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核雕释迦牟尼点评(释迦牟尼石雕)

1. 释迦牟尼石雕

石佛是一种雕刻有佛像或神像的石头雕塑品,因它通常从佛教寺庙或道教庙宇以及历史古迹等文化遗产中出现而闻名。石佛的由来可以从佛教和中国石雕技术两方面来考虑。

关于佛教方面,佛教认为佛像可以传递佛陀的正法和慈悲,帮助众生实现涅槃。因此,佛教徒他们通常雕刻和塑造佛像。这些石雕佛像在中国历史上的出现时间极早,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达到了历史巅峰,各种佛教寺庙的兴盛带动着石佛的制造和普及。

另一方面,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石雕历史和独特的石雕技术。在古代,人们用矿物、石头来雕刻各种形象,如文化名人、动物、山水以及神明等,富有浓厚的艺术气息。这种独特的石雕技术也为后来的石佛雕塑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先例。

综上所述,石佛的出现和发展是由佛教中佛像塑造和中国石雕技术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石佛现在被广泛的应用于文化遗产、旅游景点、公园等领域,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释迦牟尼石雕佛像

释加牟尼是佛教创始人,龙门石窟塑像以佛教人物形象为主,存在自北魏至宋金期间历朝历代的释迦牟尼造像。

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是宾阳洞。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

3. 石刻释迦牟尼佛像

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距今有1500余年历史,为佛教传入中国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其地山势奇伟,林木葱茂,寺宇掩藏。千年古刹灵山寺旁依少华山,唐朝起寺院改为“灵山”。该寺地处豫鄂两省之间,是官营建的寺院之一。

信阳灵山寺初由唐明皇李隆基之女修建(713年)皇姑故后,圣上前往降香,封为“国庙”。相传唐朝有一县令弃官出家,长途跋涉,到印度学习佛法,学成后返回灵山寺传经-。唐玄宗时曾-为国庙。北宋·仁宗年间,有灵然禅师上奏圣上,国母信仰佛教,批该寺三年公粮(每年两万七千两银子)重新进行修建,宋元祐二年(1087年)复修,明朝人张仲简有碑记。元朝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又重建,至正八年(1349年)由陈大用任主持。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往该寺降香,敕封住僧为金碧禅师,改名“圣寿禅寺”,并亲题匾额。同时还赐给这座寺院“半副銮驾”、金瓜、钺斧等仪杖,寺脊上装有龙头凤尾,称为“皇庙”。宣宗宣德七年(1432年),增建佛殿及钟鼓楼台。孝宗弘治七年(1494年)塑造白石佛像三尊、罗汉一堂,至武宗正德二年冬(1507年)落成。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灵山寺住持僧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带回梵石释迦牟尼造像及十八罗汉造像等,并对该寺再次重修。

据有关资料记载,灵山寺僧属临济正宗支派。这座寺院由金鼎(又名少华山)、大寺、中、南、北、马放沟等六部分组成,原有殿宇一百六十多间。朝拜、降香鼎盛之年可达三十多万人。灵山寺建筑布局结构严整,六座大殿依山势呈梯形由低到高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现有六间前大殿、三间祖师殿、五间大佛殿、三间法堂、五间祭仙宫、五间五星殿、共计三十间。六座大殿分别供有各种仙佛造像:欢乐殿供关公,祖师殿供达摩,大佛殿供释迦,法堂供罗汉,祭仙宫供上、下八仙,五星殿供玉皇大帝和魁星。显示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寺院被水冲倒,后经不断修缮,至民国20年(1913年)恢复旧观。此后兵连祸接,毁多修少,日渐萧条。

灵山寺在印度和东南亚国家中颇有声望。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期间,曾提出往该寺瞻仰,因当时交通不便,末能成行。“文革”期间,各种佛像砸毁贻尽,金鼎殿宇全部拆毁,唯“圣寿禅寺”四字保存至今。山门匾额为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亲笔所写。1995年有僧尼35人。“文革”时,文物被毁,大部分填埋在一莲池大坝下,僧尼有的还俗,有的被编为董寨林场职工。1978年,灵山寺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的文物开始修复,僧尼陆续回归。1985年恢复三月初一庙会。

灵山寺现有大殿四层,分别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千手千眼观音殿。大都采用单檐起五、七架,厅出单双步穿堂,中轴建筑两侧有数十间穿短式的厢房。1997年11月,国际佛教协会赠给灵山寺大型汉白玉佛像五尊:卧佛、释迦摩尼、观音菩萨、文珠菩萨、普贤菩萨。灵山寺现有僧尼30余人,每年来此朝拜旅游者达30万人次。

灵山寺佛缘

位于信阳市罗山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山上共有七寺三庵,包括灵山寺、金顶寺、中佛寺、白佛寺、白云寺、龙牙寺、险石寺、圆通庵、福全庵、延寿庵。灵山寺是一座颇为奇特的寺院,院内既有僧又有尼,唐代的建宁公主就曾在灵山寺出家为尼,这一制度也是我国佛教界的一大奇观。到了宋、明两代,皇帝曾多次亲临灵山,足见灵山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灵山旧有“七寺三庵”,其中灵山寺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灵山自古香火繁盛,高僧辈出,名播海外。千百年来,“灵山三奇”——庙门东开、僧尼同寺、带发修行在佛教界独树一帜。唐明皇之女建宁公主曾在此出家为尼。明太祖朱元璋三上灵山,开大明三百年基业,敕封灵山为“皇山”、灵山寺为“国庙”、住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御赐半副銮驾、金瓜、斧钺,亲笔御题“圣寿禅寺”匾额。清康熙51年,灵山寺住持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成为印度佛教界一代宗师。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专程拜谒灵山寺杲英墓。-

红色灵山寺

灵山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千年古刹灵山寺是新四军“灵山会议”旧址。灵山脚下的何家冲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高僧住持释大慧经常云游豫鄂两省,-利生,普施法雨,并结缘0,1944年为掩护地下党重要成员遭-军队枪杀,被誉为“现代济公”和“红色和尚”。灵山寺现代高僧释无烦,1996年圆寂火化时,惊现700多粒舍利子和七彩舍利花瓣。

秀林灵山寺

灵山年平均13—15℃,夏季山上山下日温差7℃,夜温差15℃。山中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植物类有一千多种。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共有植物7个类型组,122个群系,200多个群丛,高等植物1879种,随季节而多彩,随山势而赋形,堪为“植物王国”。灵山钟灵毓秀,有山、有水、有寺、有林、有泉、有鸟、有瀑布、有奇石怪洞。灵山水质清澈,秀色迷人,九里落雁湖碧波荡漾。灵山是鸟类的王国,蝴蝶的世界。与灵山紧紧相连的鸟类乐园——董寨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是全国仅有的两家鸟类自然保护区之一。灵山的鸟,品种繁多,珍贵稀奇,鸟类245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39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名录》95种,占河南省的79%,占全国的20%,在同一纬度或同一经度保护区中是最多的。蝶类99个品种,色彩斑斓,群起群飞,是真正的蝴蝶谷。灵山集“泰山之雄、庐山之幽、华山之险、黄山之秀”于一体,山中奇石陡崖,别有洞天。灵山共有6大景区,108个景点,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和素有内陆秦皇岛之称的九里落雁湖都坐落在这里,是一处保存完好的生态旅游区。

4. 释迦牟尼石佛像

运城市稷山县9个最著名的旅游景点

9、稷山县博物馆

         稷山县博物馆位于稷山县城关镇马村青龙寺内,是一个地方综合类博物馆,是1979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维修复健,馆内藏品有900余件。1979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山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寺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为了加强对青龙寺壁画的保护和稷山文物正规化管理,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在该寺建立了稷山县博物馆。

8、南阳法王庙

         稷山县西二公里之南阳村西隅,有一座法王庙。该庙坐西向东,占地约3000余平方米,现存殿宇十八间,舞台一座和一个清代补建的三间门楼。在这群古建筑中,其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当以舞台为高。该舞台,据庙内碑文记载,建于明成化七年(1472年),系重檐十字歇山顶,上覆琉璃彩瓦,长14.5米,宽14.3米,梁架结构繁杂奇巧,斗拱装饰古朴俏丽,雕刻工艺精湛,气势雄伟壮观,是一座颇有元代遗风的明代建筑珍品。

7、北阳城砖塔

        据塔内所嵌石佛题记,系北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由北阳城村村民解武为其母奉佛建造。塔为方形七级砖塔,高约十五至二十米(待确证),基部直径一点六八米,塔基嵌有一尊释迦牟尼石佛像。以上各层皆为叠涩出檐。全塔现基本保存完好。塔于2004年公布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马村砖雕墓

         马村砖雕墓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村共发现墓葬14座,已发掘9座。据“段楫预修墓记”和对墓葬形制的判断,为金大定以前的段氏墓地。墓皆南北方向,结构形制近同,仅有大小和繁简之别。墓道有斜坡、阶梯、竖穴三种形式,较狭窄。墓门外仿木构门楼装饰华丽,或设重台勾栏,或雕武士、镇兽。门洞内砌筑板门。墓室建筑主要表现墓主生前的豪华宅地――四合院,四壁下部砌束腰须弥座,雕飞马、奔鹿等兽,刻工精细。也有少数中间雕墓主“开芳宴”,而次间置屏风雕孝子图。

5、稷山稷王庙

         稷山县城步行西街北侧的稷王庙,系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清道光十六年(1836)被火焚毁,二十三年(1843)重建,占地面积10080平方米。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山门、献殿、后稷楼、八卦亭、姜·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献殿面阔六间,单檐悬山顶,琉璃瓦饰,东西两面山墙嵌有巨幅石雕。

4、玉壁城遗址

         玉璧城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城西南5公里处白家庄村西,是北朝时期的遗址。北朝时期处于北周与北齐的分界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我国著名的古战场之一。始筑于西魏大统四年 (538年),北周保定二年 (562年)置勋州,至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城始荒废。城东沟里半坡地方,有一地道直通玉壁城下。该遗址对研究北朝史和古代战争史具有重要意义。被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稷山大佛

         稷山大佛寺,位于县城东北1公里的高崖之上,其寺又名“清凉院”因寺内有一巨佛俗称“大佛寺”。大佛寺位居高地,土雕大佛又以此为基,更显其气势恢宏,巍峨壮观。稷山大佛,实堪称天下第一土雕大佛。在华夏大佛的范畴里,尽管有驰名的乐山和强巴大佛,可它们分别为石质和铜质,而稷山大佛独具特色,佛身是以土崖雕塑而成,亦可谓出类拔萃。

2、山西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

          山西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稷山县境内,是国家林业局2015年批准的在建项目,总规划面积718.23公顷,规划范围涵盖了汾河稷山段全程及两岸河堤内的河道部分。公园内奔流不息的汾河水,逶逸蜿蜒的河堤岸,随风摇曳、生机盎然、独特的湿地植被,“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的动人画面,构成了蜿蜒曲折百转千回的独特湿地景观,为游人呈现出悠然惬意的美丽画卷。

1、青龙寺

         青龙寺位于山西省稷山县城西4公里马村西侧,北依高垣,南临汾水,枣林环绕,景色优美。稷山县青龙寺创建成于唐代朔二年(公元662年),元明以来多次重修,南基本保持着元代式样,坐落于县城西四公里之马村,2001年6月25日,青龙寺元代作为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青龙寺由工部尚书王政奉敕而建,始建年代为唐龙朔二年(662),翌年改名。元、明、清各代多次重建、修葺和补绘

5. 释迦牟尼石像

卐,读万音,与纳粹的万相反

6. 释迦牟尼雕塑

释迦牟尼诞生地—— 兰毗尼,位于尼泊尔兰毗尼专区的鲁番德希县。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兰毗尼是梵文“可爱”的意思,这里原为古代天臂国善觉王夫人兰毗尼的花园,此处因而得名,中国高僧晋代法显就取道新疆,渡流沙,越葱岭,经印度来到兰毗尼,成为访尼外国人士中有真实记载的第一人。唐代名僧玄奘在公元633年也曾到此瞻礼取经。

今天的兰毗尼是个不大的村庄,绿树成荫,景色秀丽,有许多与释迦牟尼有关的历史遗迹。在释迦牟尼诞生处,今建有白色方形两层的摩诃摩耶夫人庙。庙内有一浮雕,上面有小释迦牟尼,他的母亲和姨妈及两位印度女神的群雕像。附近有公元前249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来此朝圣时所立石柱。庙南有新建的佛塔和佛寺,寺内有释迦牟尼的巨大塑像。佛堂墙上绘有反映释迦牟尼生平的彩色壁画。

兰毗尼是佛教徒朝拜的圣地,几千年来,兰毗尼吸引着尼泊尔和世界各地的佛教徒,至今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人,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寻觅佛迹和参谒佛祖降生地。兰毗尼每年都在尼历五月释迦牟尼诞辰日举行盛大的庙会,当地人将佛祖像放置在一辆装饰华丽的木轮大车上到处巡游,佛徒们云集在此朝觐。寺庙中经声不绝,香雾缭绕。 兰毗尼是尼泊尔和世界的骄傲。释迦牟尼的人们相信佛祖的母亲之所以选择了兰毗尼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宁静祥和。对于每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而言,释迦牟尼就是佛,代表着宁静和远离尘世的喧嚣。

7. 释迦牟尼石雕图片

云冈石窟6号窟有释迦牟尼射箭、摔跤场景的浮雕。

云冈石窟中出现了描绘释迦牟尼的故事浮雕,但这些石雕着重于描绘和讲述佛本生故事,没有什么艺术性。我们收录了几张佛本生故事的浮雕图,上面是释迦牟尼正在弯弓射箭以及和徒弟阿难摔跤的画面。

8. 释迦牟尼石雕佛像图片大全

释迦牟尼佛的身高应该是3.2米。从实物证据看,无论佛牙与佛指舍利长度直径都在平常人的二倍以上,这符合佛身高一丈六尺的记载。这里的尺是张开拇指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与汉朝相同,如汉明帝梦金人高丈六,以后译经一直沿用这个度量衡。

应县佛宫寺两颗佛牙,一颗长8.3cm,一颗长6.3cm。汶上宝相寺的佛牙长5.5cm,专家鉴定为两千五百年前人类的右上颌第二磨牙化石。北京八大处灵光寺的佛牙长4.03cm。平常人牙长2.2~3.1cm。佛指骨外径20.11mm,内径17.55mm,刚好能套在手指上。

9. 释迦牟尼石雕像

灵山大佛是一个世界著名景点,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马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山水之间,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无锡市灵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佛体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1997年11月15日落成开光。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

灵山大佛是无锡的城市标志之一,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大佛艺术造型由南京艺术家吴显林负责雕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