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核雕作品视频(雕刻非遗工艺简介)
1. 雕刻非遗工艺简介
非遗之梅花篆字。 “梅花篆字”是指在篆字的基础上,将梅花镶嵌字内,使之天然成为一体,远看像篆字飞舞,近看似梅花盛开,篆体本来就很难令人读懂,加上梅花的点缀,便显得更为生涩难懂,更增加了它蒙胧神秘感。梅花是传统的名花,又名“五福花”它象征着快乐、长寿、顺利、和平、吉祥。“梅花篆字”独树一帜、自成一体。
非遗之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北宋庆历间中国的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 活字印刷术需要制出每个字的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这种方法很大的节省了印刷的成本。
非遗之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晋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云锦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其用料考究,织造精细、图案精美、锦纹绚丽、格调高雅,在继承历代织锦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发展而来,又融会了其他各种丝织工艺的宝贵经验,达到了丝织工艺的巅峰状态,代表了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是中国丝绸文化的璀璨结晶。
非遗之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主要包括选桥址、建桥台、测水平、搭拱架、上剪刀苗、立马腿、架桥屋等重要步骤,其核心技术是搭建拱架。 木拱桥是我国传统木构桥梁技术含量很高的品类,也是世界桥梁史上仅有的品类,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省两地。木拱桥由桥台、桥身、桥屋组成,有单拱、双拱和多拱之分,桥身如同彩虹,故又称“虹桥”。
非遗之芜湖铁画 铁画,也称铁花,安徽芜湖特产,为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铁画的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并逐渐享誉四海。 铁画是以低炭钢为原料,将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的各种装饰画。它将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溶为一体,采用中国画章法,黑白对比,虚实结合,另有一番情趣。
非遗之中医针灸 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刺入患者身体某一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针灸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国医学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非遗之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非遗之目瑙纵歌 目瑙纵歌又称“总戈”,意为“欢聚歌舞”,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族聚居区。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意思是大家一起来跳舞。在德宏州景颇族聚居地,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就是目瑙纵歌节,数万人踩着同一个鼓点起舞,规模宏大、震撼力很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族狂欢节,有“天堂之舞”,“万人狂欢舞”的美称。
非遗之古琴艺术 古琴是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非遗之闻喜花馍 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传统名点,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因花式各样而命名为花馍。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 在历经千年的传承中,闻喜花馍不仅被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还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技艺。制作一个闻喜花馍,至少需4到5天,有9大工序,即凝水、箩面、制酵、揉面、捏形、醒馍、蒸制、着色、插面花,全手工揉捏而成。
非遗之昆曲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14世纪苏州的太仓南码头,后经改良走向全国。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非遗之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素来有凤阳“一绝”之美称,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
非遗之京剧 京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的前身是徽剧。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非遗之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以黎平县、从江县为代表的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2. 雕刻是文化遗产吗
一、古典园林
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环秀山庄、沧浪亭、网师园、耦园、艺圃、退思园。以上九处均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个城市中有如此多的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不仅是全国之最,而且也是世界之最。
其它园林还有:怡园、可园、曲园、玉涵堂、鹤园、柴园、畅园、五峰园、残粒园、南半园、北半园、惠荫园、乐荫园、听枫园、羡园(严家花园)、古松园、虹饮山房、启园(席家花园)、燕园、曾赵园、方塔园、乐荫园、墨妙亭(憩园);静思园(现代仿古)、定园(现代仿古)
二、古镇古村
甪直、周庄、同里、木渎、光福、东山、千灯、锦溪、沙溪、陆巷、杨湾、堂里、东村、窑上、徐巷、东湾、植里、甪里、后埠、东蔡、西蔡、涵村
三、寺庙庵观
寒山寺、重元寺、西园戒幢律寺、报恩寺(北寺塔)、灵岩山寺、宁邦寺、石佛寺、治平寺、定慧寺、保圣寺、包山禅寺、铜观音寺、观音寺、中峰寺、还带寺、云泉寺、文殊寺、文山寺、兴福寺、藏海寺、宝岩寺、维摩寺、三峰寺、小云栖寺、小九华寺、雨花禅寺、葑山寺、伽蓝寺、
开元寺、乾元寺、宝华寺、寂鉴寺、翠岩寺、法螺寺、凤凰禅寺、兰风寺、白鹤寺、明月寺、圆通寺、皇罗禅寺、天平寺、觉林寺、樊店寺、资庆寺、湖嘉寺、圣堂寺、圣恩寺、崇宁寺、华藏寺、南广寺、海天禅寺、水月禅寺、
万佛寺、永慧禅寺、云峰寺、莲花寺、慧聚寺、胥王庙、禹王庙、泰伯庙、司徒庙、城隍庙、神仙庙、玉皇宫、紫金庵、石嵝庵、慈云庵、昙花庵、玄妙观、上贞观、城皇山道院、普济道院、五峰山道院、小茅山道院、悟真道院
四、名胜古迹
虎丘、盘门三景(水陆古盘门、瑞光塔、吴门桥)、古胥门、宝带桥、横塘驿亭、七里山塘、平江历史街区、觅渡桥景区、铁铃关、江枫洲、贺九岭石关、太平天国忠王府、言子墓、仲雍墓、胥王园、唐寅墓、沈周墓、文征明墓、韩世忠墓、
五人墓、蒯祥纪念园(蒯祥墓)、申时行墓、王石谷墓、黄公望墓、翁同和纪念馆、翁同和墓、言子祠、况钟祠、春申君祠、双塔(罗汉院)、慈云塔、林屋洞、石公山、小王山、明月湾、消夏湾、古樟园、轩辕宫、先蚕祠、
三山岛、东山雕花楼、西山雕花楼、雨花胜景、亭林园、香雪海、楞伽塔院、鉴真东渡苑、郑和公园、石嵝石壁、天妃宫、沙家浜、冲山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
五、湖光山色
太湖、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漕湖、青剑湖、澄湖、尚湖、昆承湖、石湖、淀山湖、同里湖、珍珠湖、暨阳湖、莺〈月豆〉湖、西崦湖
天平山、灵岩山、上方山、七子山、穹窿山、玄墓山、五峰山、阳山、花山、天池山、邓尉山,大石山、渔洋山、西山缥缈峰、东山莫厘峰、虞山、张家港香山、凤凰山
六、博物馆所
苏州博物馆、苏州革命博物馆、园林博物馆、碑刻博物馆(文庙)、丝绸博物馆、刺绣博物馆、评弹博物馆、昆曲博物馆、民俗博物馆、苏州东吴博物馆、
钱币博物馆、中医博物馆、工艺美术博物馆、世界桥梁博物馆、地质博物馆、江南茶文化博物馆、苏州美术馆、桃花坞木刻博物馆、吴作人艺术馆、姜昆艺术收藏馆、刺绣研究所
七、现代景观
湖滨大道、科文中心、国际博览中心、圆融时代广场、文化水廊、现代广场、红枫林、月光码头
八、生态休闲
白马涧(龙池风景区)、白象湾、沙湖生态公园、太湖湿地公园、太湖渔洋公园、太湖新天地生态休闲公园、旺山村、树山村、九龙潭、未来农林大世界、
太湖绿光开心农场、白塘生态植物园、大白荡生态公园、花卉植物园、荷塘月色湿地公园、三角嘴城市湿地公园、翼龙生态园、翡翠湖生态园、丹桂园、阳澄湖公园,阳澄湖美人腿、阳澄农庄、莲花岛、漫山岛、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
菱湖渚公园、虞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吴国家森林公园、肖甸湖森林公园、昆山生态森林公园、大唐生态园、格林乡村公园、蒋巷村生态园、江南农耕文化园、梁丰生态园、恩钿月季花园、星期九休闲生态农庄、葫芦岛芙蓉生态园、盛泽湖生态月季园
九、市民公园
苏州公园(大公园)、中央公园、东园、动物园、独墅湖白鹭园、桐泾公园、桂花公园、何山公园、索山公园、黄山公园、太湖公园、运河公园、湖滨公园、
星海公园、中塘公园、莲池湖公园、百花洲公园、金仓湖公园、青剑湖公园、唯亭公园、方洲公园、北疆枫叶园、元和公园、文昌公园、方塔公园
十、游乐观光
苏州乐园、苏州水上乐园、环城河水上游、摩天轮乐园、明珠乐园、观前步行街、石路步行街、相城区中心商贸城(内含活力岛,东、西方风情岛等)、吃煞太监弄、浅水湾商业街、美食李公堤、工艺十全街
3. 雕刻 非遗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市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涵盖民间文学、民间美术、传统医药、传统技艺等方方面面,成为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具有宝贵传承价值的城市精神财富。近年来,武汉市多方联动,非遗文化不但走进荧屏走上“云端”得以普及推广,更走进课堂走上书本积蓄青春力量。
小学聘请了雕花、剪纸、风筝、灯笼、泥塑等方面的13位非遗传承人作为学校客座讲师,每周为相应社团的学生上一堂“大师级”手艺课。在课程中看到剪纸艺术家骆清霞将红纸剪做灵动的兔子,面塑大师高志和手中的黏土变成纤毫毕现的鹦鹉立在枝头,不少学生迫不及待地跟着学了起来,随着不断练习也练成了好手艺,成为非遗小传人。
4. 非遗雕刻文化的传承
非遗传承培养目标是培商懂非速会设计的工匠人才和非遗技艺传承人。
它的主要专业课:
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工艺美术产品造程、文创设计、中国美术史、书法蒙刻等专业核心课;雕刻、木工、刺绣、景秦蓝四类技艺专项课;以及photoshop、Al、Palnter、MAYA、VR等专业设计、绘画软件课。
5. 传统雕刻工艺
牙机这种工具就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它给了雕刻师极大的便利,而且缩短了雕刻工期的时长,比方说正常30公分左右的佛像,以前只能用木刀来雕刻,雕刻毛胚的时长差不多就要一星期左右,但现在用牙机雕刻两三天就可以完成毛胚的雕。
而且牙机雕刻门槛非常低,新手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就可以非常熟练地使用,并且上手,现在工厂里面年轻的师傅基本上都是牙机雕刻,他们都不会木刀雕刻了,虽然说最开始做学徒的时候也是从木刀学起的,但是长时间使用牙机这些木刀雕刻的手艺就生疏了,这个特别像咱们开车学习驾驶证都是学c1,但是开都是开自动挡的车,时间长了大多数年轻人就只能开自动挡,开不习惯也不会开手动挡的车了,就不会踩也不会松离合器了,但是开自动挡的车他也是开车。
所以牙机雕刻其实也是手工雕刻,物件雕刻好或者不好主要还是看2点一点是构图,一点就是精修,构图是什么意思?比方说我们拿到一块原料,不管要雕刻什么题材,都要在原料上边儿构图,画线,比方咱们拿到一个紫檀的料子,我想做一个紫檀的豹子,第一步就是在原料上勾画出紫檀豹子的身形,比方它的腿部的摆动,包括它尾部的处理,有多余的料子做一个细节的设计,这是最主要的这个也是一件雕刻的主要的灵魂,一件雕刻咱们第一眼看上去到底好或者不好,主要取决于它的构图,它的设计,是不是比例协调。
第二步就是精修,这也是区分木刀和牙机的最主要的点,牙机在一定程度上一定会比木刀修得更为细腻,高速的转动会更容易把握,也更容易去抠一些细节的地方,因为木刀是通过刀刃去进行削刻,它是通过把木头削掉来完成雕刻的,牙机不同牙机是通过高速的转动通过打磨针去打磨表皮,这样一点点完成雕刻,所以更容易精确的把握,精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非常高水平雕刻工艺的师傅,他修出来的物价会更有灵气,有一股气韵在里面。
牙机的普及同时也给雕刻行业带来非常大的变化,最直接的就是降低了雕刻工艺的费用,比如雕刻一件紫檀的豹子,如果传统的木刀雕刻差不多要在四天左右的时间能完成,按传统的每天的木工基本上是200元左右的费用,也就是说这件雕刻的工费在800元左右,但是牙机雕刻就缩短了一半的时间,两天之内就可以交工,这样工费就也减少了一半,差不多400元左右,所以现在市面上行业内的木雕工艺基本上都是牙机雕刻的。
6. 雕刻非遗工艺简介范文
1.中国活字印刷术
中国活字印刷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术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并称为中国四大发明,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技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北宋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比欧洲早四百多年。活字印刷术就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除,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至今,浙江瑞安保持了这门传统技术。中国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技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术之一,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并称为中国四大发明,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四百多年,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技艺。雕版印刷技艺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雕版印刷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内著名的雕版印刷技艺有杭州雕版印刷技艺、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雕版印刷技艺、同仁刻版印刷技艺、四堡雕版印刷技艺等。
3.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是一种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也是中华民族著名的传统技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以浙江省为主提出申报,以浙江杭州、嘉兴、湖州和江苏苏州、四川成都等3省5市,共同作为蚕桑生产的主产区和蚕桑丝织文化保护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包括杭罗、绫绢、丝绵、蜀锦、宋锦等织造技艺及轧蚕花、扫蚕花等丝绸生产习俗。其中,杭州织锦与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余杭清水丝绵、杭罗、蜀锦、宋锦、双林绫绢、杭州织锦、辑里湖丝、潞绸等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4.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这种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了七千多年,遍及中国全境,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由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与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闽南民居营造技艺一道“捆绑”申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一直传承至今,影响深远,北京四合院、山西大院、徽派民居、苏州园林等都是这一技艺的代表作。
5.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即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作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经典——南京云锦,与苏州宋锦、四川蜀锦一起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居中国三大名锦之首,被誉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是中国丝绸文化的璀璨结晶。如今,南京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技艺,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6.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居文房四宝之首,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等特点。而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是安徽省泾县传统手工技艺,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有108道工序,对水质、原料制备、器具制作、工艺把握都有严格要求。这一技艺经口传心授世代相传,不断改进,与多种文化元素结合,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促进民族认同和维护文化多样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7.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中国桥梁营造技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代劳动人民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优秀的桥梁工艺,编梁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就是其中的一种,在中国造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技艺。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是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主要流传在浙江、福建等地,尤其是浙闽编梁木拱廊桥历史悠久,造型丰富,数量众多,在国内同类廊桥建筑中独领风骚。庆元木拱廊桥、泰顺木拱桥、屏南木拱廊桥、寿宁木拱桥等营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福建沿海木船制造的一项重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是古代中国人民在世界造船史上的一大发明,采用这种技艺制造的船舶,大大提高了船只抗沉性能,确保了航海安全,堪称中华绝活之一。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朝,主要以樟木、松木、杉木为材料,采用榫接、艌缝等核心技艺,使船体结构牢固,舱与舱之间互相独立,形成密封不透水的结构形式,确保船只在受损时仍能保持浮力,大大提高了航海的安全性。这项技艺为宋元时期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发挥了积极作用。
9.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浙江丽水龙泉市传统制瓷工艺,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包括原料的粉碎、淘洗、陈腐和练泥;器物的成型、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最后在龙窑内用木柴烧成。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方面,龙泉青瓷均具有独特的技艺。龙泉青瓷烧制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也是一种艺术,上乘青瓷青翠滋润、莹澈剔透,富于韵味,有“类玉”之美,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0.中国传统制茶技艺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习俗,世代传承,至今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仪式和节庆活动中。
11.黎族传统染纺织绣技艺
黎族传统染纺织绣技艺是海南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包括纺、染、织、绣四大工序,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纺织技艺。黎族的织染技艺历史悠久,工艺存续数千年,特点鲜明,有麻织、棉织、织锦、印染(包括扎染)、刺绣、龙被等品种。黎族织锦的图案丰富多彩,有160种以上。龙被是黎锦中的珍品,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图案典雅,款式多样,在黎锦中技艺最为突出、文化艺术价值最高。黎族传统染纺织绣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 雕刻工艺介绍
所谓技法,就是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优美的刀法之所以形成,是技术达到纯熟的表现。时常有人在临摹一张好画时,感到最难的莫过于笔触,因为笔触是作者心灵与技巧的产物,刀法也如此,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东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圆刀排列、平刀切削……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他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
主要雕刻技法:
平刀块面法、圆刀雕琢法;
浮雕、浅雕、阴雕、透雕、镂空雕刻、通雕、立体圆雕
平刀块面法:
主要是在凿坯时用平刀大块面的切削出作品的轮廓和结构部分,使其产生粗犷有力的斧劈刀削感,所以运刀必须稳、准、狠,刀刀相符、爽气不腻。平刀块面法的运用过程实际上也是用简单抽象的几何形体概括各种复杂形体的造型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将每一个形体、每一块骨路,肌肉减化成大大小小的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平刀块面法可以结合一些圆刀贯穿于雕刻的全部过程以形成最后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只运用在雕刻的初级阶段作大形处理,然后再用其它刀法做由方到圆的更丰富细腻的刻画。
圆刀雕琢法:
由于圆刀刀法不肯定,刻出的形体轮廓比较含糊,产生的凹凸感又比较清晰,所以很适合探索表现各种物体的质感和肌理效果,作为浮雕的底面处理,俗称“麻底子”,也是一种极好的起衬托作用的表现手法。圆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凹凸形成体积,并在表面造成自然、浑厚、拙朴的美感。倘若与平刀结合起来,一方面是光滑细腻,如人的皮肤;一方面是粗糙毛涩,如人的发鬓、衣饰等,那么两者会形成强烈的质感对比,使作品产生丰富有趣的表现力。
浮 雕:
是在木料上将所要表现的图案形象凸起,雕刻技法上属于“阳文”。它的操作原理与篆刻艺术中的“朱文印”相同。所不同的是篆刻是单线条的,而浮雕则要分层次,尽量表现出装饰题材的立体感。
浮雕是一种在平面上的浮凸表现,分浅浮雕和高浮雕两种形式,如表现对象的压缩体形凹凸不到圆雕的二分之一称为浅浮雕。它接近于绘画,线条较流畅,有清淡、静雅的艺术效果。以此类推,如表现对象的压缩体形凹凸超过圆雕二分之一,就称为高浮雕。它接近于雕塑,画面构图丰满,疏密得当,粗细相融,玲珑剔透。浮雕的装饰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要胜于其他任何一种木雕表现形式。尤其是深浮雕,能表现复杂而生动的场面,具有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通 雕:
是在浮雕、镂刻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法。画面可以多层次地镂通,重重叠叠,因此通雕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容纳性和高度的表现力。是在古建筑中是运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木雕艺术形式。如门窗、厅堂隔扇的裙板、天花板以及梁柱等,普遍运用浮雕工艺。朴素的造型上雕以古拙幽雅的图案花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
浅 雕:
最适合表现在大面积的板料上。拙政园内“三十六鸳鸯馆”中,隔堂屏风的花窗裙板上有浅雕兰花、竹、石、博古等图案,有清静素雅之感,令人心旷神怡。
阴 雕:
又称“沉雕”。系指凹下去雕刻的一种手法.正好与浮雕相反。这种雕刻技法常常要在经过上色髹漆后的器物上施工,这样所刻出来的器物能产生一种漆色与木色反差较大、近似中国画的艺术效果,富有意味。这种技法主要雕于髹漆家具,同时又是漆器家具常用手法。
透 雕:
将花板底子镂空的一种工艺手法,它通常只雕刻器物的外表面。透雕深受建筑木雕的影响,因为这种雕刻将底子镂空了,能产生一种穿越木质感觉的视觉,具有浮雕的灵秀之气。纯粹意义上的透雕完全用镂弓镂出,在家具中往往用粗犷的纹饰处理。明式椅具中,靠背椅独板上常镂出各类形状的透光,在光束之中展现变化,又不失简洁的主观追求。
圆 雕:
是一种完全立体的雕刻,前、后、左、右四面都要雕刻出具体的形象来。它实际上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艺术感的雕塑艺术.它的形态随着观看视线的移劝而不断变更,每个角度皆具备完美的形式感。作品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植物,题材以吉祥为主,供人们欣赏为目的。它只用于家具局部,如端头、腿足、柱头等部位。以广式家具最为常见,是清代木雕的主要特征之一。
锼空、镂空雕刻:
锼空雕刻是用钢丝锯条锼割花纹,镂空雕刻是用凿子等工具雕镂出空洞。锼空雕刻具有玲珑剔透、视线不受障碍等艺术特色。用锼空雕刻的图案花纹由于受锼空的制约,必须经过精心制作,使其富于图案化。用锼空雕刻装饰古建筑的窗格、栏杆、挂络、飞罩等,能表现出古拙、玲珑、清静、雅洁的艺术效果。我国绝大多数的古建筑中都饰以锼空、镂空雕刻艺术,具有典型的艺术风格。如北京乾隆花园里的“三友轩”,轩内雕镂精细,西山墙有一大方窗,用紫檀木透雕松、竹、梅为窗格,寓“岁寒三友”之意,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木雕工艺品。
镂空雕刻在古建筑的木雕装饰中,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镂空雕刻配合浮雕,习惯上又称透雕和镂空雕刻(镂空是用凿子雕凿),它是木雕艺术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要经绘图、镂空、凿粗坯、修光、细润等一系列操作工序而成。因为它有比较匀称的空洞,能使人醒目地看雕刻的图案.视线不受障碍,玲珑剔透而有强烈的雕刻艺术风格,极富于装饰。
透空双面雕:
透空双面雕就是用一种图案,进行正反两面雕刻,两面都能欣赏到同一图案,新奇玲珑可爱,类似苏州的双面绣。还有一种能在一块花板上,正反两面雕出不同的图案,出现不同的题材,这就需要艺匠有高超的智慧和巧妙的构思。透空双面雕大多施工于条案档板、门窗板、隔扇、衣架等两面都可以欣赏的家具。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正反图案相同,只不过一正一反而已;另一类是正反图案相异.这种透空双面雕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即便整件家具散架了,其雕刻板也可作为单独艺术品珍藏。
立体圆雕:
以圆雕和透雕技法为主,立体圆雕通常是在一些亭阁上雕一些花篮、倒挂狮子之类的题材。如江苏扬州平山堂里的“西园”内,在“天下第五泉”旁边的一座亭子,每一角的飞檐下雕有一只立体花篮。这种立体花篮的做工虽不精细,但造型之美是无可非议的。虽然立体圆雕最适宜表现的是专供欣赏的小件陈设工艺品;但是大型的古建筑,特别是帝王的宫殿,用立体圆雕装饰的部位还是不少。如北京故宫内的建筑木雕装饰,一些形象生动的木雕金龙、凤凰等,便是运用立体圆雕来表现的。
8. 雕刻非遗工艺简介内容
提线木偶非遗技艺是:“悬丝傀儡”,又名“丝戏”,民间俗称“嘉礼”,乃流行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珍稀戏种,数百年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700余出传统剧目。
在全国各类木偶戏中,泉州提线木偶戏又是唯一仍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调”的戏种,至今仍完整地保存将近300支曲牌旋律曲调及南鼓(压脚鼓)、钲锣等古乐器。
泉州提线木偶形象结构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粉彩工艺,独具匠心,巧夺天工,泉州木偶头轮廓清晰,线条洗练,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当代木偶头制作,在师承的传统技艺基础上,更侧重于夸张与变形,尤为强调性格化和表现力,乃驰名中外的民间工艺珍品。
泉州提线木偶形象,一般都系有16条以上,甚至多达30余条纤细悬丝,线条繁多,操弄复杂,与我国多数传统木偶戏相比,技巧表演难度最高。
提线木偶是从上空提线操纵或藉缚在控制器上的细线而操纵的木偶形体。在简单的提线木偶中,腿、手、肩和耳以及脊骨底部各缚绳一根。某些提线木偶几乎能模仿人和动物的所有动作。该类型木偶直到19世纪中叶才得到充分发展,但用铁棒替代细绳来操纵的原始活动木偶仍残留在西西里岛等处。根据著名作曲家的作品演出的提线木偶歌剧在18世纪极其风行
9. 雕刻技艺文化传承
小说以汉阳小镇为背景,采用第一人称“我”即男孩群的视角,运用极具感染力的精细笔调,不疾不徐地叙写群在童年时代拜王师傅学习木雕技艺及其所历经的社会家庭生活变动的故事。
《雕花匠》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伍剑的新作。
伍剑,秋千网(QiuQ. net)总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幽默派小说的领军人物,畅销书作家,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少工委副主任、动漫协会委员、儿童创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文化厅专家、湖北通俗文学协会会员,武汉作家协会会员。
10. 雕刻非遗工艺简介怎么写
浏阳是个千年古城,置县已有1800余年历史,1800年来,浏阳的名称和管辖范围都没有改变过。1983 年,浏阳从湘潭地区划归长沙,1993年浏阳撤县设市。
浏阳人文古迹众多,裴休、杜甫、杨时、孙思邈等名人曾流寓浏阳,有浏阳文庙、新算学馆旧址“奎文阁”等23处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首《浏阳河》更是唱响世界。
浏阳花炮制作工艺、菊花石雕刻工艺、浏阳文庙祭孔古乐、客家山歌、浏阳皮影等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全部实现活态传承。
11. 雕刻艺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1、昆曲
昆曲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体现为一种平置弹弦乐器的独奏艺术形式,另外也包括唱、弹兼顾的琴歌与琴、箫合奏。古琴演奏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艺术水准最高,最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艺术特征的器乐演奏形式。
古琴艺术是继昆曲之后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第二个中国文化门类。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
木卡姆艺术经过整合发展,形成了多样性、综合性、完整性、即兴性、大众性的艺术风格,并成为维吾尔族的杰出表现形式。
2005年11月25日,中国政府报送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4、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族长调民歌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它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蒙古族生产生活与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
5、中国篆刻
中国的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2009年,中国篆刻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6、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是指将文字、图像反向雕刻于木板,再于印板上刷墨、铺纸施压,使印版上图文转印于纸张的技艺。 该技艺在书写和设计上有较高美学要求。
7、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
8、中国剪纸
剪纸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是一种流传很广的民间艺术形式,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
9、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框架为主的建筑体系,以土、木、砖、瓦、石为主要建筑材料,中国工匠师在几千年的营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工艺经验。代表作有苏州园林、 北京四合院、西递宏村、蔡氏古民居以及杨阿苗故居。
10、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南京云锦制造的主要特点是"挑花结本", 用古老的绳索绳记事的方法,把花纹图案色彩转变成程序语言,再上机进行织造,实际上是一种以线为材料进行储存纹样程序的创作设计过程。
11、端午节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12、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朝鲜族民间舞蹈之一"农乐舞"俗称"农乐",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综合性的民族民间艺术。是表现朝鲜族农民喜庆丰收的传统舞蹈。
13、《格萨(斯)尔》史诗
《格萨(斯)尔》史诗熔铸了神话、传统民歌、格言俚语,具有雄浑壮丽、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
14、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在上古时代已订立,到汉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5、中医针灸
针灸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国医学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中国于2010年11月16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