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核雕真武大帝(木雕真武大帝)

1. 木雕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全称真武荡魔大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现在武当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明朝以后,在全国影响极大,近代民间信仰尤为普遍。真武大帝也称玄武、玄龙,盘古之子,于玉帝退位后任第三任天帝,生有炎黄二帝。曾降世为伏羲,为龙身,中华之祖龙。   真武大帝的形象非常威慑,其身长百尺,披散着头发,金锁甲胄,脚下踏着五色灵龟,按剑而立,眼如电光,身边侍立着龟蛇二将及记录着三界功过善恶的金童玉女。   道经如是说: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之净乐园,乃国王之子。净乐国善胜王后梦见自己吞日而孕,怀胎十四个月之后,生 下一王子,国王和王后喜爱至极,并将他命名为“太玄”。太玄很小就显露出聪颖的天资,十岁时,便可读各种书籍至过目不忘。国王和王后将其视为掌上明珠,然 而,太玄只喜欢道术,且一心向道,并发誓要扫尽妖魔

2. 木雕真武大帝是谁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有很多种神兽凶兽,很多人只闻其名不知其形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麒麟 (神兽)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雄性称麒,雌性称麟,明代郑和下西洋带来了长颈鹿后,又用来代指长颈鹿。常用来比喻杰出的人。

傲因(凶兽),古代人形妖怪名,舌头很长,喜欢吃人脑,手是利爪,穿着破烂衣服,用烧烫的大石头砸就能杀死。记载在《神异经(西荒经)》。

白泽(神兽)昆仑山上著名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 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黄帝巡游至东海,遇之,此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

诸怀(凶兽)相传诸怀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一种怪兽。在《山海经·北山经》当中有记载说有一种野兽,他的形状像牛一样有四个角人一样的眼睛,猪一样耳朵,他的名字叫做诸怀,他的声音好像老鹰一样,是一种吃人的野兽。

精卫(神兽),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蛊雕(凶兽)似鸟非鸟,似豹非豹,独角。叫起来像婴儿的啼哭,又一个吃人的骗子。如同这些哄人吃的动物,都会婴儿啼哭。《山海经·南山经》记:“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龙(神兽)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鲶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黄帝,传说中和龙都有密切的关系,“黄帝龙轩辕氏龙图出河”(《竹书记年》),相传炎帝为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为赤龙。因而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

穷奇(凶兽)据《山海经 海内北经》所载,指穷奇外貌像老虎,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

饕餮(凶兽)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怪物。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吕氏春秋·先识》:“ 周 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强者夺老弱者,畏羣而击单,名曰饕餮。”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有很多种神兽凶兽,很多人只闻其名,不知其形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1.麒麟 (神兽) 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雄性称麒,雌性称麟,明代郑和下西洋带来了长颈鹿后,又用来代指长颈鹿。常用来比喻杰出的人。 傲因(凶兽),古代人形妖怪名,舌头很长,喜欢吃人脑,手是利爪,穿着破烂衣服,用烧烫的大石头砸就能杀死。记载在《神异经(西荒经)》。 白泽(神兽)昆仑山上著名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 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黄帝巡游至东海,遇之,此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 诸怀(凶兽)相传诸怀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一种怪兽。在《山海经·北山经》当中有记载说有一种野兽,他的形状像牛一样有四个角人一样的眼睛,猪一样耳朵,他的名字叫做诸怀,他的声音好像老鹰一样,是一种吃人的野兽。 精卫(神兽),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蛊雕(凶兽)似鸟非鸟,似豹非豹,独角。叫起来像婴儿的啼哭,又一个吃人的骗子。如同这些哄人吃的动物,都会婴儿啼哭。《山海经·南山经》记:“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龙(神兽)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鲶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黄帝,传说中和龙都有密切的关系,“黄帝龙轩辕氏龙图出河”(《竹书记年》),相传炎帝为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为赤龙。因而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 穷奇(凶兽)据《山海经 海内北经》所载,指穷奇外貌像老虎,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 饕餮(凶兽)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怪物。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吕氏春秋·先识》:“ 周 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强者夺老弱者,畏羣而击单,名曰饕餮。”

关于传说中的神兽怪兽 还有很多本文就不一 一介绍了喜欢的可以去看看(山海经)这本书。

3. 木雕真武大帝造像图片

报恩寺的特点

1.是座政治寺庙

在中国的佛教史上,通常的情况是,佛教寺庙的修建多由佛教届人士用倡导、组织、结缘、化缘、修建这一建造寺院的流程来进行,但报恩寺却自始自终,从下到上,自上而下,都是由政治、政权、政府和权力来进行筹划、组织与修建。

王玺精神世界的底层信仰是儒教与道教,王玺的政治身份是明帝国的官员(官秩为正五品),王玺建寺的表层目的是“祝延圣寿”与“报答皇恩”,其终极目的是“慈悲利益,德荫后人,永垂千古”,中央政府批准修建报恩寺的目的是“既是土官不为例准他这遭”,最终决定建寺的是太监王振,建寺的社会目的是“普化颛蒙”,“用夏变夷”或同化少数民族,支持建寺的是龙州宣抚司的土司集团。据此可知,报恩寺是一座政治性的寺庙,而不是一座单纯为了信仰佛教才修建的佛寺。

实际上,只有“土僧正知”想把狭小的“观音院”换成宽大的“报恩寺”的具体要求,和王玺本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文化心理因素,才与佛教的教义有着一点最为直接的关系。

尚需特别指出的是,王玺逝后,其后人对他并不是以佛教的仪轨进行安葬,而是以道教的规矩进行安葬的。这一事实上的行为举动,也能说明王玺精神世界信仰的复杂性。

2.选址科学合理

从大的宏观的角度来看,报恩寺位于我国“藏彝民族走廊”的东北部,亦即松潘藏区与汉地之间的文化过渡带上。在人文地理上,则属于“氐羌地”,具体言之,是属于“氐羌地”的龙州、松州、扶州、文州之间。这一选址,对当地的各族群之间进行文化互动与交融非常有利。

从中观的角度来看,报恩寺位于涪江上游地区的中心位置,这种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地位,使之对各族群进行教化非常有利。

从微观的,即具体的地址来看,报恩寺位于龙城之阳(即山南水北之间),盘龙坝上,实有虎踞龙盘之势。山门正对日出,视野开阔而不仄逼,左边石质硬山如屏,且自古皆有山林相护持。西隔涪江,有老团山尖峰护其后,右边则可瞭望白马大神山乐丛山,且空间极为疏旷。因此,报恩寺占尽了当时龙州宣抚司城的地利,非常合符古代中国人信奉崇拜的风水地理,而同时也极具现代社会建筑选址的美学原理。

报恩寺因其选址合理,因此,在明清时期一直就是中国东藏的松潘藏区和陇蜀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其流风遗韵至今犹存。在每年的朝圣礼佛期间,都有松潘藏区的藏人到报恩寺拜佛朝圣。

3.寺院规模宏大

报恩寺是明代官式式样佛教建筑群的典型,具有官府建筑中之中原建筑文化和官式佛教建筑相结合的特点,因此,其风格是大气磅礴,高贵富丽,气势非凡,堂而皇之。

明代大型寺院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各类建筑、附属建筑、配套设施等,在报恩寺中一应俱全,非常完整,且自成体系。一些特殊建筑物与设施,例如“四不挨”,和“当今皇帝万万岁”等,则只有报恩寺中才有。

需要指出的是,报恩寺这一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绝大部分至今仍保存完好,且为明初修建的原初状态,并以原模原样示之于人,而被人为破坏了的仅为少部分壁画和塑像。

4.建筑材料精良

整座寺院的主体建筑与内设之木雕,皆用本地所产的特等优质楠木,并且选料的规格极严。因此,至今仍坚硬如昔,芳香可闻,少腐少蛀,甚至还不结蛛网。对石料的使用也很讲究,碑石、雕像、护栏、台阶、地板等多选用纹理细密的青云石,石狮、石龟、石鼓、石经幢、石神兽等则选用坚硬的细质花岗石,且皆为本地所产。

时至今日,平武既是四川也是中国的一大林区,森林资源是平武的优势资源,并且还残存着一些原始森林。但是,由于六十余年来的大规模砍伐,目前要在全县范围内找到象修建报恩寺时使用的优质良材,且为楠木,已经很困难了。直言之,在现在的平武全县,小楠木树到处都有,大楠木树早就砍完了,并且还是长大一根就砍一根。

5.建筑技术精湛

整座报恩寺大至万佛阁、大雄宝殿、华严藏、大悲殿、天王殿、御碑亭、两廊庑、钟楼,小至四不挨、三桥、二幢、双狮、香炉、天花、斗拱、木鱼、栏杆、神兽、地砖、抱鼓、风铃、瓦当、钉栓等等,其建筑技术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并且还各有特色,而不雷同。例如,全寺仅斗拱就用了近三千朵之多,种类多达四十八种,超过了北京故宫的斗拱种类,实为全国之冠,被建筑学家们誉为是“中国的斗拱博物馆”。再如,寺中现存的三个石香炉,就全寺的规模而言只属“小摆设”而已,但其雕工皆极精湛,构思亦独具特色,实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6.建筑艺术精美

报恩寺集我国各种古典传统艺术之大成,无论是泥塑(含各种塑像、壁塑、悬塑、蟠龙等),还是木雕(含观音、佛像、转轮藏和各种各样的小木作等);不论是铭文(含石上之碑文与钟上之铭文等),还是雕刻;抑或是壁画、书法、石刻、彩绘等,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品位。完全可以这样说,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寺中任取一物,都可入艺术精品之列,很多甚至还是艺术品中的极品乃至绝品。例如,大悲殿中的千手千眼观音雕像,就是一件绝无仅有的古典艺术绝品。

7.寺藏文物众多

在报恩寺中,还有很多由历史留传下来与收集到的各种文物(包括大量的书法、绘画、古籍、古瓷、古碑、古玩,和土司遗物等)。这些文物不但数量多,质量高,而且多属精品,其中不少还是国家规定的一、二级文物。例如,宋四大家米芾所书的“真武灵应真君”碑、宋“李龙迁祠记”碑、明代的几通圣旨碑、清初四王的书法作品,清代的正五品官服,由皇帝颁发的土长官司印信,和少数民族文物,等等。

8.多元文化共存

报恩寺实际上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是一株根深叶茂浓荫蔽日的文化之树,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圈,寺中所包涵的各种文化元素至少也有几十种之多,至于其它的子文化成分就更多了。详细情况,可见下面“报恩寺是什么”与“王玺何许人也”二节中的内容。

9.文化包容性强

报恩寺虽为一正规而又典型的北传大乘佛教寺院,但其中却包含了儒家(或儒教)、道教、藏传佛教等的一些文化元素在内。不仅如此,报恩寺还和道教宫观,伊斯兰教寺院,本土的氐羌文化和龙安山河的巫教文化等长期和平共处,因此,报恩寺还具有文化宽容度高,思想包容性强的特点。

实际上,在明朝时是儒佛道三教合一,修建报恩寺的王玺也信奉的是三教合一,因此,在由明朝皇帝批准修建的报恩寺中,也同样具有三教合一的特色。

文化包容性强,是中华文化最主要的几大特征之一。

10.建寺档案完整

在报恩寺中,不但完整,而且还是非常完整地保存着建寺时所刻所立的碑文共十一通。这些碑都是王玺与王鉴亲自所立,或二人在世时由他人所立。这些碑文既是报恩寺建寺全过程的第一手档案资料,又是后人研究与解读报恩寺的原始依据,同时,还是研究明朝的政治史与社会史,研究明朝时龙州地区的区域地方历史和后人研究报恩寺历史等不可多得的极其珍贵的文物性史料。

实际上,在用语言介绍报恩寺时,特别是在用文字书写报恩寺时,书写者只要亲自地去读一下报恩寺中的碑文,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只要还是个思想观念正常的人,他就不会去给报恩寺和王玺编造历史了。

我在这次研究报恩寺时,就是利用了至今仍然立在寺中的这些已成文物的石刻档案史料。

令人遗憾而又无可奈何的是,现在的一些知识分子们已经不读这些碑文了。

另外,在报恩寺与周边一带,还有数十株几人合抱的苍天古柏和其它的一些古树名木,它们至今仍枝叶繁茂、生长良好,也为寺院增色不少。

报恩寺还有子寺众多的特点。

在修建报恩寺的同时,土官佥事王玺还“钦遵”修建了古刹道场十四处。其名如下:天宁寺、华严寺、石马寺、长惠寺、巴潼寺、常乐寺、石室寺、观音院、龙归寺、东皋寺、广福寺、罗汉院、旧州寺、大荫寺。作为报恩寺下属的这些佛教子寺,遍布在当时的龙州宣抚司各地。这些报恩寺的子寺,既弘扬了佛教,又方便了信教的各族百姓,并且还落实了明帝国的民族同化与融合政策,也同样的潜移默化地起到了“以夏变夷”的作用。

白马土司在大兴佛教,大创寺院之时,对世袭领地内的氐羌少数民族采取的是诱导的方法,而不是强迫信教,强制改宗的手段。因此,在平武地区的历史上,从未因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发生族际间的冲突,更没有发生不同宗教之间的宗教战争。在不同的民族间,他们都有本民族自己的宗教信仰,同时,也容许其他的宗教信仰。例如,平武地区的汉族或土著汉族(即汉化了的少数民族)多信佛教与巫教,色尔藏族信藏传佛教的格鲁派,虎牙藏族信本波教,白马人则始终坚守自己固有的传统信仰而至今仍在信奉白马教。

4. 真武大帝石雕

治世玄岳”为明朝嘉靖皇帝御笔所题,为古代武当山山门“玄岳门”石坊的俗称。这四个字的含义为:用武当道教及祀奉玄武神来治理天下。从这里可以看出明朝给予武当山的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武当山作为明朝的“皇室家庙”,鼎盛200多年也就不难理解了。

  治世玄岳石坊上的各类雕刻都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其工艺精细、神奇美妙,堪称我国石雕艺术的精品,为举世罕见的珍贵文物。

  这一石坊还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理念。按道教理念,从这里起,是人与神的分界线。向上走,即进入仙山武当,也寓意静乐国太子由人间进入仙境修炼;向下走则复还人间,古代有“进了玄岳门,性命交给神;出了玄岳门,还是阳间人”的说法。同时,这里还是人与天、地的分界线。从古均州到玄岳门为60华里,沿途建筑及空间为道教“人”的范畴,从玄岳门到武当南岩宫为40华里,这一段则为“地”的空间,也寓意太子在地的空间修炼,其间的建筑全部按太子修炼的传说而建。再从南岩到金顶为20华里,则为“天”的境界。同时,表明这里是太子修道升天后坐镇天下,赐福万民之仙境。从而形成天、地、人1:2:3的比率;恰好符合道教始祖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维,突出了道教“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基本教义。

5. 木雕真武大帝图片大全

紫霄宫坐西北朝东南,共有建筑29栋,建筑对称布局,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父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

紫霄殿 殿内金柱斗栱,施井口天花,明间内槽有斗八藻井。明间后部建有刻工精致的神龛,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陪侍神像,均为明代物。紫霄殿为紫霄宫的正殿,建在三层石台基之上,台基前正中及左右侧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台。紫霄殿是武当山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座重檐歇山式木结构殿堂,这座在中国古建筑中屈指可数的抬梁式大木结构的道教建筑,其结构、布局科学合理,艺术风格协调统一,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独具风貌。同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沉积有历代工匠的技术和智慧,集中体现了中国明清建筑的辉煌成就,具有重要的观赏和科研价值及历史和思想信仰等意义。

龙虎殿 殿内中间供奉的神仙是王灵官,为道教里的护法神。殿内两旁则是青龙白虎泥塑雕像,其怒目圆睁,龇牙咧嘴,身着胄甲,手持戈戟,形象生动传神,使人望而生畏。这两座神像是元代雕刻家刘元一的传世作品,是武当山的泥塑珍品。

父母殿 俗称荷叶殿,此殿崇台高举,秀雅俏丽,供奉净乐国王明真大帝和善胜皇后琼真上仙。殿后即太子岩,系一天然洞穴略加人工开拓而成的石室。左神龛内供奉的是观音,右神龛内供奉的是三霄娘娘、送子娘娘等。称为百子堂。

碑亭 赑屃驮御碑亭坐落在崇台石台上,亭内的赑屃驮御碑俗称“龟驮碑”,是用一整块青石精细雕刻而成,形体完整。碑高8米,长4米,宽2.5米,重98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