模之宏大令今人折服。

山西大院精心构思巧妙设计的雕梁画栋间,蕴藏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和审美情趣。建筑雄伟,精雕细刻,匠心独具,兼具南北建筑文化。这里的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承载了古老中国的传统习俗,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建筑大师梁思成当年考察了山西古建筑后,这样描述晋商大院:“这种房子在一个庄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面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

一代晋商的传奇历史,在一砖一瓦间留下了印记,厚重的院墙宛如隔绝出了两个世界。这些被岁月精心雕刻的院落,是工匠们手刻的

4. 山西哪有砖雕厂加工

清徐砖雕是山西清徐民间雕刻艺术之一,历史悠久,载负着各个时代不同的文化传承,也留下了不同的时代烙印。在清徐境内都沟新石器遗址、马峪谷文化遗址中,相继出土了大量灰陶、黑陶和彩陶。经专家鉴定,这些陶器概属仰韶文化,说明早在夏商之前,清徐先民已经掌握制陶烧砖技艺。

5. 临汾石雕市场

1.王家大院

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 12公里处的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十八罗汉头像海外回归故里资寿寺2公里,是山西省近年来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为优势,推出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同蒲铁路、108国道纵贯县境,新开通的大运高速公路灵石出口距王家大院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2.乔家大院 

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2006年2月13日以乔致庸人物为背景,由胡玫导演,朱秀海编剧,陈建斌和蒋勤勤主演的45集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开播。拥有独家出版权的上海辞书出版社也推出了《乔家大院》同名长篇历史小说。

3.常家庄园 

山西榆次常家引,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年,遂成富甲海内之晋商巨贾,中国对俄贸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业长盛不衰之原委,就在于该族深谋远虑,居富思危、课子苦读、家学渊源,代代恪守“学而优则贾”的家训,源源将优秀的文化人才输送到商界,经商集团保证了持久精英,纵横捭阖,将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完美地体现在经济意识与经营活动中,实现了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合一,遂成清代驰名中外之儒商望族。

4.曹家大院 

又称“三多堂”,位于山西省太谷县城西南5公里的北汪村,傍依108国道。山西晋商大院,为晋商首富,大院占地10600平方米,太谷三多堂博物馆有房屋277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该宅院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南北通融,结构独特,雄伟高大,堪称“中华民宅之奇葩”。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体的布局呈“寿”字型。

5、渠家大院

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年的主人在祁县县城内建有40个院落,人称“渠半城”。整个建筑群总面积23,628平方米,现已开发出7,500平方米,整座大院宏伟庄重,高峻威严,气象森然,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组合,错落有致。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形式各异,主次分明。

6、皇城相府

(国家AAAAA级景区),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

7、阎锡山故居

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东北22公里的河边村。始建于二十年代初,三十年代结束,长达14年之久,耗资140万两银。整个建筑群坐东向西,原长135.2米,宽119.7米,占地面积61834平方米,近30座院落,八百余间房屋。现存18座院落575间房层,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体设计分为上下两院,前后为东西花园。

8、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于山西省万荣县阎景村,是晋南富商李子用的私人宅院。它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其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晋南的民俗和文化特点,又因李子用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是全国众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

9、 申家大院

提起山西的大院,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大院等晋中商人遗留下来的民居建筑。尽管明代沈思孝在《晋录》中指出:“平阳、泽、潞豪商大贾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但几百年来,潞商的研究一直缺乏实物载体的支撑。 

在长治市郊区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的“潞商与申家二十四院”学术研讨会上,来自省城和我市的多位资深晋商研究专家一致认为,西白兔乡中村申家二十四院的发现,填补了潞商文化研究在实物方面的空白,成为破解潞商文化的一把“金钥匙”,具有极高的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

申氏在明初从潞城县天贡村迁入南村,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迁入中村定居。自始祖申十三开始,至今已繁衍到第二十一代。申十三有二子,第四世时有七子,第七世时发展为三十子,第八世时发展到五十子,成为一大家族。申家最旺盛的时期在第七、八代之间,其后至嘉庆末年(公元1814)开始衰败,从兴盛到衰败大约270年。其兴盛、衰败的家族史与潞商的发展轨迹颇为相似。

潞商早期以盐铁为主,中期开始多元贸易,铁业、丝绸占主导,后期则以手工业制品为主。潞商的崛起始于盐铁、铁粮的交换。明代“开中法”的实施为潞商的发轫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地处河南、晋中、晋南交通要冲的区位优势则加速了潞商的发迹,并很快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商业集团。到明中叶,潞商已经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商帮。而此时,晋中商人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更没有什么显赫的乔家大院。清代以后,食盐贸易逐渐被徽商垄断,丝绸生产亦日渐衰微。同一时期,晋中商人以经营汇兑业务而后发制人,成为晋商的主流,闪烁在潞商头上的光环被晋中商人取而代之。 

10、吕家大院

在大同城外,桑干河与御河交汇之处,有一大片黄土高原上独特的冲击平原。在这片土地上,坐落着一个名叫“落阵营”的村庄。 300多年前,一个叫吕天平的汉子来到这里,传说此人系李自成的一个族侄,原本姓李。“闯王起义”失败后,他隐姓埋名改为吕姓,带着一营兵马隐居在这个村庄谋生。秉承“耕读传家”、“笃志诗书”的家训,百年渔樵耕读,子孙亦官亦商。在数代苦心经营之后,一座富丽堂皇的大院——吕家大院——阵容显赫地威立在两河交汇之处

吕家大院吕家大院分为南大院、胶坊院、油坊院和旗杆院等八个大院。南大院以经营农业为主;胶坊院以做皮革制品和熬胶为主;油坊院以生产经营食用油品为主;旗杆院以读书做官者居多。现存较为完整的旗杆院,共由六个相互连通的院子组成,是清朝财政大臣吕家大院塘的的宅院,一座仿皇宫四合院建筑;整座大院曾经的门上悬挂着进士、贡士等御赐牌匾,门前栽有旗杆,高高的台阶,威严的石狮;朱漆的大门,雕梁画栋,流光溢彩;整套院落建筑规模在当时晋北堪称一流,属晋商文化的一部分。

11、师家大院

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晋商大院闻名海内外,而师家大宅院却一直躲在深闺人未识,后因电影《一九四二》在此地拍摄而声名鹊起,来此访古寻奇的游客增多。

位于山西省汾西县师家沟村的清代民居师家大宅院,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于2006年被列入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师家大宅院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为商人师法泽所创建。大宅院扩建历经80余年,形成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家族式的建筑群,在清代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大宅院虽历经240多年风雨剥蚀,但由于地处偏僻山村,得以在动荡与战乱中幸存,至今仍保存完整。

该建筑群三面环山,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共有大小31个院落,以四合院、二进四合院、二楼四合院、三楼四合院为主体,分别设有正房、客厅、偏房等,并用传统的圆门、耳门等相通,布局自然,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大院集砖雕、木雕、石刻艺术为一体,现存的门额、门匾、木刻牌匾153处、砖刻牌匾47处。这些雕刻精致细腻,艺术精湛,为我国木雕艺术研究和古建民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近年来,在山西省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师家大宅院的10号院已被修复。

6. 山西临汾砖雕厂家电话

临汾市有很多休闲娱乐场所,歌舞厅、娱乐总会、酒吧样样齐全,且内部设施完备,当你在旅游过程中感到疲劳的时候,不妨去这里放松一下身心。这一类娱乐场所,经营时间一般都比较晚,通常可到凌晨左右。在临汾市的其它区县,尤其是一些相对偏远的地方,每逢节日,还可以看到当地的戏曲表演。

大云寺丁村民居丁村民俗博物馆丁村遗址

东岳庙董氏砖雕墓飞虹塔姑射山景区

挂甲山石刻广胜上寺广胜寺广胜下寺

洪洞大槐树洪洞明代监狱侯马晋国遗址壶口瀑布

黄河大铁牛霍泉霍州古楼霍州署

吉县黄河游览区晋国古城晋国遗址绝地争锋

克难坡坤柔圣母庙临汾尧庙龙子祠泉

孟门夜月明代监狱牛王庙戏台平阳鼓楼

普净寺千佛洞千佛崖人祖山

石窝宝镜柿子滩遗址水神庙苏三监狱

铁佛寺五鹿山自然保护区仙洞襄汾造像碑

小西天雁塔尧陵尧庙

永乐宫禹帽峰

征求女友的意见吧,她开心才是好的。

祝你玩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