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印度大核雕(古印度雕刻)

1. 古印度雕刻

泰姬陵是用从322公里外的采石场运来的大理石造的,但它却不是有些照片里的那种纯白色建筑。成千上万的宝石和半宝石镶嵌在大理石表面,陵墓上的文字是用黑色大理石做的。从一道雕花的大理石围栏上可以看到出色的手艺。阳光照射在围栏上时,它投下变化纷呈的影子。

从前曾有银制的门,里面有金制栏杆和一大块用珍珠穿成的布盖在皇后的衣冠冢上(它的位置在实际埋葬地之上)。

窃贼们偷去了这些珍贵的东西,许多人曾企图挖取镶嵌在大理石栏上的宝石,但泰姬陵的雄伟壮丽仍使人为之倾倒。

2. 古印度石雕

古称泉州西岳庙(千金庙)、厦门南普陀、泉州开元寺为闽南三大古刹。

首先,东桥亭寺!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古刹,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1988年被列入福建省文化历史遗产。这座寺庙的总面积不到800平方米。虽然不是很大,但是看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寺内的盘龙石柱和明清对联,让东桥亭寺看起来很古朴。而且在寺庙的屋顶上,还可以看到很多用碎瓷片做成的切割瓷雕。这种带有闽南特色的建筑艺术很有特色,一定不要错过。

接下来是承天寺。这座寺庙虽然和开元寺一样,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在这里相对更沧桑。它已经被破坏了很多次,然后又被重建。所以今天承天寺留下的古建筑不多了,所以承天寺不适合想看古迹的人。但这里最让人喜欢的是游客少。作为一个游客,累了可以来这个安静的地方,放空自己的心灵。

最后是开元寺了!在开元寺这里,你可以看到中国历代的古代文物,可以说是一座寺庙博物馆!而且在开元寺,不仅可以看到1000多年的中国石塔建筑,还有希腊风格的狮身人面像、古印度风格的石雕、飞天风格的木雕、千年的古桑树,可见当时的中国有多强大。

3. 古印度雕刻饰板

次世代MAZDA3昂克赛拉

2.0L AT质炫版(售价13.99万),2.0L质雅版(售价14.29)两款车的价格相差3000元,配置只是座椅材质从织布换成真皮。

其他配置相同,都带着诚意满满的丰富配置「扑面而来」,新车型配备了真皮方向盘、矩阵式外进气格栅(钢琴黑)、真皮换挡杆把手、精致镀铬内饰、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加热、遥控钥匙(带四门车窗升降功能)、激光雕刻中控台饰板、智能无钥匙进入系统、双区独立自动恒温空调等,以超越同级的豪华配置为用户蓄能美好生活

4. 印度木质雕刻

檀香木,又名白檀(White Sandalwood),属檀香科常绿乔木,原产印度、印尼、澳大利亚、斐济和非洲等湿热地区,其中又以产自印度的老山檀为上乘之品。它的花初开时黄色,后血红色,木材奇香,常作为高级器具、饰品、镶嵌、雕刻等用材。印度檀香木的特点是其色白偏黄,油质大,奶香味,散发的香味恒久。

而澳大利亚、印尼等地所产檀香其质地、香度均有逊色,且近闻常带有刺鼻的香味和特殊的腥气,且香味不连续。有存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檀香,这时檀香木的香味已经非常温润、醇和香甜、持久、沁人心脾,可谓檀香极品之极品。故美其名曰“老山檀”。

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味道,严格意义上的顶级老山檀香木,是指至少六十年以上的老树,而且砍伐后至少经过安放二、三十年(有说安放四十年后气味始臻化境)使木性真正达到醇和的状态,其味是纯正、极柔和、温暖而香甜的木香,通常给人一种微甜的奶香味的印象,又微带玫瑰香、膏香与动物香,香气前后一致而十分持久。而即使六十年以上的老山檀香木,砍伐后未经陈化,还在浓烈味道的阶段也不是最好的檀香。

有藏友说:“檀香气霸,吃饭不下。”也有商家炫耀他的檀香珠,说味道是如何浓烈,放在裤袋里也撩人等,正说明新料檀香味道太霸而未达到的醇厚而甘甜的境界。

现在所有印度过来的都叫老山,这种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只有印度南部山区,也就是迈索尔地区所产的老山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山檀,味道也是最好、最正宗的,印度北部也有檀香产出,但由于气候和地质的不同,木头的气味和质地都会差很多。另外有一部分从印度过来中国的老山檀木也可能是印度进口转外销的其它产地的檀香木。

印度尼西亚产的檀香木通常被称为东家檀(或东加檀),老料颜色深,木质也比较细密,味道初闻与老山檀相似,故市面上很多用东家檀仿制的老山檀,但细闻下来,东家檀的后味偏酸,老山檀则偏甜和奶香,并无酸味。澳檀则质地较稀松,颜色大多偏白,香味淡且偶有微微臭的味道。

另外斐济所产的檀香也经常被用来冒充老山檀,通常是经过各种作假手段和做了香味上去的。细闻味道不真实,不自然,而且味道的持久性不够。

5. 古印度雕塑

原始人在面对着泥团或石块的时候,除了把它们改造成生产生活工具,最大的实践就是把它们捏塑或雕刻成人像。

这是一种把自身形象在对象面前展现出来的本能。古埃及雕塑和古印度雕塑都是以人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到了大约三千年以前,爱琴海的许多岛屿和海岸上出现了一个很优秀很聪明的民族,古希腊人。他们实行城邦制和以工商业和海上贸易为主的经济制度。他们关心政治和公共事件,思维活跃,同时崇尚健美的人体。正如法国学者丹纳(Taine)所认为的那样,古希腊人刚刚脱离了人类发展的野蛮和蒙昧的时期,又还没发展到复杂纷纭、过分重视理性和精神生活的近现代文明时期,正好是肉体和精神高度和谐的一个阶段。古希腊艺术集大成者就是人体雕塑,为后世的文艺复兴雕塑、新古典主义雕塑和烂漫主义雕塑树立了直接的、理想的、不可企及的范本。古希腊雕塑中体现对人体崇拜的精神一直被各个时期的雕塑家发扬和延伸下来。

6. 印度古代雕刻

有5种:萨罗达琴、七弦琴、萨伦吉琴、印度手风琴、西塔琴。

西塔琴可以说是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印度古典乐器。

印度西塔琴大师 Ravi Shankar(拉维香卡)无疑的是印度西塔琴推向西方听众,甚至于推向全世界的最重要的功臣。

萨朗吉琴(印度斯坦弦乐器)

  萨朗吉被认为是最古老和最难演奏的弦乐器之一,它发源于北印度。萨朗吉的名字来源于单词“Saurangi”,意为“百种颜色的”,形容它能传达各种情绪和情感的非凡能力。这种乐器有60余种变种。最先进的一款是拉弥施米斯拉(andit Ramesh Misra)手中的,它由一整段树干掏空雕花做琴身。

7. 印度古代石雕艺术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都国度,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建筑。

1、泰姬陵

泰姬陵是全印度乃至世界最有名的陵墓,被世人称为人间建筑的奇迹。它位于印度北方邦阿格拉城近郊亚穆纳河南岸,从印度首都新德里乘火车3小时可到达。

莫卧儿王朝皇帝沙杰汗的爱妃蒙泰吉·马哈尔娇艳美丽,才华过人,在随同沙杰汗出巡的途中不幸去世,时年39岁。为纪念与之形影不离的爱妃,沙杰汗征调2万多名民工建造了这座陵墓。

泰姬陵始建于1632年,到1653年才完工,工期长达22年之久。陵区南北长580米,宽305米,中间是一个美丽的正方形花园。花园中间是一个大理石水池,水池尽头是陵墓。陵墓全部用洁白的大理石砌成,在清澈的水池中形成无比圣洁的倒影。

陵墓的平台是红砂石,与白色大理石陵墓形成鲜明的色调对比。陵墓中央覆盖着一个直径达17米的穹窿,高耸而又饱满,以天空为背景,构成壮美净洁的轮廓。陵墓四角各有一座高达41米的尖塔。陵墓两侧的配套建筑为清真寺,式样完全相同。墓穴为地下穹形宫殿,白色大理石墙上镶嵌着宝石。

泰姬陵宏伟瑰丽。凌晨或傍晚是观赏泰姬陵的最佳时刻,此时的泰姬陵显现出无与伦比的纯洁、静穆和优美。

2.马哈巴利普兰巨型浮雕

马哈巴利普兰城又称为“七寺城”,是印度东南泰米尔纳德邦的旅游胜地,濒临孟加拉湾,早在七世纪就成为印度教的活动中心。这里有许多5-8世纪的名胜古迹,最著名的是马哈巴利普兰浮雕。马哈巴利普兰浮雕凿刻在海边两块高达60米的巨岩上,讲的是与《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的《摩柯婆罗多》中的英雄阿朱那的故事。有形象生动的神灵、魔鬼和动物的图像100多幅。此外,与巨型浮雕相距不远的海岸庙也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地方。

3.阿旃陀石窟

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西南部马哈拉施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县阿旃陀村的瓦古尔纳河谷,是在离谷底76米的悬崖峭壁上开凿成的一处佛教庙宇,四周风景如画。

阿旃陀石窟自公元前1世纪开始建造,到公元7世纪才完工,工期长达700余年。30个石窟高低错落,绵延550米,环抱成新月形,俯瞰清流翠谷。石窟内有石雕佛像和壁画。大量现存壁画的主要内容是释迦牟尼的生平故事,还有一些反映的是笈多王朝的宫廷生活。

4.锡克教大金庙

在锡克教的活动中心阿姆利则市,可以看到锡克教的最大寺庙——大金庙(因这座寺庙的顶和门户镏金而得此名)。阿姆利则市是印度西北旁遮普邦的边境城市,同巴基斯坦接壤。大金庙是15世纪由锡克教第五代宗师阿尔琼创建,后遭洗劫毁废,几经重建修复。1830年重修时,用了100公斤黄金。锡克教信奉一神,但不为神画像,也不为神塑身锡克教不设专职神职人员,凡成年人,不分男女都可以主持礼拜。锡克教的寺庙一般有四个门,分别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意味着锡克教的大门向来自任何方向的兄弟姐妹敞开。无论白天黑夜,任何时间都可以去大金庙参观,而且从不收费。

5.哈勒比德-贝鲁尔寺庙群

哈勒比德和贝鲁尔是位于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的两个村镇。12世纪初,哈勒比德还是曷萨拉王朝的都城。哈勒比德-贝鲁尔寺庙群是印度文明的瑰宝,寺庙里的墙上全是壁画,但是哈勒比德寺庙的壁画就有1万多幅,被前来参观的西方人称为“印度的巴罗克”。哈勒比德历史上曾多次遭受洗劫而逐渐衰落,贝鲁尔的寺庙保存得较为完好。

6.耆那教巨型石雕像

耆那教巨型石雕像位于印度南方的卡纳塔克邦,是一尊高达17米的耆那教创始人筏驮摩那大雄的石雕像。这座巨型石雕像是印度雕刻家、耆那教第22代祖阿利湿塔米内的杰作。雕刻于10世纪统治南印度的恒加王朝时期。从下面到达大雄雕像脚下,需要攀登600余级石阶。耆那教是与印度教、佛教同时兴起的古老宗教,教徒虽然不多,影响却很大。耆那教的经典以和平主

义为基础,反对伤害众生,主张苦行主义。耆那教徒每12年在大雄雕像前举行一次大典。

7.顾特卜塔

顾特卜塔高耸在距新德里15公里的梅特乌里村,建于1193年。顾特卜是印度穆斯林领袖穆罕默德的得力将军,在穆罕默德遇刺身亡后建立了德里苏丹国。

顾特卜塔有红色大理石和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73米,底层直径为15米,到顶部逐渐缩小为2.5米,是世界上最美的石塔之一。在顾特卜塔附近还有一些印度穆斯林的古迹。

8.太阳神庙

科纳拉克太阳神庙石印度教的寺庙,位于印度东部奥里萨邦的科纳拉克村,濒临孟加拉湾。神庙建于13世纪,外形是别致的太阳神苏利耶的战车,有12对巨大的石雕车轮和7匹拉着战车的石马。寺庙内的雕饰精美细腻,造型生动。

9、耶奥拉石窟

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县的耶奥拉村距阿旃陀石窟数十公里,建于9世纪至11世纪期间,是一片开凿于峭壁上的庙宇,主要是耆那教、湿婆教和印度教的庙宇,也有几尊雕像是佛教。耶奥拉石窟中最宝贵的是凯拉萨寺庙,即第16号石窟,属湿婆教,石窟高达33米,长50米,开凿于拉喜特拉库塔王朝时期。

10、卡杰拉霍寺庙群

卡杰拉霍寺庙群位于印度东北部,占地21平方公里,分东西两大片,寺庙总数85座,先后建于公元950-1050年。在这个历史时期,卡杰拉霍一带是印度佛教中米教一派的活动中心。也许这里偏远而免遭征服者的蹂躏,所以寺庙群中有20多座寺庙至今仍保存得相当完好。

卡杰拉霍寺庙群中,绝大多数都是用坚硬的河底砂岩建成,庙内有大量精美的雕刻,数百幅表现性爱的浮雕,是根据8世纪《爱经》的内容雕刻制成的,浮雕涉及的人物有天神、国君、士兵、乐师、舞者及众多平民,造型栩栩如生,是印度文明的奇葩。

8. 古印度时期的雕塑作品

其中规模最大、艺术特点最明显者,首推敦煌。唐代时期所开凿的窟龛,占全部敦煌石窟的半数。所塑造的菩萨造像,从形象上和装扮上,基本上依据当时美人的典型形象,其座姿出现了一腿盘起、一推下垂的半倚坐式。

世俗化的美丽已打破了宗教禁锢的气氛,更为强调艺术效果,似与参拜者对话。我们可以把同时代著名人物画家张萱、周昉等人的作品与之相比,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在体态比例上、仪表外形上更加具有活力。比之于前代宗教雕塑艺术的肃穆与出世,唐代的佛教造像很好的把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继有博大凝重的一面、又有典雅鲜活的一面;继又威武有力的一面、也有柔和细腻的一面唐代的人物雕塑很注意人物性格,尤其是在处理群雕的人物关系时,很好的把握了人物之间的内在情感交流。

比如佛主与弟子迦叶、暗阿难三者的塑造,就有多种形象变化,两个人物一老已少,一个汉族人形象,一个是印度人形象,尽管都表露出虔诚的神态,但仍可以看出他们的心情之不同。再比如护法力士像,其职司决定了他们强力威武的形象,面部表情激烈、四肢肌肉发达,更加衬托出菩萨的慈祥。不同性格的人物塑像是群雕人物关系动静结合,突出中心,符合了雕塑美的形式法则。

龙门石窟唐代雕刻,占其多数。它的优点在于基本上保持了唐代原作的原貌,而敦煌的作品有很多是经后代艺人整修过的。这一时期的雕像普遍宏伟庞大,体型饱满。以盛唐时完成的奉先寺为代表,中央大佛(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与之并列的另外8尊雕像也都在10米以上。

大佛有明确年代题记(672年),据传说大佛的面部是参照了武氏则天的形象雕凿的,这种传说并非完全不可能,在佛像台座上的题记中记录着:“……皇后武氏助脂粉钱二万贯。”有许多石窟的中、晚唐作品明显不如其前代,有许多减色,尺度、体量、气魄都出现退化的迹象。

陕西境内的唐代石窟,有太原附近的天灵山石窟,可惜的是在旧社会是已被盗劫,几近掠空,现都被收藏在欧美各大博物馆。从现在仅存在14窟当中的一件跌坐菩萨残体来看,中国古代雕塑家以精确的掌握了人体比例以及结构,衣褶、饰物的写实雕凿能力也十分高超。

山东一带在当时为经济不发达地区,所以其石窟开凿规律有限。以济南附近的一些小型窟龛群为主,如千佛山、佛回山等处。千佛崖有贞观18年(644年)题记,但整体上损毁比较严重,从仅存一些雕像残体上,依然可以看出当时的富丽、细致、优美的风格。

四川的广元、巴中、通江以及川南的邛崃、乐山、夹江等地散落着许多摩崖石刻。四川自秦汉以来被称为“天府之国”,佛教在此地特别兴盛,全省有大小摩崖石刻群二十余处。

据考证,广元千佛崖的最早开凿年代在唐开元年间,其尺寸虽然不大,但都雕刻与陡峭山崖之上,形式复杂,人物众多,有大大小小造像近两万躯。从雕塑风格上看,这些作品是研究唐代雕塑艺术脉络变化的很好资料。

最为世人瞩目的要数乐山大佛摩崖雕像,它比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高53米,现已被毁)还高出18米。于公元713年始雕,到803年完工,用了九十年的时间。乐山大佛是借用整个山体开凿的,脚下就是奔腾的三江汇合激流,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像。如此巨大的雕像,比例合度,逞坐势,身着袈裟,面部表情安详、沉稳。

大足石刻不仅以南宋雕像群驰名于世,其唐代晚期至五代时期的石刻也比较有代表性。大足石刻的部分雕像由晚唐、五代、宋代交错于一处,比较难以分辨。其中有明确题记的唐末乾宁三年(896年)的龛像最为精美,除三、四百个佛经故事人物、亭台楼阁、山树花丛、伎乐飞天以外,还有几十个世俗的供养人。

唐代末年,政权分裂。907年,黄巢农民起义的胜利成果被其叛军将领朱温所窃,在河南开封建立起五代的第一个王朝—后梁。接着而来的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称“五代”;这还不算完,近乎同时,天下大乱相继出现了武(扬州)、吴越(杭州)、楚(长沙)、闽(福州)、前蜀、后蜀(成都)、南唐(南京)、南汉(广州)、北汉(太原)、南平(湖北)等十个割据势力,成为“十国”,这期间的混乱堪比南北朝以前五胡十六国,但只有五十余年的时间。

这一时期雕塑艺术风格,基本上承袭了晚唐的形式。从理论上讲,曾建都于四川的前蜀、后蜀,应该留有石窟造像,但由于这一段历史较短,不易明确辨识他们的单独存在形态。最容易得到的直接资料还要有求于敦煌莫高窟,明确标明为五代时开凿的洞窟多达28个。由于地处偏远,当内地乱成一团的时候,此处却没有受什么影响。但这一时期的彩塑明显带出僵化、繁琐、程式的痕迹,远不如盛唐时期那么华丽宏伟了。

习惯上,人们把与皇帝有关的坟墓成为“陵”,唐代皇帝的陵墓大都分布在西安附近,有十八处之多。唐代帝陵有较为固定的格局,在双城墙体之间设立石雕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