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艺品

辽宁朝阳传统核雕艺术特点(辽宁朝阳传统文化)

1. 辽宁朝阳传统文化

答案是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经后燕、辽、金、元、明、清,数千年的都城历史。留下了诸多的宗教遗迹,寺庙、道观不甚枚举,很多已经淹没在历史的踪迹里,还有很多留存于世。

一、西城区白云观

白云观位于北京西城区西便门外白云观街道。始建于唐,为唐玄宗奉祀老子之圣地,名天长观。金世宗时,引大加扩建,更名十方大天长观,金末重建为太极宫。

白云观内收藏着大量的珍贵文物,最著名的有“三宝”:明版《正统道藏》、唐石雕老子坐像及元大书法家赵孟頫的《松雪道德经》石刻和《阴符经》附刻。

在元朝统一全国之前,大都地区的道教主要是北方的“全真教”“真大教” “太一教”。全真教是金大定年间(1161~1189 年)由王嘉(道号重阳子)所创立。其传人丘处机,乃龙门派 创始人,字通密,号长春真人。他主张“不杀不争”。元太祖 (成吉思汗)闻其名声,于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特遣使臣将其召见。

丘处机在西域见到元太祖后,劝其“敬天爱民” “节欲保躬”等,深得成吉思汗的赏识,受封“大宗师”。西域归来之后,赐住太极宫,(创建于唐,名长春宫,金改)命其掌管天下道教事务,弘传全真教。因丘处机自号长春子,遂将太极宫改名长春宫,以示尊崇。一时间,长春宫城为大都道教活动的中心。

丘处机死后,其弟子尹志平、李志常等人在长春宫旁建造灵堂为其大办丧事。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将长春宫改名白云观,号称全国道教第一丛林。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也是中国道教协会所在地。

二、东直门东岳庙

北京东岳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的北侧,原是道教正一道在中国华北地区的第一大丛林。东岳庙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目前,该庙已建立起了北京民俗博物馆,如今,于2008年5月3日,在党和政府的推动及支持下,北京东岳庙作为道教活动场所正式登记开放。庙内保存了大量各具特色的道教建筑和历代碑刻,对研究中国古代道教以及玄教的历史渊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东岳庙,乃是道教张道陵(号留孙) 的“正一教”在华北的第一座大型道观。

元至治二年(1322 年)由吴全节首建,以祀东岳泰山神齐天仁圣大帝。明、清两 代曾多次进行修缮,但中轴线的部分格局,仍保留元代建筑的特 点。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金融街吕祖宫

吕祖宫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北顺城街15号。是道教全真龙门派著名宫观。相传吕祖宫的火神很灵验,因此从清到民国末年,这里的香火一直特别旺盛。

吕祖宫始建于清代。坐西朝东,山门的石门额上书“古刹火神庙”。山门内西为火神殿3间,北为文昌殿3间,南为吕祖阁3间,火神殿后有娘娘殿3间,是北京市道教协会的所在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史料记载宫观始建于明。因为清时观内一道人为清廷一位娘娘治好病后,得皇家敕封,而更名为宫。吕祖宫传说系白云观隶属的一座火神庙,清咸丰年间,清代道教大居士叶合仁出资将火神庙重修改建为吕祖宫,嗣传道教全真龙门派法脉。

作为北京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距今已有近一百五十年的岁月,风雨仓桑,朝代更迭,这座吕祖宫也历经兴衰,至今保存基本完好。在现代建筑的映衬下,这座幽雅的中式建筑十分引人注目,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浓浓韵味。

目前是北京道教协会所在地。

2. 辽宁朝阳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学校地址

年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服饰,是指在农历新年期间穿的一种特殊的衣服。年衣通常是由红色或彩色的绸缎、锦缎等面料制成,上面绣有吉祥图案,如龙凤、麒麟、蝴蝶等,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喜庆和吉祥,因此年衣通常都是红色的。年衣的穿着也是一种传统习俗,人们相信穿上年衣可以祈求新年平安、幸福和好运。

3. 辽宁朝阳传统文化学校

常州市朝阳中学创建于1950年,坐落在常州东大门古运河上的朝阳桥畔,校园内绿树挺拔,花草争妍,曲径楼台独具浓厚的民族风格。学校在六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办学特色。

在新一轮学校主动发展中,坚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学校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常州朝阳中学始建于1950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公办初中中学。如比较常州的初中学校,一档为常州外国语学校等,二档为常州市24中学等,朝阳中学大概在三档

4. 辽宁朝阳传统文化介绍

答,鸡。在传统文化里,鸡因为与“吉”谐音,被人们赋予了吉祥的意义。自古以来,有鸡鸣犬吠的地方就有人家、有烟火,而雄鸡啼曙则作为吉祥之喻、光明之象、奋斗之声。

清代思想家魏源有诗云:“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从《诗经》中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再到毛泽东的“一唱雄鸡天下白”,关于鸡鸣的咏叹绵延不绝,其声日高

5. 辽宁朝阳传统文化学校地址

黄色象征黄河,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寓意学校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

红色象征朝阳,富有朝气、活力,寓意学校自强不息、锐意进取。

校徽的整个构图简洁明了、刚柔并济、大方饱满,既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生命的活力,又体现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征,很好地诠释了自强不息、守正出奇的学校精神。

6. 辽宁朝阳传统文化有哪些

辽宁省凌源市三十家子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凌源市南部青龙河流域是辽宁省内最大的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这里水丰草旺,非常适于农作物生长。十家子鳞棒葱假茎粗而紧实,型似木棒,假鳞茎切段纵切后易散开,呈鳞片状,故称鳞棒葱。

二、凌源百合

中国园艺学会球根类花卉分会专家,对凌源市申请命名“中国百合第一县”进行实地考察和评审。经中国园艺学会专家组讨论,决定授予该市“中国百合第一县”称号。凌源市球根花卉历经30多年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生产面积也在迅速扩大。

三、凌源蓝莓

凌源蓝莓是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的特产。凌源市宏达悦牛农业科技生态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反季蓝莓生产基地。凌源蓝莓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四、青龙河鸭蛋

青龙河上游是一片沼泽地,有很多鸟类在那里繁衍生息,被国家列为二类保护区。中下游有十几家北京鸭养殖场,生产出的北京鸭鸭蛋销往全国,很受消费者青睐。

五、凌源杏核

凌源位于辽宁西部,土壤偏碱性,富含有机物质,是东北乃至全国优质扁杏核的主产区。凌源市乌兰白镇被全国经济林协会评为“全国扁杏第一镇”。

7. 辽宁朝阳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学校

东方普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老师认真负责,是一家非常好的教育培训机构。

北京市朝阳区东方普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自2018年起承接北京市朝阳区农业农村局农民市民化项目。

学校为居民提供的线上必选课程以居民健康文明行为习惯培养为主,围绕生活健康、家庭关系健康、成长健康三个方向匹配相应的课程体系。

学校线上推荐课程结合近年社区普遍受欢迎的体验式教学,让居民参与到非遗类手工品制作中,并新增传统手工艺制作、居家技能提升、青少年博物馆文化课程、家庭亲子和谐关系课程、促进就业课程等,吸引更多居民参与。

8. 辽宁朝阳传统文化特色

答:上世纪80年代,在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了著名的女神像,轰动了世界。

凌源因此也就获得了一个“女神故乡”的称号。随后,国内外专家对女神像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

红山女神不仅仅是祖先崇拜、“母祖”崇拜的反映,是“东方维纳斯”,而且承载着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中华文明信息。 

 凌源市位于辽宁西部,由地级朝阳市代管。因大凌河发源地而得名,位于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处,是连接京沈两大都市群、沟通内蒙古腹地与沿海港的重要交通接点城市。距沈阳435千米,距北京371千米。

  凌源市属辽西丘陵山区的一部分,境内沟壑纵横,山峦重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2010年末,凌源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2.5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17%。全市总面积3278平方千米,人口645836人(2012年)。

下辖8个街道,12个镇、10个乡、239个行政村。  在其境内发现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在2007年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9. 辽宁朝阳传统文化与民俗

白美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贵明(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籍红玉(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董燕燕(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双寿(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富仙(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贵明、刘双寿、杜牛斌2000年,太谷秧歌赴台演出演员 刘双寿、董艳艳、郭变红、韩甲海秧歌艺人介绍:  孙贵明:1952年生于太谷县胡村镇敦坊村,1978年进入太谷秧歌剧团,工丑。任晋中市太谷秧歌促进会理事,太谷秧歌协会副会长。1996年获“山西省首届太谷秧歌大赛最佳演员”奖;1990年获“山西省戏曲调演一等奖”。2007年以小戏《偷南瓜》参加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获“文化遗产日奖”;2008年,入选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2009年以《偷南瓜》《大挑菜》等节目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逛太谷 看秧歌》节目的录制。2010年,被晋中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传授秧歌艺术。  代富仙:1956年9月7日生于太谷县胡村镇朝阳村,1978年进太谷秧歌剧团,工青衣。1986年拜秧歌大师王效端(香蛮旦)为师;1996年获“首届太谷秧歌大赛最佳女主角奖”;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逛太谷 看秧歌》节目的录制。2010年入选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刘双寿:1958年生于太谷水秀乡东怀远村,1978年进太谷秧歌剧团,工武生、丑。任晋中市太谷秧歌促进会理事。1990年代表山西民间艺术团赴人民大会堂演出,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6年获“首届太谷秧歌大赛最佳丑角奖”;2000年赴台湾参加“两岸小戏”大展获金奖。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逛太谷 看秧歌》节目的录制。2010年入选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籍红玉:1960年生于太谷县小白乡王村,1978年进入太谷秧歌剧团,工青衣、小旦。任晋中市太谷秧歌促进会理事。1981年获“山西省秧歌好唱段奖”;1981年获“晋中市戏曲调演二等奖”;1990年获“山西省戏曲调演一等奖”;1996年获“山西省首届太谷秧歌大赛最佳演员”奖;2007年参加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获“文化遗产日奖”;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逛太谷 看秧歌》节目的录制。2010年入选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白美云:1963年生于太谷县侯城乡里修村,1980年进入太谷秧歌剧团,工小生、花旦。任晋中市太谷秧歌促进会理事。1990年,“山西省戏曲调演一等奖”;2004年获“中国第六届民间艺术节银奖”;1990年获“晋中地区戏曲调演优秀演员奖”;2000年获“晋中市首届戏曲观摩比赛表演二等奖”;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逛太谷 看秧歌》节目的录制。  董燕燕:1963年生于太谷县胡村镇敦坊村,1980年进入太谷秧歌剧团,工小旦。任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晋中市太谷秧歌促进会常务理事,太谷秧歌协会理事。1986年拜秧歌大师王效端(香蛮旦)为师;1990年主演的现代戏《新婚礼葬》获“山西省文艺汇演表演金奖”;1994年秧歌追星族特送艺名“晋秧珠”;1996年自办秧歌剧团;2000年,赴台湾参加“两岸小戏”大展获金奖;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逛太谷 看秧歌》节目的录制。  董美仙:1964年生于榆次东阳镇北席村,1981年进入太谷县晋剧团,1990年改唱太谷秧歌。工小旦。任晋中市太谷秧歌促进会理事。1996年获“山西省首届太谷秧歌大赛最佳旦角”奖;2007年获“晋中市群众文艺比赛一等奖”;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逛太谷 看秧歌》节目的录制;2009年10月,以小戏《卖高底》参加北京市教委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中国音乐学院承办的“北京传统音乐节”演出;2010年以小戏《卖高底》参加上海世博会演出。  杨承迁:1967年生于山西左权县,1980年进入太谷秧歌剧团,在乐队主奏笛子、大三弦、板胡,并兼任剧团戏曲作曲,编曲。他改编的戏曲音乐风格独特、地方风味浓厚,受到当地百姓的喜欢。2004年与其父杨美田搜集整理《太谷秧歌音乐集》一书。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逛太谷 看秧歌》节目的录制。2010年被晋中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传授秧歌艺术。  工作人员名单:  演职人员名单:  演 员:白美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贵明(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籍红玉(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董燕燕(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刘双寿(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富仙(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董美仙、杜牛斌、彭玉花、吴桂梅、王二青、杜堂中、杜 惠、畅晓桃  乐 队:板 胡:杨承迁  二 胡:王 缄、孟庆礼、张转琴、刘杰  笙 :白庆喜、乔文亮  扬 琴:武 艳  唢 呐:裴 婷  笛 子:刘敏飞  琵 琶:陈 康  打击乐:吴二东、师德义、白福旺、李晋峰、史学文、李太宏

10. 辽宁朝阳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辽宁省具备着多元的地理、自然、历史和文化特点。

1. 首先,辽宁省地理位置独特,是连接中国南北的重要通道,也是东北地区的门户。

同时辽宁的太原盆地和长白山脉形成了较为显著的自然特点,为辽宁的旅游与生态资源提供了丰富内涵。

2. 其次,辽宁省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不可忽略的地域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尤其是辽代遗址和中国近代历史文化遗产的储备尤具特色,令人向往。

3. 最后,辽宁省独特的文化艺术氛围,在书画、雕塑、陶瓷、音乐、戏剧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同时,大连口号、盛京一九四五、沈阳北方渔村等文化品牌的形成也为辽宁省文化贡献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