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艺品

核舟记中的雕木(核舟记中的雕木是什么)

1. 核舟记中的雕木是什么

桃核。

文中最后提到:“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意思是: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嘻,技艺也真神奇啊!

核舟指的是选取桃核或橄榄核,微雕刻成长舟或小船。能够给核舟艺术作为实物参佐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陈祖章所雕的橄榄核舟。该微雕作品创作于乾隆二年(1737年)。题材取自苏轼的《后赤壁赋》,核舟上有苏轼与两位友人,还有童子、舵手、船夫,舟底毫芒细刻《后赤壁赋》全文三百余字。 但是与《核舟记》中描述的并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2. 核舟记雕刻者精湛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荷杖者执 ②经卷毕具有

③不甚了了清清楚楚 ④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

A.荫树趺坐而说法者 中峨冠而多髯者

B.以山桃核为之 劝以读书

C.为数五百 初为霖雨之操

D.可谓艺之至矣 读之竟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于何逃声哉?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③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

(4)选文与《核舟记》一样都表现了雕刻者技艺的高超,试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明。

答案:(1)①执②具备 ③清清楚楚 ④同“屈”,弯曲(一题1分)(2)B(3)①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②原来是挑桃核中狭长的来雕刻的.③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却发现)所刻画的罗汉,仅仅就像一颗粟米大小.(一句2分,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到位)(4)全文从不同角度,显示出雕刻者技艺的精湛和雕刻艺术的精巧.首先,桃核念珠形体之小 与雕刻人、物、景之多形成对比,突出其“奇巧”.其次,人物神态之活与情态之细 ,突出桃核念珠之“妙”.

 美而为之(接受)

3. 核舟记雕刻家的高超技艺

窗,特别是它 因为,本来船已经很小了,但他还有窗,而且可以开关,可想而知技艺多么高超。

4. 核舟记中的雕木是什么木材

核舟:是专门用果核雕刻成画船和小舟的民间工艺品,起源于古代,兴盛于明清时期

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核雕技艺中微雕的一种。

明朝有个特殊技艺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将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都能按照这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各自具备各自的情态。

5. 核舟记雕刻品的神奇之处

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说明他构思精巧,技术高超。在这样的概括介绍之后,接着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

6. 核舟记这件雕刻品的神奇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我房间的书架上,摆放着许多工艺品。要说我最喜欢的呀,数那头横卧着的乌黑发亮的老牛了。

看!这头瓷制的老牛,膘肥身健,体型匀称,鬃毛整齐。它的头微微向前倾儿往左歪,两只角弧形地往后弯,眼睛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前方,它的尾巴不是一般地往下垂,而是往前伸,好像在拍打着身上的苍蝇和蚊子。它张开嘴,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那低沉的“哞哞”声。

这是一头横卧着的老牛。怎样表现它是横卧着的呢?作者构思奇妙,让牛的右前腿向前伸,左腿向后平伸,右后腿都呈弯曲形,整个身子就像趴了下去。

同学们,你们一定会认为它是一头单独的老牛,那就错了。作者匠心独运,让老牛横卧在石头上,石头上的东西可丰富了,

有古代的铜板,上面刻着“招财进宝”、“大吉大利”等,还有金元宝呢!一个个形象逼真,象征着牛年财源广进、大吉大利的意思。远看它,一以为只有一头老牛,可近看,老牛的身边还有两头小牛哩!小牛卧在老牛身边,好像正在吃奶呢!使这个工艺品显得不那么单调了。

这个工艺品多么精巧啊!我太喜欢它了。

7. 核舟记雕刻的是什么故事

雕刻的人物有苏东坡、佛印、鲁直、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

其他的物品:八扇窗、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和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总共三十四个。 此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大苏泛赤壁”。

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描写整个核舟,写了作者对核舟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赞叹以及对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赞美之情。

8. 核舟记雕的是什么核

"核工记"和"核舟记"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描写了作者在核电站和核潜艇上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1. 主题不同:两部作品的主题不同。《核工记》主要描写了作者在核电站上工作的生活经历,以及周围同事的工作与生活状况;而《核舟记》主要描述了作者在核潜艇上度过的往事,以及核潜艇上的生活环境和训练情况。

2. 视角不同:作者在写作时,使用的视角不同。《核工记》是以第一人称陈述的方式,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来揭示核电站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状态;而《核舟记》则以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虚构了一个名叫“周志强”的舰员的形象,通过对他的经历来展现核潜艇上的训练与生活。

3. 风格不同:两部作品在风格方面也有所不同。《核工记》的文笔简明、流畅,叙述生动,配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展示出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工作状态;而《核舟记》则深入细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核潜艇上的生活细节和情景,打造出紧张、严肃的氛围,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与风貌。

总的来说,《核工记》和《核舟记》是两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但都以生动实际的方式,揭示出当时中国核工业的发展情况和重大决策的艰辛,对读者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9. 核舟记雕刻

中学时候有一篇课文叫《核舟记》,里面描述了一件精美的微雕工艺品——核舟。

在一枚狭长的桃核上,大师用刀功细致地刻画了苏东坡游赤壁的故事。其整体是一条带蓬小船,有八个窗户,船头坐苏东坡、佛印、鲁直三人,左右各有船夫一人。茶炉、茶壶、手卷、念珠等器物细节分明,尤其是一串念珠历历可数。上面还有对联、落款、印章共三十四个字,清晰可辨且不失书法之优美。

作者为雕刻者精巧的工艺感到深深的震惊。而这种震惊,时隔数百年之后又出现在参观苏州工艺展览的我心里。在这里,我不但见到了核舟,还见到了更多用各种果核创造的微雕工艺作品。

首先来看核舟,这里有好几条核舟,旁边有牌子说明了当初为了复原课文《核舟记》中所描述的明代工艺品,苏州专门组织了比赛,当地工匠各逞其能,精心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核舟。现代工艺较之明朝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核舟记》中的描述已经极尽精巧,但我眼前的这些核舟更胜一筹。图上左边这一只核舟所刻画的已经不是当年苏东坡游赤壁的故事,船变成里两层,满满当当塞进去二十余人物,个个眉目清晰,表情生动,船顶棚刻着莲花图样,线条流畅,颇见功夫。(原谅我用手机隔着玻璃,拍得不够清楚。)

这只核舟古朴雅致,刻画了一个渔翁撒网捕鱼的场景,小舟渔翁自不必说,难的是这只渔网,也是用一半果核雕成,孔眼分明,形状起伏就像真网一样。它用一节细铜丝连在渔翁手上,静中有动,让人对他这一网的收获充满期待。

一个挂饰,上面是两只金刚猴头。怒目圆睁,尖牙外露,毛发戟张,纤毫毕现。

十八罗汉的手串和项链,人物表情丰富生动,造型各异,一一看来非常有趣。社会大哥要是带上这个,肯定要比一般的大金链子更见品味。

这一串可不简单,共十二枚,刻画的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面是灵动可人的美女,背面用精致的行书刻着书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笔画细致流畅,毫无斧凿之痕。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一枚核桃雕成的松下访友设计颇为精巧,后一半核刻成了山水背景,隐现云纹,那就是云罩深山之处了。前景镂空,刻成一株古松,两个人物互相问答,竟在这小小世界里演出了一幕情景剧。

小小桃核,居然能做出一整套候风地动仪来,看到这儿,不由让人会心一笑。

苏州地灵人杰,这里的工匠更是手艺精巧,令人叹为观止。只可惜核雕产量不高,价格不菲,我只能是感慨一番拍照留念了。

10. 核舟记中的雕木是什么木

“夷”释义 - 平。

此句意思就是:船的背面稍微平整。

出自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译文:船的背面较平,作者的名字题写在上面,刻的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字体的颜色是黑色。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