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石雕像有哪些?
那个是想当然的一锤子一锤子后裂出来的!如今体力脑力更加分离。应不用达芬奇亲去,电子刻碑机固守一处,或者是随身携带(领导批准)地皮石面也面议价格,也是人心中人过留名的一大消费需求,八宝山聚了一些。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一批留学生赴欧洲、日本学习了西洋雕塑技法后,在国内美术院校开设雕塑科、系,中国雕塑在内容和表现方法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各地曾兴建了一些孙中山纪念像和纪念民主革命家、抗日战争烈士的纪念碑,并出现一批知名雕塑家。 传统的宗教雕塑仅在西藏等地还有些大的兴造活动,但已不能成为主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雕塑创作活动蓬勃兴起,许多优秀作品问世。198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提出《关于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雕塑建设的建议》,经国家批准后,成立了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和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领导着全国城市雕塑创作活动。 在此前后,全国各 地兴造了很多纪念碑、园林环境雕塑和名人纪念像,对美化环境、改变城市景观、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硬质材料的架上雕塑、小型雕塑也有很大发展。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促使新建艺术学科派遣留学生前往法国、日本学习,这些留学生成为中国第一批现代雕塑家和教育家,其中包括著名雕塑家曾竹韶、滑田友、王临乙、萧传玖和刘开渠等。新中国成立以后,苏联艺术家来中国教学,进一步促进了国际艺术交流。 当时的大多数雕塑家在汲取外国经验的同时,又注意继承民族传统,因此作品都具有个人特色。现代雕塑创作方面,开始转向社会民生,出现纪念性和公共性的雕塑,表现革命斗争,抗日战争的作品不断出现。 表现历史人物,文化名人的作品每有佳品。雕塑家反映社会生活的题材也日见广泛,城市雕塑也逐渐普及。 在国际交流日益密切,审美观和表现技法不断变革 的情况下,写实的和抽象的,继承传统和民间艺术的作品都在竞争中发展。 在近现代雕塑艺术创作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具有相当水准的雕塑作品,如革命先驱者的纪念碑,反映旧中国苦难岁月和具有新时代气息的雕塑作品。艺术市场的 形成,职业艺术家和经纪人的出现,作品展示的地方和方式的改变,使中国雕塑艺 术逐渐与国际接轨,并且出现大型反映时代思想和革命内容的作品,雕塑日益具有时代性和创造性,并成为教育人民的重要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安门广场动工兴建,集中了国内最优秀的雕塑家刘开渠、滑田友、曾竹韶等人,用了 4年时间,完成了纪念碑的浮雕。 纪念碑雕塑是新中国的精品和经典。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设计始于1953年,由多位著名雕塑家、画家参加。每件 浮雕都表现了一定的历史事件,以10幅浮雕概括地表现了中国近代革命史,是解放后美术家重要的集体创作。 总体风格写实,既有近现代国际美术的影响,又具有本国特色,对以后雕塑的创作和发展具有明显影响。 在20世纪60年代,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与民间艺人相结合,于1965年为四川 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创作的大型泥塑作品《收租院》组雕,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这一大型泥塑作品,借助于地主庄园收租场院的实际场景,按照地主剥削农民的真实 情况,分别从交租、验租、过斗、算账、逼租,以至最后激起反抗等情节,创作了 144个真人大小的人物。 《收租院》再现了旧社会农民的血泪史,是具有影响力的大 型组雕。艺术家们将西洋雕塑技巧与中国民间传统泥塑技巧融合为一,创造出中国雕塑史上的鸿篇巨制,并产生极其深远的社会影响。 整个雕塑群是由剥削到反抗几十个 故事情节连贯起来的,不同于欣赏性或纪念性的单体雕塑。不仅在人物塑造上富于 变化,而且注意到各种场面中的很多道具的真实性。 在1979年中国第四届文代会上, 《收租院》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一起被誉为新中国建国以来两大优秀美术作品。 《农奴忿》组雕是在1957年,由中央美术学院赴藏雕塑组和鲁迅美术学院赴藏教师一起创作的,由圆雕,浮雕,绘景结合组成。共分四个部分,是塑有真人大小的106个人物,6只动物,四面浮雕和一部分景物的模型。 整个作品通过不同人物性格的刻画,反映了农奴敢于反抗,敢于斗争,敢于革命的英雄形象。作品写实,同时具有当地民间艺术特色。这组泥塑群像是《收租院》之后的又一力作,以叙事性手法,展示了旧时代西藏农奴的艰辛生活,和反抗压迫的斗争。 其制作手法使用了传统的泥塑工艺,用黑玻璃珠增强人物神态的真实性。 这组雕塑是沈阳鲁迅学院的师生们集体创作的,他们曾深入到西藏当地搜集创作素材和人物形象资料。潘鹤铸的铜雕塑《艰苦岁月》成功地通过老战士吹笛,小战士偎依身旁倾听的造型,体现出战争年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向往革命胜利的信念。 在三角形的构图中,体积起伏波澜,手法自由,艺术形象生动自然感人,是上世纪50年代的经典之作。 王朝闻的《毛主席像浮雕》被选用在《毛泽东选集》封面上。这幅毛泽东侧面浮雕像,创作于1950年,知名度极高。 但是它并不算是一幅全新的作品。早在1942年的延安,王朝闻就为中央党校创作了历史上毛泽东的第一座浮雕像。“毛选”上采用的浮雕像,正是在1942年的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练而成的。 当时33岁的王朝闻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任创作员、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