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敦煌飞天寓意核雕(敦煌飞天纹样)

1. 敦煌飞天纹样

早期的藻井图案均为“斗四套叠”结构,图案内容以莲花纹、忍冬纹、飞天纹、几何纹、火焰纹、水涡纹作为主要组合。

一般中心方井为圆轮状莲花纹,莲花外的空间填充水涡纹,四角为火焰或飞天纹。忍冬纹和各式几何纹以连续组成边饰的形式出现。

2. 敦煌飞天图案的艺术风韵

隋代是莫高窟绘画飞天最多的一个时代,也是莫高窟飞天种类最多,姿态最丰富的一个时代。隋代的飞天除了画在北朝时期飞天的位置,主要画在窟顶藻井四周、窟内上层四周和西壁佛龛内外两侧,多以群体出现,隋代飞天的风格,可以总结为四个不一样。

区域特点不一样。在隋代洞窟里,既有西域式飞天,也有中原式飞天,更多是中西合璧式的飞天。

脸型身材不一样,脸型有丰圆型,也有清秀型;身材有健壮型,也有修长型。但大多数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肢柔细,绰约多姿。

衣冠服饰不一样,有上身半裸的,也有着像章支的;有穿无袖短裙的,也有穿宽袖长裙的;有头戴宝冠的,也有头束发髻的,还有秃发僧人式的飞天。

飞行姿态不一样,有上飞的,也有下飞的,有顺风横飞的,也有逆风横飞的,有单飞的,也有群飞的,但飞行的姿态已不呈“U”字型,身体比较自由舒展。

从总体上说,隋代飞天是处在交流、融合、探索、创新的时期。总趋势是向着中国化的方向发展,为唐代飞天完全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

到了唐代,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

唐代是莫高窟大型经变画最多的朝代,窟内的四壁几乎都被大型经变画占领。飞天亦主要画在大型经变画之中。在题材上,一方面表现大型经变画中的佛陀说法场面,散花、歌舞、礼赞作供养;另一方面表现大型经变一中佛国天界——“西方净土”、“东方净土”等极乐世界的欢乐。飞天飞绕在佛陀的头顶,或飞翔在极乐世界的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振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飘曳的衣裙 ,飞卷的舞带。

3. 敦煌飞天纹样图片

飞天”标识是选用中国古代敦煌石窟中的仙女飞天,采用佛教当中的人物造型。其中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飞绕在天空的仙女,有的脚踏祥云,徐徐降落;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万霄;飞天茅台酒用古人的信念给我们带来的莫大的艺术震撼,所以它的标识就是一仙女的图案。

4. 敦煌飞天纹身寓意

黎族的纹面京身是黎族人主要的标记,据说黎族先人崇拜蛇图腾,他们喜欢在自己身上纹上与蛇虫一样的图案,而且黎族女子的纹面也体现了贫贱富贵的等级关系,纹面是有身份妇女的一种装饰。

黎族文身被人类学者誉为“人体上的敦煌壁画”,见过黎族纹身文化的人会经久难忘:黑色的线条在脸上纵横,下巴上也密密地布着几道,像是用炭划过一般,有些则像是被密密麻麻的大头针扎过,遍及四肢。

按照黎族老人的说法,女孩子要是不“打登”(黎语,指纹身),死后是无法到祖宗那儿报到的。在我们看来差别不大的纹身,对于黎族人来说有着特殊含义,这跟他们的服饰一样,是区别于其他支系和部落的重要标志。

5. 敦煌飞天纹样动漫

是:1981年发行。

《九色鹿》是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故事改编,由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的动画美术作品。由钱家骏、戴铁郎担任导演,潘絜兹任编剧。

该片采用敦煌壁画的形式,用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讲述了九色鹿经常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在帮助过弄蛇人后,弄蛇人向国王告密出卖九色鹿,九色鹿用神力化险,弄蛇人受到应有报应的故事。

6. 敦煌飞天纹样的种类

含义是敦煌笔画的纹路图案。

7. 敦煌飞天花纹

敦煌装饰图案作为敦煌艺术的精髓和纽带以独特的形式美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艺术魅力。近年来,基于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及对敦煌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学者试图从敦煌装饰图案的灵魂和菁华中寻找现代设计的灵感和形式参照。本文试图在总结敦煌装饰图案的形式意蕴及美学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强化对传统艺术文化的认识以达彰往察来的目的。

对称是指画面构图的视觉均衡感,予人庄严、稳固、谐和的心理感受。

敦煌装饰图案均为和谐、稳定的对称性构图,此种结构不仅可产生稳定、平衡的视觉效果及心理态势,也可使整体空间形成递进式深远感及动态的构成美。

和谐对称之美在敦煌装饰图案中的巧妙运用,使整体构图主次分明、层叠有致,颇具庄严的装饰美感。

对称式构图的合理运用使敦煌艺术中再繁缛华丽的装饰构图均可呈现出规整有致、秩序井然的节奏感。

和谐对称之美既反映儒家思想的“中正”观念,又象征整个宇宙世界的完整、有序、和谐,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装饰美学“繁而有序”精神实质的具体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