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核雕购买(四大天王玉雕)
1. 四大天王玉雕
首先人物的年龄上限是136。只要是触发了狩猎异兽的剧情就会高龄。
新手开局的话,打算玩工匠职业,那么前期领不领钱无所谓,重点是每年和父母亲近,一定要讨好要他们。同时新手开局的话,属性是非常重要的,每年一定要参拜。
如来佛祖:五项全家;十八罗汉:加三项或四项属性;
观音:处世;四大天王、药师佛:体魄;普贤菩萨:魅力;
弥勒佛:心情;文殊菩萨:学问
送子观音:道德(下版本可能送孩子);大黑天、他化自在天、地藏菩萨:这三个拜了减属性。
接着就是客栈,同样也是加属性的重要途径所在,客栈主要就是闲聊,不同NPC加不同属性;医馆就是按摩三件套,
2. 四大天王玉雕作品
1、书画作品《七君子图》(元代)
《七君子图》可以说是元代绘画史上的一幅杰作,这幅画卷宽约36.5厘米,但是长度达到了惊人的十米左右。
为啥这么长呢?因为这幅画卷中收录了元代六位名家的七幅名作,而且这七幅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墨竹!竹子大家都知道,在古代代表着君子、气节,是非常流行的绘画元素,但是画竹子的人很多,把竹子画好的人却极少。
这幅《七君子图》收录了当时赵天裕、柯九思、赵原、顾定之、张绅、吴镇六位名家的七幅墨竹图,可以说是非常罕见了。其中第四幅是赵原唯一的一幅传世的墨竹图;第六幅是以画“推篷竹”闻名的张绅,这幅画作是目前唯一传世的“推篷竹”图。
《七君子图》最早名为《竹林七友》,清代乾隆年间为大收藏家乔崇修所藏,乔崇修写下了“六逸图”三字引首,几经辗转,后为苏州过云楼主人顾麟士收藏,在20世纪60年由顾家捐赠给苏州博物馆。
2、银杏木彩绘四大天王像内函和真珠舍利宝幢(宋代)
1978年4月12日,三个顽童登上岌岌可危的瑞光古塔掏鸟蛋时,在宝塔的第三层意外发现了一个长达一米多的黑乎乎的木头盒子。闻讯而来的专家打开黑色外盒,顿时为当时的发现所震惊了。
黑色外盒内就是彩色的银杏木彩绘四大天王像内函!内函用银杏木制成,为五节正方形套叠式。在它内壁书有“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四月十八日记”字样,外壁画有彩绘四天王像,为罕见的宋画精品。
四天王像比例均匀,面部表情夸张,形象生动,气势雄壮。丰富的天然色彩,使画面具有真实感和运动感。画中还处处可见唐代画圣吴道子的遗风,笔墨浑厚雄健,用柳叶描法,线条生动流畅,富有变化,使整幅画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
果然不负众望,打开内函后,一件绝世精品呈现在众人眼前,这就是:宋代真珠舍利宝幢。
宝幢通高122.6厘米,选材极其奢华,制作者根据佛教中所说的世间“七宝”,选取名贵的水晶、玛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银等材料,装饰的珍珠就有近4万颗,而塔刹顶部是一颗直径3.4厘米的水晶宝珠,宝珠两侧以银丝挽出火焰造型,意示“佛光普照”。幢内置一乳青色葫芦小瓶,瓶内藏舍利九颗。
另外制作工艺更是极其考究,运用了玉石雕刻、金银丝编制、金银皮雕刻、檀香木雕、水晶雕、漆雕、描金、穿珠、古彩绘等十多种特种工艺技法精心制作,雕刻的17尊檀香木雕的神像更见功力,每尊佛像高不足10厘米,雕刻难度极大,天王的威严神态、天女的婀娜多姿、力士的嗔怒神情、佛祖的静穆庄严,均被雕刻得出神入化,可谓巧夺天工,精美绝世。
真珠舍利宝幢,选材名贵,构思独特,造型优美,综合了当时木雕、描金、玉雕、穿珠以及金银细工等专业技术,整个宝幢共用珍珠四万余颗,凝聚了当时能工巧匠的智慧与心血,是一件珍贵的宗教艺术品。
3、秘色瓷莲花碗(五代)
唐代诗人陆龟蒙曾经写过一首诗,名叫《秘色越器》,在这首诗中,描述了当时极为罕见的皇家御用瓷器秘色青瓷。
可惜,后来随着战乱,秘色瓷连同秘色瓷的制作方法全部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后来者想要一探秘色瓷真相,貌似已经不可能了。但是转机奇迹一般地出现了。。。
在1957年3月30日,苏州虎丘塔迎来又一次的维修,当工人给一个地基浇灌水泥时却发现怎么灌都灌不满,于是好奇之下,挖了一铲子,结果这一挖,就发现了虎丘塔下面的密室,当时谁也没想到,这只看上去很普通的青瓷碗就是传说中的秘色瓷呢?
直到1987年,陕西法门寺封闭千年的地宫现世,出土了唐代皇帝送给法门寺的秘色瓷套装,还有当时的清单,这才真相大白。
苏博馆藏的这件越窑秘色青瓷莲花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莲花碗,一部分是盏托。
碗为直口深腹圈足,盏托形状如豆,盘口外翻,束腰,圈足外撇。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均饰重瓣莲花,如浅浮雕状凸起,构思巧妙,恰如一朵盛开的莲花。从露胎处可见瓷胎呈灰白色,细腻致密,颗粒均匀纯净。特别是它的釉色滋润内敛,呈现出玉一般的温润感,被认为是五代、北宋年间秘色瓷标准器。
3. 四大天王玉雕图片大全
法云寺在山东省嘉祥县。
1、法云寺又名发云寺,始建于唐代,因有“天下神数发云”之说而得名。寺内28尊佛像均属缅甸玉雕像,造型生动,色彩绚丽,是目前中国唯一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构建完整的玉佛寺庙。现在殿堂内供奉的“三圣佛”光彩夺目,建筑雄伟壮丽,法云寺大殿右侧有著名的甘露泉,清澈如镜,终年不息。进得寺内,便见正面坐着弥勒佛,两旁是四大天王。寺内第二进是大雄宝殿,殿内正中一尊用缅甸玉雕成的释迦牟尼像,高达3.2米,左侧是消灾延寿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大殿后壁是观世音菩萨,周围是姿态各异的18罗汉。
3、古寺坐落在嘉祥县城南8公里,青山之阳,焦山之阴,依山而建,群山拱环,别是乾坤,为青山南麓最幽绝处。寺院经历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名胜众多,枚举难周。经重新修建现有殿堂十四间,配房五间,大雄宝殿建筑古朴,宏伟壮观。殿堂内供奉的三圣佛、十八罗汉等,均属缅甸玉石雕像,其形态各异、神采奕奕,色彩绚丽,是目前中国唯一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构建完整的佛教玉佛寺庙。
3、法云寺历经沧桑,几经兴衰,数经修复,一直香火不断,影响颇广。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年)重修发云寺正殿碑称:“夫邑以南有寺曰发云寺,繇梁秀洎今阅千祀馀矣,其间墉址壮伟像塑古异,无容缓颊谭已试掇其胜……”。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的“天下神,数发云”的传说闻名遐迩。清朝康熙十一年(1671年)重修发云寺,更加开拓道场,法云寺佛教大乘风范,寺院香火鼎盛,规模更加宏大,可谓佛光万丈,法延磅礴,名传四方,盛极一时。相伴千年岁月的辉煌历史,法云寺道德远播,在民众的心目中,它不但能给百姓消灾免疫,而且每至干旱之年求神祈雨,这时,便从发云寺山弯里飘出片片云朵,如纱如棉,如丝如绸,姗姗而来,不日便普降甘露,甚至阴雨连绵,连月不开,谓之“发云寺”久矣。
4. 四大天王雕刻
寺庙――我国的艺术瑰宝库,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在上古时代,几乎每个城市都会有一座寺庙来供奉他们的守护神而多数的城市都会有多座寺庙古建来供奉其他申明,而到了现代,寺庙古建变成一个礼拜的地方。
寺庙既是人们宗教信仰的皈依之地,又是历史文化的汇聚之所。寺庙古建的建造常常用到石材石雕作为装饰,现在就来看下寺庙古建中常用到的石雕产品。
【山门】用各种石料来进行塑造,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建筑装饰物,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意义。
石雕牌坊不仅建筑结构自成一格,别具风采,而且集雕刻、绘画、匾联文辞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熔古人的社会生活理念、封建礼教、封建传统道德观念、古代的民风民俗于一炉,具有瑰丽的艺术魅力、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每一座石雕牌坊都是一件石雕工艺品。中国传统的石雕技法圆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平浮雕、阴线刻等,在石牌牌坊的雕刻中都广为应用。
【龙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物,有着悠久的历史。圆柱通身塑有缠柱云龙,柱上横贯一块美丽的云板,好似行云插入云际。顶端承露盘上的蹲兽,栩栩如生。【石狮子】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石狮子威风凛凛,威猛霸气,镇魔驱煞,祁佑生财。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石狮子是常见的辟邪物品之一。【香炉】对华人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了。它不但是佛寺中的佛门法物,也是华人家庭中必备的供具。中华民族文化开发得很早,古时候的人,就常以焚香木熏居室以除臭秽,所以古人读书弹琴,喜欢先焚一炉香,可以净杂念而使精神集中。
重视饮水思源,慎终追远是中国人的美德,所以自古以来,华人都拜天地神祗,祭祖先;上香表示敬意,是祭拜仪式中的一个主要项目,香炉就派上用场了。
【供桌】常见置于厅堂上天然几前的一种长方形桌子,高度约与方桌相等。祭祀时常供设香炉、蜡竿和摆放供品,故名供桌。
常与天然几、八仙桌和两只“独座”,或一对扶手椅构成一组家具。在寺庙佛堂里供桌更是必不可少的。在供桌的制作材料里,石雕供桌更是以其典雅造型,质朴自然,美观大方,精美的雕刻深得人心,而且石雕供桌也更经久耐用。
【石灯笼】也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用各种石材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品。
石灯笼是一种东亚传统照明用具,源自中国,最早雏形是中国供佛时点的灯。
【石栏杆】在中国古称阑干,也称勾阑,是桥梁和建筑上的安全设施。
石栏杆常安装在台基四周、桥的两侧、楼梯两侧、廊柱两侧、亭榭周边等处,起到防护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用来分割空间。
尤其在园林建筑中,石栏杆是最不可少的,既可以拦隔围护,将不同的区域分隔开来;又不会割断各区域之间的联系,石栏杆上雕刻的图案还起点缀环境的作用。
【石鼓】大部分都不是单独存在,常与门簪、门槛、门扇、门框、栏杆一起产生整体的石雕雕刻装饰效果,和石狮子摆放在一起以增强美感,有祈福、吉祥、辟邪等装饰作用。【石塔】又称为佛塔,在古代用于供奉和安置高僧的舍利,如今依然成为寺庙古建中的一种装饰性作用。【佛像】以佛为像,采用石头雕刻塑像,是人们的信仰寄托,用于供奉与参拜。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理想特征,各尊佛像的形体、容貌和姿仪皆祥和、宁静、端祥、庄严。
塑像多以释迦摩尼、观音、弥勒佛为主。
【浮雕】是雕刻的一种,雕刻者在一块平板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使它脱离原来材料的平面。浮雕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既可以依附于某种载体,又可相对独立地存在。寺庙古建中常用在佛殿大门的墙壁之上,有极高的装饰性。
5. 四大天王雕件寓意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创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统称为“禅宗祖庭”,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特别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现在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驰名中外,“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这里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武术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武术正宗流派。
少林寺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十方禅院、武术馆等主要建筑群。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执事僧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为七进建筑。
山门:山门就是少林寺的大门,这是清代建筑,一九七五年翻修,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亲书,上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
山门殿台阶下两侧的石狮是明代刻立的,即显示了佛门的气派,又象征着镇邪与吉祥,山门外两侧还有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东西石坊各一座。
山门殿佛龛中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又称迎宾佛,我们把弥勒佛称为“端庄庄重山门喜看世间光辉照,笑哈哈迎来人祝福极乐无穷”。
山门殿佛龛后面供奉的是韦驮菩萨,人称护法金刚,它手持金刚宝杵,保护寺院佛、法、僧三宝的安全。
山门甬道两侧有多品碑刻,人称少林寺碑林,这些都是唐宋以来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东侧是慈云堂旧址,现为少林寺碑廊,它不仅记载着寺院的兴衰状况,而且在历史、雕刻、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计有碑刻108通。
碑林的西面是锤谱堂,这里回廊一周42间,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地展示了少林寺武术的缘起、发展、练功、精华套路、国防功能、僧兵战迹、武术活动等内容,共陈展14组216个锤谱像。有坐禅、跑经绕佛、八段锦、小红拳、大红拳、六合拳、通臂拳、罗汉拳、昭阳拳、练基本功、十三棍僧救秦王、小山和尚持帅出征、月空法师平倭寇以及俗家弟子习拳练武等。俗话称:锤谱堂里五分钟,出来一身少林功,大家比照这些塑像姿势就可以练习少林功。
天王殿 我们现在看到是第二进建筑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8年被石友三烧毁。这是1982年重修的,殿门外的两大金刚,传为“哼”、“哈”二将,职责是守护佛法。大殿内侧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它们的职责是视察众生的善恶行为,扶危济困、降福人间。人们根据四大天王的组合特点,寓意“风调雨顺”。
大雄宝殿 是全寺的中心建筑,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该殿和天王殿一样在1928年被军阀石友三烧毁。这是1985年重建的。该殿是面阔五间的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供奉的为现世佛----释迦牟尼如来佛,左为过去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未来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殿内东西山墙悬塑的是十八罗汉,屏墙后壁悬塑的是观世音。少林寺大雄宝殿与其它寺院大雄宝殿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达摩祖师和被称为少林寺棍术创始人的紧那罗王。另外,在该殿中间有两根大柱下还有麒麟雕像,预示了禅宗佛教是完全汉化的中国式的佛教。
大雄宝殿前两侧的建筑为钟、鼓二楼,东南为钟楼,西南为鼓楼,原建筑毁于1928年的兵火,1994年进行了重修,它们是寺院的固定建筑。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
钟楼前这块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它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
《李世民碑》的北边是《小山禅师行实碑》,记述了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传法禅师的经历和重振少林禅宗的功德。它的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此碑反映了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体现了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再往北我们看到的是清乾隆15年(公元1750年)刻立的《乾隆御碑》。碑文是一首五言诗: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大雄宝殿东侧的殿宇是紧那罗殿,重建于1982年,内塑的紧那罗王是少林寺特有的护法神。这里展示了紧那罗王的报身、法身、应身三种不同的形象。
大雄宝殿西侧与紧那罗殿相对的是六祖堂。是1982年重建的,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两侧供奉的是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称六祖拜观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达摩只履西归图”。
藏经阁 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1928年,1994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内供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国弟子于1996年揖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在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大铁锅,是明代万历年铸造的,据说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小锅,从这口锅内可以想象到少林寺复当时的昌盛与繁荣。
藏经阁东西两厢分别是东禅堂、西客堂,东禅堂是供僧人坐禅的地方,西客堂现为接待宾客的场所。
方丈室是少林寺住持僧(也就是方丈)起居、生活、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游历嵩山时曾在此住宿。方丈室门口东侧的钟为元代铸造,此钟只能在遇到紧急情况下方可击之,起报警作用。
达摩亭 又称立雪亭。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铜质达摩坐像,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内悬挂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皇帝御题。说起达摩亭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据佛教经典记载:达摩来到少林寺后,有一中国高僧神光也追随而来,虚心向达摩求教,被达摩拒绝,神光并不灰心。达摩到石洞面壁坐禅,神光侍立其后,达摩回寺院料理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对达摩精心照料,形影不离。对禅师的一举一动,心悦口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公元53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达摩在达摩亭坐禅入定,神光依旧侍立在亭外,这时天上下起了大雪,大雪淹没了神光的双膝,神光仍双手合十,一动也不动,第二天早上达摩开定后,见神光站在雪地里,就问他:“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回答说:“求师傅传授真法。”达摩说:“要我传法给你,除非天隆红雪。”
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鲜血顿时柒红了白雪,达摩心动,遂把衣钵法器传给了神光,作为传法的凭证,并为其取名为“慧可”。我们现在所说的“衣钵真传”的成语故事即源于此。“断臂求法”的故事也一直为禅家所传诵。同时,为纪念二祖慧可立雪断臂求得佛法,人们又称“达摩亭”为“立雪亭”。
达摩亭东侧的为文殊殿,殿内供奉的是文殊菩萨,下面请大家跟随我去参观少林寺最高的大殿,当然也是最珍贵的殿堂。
千佛殿 千佛殿是明朝建造的,是少林寺院的最后一座建筑,又名毗卢阁,殿高20余米,面积300余平方米,是寺内的最大佛殿,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毗卢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龛上悬挂的“法印高提”匾额是清乾隆皇帝御书,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是明代绘制的500罗汉朝毗卢大型彩画,出自明代无名画家之手画意精美,设计大胆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我们往地上看,殿内砖铺底面上有4排48个站桩坑,他们是历年少林寺僧练拳习武的脚坑遗址,从这些脚坑我们可见少林功夫非同一般。
千佛殿东面是观音殿又名锤谱殿,殿内供奉白衣大士,即观音菩萨。殿内墙壁上是清中晚期绘制的少林寺拳谱。
千佛殿西面是地藏殿,殿中间供奉的是地藏王,站在地藏王南侧的为答辩长老,北侧的为道明和尚,殿内南北两面墙壁绘制的是“十殿阎君”,西面墙壁绘制的是“二十四孝图”。
少林寺塔林是历代少林寺高僧的坟茔,总面积14000余平方米,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林现存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240余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 座,其余为清塔和宋代不详的塔。少林寺塔林是我国现存古塔群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群,这里的塔高一般在15米以下,由一级到七级不等,明塔的高低、大小、层级、形制是根据和尚生前在佛教的地位、佛学造诣、佛徒数量、威望高低、经济状况及历史条件而定的。
少林寺塔林中的名塔有: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的法玩禅师塔,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的普通塔,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的西唐塔,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的坦然石塔,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彼岸塔,元代(后)至元五年(1339年)修造的菊庵长老塔等。塔林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雕刻、书法、艺术史和宗教文化的珍贵宝藏。
初祖庵,初祖庵位于少林寺五乳峰下,在少林寺寺院的后面山坡上,是达摩的后代弟子为纪念达摩面壁所建。面积7760平方米,其中初祖庵大殿为宋代典型的木结构建筑。
二祖庵位于少林寺钵玉峰上,它是少林寺最高建筑,是二祖慧可所建,因其和初祖庵南北对望所以又叫南庵。传说二祖慧可立雪断壁后曾在此静养。
达摩洞位于少林寺西北的五乳峰上 ,石洞深约7米,高3 米,宽3.5米,从公元527年到536年,达摩在此面壁九年,终成正果,首传禅宗,成为佛教史上的伟大创举。这里有明代修建的十方一座,洞两旁山岩上有历代名人留下的多处石刻。
少林寺对面少溪河南岸就是石方禅院,建于正德七年(1512年),清顺治十年重修,为寺院邮亭,是行脚僧人住宿的地方,1958年倒塌,1993年重修。新建的十方禅院与过去不同,是一组新的佛教禅景-----五百罗汉堂。
十方乃正四隅上下十个方位。
四正:建有东、西、南、北四座单檐歇山式殿宇。
四隅:建有春、夏、秋、冬四座各具特色的景圆。
6. 四大天王玉雕图片
镇馆之宝:书画作品《七君子图》--元代《七君子图》可以说是元代绘画史上的一幅杰作,这幅画卷宽约36.5厘米,但是长度达到了惊人的十米左右。
这幅《七君子图》收录了当时赵天裕、柯九思、赵原、顾定之、张绅、吴镇六位名家的七幅墨竹图,可以说是非常罕见了。
镇馆之宝:银杏木彩绘四大天王像内函和真珠舍利宝幢-宋代
1978年4月12日,三个顽童登上岌岌可危的瑞光古塔掏鸟蛋时,在宝塔的第三层意外发现了一个长达一米多的黑乎乎的木头盒子。闻讯而来的专家打开黑色外盒,顿时为当时的发现所震惊了。
黑色外盒内就是彩色的银杏木彩绘四大天王像内函!内函用银杏木制成,为五节正方形套叠式。在它内壁书有“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四月十八日记”字样,外壁画有彩绘四天王像,为罕见的宋画精品。
宋代真珠舍利宝幢
果然不负众望,打开内函后,一件绝世精品呈现在众人眼前,这就是:宋代真珠舍利宝幢。
宋代真珠舍利宝幢:局部
真珠舍利宝幢,选材名贵,构思独特,造型优美,综合了当时木雕、描金、玉雕、穿珠以及金银细工等专业技术,整个宝幢共用珍珠四万余颗,凝聚了当时能工巧匠的智慧与心血,是一件珍贵的宗教艺术品。
镇馆之宝:秘色瓷莲花碗-五代
唐代诗人陆龟蒙曾经写过一首诗,名叫《秘色越器》,在这首诗中,描述了当时极为罕见的皇家御用瓷器秘色青瓷。
秘色瓷莲花碗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可惜,后来随着战乱,秘色瓷连同秘色瓷的制作方法全部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后来者想要一探秘色瓷真相,貌似已经不可能了。
7. 四大天王石雕
法源寺由南至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阁、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楼、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布局严正,宽阔庞大。
天王殿-韦陀殿
天王殿内正中供奉着明代制作的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铜像,高1.12米,袒胸露怀,欢天喜地 。在第一进殿堂中供奉,表示佛门广大、普渡众生。天王殿的左右两侧陈列着明代四大天王的铜造像,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
弥勒佛背后是护法神韦驮坐像,明代铜铸高1.7米。两侧是明代铜铸四大天王像,皆高1.2米 。韦陀菩萨,又称韦陀天,他是佛祖的护法神,也是佛法的护法神,也护修行佛法的众生,是第1000尊佛。韦陀手持韦陀杵,头部是三棱锥形,用于降魔护法。寺庙中供奉韦陀为的是护寺安僧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院中较重要的殿堂建筑,从事佛事活动、早晚课等都是在这里举行。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着“华严三圣”,既毗卢遮那佛、文殊和普贤菩萨像,为明代制作,木胎贴金罩漆。正中的毗卢遮那佛端坐在须弥座上,像高2米,后有光环,通高3.97米。文殊、普贤分立两旁,像高2.14米。大殿两侧为十八罗汉坐像,像高约1.35米,木胎贴金,为清朝制品。大殿中迤南两清石柱础,作卷叶莲瓣。殿中高悬的“法海真源”匾额是乾隆御笔
悯忠阁
悯忠阁/观音殿
悯忠阁又称“观音殿”,台基高一米多,周围设以砖栏,殿堂建于台上。此殿结构独特,外墙以十二柱为架,室内以十二柱支撑式样,内部保存着法源寺的历代石刻、经幢等,以《无垢净光宝塔颂》《悯忠寺藏舍利记》《承进为蔍福禅师造陀罗尼经幢》《燕京大悯忠寺菩萨地宫舍利函记》较为珍贵。殿外山墙还嵌有清代翁方网复制的唐“云麾将军碑”残柱基,另有《法源八咏》及《心经》等碑刻,是研究佛学和法源寺历史的重要资料 [1] 。殿中悬挂的“存诚”匾额,为康熙御笔。牌匾为六龙边饰,匾芯上方为康熙闲章“万几余暇。
毗卢殿
毗卢殿供奉以毗卢遮那佛为主的“五方佛”明代铜佛像,是从它处移放至此。因殿堂高度不够,将地面下挖了几十公分佛像才得以安放。五方佛共分三层:下层千叶莲瓣巨座,每一莲瓣上镂一佛像;中层为面向东、南、西、北的四方佛;毗卢佛居最高层。法源寺的这尊毗卢佛,是按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的形象制作的
大悲坛
大悲坛辟为历代佛经版本展室,陈列唐以来各代藏经及多种文字经卷 。
藏经楼
藏经楼为历代佛造像展室,陈列自东汉至明清历代佛造像精品数十尊,各具神韵,尤其是明代木雕佛涅盘像,长约十米,是北京最大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