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艺品

藏传佛教题材核雕(藏传佛教雕刻题材)

1. 藏传佛教雕刻题材

岩陀:多年生草本,高80-120cm。

根茎粗大呈块状,折断面白色。茎直立,略带紫红色,无毛。

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长10-28cm,仅基部与叶着生处具褐色长柔毛;基生叶较大,1-4片;小叶5-9片,侧生小叶对生或3-4小叶呈轮生状,小叶倒卵形、长圆形至披针形,长5.6-20cm,宽1.7-9cm;

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重锯齿,上面被糙伏毛,背面沿脉被柔毛。聚伞花序圆锥状,顶生,长13-38cm;花序分枝长5.3-12cm;花序轴与花梗密被膜片状毛;萼片5,卵状三角形,白色,腹面无毛,背面疏生黄褐色膜片状毛;无花瓣;雄蕊10,心皮2,下部合生,子房半下位。花柱2。花期6-8月,果期9-10月。

2. 藏传佛教雕刻题材有哪些

回答如下:仁青塔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布达拉宫附近,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以下是仁青塔的一些资料:

1. 建筑风格:仁青塔是一座藏传佛教塔式建筑,采用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

2. 历史沿革:仁青塔建于17世纪,是当时拉萨市最高的建筑物,曾经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场所之一。

3. 塔高:仁青塔高达20多米,由十三层楼阁组成,每层楼阁都有不同的佛像、经文和壁画。

4. 塔内装饰:仁青塔内装饰华丽,佛像、经文和壁画等装饰物都精美绝伦,展现了藏传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5. 重要意义:仁青塔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场所之一,对于研究西藏历史、文化和宗教有着重要意义。

6. 现状:如今,仁青塔已经成为了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同时,仁青塔也是拉萨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3. 藏族雕刻艺术

八吉祥图分别为:宝伞、金鱼、宝瓶、莲花、白海螺、吉祥结、胜利幢、金轮。

八宝吉祥图,藏语称“扎西达杰”,是藏族绘画里最常见而又赋予深刻内涵的一种组合式绘画精品。大多运用在壁画、金银铜雕、木雕刻和塑造的形式出现,这八咱吉祥物的标志与佛陀或佛法息息相关。

4. 藏传佛像雕塑

唐卡和佛像可以一起供。

都是一种造像形式,无论唐卡还是雕刻的佛像。根据自己修学法门来决定供奉哪些佛像。或者觉得有缘,心生欢喜,都可以一起供奉。

十方三世诸佛,佛佛相通,供一尊或多尊都可以。

扩展资料: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佛之形像。广义含菩萨、罗汉、明王、等像。其像虽有雕塑像、画像(绘像)二种,然仅雕塑像称佛像,画像则称图像。

5. 藏族雕刻

1. 扎什伦布寺,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也是人们心灵的净土。

2. 在扎什伦布寺,你可以感受到强烈的信仰力量,也可以领略到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3. 扎什伦布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寺内的佛像、经文和壁画都是无价之宝。

4. 在扎什伦布寺,你可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5. 扎什伦布寺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它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6. 扎什伦布寺的历史悠久,它见证了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文化传承。

7. 在扎什伦布寺,你可以看到藏族人民的虔诚和善良,也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

8. 扎什伦布寺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它让人们感受到了宇宙的奥秘和无限的可能性。

9. 在扎什伦布寺,你可以找到自己的灵魂归宿,也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无限可能。

10. 扎什伦布寺是一个让人心灵净化的地方,它让人们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6. 藏传佛教雕刻题材图片

螺钿鱼骨是镶嵌画的材料。用螺钿鱼骨雕刻成,人物,花卉,山水的形状,再镶嵌在名贵木质画板或瓷板制成镶嵌画。是明清时期一个艺术流派。其高端作品堪称国宝,为各大博物馆收藏。

螺钿鱼骨是藏传佛教的佛珠。其中螺钿又称为螺甸、螺填、钿嵌、陷蚌、钿螺、坎螺以及罗钿等,螺钿是中国汉族特有的艺术瑰宝。所以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

7. 藏传佛教雕刻题材是什么

715.5米。

辽宁阜新海棠山位于辽宁省阜蒙县大板镇大板村西北2公里处,主峰海拔高度715.5米,利用海棠山的天然岩石崖壁主持镌刻摩崖造像,其文字有蒙、藏、满、汉四种,50余处,在国内罕见。

  海棠山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绝妙风景名胜, 赏海棠山,满山披绿,杜鹃、樱桃、杏花争艳竞放;夏攀海棠山,蝉声阵阵;秋游海棠山,红叶满山;冬临海棠山,雪压青松,银装素裹,野兔山鸡出没,身处“海棠踏雪”之景中令人如入仙境。

  海棠山上的摩崖造像,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普安寺措钦大殿,是“中国藏传佛教黄教东方中心现存代表”。现有260余尊摩崖造像,据说这佛像身上的染料都是取海棠山上的一些植物配制而成的,使人们观后产生对悠久历史的追忆,对设计者和雕刻艺术匠人的丰富联想。

  海棠山摩崖造像,种类繁多,从山间到山巅,在大小不同的花岗岩石上,处处雕 刻着千变万化的佛 像,现保存完好的佛像260多尊,它们最高为5米,最小仅 0.3米。有的10尊佛像为1组,最多的一组群像有26尊称为“集仙石”。有 些佛像龛上下左右刻有蒙、满、藏、梵和汉文字,有的还涂有彩绘,虽经历300 多年的时间,却色彩不退。

  海棠山摩崖造像的神态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面含微笑,慈眉善目;有的圆睁怒 目,威风凛凛。在众多的佛像中,以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弥勒佛、红绿度丹、金 刚力士、欢 喜佛、千手千眼佛、天王佛、三头六臂佛、阿修罗等佛像为代表。其中,藏传佛教 黄教创始人宗喀巴造像雕刻在一块高大凸起的岩石上,格外醒目。此外,还有藏传 佛本尊诸佛,因而海棠山又被誉为藏传佛教摩崖造像艺术名山。

  海棠山旅游风景区除摩崖造像外,这里的山峰秀丽,怪石、山溪、稀有的树木 、野生花卉构成独特的自然风光,颇有情趣。 

 美丽的海棠山目前已成为吸引人们的乐园,是阜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8. 藏传佛教玉雕

唐卡。唐卡主要源于藏族全民信奉的藏传佛教,但又高于宗教生活。藏族地区许多僧人、信众、工匠都制作唐卡。根据地区不同,唐卡的用料也不同,但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近年又发展出金属唐卡、木雕唐卡和玉雕唐卡等新品种。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褪,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唐卡在内容上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

蒙古刀。北方蒙古族的蒙古刀,既是吃肉时的餐刀,又是工艺精美的配饰,必要时还是随身的武器。藏族的藏刀、维吾尔族的英吉莎小刀、保安族的保安刀等都具有相似的作用。而南方的阿昌刀、景颇刀、佤刀等,多是狩猎工具,但同样制作精美,工艺考究。

9. 藏传佛教木雕

《林则徐》中的“林仁贵龙床”是一件象征着封建血统的珍贵器物,最后处理方式为安置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展厅中,成为众多皇家珍品的一部分,供人们观赏。尽管“龙床”代表了庞大而浩瀚的封建文化,但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彩陶艺术、书法绘画等中国传统艺术开始受到严格的审视,封建文化逐渐走向崩溃,龙床也失去了往昔的荣耀。通过对林仁贵龙床的处理方式,人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展示其独有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提醒现代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