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寿山大师(寿山雕刻大师作品视频)
1. 寿山雕刻大师作品视频
中国早先的瓷器讲究施釉和刻画,后逐渐被彩色釉取代,不同色彩的釉料配置,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使瓷器上的图案绘制宛若在绢本和纸本上绘画一般,直到民国浅绛彩的出现,更是将瓷器上的绘画表现演绎到极致。而雕剔工艺的出现,正是民间艺人大胆创意的成果,使瓷器画面又产生立体效果和质感。从阴刻到阳剔,再施釉彩烧制,在清代中后期开始流行。也许是民间艺人的手笔,这类作品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地位不高。这类雕刻技艺,人们更多的是把它和木、竹、石连在一起,至於和瓷器的结合,其作品往往列入另类。一般瓷器书中很少介绍,更谈不上研究。
从存世的雕瓷分析,清中晚期的陈国治,王炳荣,李裕成是公认的名家,陈国治的作品大多为山水人物,刀法细腻,构思精巧,风格淡雅,宛若寿山石的薄意雕刻。王炳荣的作品题材广泛,动物、花鸟、人物皆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和陈国治相比,刀法上前者偏重於剔,后者偏重於雕。李裕成的作品风格接近於陈国治,题材上接近於王炳荣,喜好开光剔地。前几年市场上还常可见得他们的作品,价格也较高,近几年市场上已难见踪影,偶见一件,价格也都进万。可见他们的作品正逐渐被人们认识。
多年来,我偏重於素胎雕瓷的收藏。所谓素胎,即是不上釉的也有称之为“生瓷”;初见误以为是毛坯,实则是有意而为之。因不上釉,胎料极为讲究,手感极其柔滑,胎白如雪叩之响声脆亮,胎面上的剔雕圆润逼真。(如图)这几件菊花图案文房用品,是几年来觅购於不同地方,结集成套。不少人见之误以为是瓷工漏了上釉,也有的误认为新仿的而不敢问津。现在市场上确实有不少新仿的这类东西,但雕剔粗糙,胎泥混浊,图案呆板,细察即可明辨,尤其是仿陈国治、王炳荣、李裕成三大名家的,更要格外小心。
素胎除雕剔以外,也有在胎面上绘有墨彩的,其图案大多为山水人物诗意图,洁白素胎绘上墨彩图案,黑白相映,清雅灵动,极有观赏性。
素胎墨彩也好,生瓷雕剔也好,都反映了清代瓷业兴旺,工艺精湛,百花齐放的历史特征。名家名作虽出现在清代晚期,而这一奇葩却是初绽在清早期。十年前,我曾在当时的福佑路市场上买到过一只笔筒,筒身厚重,拿在手上有沉甸之感,底有“乾隆年制”阳刻篆书款,筒身雕有鸬鸭吃稻谷图案,粗细有致,神态生动,限於当时的工艺水平,图案胎泥和笔筒胎泥有色差,图案的胎泥比笔筒的胎泥略白一点,和清晚期胎泥浑成一色相比,略有差异,但细细品鉴,却另有一番雅趣。记得当时那个地摊老头要价1000多元,在旁的行家冲我一句“好东西不要错过”,於是买下了,珍藏至今。
2. 寿山石雕刻艺术
寿山石雕件日常要养只要用细软的绸布轻轻擦抹石头表面的灰尘即可恢复光彩,寿山石雕件切忌高温,寿山石最忌干燥、高温,养护的关键要注意保持润泽。
3. 寿山石雕雕刻
寿山石雕分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类。例如:圆雕又称立体雕,是从前、后、左、右、上、中、下等各个方位雕刻物体的方法。
浮雕多采用色彩对比度强的薄形石料,其相石设计的画面一般都具有浓郁的中国画风格。
薄意雕是从浮雕技法中逐渐衍化而来的,它比浅浮雕还要“浅”,因为雕刻层薄而且富有画意,故称“薄意”。
4. 寿山石雕大师精品作品
林挺男1979年出生于出生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妈祖故乡。从小耳濡目染老家左邻右舍两位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林伟国、林国仲(左一刀)之巧夺天工福建寿山石雕工艺,以至拜于林伟国大师门下,誓当福建省莆田林姓工艺美术大师麾下一员,虚心请教各位寿山界石友爱好收藏者并共同探讨寿山福海的雕刻艺术及收藏价值,共同成长!作品意境深邃、内涵丰富、深受好评、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大奖。
5. 寿山雕刻大师作品视频大全
刘传斌 寿山石雕,陈明志 寿山石雕
张建奎 惠安石雕,吴德强 惠安石雕
郑责评 寿山石雕 王健 ,苏然,李东,杨曦,汪德海,张清雷,俞挺,仵孟超,叶福欢,王金忠,吴灶发,王磊玉石雕刻
徐永丽,叶品青田石雕 高英坡,贾会成曲阳石雕
6. 寿山雕刻大师作品视频播放
清代寿山石用手工方法,雕刻。吉祥的图案。
7. 寿山雕刻属于什么雕刻
寿山石雕属于民间雕刻,寿山石硬度低,非常适合雕刻一些民间故事类的雕刻,但气势恢宏的大作品不多,在民间非常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