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金蝉核雕(橄榄核雕金蝉)
1. 橄榄核雕金蝉
保养环境尽可能让竹根雕存处于恒温恒湿的状态。具体来说夏天不要放于空调间(空调间太干燥),冬天不要放于暖气管旁。总之尽可能保存于温度湿度变化不大的地方。
2、多把玩竹根雕。把玩后会的汗沁对竹根雕有保护作用,不易开裂。
3、不定期给竹根雕上养护油。具体可上橄榄油或桐油,核桃油都行。上油时间视竹根雕具体情况而定。如平时不把玩,感觉竹根雕干了,就可以上点保养油了。
4、如竹根雕搬到一个新地方,而新地方与原来处的温湿度差别较大,则可以用玻璃罩盖一段时间,好让竹根雕对新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相当于给竹根雕一个缓冲期)。
5、有些没有做过防蛀处理的竹根雕,如发现有虫蛀现象,可用杀蚊子的药水滴入蛀孔,可有效制止再蛀虫。
2. 橄榄核雕金蟾
金蟾的形象在我国民间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传说金蟾能够口吐金钱,古语更是有言:“家有金蟾,财源绵绵。”所以,金蟾也就自然成为了常见的寓意招财进宝的南红玛瑙题材之一,在这一点上同貔貅相似,它们都是著名的旺财瑞兽。 大家可能会发现南红玛瑙金蟾雕件的身上,常常雕刻着金钱珠宝等物件,甚至是口中喊着钱币,脚下踩着元宝的形象,由此可见,期盼“财运滚滚而来”确属金蟾题材的南红玛瑙雕件寓意。 金蟾是天上有法力的仙物,能够帮助佩戴者抵挡噩运侵扰,保佑其健康和平安。所以,南红玛瑙金蟾也是作为礼物馈赠亲友很好的选择喔!
3. 橄榄核金蟾手串盘红图片
辽宁省共有17种蛇,其中毒蛇7种,无毒蛇10种。辽宁的蛇类有:大陆东亚腹链蛇,黄脊游蛇,赤练蛇,赤峰锦蛇,团花锦蛇,白条锦蛇,玉斑锦蛇,红点锦蛇,棕黑锦蛇,虎斑颈槽蛇,半环扁尾海蛇,青环海蛇,短尾蝮,岩栖蝮,蛇岛蝮,乌苏里蝮。 毒蛇7种
一 有毒蛇类
1、虎斑颈槽蛇:俗称野鸡脖子、竹竿青等。体全长近1000mm,体重一般为200~400克。体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体前段两侧有粗大的黑色与桔红色斑块相间排列,枕部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八”形斑。 虎斑游蛇是一种分布较广的剧毒蛇后毒牙的达氏腺毒蛇,该蛇色彩鲜艳,受惊扰或被激怒时能昂首举颈,颈部膨扁;身体呈“S”形弯曲,形状与动作像眼镜蛇。 这蛇的脖子背后有一条突起的颈腺,毒液就保存在那里,不会喷毒。虎斑颈槽蛇自己能分泌毒素,之所以没有致命的伤害,没有不良记录是因为这种蛇由于后沟牙十分短小,在口的后面,一般咬人不会很深,后沟牙也就咬不到人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虎斑是后沟牙微毒,不过敏的话一般没事。平时一般不攻击人类,(前提是不去惹它)所以也少造成致命伤害。(但日本有虎斑颈槽蛇致死的案例仍不可轻视)
2、半环扁尾海蛇:一般栖息于常栖于近海岸或海岛礁石丛或珊瑚礁中。此蛇头小,脖子极短,身体粗扁,尾巴扁平如鱼鳍。一般成群出没于海边,上岸下蛋繁殖。因速度较慢,无法追捕鱼类,所以藏在珊瑚礁中,等待鱼游过冲出捕杀。它毒性很高,麻痹受难者。
3、青环海蛇:爬行纲,海蛇科。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爬行动物。有毒。长1.5-2米。其躯干略呈圆筒形,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背部深灰色,腹部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生活在海洋中,善游泳,捕食鱼类。卵胎生。
4、短尾蝮:蝰科亚洲蝮属的爬行动物,主要栖息于坟堆草丛及其附近。全长雄性414+64 mm,雌性344+48 mm,背面浅褐色到红褐色,有两行深棕
色圆斑,左右交错或并列,圆斑中央色浅,外侧常开放呈马啼形,有的标本还有一条红棕色脊线;眼后有一呈色眉纹,其上缘镶以黄白色边;尾后段黄白色,但尾尖常为黑色。吻棱明显;鼻间鳞外侧尖细笛向后弯;背鳞中段21行;腹鳞+尾下鳞167-196,平均180。
5、岩栖蝮:全长雄性518~748mm,雌性528~635mm。背面黄褐色或砂黄色,有29~44个各占4~5枚鳞的暗褐或黑褐色宽横纹,有些地方可看出它们是由左右两圆斑并合形成;眼后黑褐色眉纹宽,上下缘都不镶白边。鼻间鳞两外侧尖细;中段背鳞23行;腹鳞+尾下鳞192~212,平均198。有颊窝,有管牙。栖息于石山阳坡,亦见于林地边缘,溪流沿岸,常见于石缝中。
6、蛇岛蝮: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亚洲蝮属下的一个有毒蛇种,主要分布于中国辽东蛇岛,沈阳市及大连市等地区也有少量分布。本蛇种是中国的特有种。蛇岛蝮是中国著名的毒蛇之一,千山有分布。多潜伏于灌丛下、枯草边、石板下或岩缝中,白天常爬上栾树、小叶朴、黄榆、叶底株、胡枝子等树干等候捕食。全长可达800毫米。体型粗壮,头略呈三角形,有颊窝,眼后斜向口角有一细窄的黑褐色眉纹,其下缘镶有一极细的灰白色线纹;躯尾背面灰褐色,有一列暗褐色的“X“形斑。躯干中段背鳞23行,腹鳞150~164,尾下鳞32~47对,眶后鳞常为2枚,眶下鳞基本上位于眼下方。
7、乌苏里蝮:多见于平原、浅丘或低山的杂草、灌丛、林缘、田野或石堆中。
二、无毒蛇10种
1、东亚腹链蛇:
2、黄脊游蛇(中文俗名:白酱杆):黄脊游蛇属于游蛇科。全长约1米左右。背面褐绿色,背部中央有一条略为宽的黄白色条纹,躯体侧方亦有直条细纹。头部近眼睛位置具有如同背中线般的黄白色横纹。是黄河以北的优势种蛇类之一,往南可达长江下游各地,大多以蜥蜴和鼠类为食。属无毒蛇。
3、赤链蛇:蛇目游蛇科链蛇属的一种,又称火赤链。分布于中国各省区(除宁夏及青藏高原外)的无毒蛇。全长约1米,体背黑褐色。因具有60条以上的红色窄横纹而得名。背鳞平滑,或体后段的中央少数几行微棱。颊鳞常入眶。头背黑色,鳞缘红色,枕部有一“∧”形红色斑,眶后有一黑纹向后达第 7枚上唇鳞。赤链蛇栖息于平原、丘陵和山区,常见于田野、山坡、路旁、竹林、村舍和水域附近,有时进入住宅内。常卷曲成团,伏于草堆下。多在傍晚活动。以鱼、蛙、蟾蜍、蜥蜴、蛇、鸟等为食。
4、赤峰锦蛇(中文俗名:乌松、黑松、虎尾蛇 ):赤峰锦蛇是游蛇科,全长2m左右。背面黄褐色或棕色,腹面灰白色,没有黑斑或有不明显的黑斑。主要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地的林边、田园、水域附近,亦可进入人住宅。
5、团花锦蛇:
团花锦蛇为游蛇科锦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黑镶锦蛇,花长虫。蛇体粗圆,长度约90cm左右。体背褐色,背中央及两侧有三行镶黑边的暗褐色椭圆形斑纹,像一团花,中央的一行斑纹大小为两侧斑纹的两倍以上。有一条不明显背中央线连接于大斑纹间。分布于中国北方省区,数量很少。常被误认为是毒蛇,但是较稀有的一种无毒蛇。
6、白条锦蛇:别名枕纹锦蛇、麻蛇。中国北方广布的无毒蛇。生活力强,耐饥渴。性情比较温顺,行动较迟缓。捕杀小鸟、蜥蜴昅小型鼠类为食。它的耐饿能力很强,曾有耐饿18个月的记录。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中。
7、玉斑锦蛇:玉斑锦蛇属于游蛇科,别名杏树根子桑根蛇美女蛇,全长可达1米左右。背面紫灰色,头部有三道黑斑;背中央有一行几十个黑色菱形斑,菱形斑中央及边缘黄色;腹西灰白色,左右交错排列着黑横斑。生活于丘陵山区林地,捕食蜥蜴和鼠类,卵生,无毒。
8、红点锦蛇:俗称水蛇。全长在l 000mm以内,体重100-200克。背鳞平滑,头有3条“^”形黑斑,一条在吻背,穿过眼沿头侧向后,另2条在额部沿枕部向后,分别延续为躯尾背面的四条黑褐色纵纹。体前有4行杂有红棕色的黑点,渐成黑纵线达尾背;腹面密缀黑黄相间的棋格斑。
9、棕黑锦蛇:中文俗名黄花松、乌虫。游蛇科,锦蛇属。全长1.5 m左右,体重0.5-1.5千克。随产地不同颜色差异较大。东北的颜色深基本是黑色活动于平原、山区的林边、草丛、耕地,亦到人住宅附近甚至进入房内。性情比较温和,不受威胁时,一般不咬人。以鼠类为食,亦吃鸟类和蜥蜴等
4. 橄榄核雕金蟾寓意?
金蝉抱石的寓意有很多,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把蝉雕刻成饰品是极其写实又创新的一种。用翡翠的温润含蓄来凸显蝉的生生不息、延绵不绝的规律,更显蝉的活力和新生;蝉与“缠”谐音,其中所包含的寓意更是呼之欲出。其寓意可以分为:蝉只饮露水和树汁,加上其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圣洁、纯真、清高。
5. 橄榄核雕刻图案素材蝉
蝉在产卵的时候,有一种比蚂蚁还小的虫子,也会在那一堆卵里产下它们的卵。而这种小虫子的发育要比蝉早好多时间,它们便拿蝉的卵当做食物。蝉的后代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变成了别的虫子的美味佳肴。
差不多每个耕地的人,都熟悉这种昆虫的蛴螬,天气渐冷的时候,他们堆起洋橄榄树根的泥土,随时可以掘出这些蛴螬。至少有十次以上,他见过这种蛴螬从土穴中爬出,紧紧握住树枝,背上裂开,脱去它的皮,变成一只蝉。
6. 橄榄核雕刻蝉
最近,爸爸在菜场里给我买了只蝈蝈,还配了个亭子样的绿笼子。
我高兴极了,在车上就迫不及待地观察起来。
这只蝈蝈体型肥大,全身褐色,镶着一些草绿色,头呈椭圆形,两个大大的眼珠突了出来,头顶中间有两根黄褐色的长长的丝状的触须,总是不停地晃动着,触须很灵敏,只要一碰它,蝈蝈就会往后一跳。
它的嘴长得很奇怪,上下左右好像有许多盖板,嘴边左右各有两根胡子,不长,一节一节的。
蝈蝈的上身很短,下身很长,背上拖着一对长长的翅膀,翅膀上有很多绿色的花纹,十分好看。
它的腹部很大,圆鼓鼓的,灰绿相间,一直在不停地收缩着。
它的胸部长着6只脚,每只脚分两节,下半节长着一排小刺,脚尖上还有一个倒钩。
蝈蝈的第3对腿最长,大约是它整个身体的2倍长呢,看上去肌肉也十分发达,轻轻一碰它,它就能跳得很高。
蝈蝈叫的声音很响,它总是先“叽”的叫一声,停顿一下,像在清嗓子似的,然后再发出一长串嘹亮的声音。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蝈蝈原来并不是用嘴巴叫的,而是通过左右两翅摩擦而发出声音的。
它在一天中会叫很多次,不定时地叫,像知了在唱歌,有时觉得很好听,有时又会觉得烦。
蝈蝈吃东西时是最有趣的。
当把菜叶从缝隙中塞进去时,它立刻用两只前爪抓住菜叶,张开嘴上所有的盖板,然后就开始津津有味地啃起来。
它吃的速度很快,不一会儿,一大片青菜叶子就被它啃光了。
我很喜欢这只蝈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